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龙的力量—南海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在由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的一系列研讨会上,在在“江苏”级航母顺利建造的背景之下,各部委的专家显然都沉浸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之中。所有人显然都已经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因为根据海军部的推演,1个由“江苏”级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为核心组建的海空突击集群,虽然可以在近海防御作战之中抵挡2个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的来犯。但是在远洋决战中,却需要由2艘“江苏”级航母组成的双航母战斗群才有可能压倒1艘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航母是一种进攻型的武器,建造它们的目的便是走向蓝水”在某些权威一锤定音的发言之中,原本进展顺利的“江苏”级航母建造计划被要求全线下马。
原本在中国海军中型航母采购招标中由于吨位和体型超标而落选的8万吨级航母被重新启用,并在总参装备部的要求之下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在仅经过了不到4个月的修正之后“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的设计草案便在一路绿灯的情况下获得了通过。首舰“北京”号和2号舰“上海”号几乎同时在大连造船重工和江南造船重工开工建设。由于时间仓促“直辖市”级几乎可以只是“江苏”级的简单放大版,而为了节省成本原本为“江苏”级研制和生产的弹射系统、导航设备以及自卫武器更几乎都被直接移植了过来。这种简单粗暴的嫁接模式,最终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的首舰“北京”号性能并不近如人意,在下水之后小规模的改动不断,迟迟不能形成战力。
而2号舰“上海”号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北京”号建造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最终下水之后,其性能也不过达到了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早期型的水平。在兵棋推演之中,中国海军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以“直辖市”级航母为核心组建的海空突击集群虽然基本具备了与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一对一抗衡的能力,但是却并没有十足取胜的把握。为此总参装备部不得不要求已经进入船台开始建设的“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3号舰“天津”号和4号舰“重庆”号放缓建设。在原有设计蓝图之上进行大规模的改进。
可以说中印全面战争阶段正处于中国海军航母建设正从原先“大跃进”式的盲动期重新进入“小步慢跑”式的平稳期。“直辖市”级航母3号舰—“天津”号目前已经完成了船体建设的50%,而4号舰“重庆”号则刚刚完成了30%,指望他们可以赶上这场战争的话,无疑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战争已经变成了耗日持久的消耗战了。
在后续战舰迟迟无法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弥补前线海空突击力量的不足,中国海军必须另辟隙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英、美、德、日、意等主要交战国采用民用船只改装而成的“辅助/护航航空母舰”概念显然给了中国海军以灵感。所谓的“辅助/护航航空母舰”最早以美、英大国为了应对纳粹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到处展开猎杀的狼群而以商船改造而成的小型航空母舰,他们被要求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德国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执行反潜攻击。
世界上海军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胆”号,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由一艘被俘获的德国货轮—建造于不来梅伏尔坎船厂的“汉诺威”号改装而来的,它的出现带动了一种风潮,已经开始从“大舰巨炮”理论中走向“航空制胜”理论的美、英两国凭借自身的工业实力,在不断开工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同时,将成批成批的商船改装成为护航航空母舰。这种改建的工作最早极为简单—对主甲板进行一些改装,增加全通飞行甲板。将烟囱位置后移,根本无须建设机库与岛型舰桥,一艘商船便摇身一变成为了活跃于大洋之上的航母了。
而随着战争的延续,这些护航航母的结构也日趋合理,从设有简易的舰桥和桅杆到加设机库、升降机到最终安装先进的雷达等导航系统。护航航母最终脱离在后方捍卫海上交通线的龙套角色,走入了一线战场。虽然由于航速和装甲等方面的限制,护航航母一般不直接参加与敌军舰队的海战,但是对岸轰炸等支援任务却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大海战之中,美国海军更有六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意外地撞上当时编组有日本最强大战列舰的水面舰队—联合舰队第一机动舰队,而展开了一场“小狗斗大象”般的战斗,最终竟幸运的给予了对方重创,而自身仅损失两艘护航航母。
而在登陆安达曼群岛的“冰山再现”战役中,中国海军所临时征用的超过200艘以上的中国、东盟各国民用船只更在登陆战中表现出色。其中作为直升机起飞平台的12艘大型商船更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护航航母的作用。其中更有6艘加上滑跃甲板作为歼-13h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机的海上起飞平台。在“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撤回安达曼群岛进行休整的同时,中国海军已经在开始考虑将这些大型商船进一步改装成为真正护航航母的可行性。除了船体自身的条件之外,缺乏合适的舰载机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歼-13h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机虽然被证明具备了在小型海上平台上起降的能力,但是其尾焰的侵蚀性问题以及护航航母上糟糕的维护环境都限制了这种战机的长期部署。
不过在突击塔吉克斯坦南部的法克尔俄-印联合空军基地的战斗中崭露头角的“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给了中国海军以一个新的选择。这种虽然已经定型仅20年,但刚刚进入现役的武器具备起飞距离短、维护简单等优点除了适合前线机秤邢薰疽丫17诵”婺5纳呶值退偕小?br />
而在接到海军的定单之后,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更迅速拿出了“强-9”型轻型对地攻击机舰载型号—“强-9”h型舰载攻击机。虽然“强-9”h型舰载攻击机的最终型号性能相对完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仅能对已经完成的15架的“强-9”a型轻型对地攻击机进行相关的上舰改进,以便于部署在安达曼海上正在进行应急改装的4艘“岛”级辅助/护航航母之上。
此刻4艘“岛”级辅助/护航航母已有2艘可以勉强进入战列—它们是舷号1010“崇明”号和舷号1011“长兴”号已经进入逆风放飞位置,一架架“强-9”型轻型攻击机正缓慢的发动双翼之下的螺旋桨,向着孟加拉的方向滑进起飞位置,战机的6个外挂点之上装置的57毫米火箭弹吊舱和250千克炸弹满载着死亡。很少有会想到这些中国海军应急发展起来的舰种和战机在数年之后竟会成为辽阔的中国海疆之上最后的希望。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又到了我们出击的时候了!老伙计!”拎着自己笨重的飞行头盔,来自俄罗斯空军的瓦里德尔上尉和自己的同僚们一起有些懒散的走向各自的岗位—那孤零零的停在跑道尽头的3架灰色涂装的米格-31m型截击机,这里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特区阿萨姆邦北部的提斯普尔空军基地。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来自俄罗斯空军的“歼星者”中队终于又一次接到了出击的命令。
作为莫斯科向印度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一部分,俄罗斯空军将有2个中队的精锐飞行员和战机秘密被派驻到印度的境内,在莫斯科的默许之下为维护新德里的利益而战。当然这种慷慨并不是无偿的,印度政府除了将向莫斯科支付价格不菲的装备租用费用之外,还将给每个到来印度的俄罗斯飞行员准备条件优厚的工资和津贴,不过很显然钱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无论是装备和飞行员的素质,装备着米格-31m型截击机的“歼星者”中队自然不能与威名赫赫、几乎横扫了半个马六甲战区的“方块a”中队相提并论。但是在印度空军的众多菜鸟面前,这群来自俄罗斯的“空中兵痞”却完全可以摆出一副皇牌的姿态。与“方块a”中队挥洒从容的初战一样“歼星者”中队的第一次出击便是从加尔各答近郊的卡莱孔达空军基地出击拦截假道缅甸对安达曼群岛实施远程空中打击的中国空军轰炸机群,自身也战损了3架之多,但却取得了击落中国4架轰-9b型轰炸机和6架轰-6d型轰炸机的惊人战绩。
不过他们的辉煌却有如流星般短暂,从中印战争开始至今“歼星者”中队并没有第二次出击的记录,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把精力浪费在乏味的战备巡逻和转场飞行之中。而新德里对此则多少有些无可奈何。因为莫斯科所想要的并不是替印度人去打仗,俄罗斯人冒着触怒中国的目的秘密参战无非是想用俄制武器的辉煌战果来勾引起新德里那疯狂的购买欲望而已。与俄罗斯人可以自信独步战场的苏—35型战斗机不同,米格-31毕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品,虽然经过了全面的系统升级,但在中国空军所广泛装备的新锐战机面前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初战的得手完全是凭借着抓住机会、突施冷箭而已。
显然对于自己战机的实际性能俄罗斯人还是心中有数的,所以一直以来莫斯科都要求“歼星者”中队尽力避战,同时则极力鼓吹米格-31m的优良性能,要求新德里迅速购买。不过可惜的是面对着不休止的消耗,印度的国库显然不足以维持新德里所开动的战争机器。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印度政府便因经济的全面衰退和议会的反对,中止了印-俄第二阶段的军购方案。
不过精明的俄罗斯人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放弃,支配着克里姆林宫的军火寡头们一边在国际对冲基金在印度金融市场中所制造的风暴中推波助澜,用曾经夺走过俄罗斯人半个世纪财富的金融武器掠夺印度人的资产,一边又极力在新德里新一届军政府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印度的国库之中已经没有任何硬通货储备了?没有关系,我们支持用黄金或其他贵金属结算!印度也没有足够的黄金可以支付?没有关系,慷慨的俄罗斯人会无私的帮助你们。你们可以用矿石、农产品甚至是服装来交换我们尖端的武器。”
但是局势的变化,却很快就让莫斯科对新德里抛弃了幻想。一个没有了核武器,失去了整个次大陆半岛南部且四面受敌的政权显然不应该不可能成为俄罗斯的盟友。于是乎俄罗斯的各大媒体开始大肆宣扬新德里军政府的倒行逆施起来。并再一次的向北京伸出了代表着和平和友好的橄榄枝。
虽然很多中国人民国防军的战士并不愿意相信,但是事实却往往总是那么的无情,在整个中印战争期间中国从未中断过与俄罗斯的军火贸易。在马六甲战区的战火中,中国政府总计从俄罗斯的各大军火寡头手中购买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不过和印度不同中国所采购的主要是自身军事力量之中俄制武器的替换零件和包括各种型号导弹在内的武器弹药。对于中国的需求,俄罗斯人表现的原比应付印度人时积极。毕竟他们知道除了中国人手中有足够的硬通货之外,还有完全可以生产出同类产品的技术。
“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出击了吧!飞完这一次我们就将被召回国内了吧。”钻进自己飞机的坐舱,瓦里德尔上尉充满着倦意的对着自己身后的同僚说道。莫斯科已经对新德里的新主人失去了耐心,他们要求印度军方归还所有的战机和飞行员。但乔京德尔却要求“歼星者”中队至少要在印度陆军主力成功撤出孟加拉地区之后才能离开战区,因为在目前的印度空军装备序列中已经几乎没有可以拿的出手的战机了。
“准备起飞!”听着耳机里塔台上传来的指令,瓦里德尔上尉机械的操作着自己的战机。在出击前他已经从那个说着一口蹩脚英语的印度空军翻译口中了解了今天任务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复活,正在达卡外围进行攻坚的印度陆军正遭遇着猛烈的空中打击。此刻印度空军将出动东北特区各地军用机场之上所有仍可以起飞的战机起飞迎击,而这其中“歼星者”中队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
“进入射程后就把导弹打完,然后返航。我可不想和占据优势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缠斗下去。”瓦里德尔上尉一边操控着自己的战机进入跑道,一边在心中默默的规划着。4枚p-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能在具有强大电子优势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面前取得什么样的战果,瓦里德尔上尉的心中显然并没有底。但就在他将战机刚刚驶入跑道的刹那,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却打断了他的思绪。对于这种突然发生的情况,瓦里德尔上尉并没有更多的惊慌,毕竟这里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的最东部,同中国、不丹、锡金、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面积约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3千多万,主要以阿萨姆人和孟加拉人为主。阿萨姆人是一个民族长期融合的产物,虽然考古学家认定这个民族的祖先起源于原始澳大利亚,但是今天的阿萨姆人面部已经有了明显蒙古种人特征了。在很多生活习惯上也日渐受藏缅文化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近代的阿萨姆人就是来自中国云南的傣族分支。
历史上阿萨姆人曾长期的在这边土地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繁衍出了发达的农耕文明。但是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大批尼泊尔人和孟加拉人为了铺就大英帝国进入缅甸的跳板而被强行迁徙到了这里。阿萨姆人所占有的人口比重被不断打低,而社会地位更是直线下降,在饱受歧视之中民族主义的思想开始萌发,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中阿萨姆人独立建国的诉求开始空前的高涨起来。
从英国人手中获得了全面独立的新德里政府本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东北各邦不仅民俗风情上与印度斯坦相去甚远,经济上也相对落后,无论对于国民经济还是国防战略上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包袱。新德里完全有机会在独立之初便给予高度的自治,以缓和当地已经日趋严峻的对立情绪。但是国大党的政客们显然被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以及刚刚萌发的大国情节冲昏了头脑。在东北各邦的问题,新德里选择了照单全收,在字面上国土面积和人口增长的背后,却为将来的后患无穷埋下伏笔。
在度过了独立之初相对平静的20年时光之后,一直在地下汹涌的分离运动之火最终在20世纪7080年代全面的爆发了出来,而导火索正是印度政府一直自诩为无上武功的、成功肢解了东、西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孟加拉国成立的血雨腥风之中,有上百万孟加拉难民逃到包括阿萨姆在内的印度东北各邦,这些难民的到来成为压跨当地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世纪70年代后期,便在阿萨姆邦等地掀起的驱赶“外籍人”行动,最终演化成了武装冲突。
1979年4月一个名为“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政治派别正式进入了新德里的视野,他们的政治诉求简单而直接—就是要求把阿萨姆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独立的“阿萨姆国”在当时印度政府并没有对这个毫不起眼的武装组织给予更多的关注,毕竟在印度东北部各邦不断发生的流血冲突中,这种揭竿而起的反政府武装多如过江之鲫,仅在阿萨姆邦境内便出现了“卡尔比国家志愿军”、“波多民族民主阵线”以及
“卡塔普尔解放组织”等多个政治派别。整个印度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最多的曼尼普尔邦盘踞着20个以上武装分裂组织。
在已经雄心勃勃准备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新德里看来多打击一个反政府武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他们却显然错误的估计的形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不仅在印度政府先后动用了8个陆军旅和4个陆军师所实施的两次大规模军事围剿行动中坚持了下来,还在不丹南部和缅甸西北的森林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营地,将其作为训练武装人员、储存弹药以及向印度实施突袭的基地,令印度政府头疼不已。
虽然印度政府努力开展外交攻势,2003年11月在多次交涉之后终于获得了不丹政府的帮助,派兵协同清剿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武装力量赶出了不丹南部,一度重创这一支长期活跃于阿萨姆邦丛林之中武装力量,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新德里坚信自己已经严重打击了这些反政府武装的有生力量,把这些组织主和派逼上谈判桌之际。各地不断爆发的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恐怖活动,却明确的告诉着印度政府,他们的对手并没有屈服只是换了一种对抗的方式而已。
在此后的数年里,虽然大规模的武装突袭不复存在,但是印度东北各邦的驻军和武装警察却依旧疲于奔命,而这种被冠以时髦的“反恐战争”的对抗形式显然对印度军队来说并不熟悉。在这不断的消长之中,印度政府又被卷入了与强大的中国对抗的旋涡。原先驻守印度东北部的各地的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被调往孟加拉战场,失去了这一有力的砝码,印度东北部各邦的局势正向着有利于反政府武装的一侧倾斜着。而填充正规军调离所留下的真空的唯有一向声名狼迹的准军事武装—“阿萨姆步枪队”了。
“阿萨姆步枪队”可以说也是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部队,虽然在它的历史之上更多留下的是血腥屠戮和奸淫妇女。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新德里也惟有依靠这支军事力量暂时先维持东北部各邦的秩序。不过即便是这个并不复杂的要求“阿萨姆步枪队”也显然无力胜任。
随着印孟战争拉开序幕,东北部各邦的局势便开始不断恶化。不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宛如各地印度政府统治的丧钟一样宣告着末日的到来,首先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失去了控制,被驱逐的各个反政府武装开始重新在各地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一开始“阿萨姆步枪队”还会组织力量进行清剿,但在几次遭遇游击队伏击伤亡惨重的撤回之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放弃了努力,只能集中更多的精力确保城市、军事基地以及主要交通干道的安全。
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原本安全的城市和军事基地也变的不再平静。虽然印度政府加强了各地治安管理的力度,但是零星的暴力事件依旧不时有发生。甚至在闹市中都发生了武装分子袭击巡逻队和与安全部队进行枪战的恶性事件,最终当地政府不得不宣布各邦进入“紧急状态”关闭所有政府机关、商店和集市,并对进入各个城市的交通进行阻断。试图将每一座城市都建立成为镇压的堡垒。但是显然这样的行动并不能真正抵挡反政府武装下一个阶段的攻势,因为他们已经与多年前的乌合之众有了最根本的差别。在印度东北各邦近十万的游击队身后站立着的是一支规模不大,但却足以颠覆整个战场格局的中国军队,他们的名字叫“牙旗”
“潜入提斯普尔空军基地的侦察分队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30秒内将图象和数据传输过来。”在位于阿萨姆邦西北部的丛林之中,一辆辆经过精心伪装战场c4isr指挥车内,已经在印缅边境的丛林里潜行了近一个月的荣波大校正默默的注视着各种数字化设备紧张的运转,由侦察小组携带单兵雷达、激光测距测向仪等侦察设备已经目标区域内的每一细节,通过数传电台、移动电话、卫星电话等通信系统迅速显示到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之上。而参谋人员依托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处理,以供指挥官作出最后的决策,一组组参数正通过数据链飞快传输到部署在位于提斯普尔空军基地20公里外的炮兵阵地之上。
而在丛林之中6门国产车载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正根据前方侦察设备传回的目标信息在自动调整射角、射向,将炮口指向目标,这种新型的轮式自行火炮从外型上看似乎只是原有牵引式榴弹炮和重型卡车的简单嫁接。但实际上却大幅提升中国陆军炮兵部队的战场机动与生存能力。“牙旗”所配备的这种新型火炮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被称为“中国恺撒”的国产sh-1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的自用版,只是口径由北约制式的155毫米改为了152毫米而已。
随着一声声急促的轰鸣,炮群以每分钟6发的射速同时向着目标地域展开了猛烈的炮击。而这样的炮击仅持续了不过一分钟,就在炮口的硝烟还未散去之际,所有的火炮又迅速转换成了行军状态,消失在了密林之中,而在远方的印度空军基地之上,从天而降的灾难已经将跑道上所有的目标炸成了碎片,包括那3架等待起飞的米格-31m型截击机。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我们组织的成员正受到不丹与印度两国军队的大规模联合攻击。由于遭受对方来自空中与地面重炮的全面打击,加上目前缺衣少食,天寒地冻,我们的部队正被迫向贵国与不丹的边界撤退我们谨此恳请贵国政府与人民给予安全通道,允许我们进入贵国领土,并暂时给予我们组织的成员生存所需的最基本待遇。”当此刻乘坐着由缅甸军政府支援的中国产北京吉普行驶在阿萨姆邦东北部城市—萨地亚市的道路之上“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主席—阿拉宾达。拉吉柯瓦用饱含着热泪的目光注视着这第一座由“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武装控制的城市,脑海里回想起的却是自己曾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写出的一封求援信。
那是2003年12月的一个冬夜,数以千计追求独立和自由的阿萨姆人冒着风雪跋涉在不丹东北部的山脊之上,在他们的身后是6000名全副武装的不丹皇家陆军的士兵。当时拉吉柯瓦几乎已经绝望了,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在一夜之间便荡然无存。一直以来提供庇护的不丹政府竟然突然转变了态度,这多少令政治上相对幼稚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一时间不知所措起来。下一步究竟该去向何方,即便是身为领袖的拉吉柯瓦也只能是茫然四顾。
“向北走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这一条出路了。”面对着已从三面展开合围之势的不丹军队,残余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战士的活动空间正被不断的压缩着,向北撤退进入中国境内似乎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在思虑再三之后,拉吉柯瓦最终选择了以极其谦恭的语气向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了这封“求援信”恳请中国政府允许他们进入中国国土避难,并以传真把信发送了出去。
现在回想起来拉吉柯瓦多少有些懊恼自己当时的幼稚,国际社会之上有些事情永远是“可以作但却不能说”的,面对着对“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严密监控的印度政府来说,他的这封“求援信”非但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战士打开唯一的生路,相反却将中国政府逼进了死胡同。当新德里拿着截获的传真通过中国驻印度使馆向中国政府转达了印度政府的“关切”之时,中国政府只能郑重的表示重视与印度现有的友好与合作关系,不会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中国领土从事反对别国的活动。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事态的发展。”
不过就在印度的各大报纸竞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相关消息,以期从舆论上孤立“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之际,来自北方邻国的援助却秘密的抵达了正坐困雪山等待覆灭的拉吉柯瓦的手中,这一援助可以说是轻如鸿毛毫无价值,却也可以说是重如泰山,足以逆转乾坤。那不过是整整100册翻译成印地语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起初拿到这些厚重的书籍之时,饥寒交迫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战士的第一反应就是拿来生火取暖。但是当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之后,拉吉柯瓦才逐渐明白了中国政府此举的真正用意。
“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任何的革命者是依靠外援获得胜利的,一时的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信即便是星星之火最终同样可以燎原。”连续3个昼夜废寝忘食的秉灯夜读,熬红了拉吉柯瓦的双眼,却也坚定了他的信念。面对着半个多世纪前那个令一个崭新的中国崛起于东方的伟人,一向自视甚高的拉吉柯瓦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那经历了千年历练的东方智慧从字里行间宛如甘甜的溪水一般汇集到他的心田,浇熄了那几乎烧尽理智的焦躁火焰。重新审视自己眼前的危机。拉吉柯瓦第一次看到了希望。
虽然在横扫自己的营地之时,不丹皇家陆军强悍的宛如下山猛虎。从印度政府手中获得的包括大量防弹背心、夜视仪、无线电台在内军事援助,更令熟悉地形的不丹军队在追剿的路上可以紧紧的咬住“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不放。但是歼灭自己真的就符合不丹政府的本意吗?显然不是,新德里长期以来对不丹所抱有的领土野心,不丹王室早已有所警觉。所以才会长期默许印度东北各邦的反政府武装栖身于自己南部的丛林之中。显然虽然迫于印度政府的压力,与印度陆军展开联合围剿。但从不丹政府的利益考虑,他们所要的无非是将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在内的反政府武装清除出自己的领土,从而给新德里和国际社会一个交代而已。骨子里不丹王室还是希望印度东北部各邦永无宁日才好,这样才能牵制印度陆军在东北各地的驻军。令新德里无力吞并自己。
想通了这一层关系之后,拉吉柯瓦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不再向不丹北部与中国交接的山区撤退,而是全军转向直接冲向不丹皇家军队的阵地。这种被所有人认为是几乎送死的自杀式行动,却出现了几乎戏剧性的结局。不丹皇家陆军配合的在自己的阵地之上打开了数公里宽的一个缺口,让“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容突围。虽然在途中不丹军队也频繁的开火,枪炮之声几乎从未断绝。但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朝天开火而已。经过了一夜的“激战”之后,拉吉柯瓦率领着他的部队成功的冲出了包围圈,重新进入了不丹南部的丛林之中。
“与中国共产党的‘长征’相比,我们的这一次战略转移不过是闲庭信步而已。”虽然甩掉了不丹皇家陆军的追击。不过此时的拉吉柯瓦已经不再推崇这种越境攻击的模式,他所要想作的是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去,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在接下来的日子,不丹军队继续尾随“送行”直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重新进入了印度境内。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但是摆在拉吉柯瓦面前的道路却依然严峻。印度军队不会放松对他们的围剿,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又谈何容易。长期以来“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所推行的“建立由阿萨姆人自己统治国家”的理念仅在激进的阿萨姆人中拥有市场。对于来自尼泊尔、孟加拉以及印度其他地区的移民来说,他们非但不是解放者,而是屠夫和恐怖分子。甚至出现了由孟加拉移民组建的“孟加拉国联合解放阵线”武装组织,对当地部族的驱逐行动采取以暴抑暴的方式,使当地部族和外来移民的冲突愈发尖锐。而这些阿萨姆人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更宣称:“阿萨姆人民不要什么独立的阿萨姆,跟反叛军谈判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这也就注定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乃至印度东北各邦其他反政府武装一直只能通过搞恐怖袭击来吸引世界的注意。为此拉吉柯瓦也曾苦苦思索过,但是面对着印度东北部各邦现状,拉吉柯瓦扪心自问仅凭自己的智慧很难有所突破。不过在不丹境内得到了中国的“援助”之后一切的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起来。其实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真正矛盾并不在于宗教和民族矛盾,而缘于当地落后的经济以及印度政府所实行的私有化土地制度。无论是当地部族还是外来移民都不过是印度东北各邦这个干涸水池中艰难呼吸的两条鱼,无论他们之间如何互相攻击,最终不过令水池变得更为浑浊而已。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拉吉柯瓦所要作的首先是发展生产力,为更多的人民谋取福利。
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印度东北各邦,土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土地资源实际上是相对充足的。虽然国土的总体面积略小于中国,但是在印度利于耕种的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3%,加上占28%的台地和缓丘。印度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1。41亿公顷,位具世界第一位。但是印度政府所推行带有明显殖民地与封建残余的土地私有制的,土地集中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土地改革,却一直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印度国内依旧有大量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为此拉吉柯瓦首先便提出了在自己所控制的区域之内推行“耕者有其地”的“印度土改”将原先由各地农村之中拥有绝对权势的高种姓者手中所握有的大量闲置土地以“赎买”的方式征集回来分配给那些一无所有的农民,以这种方式广泛的获取民众的支持。而受益的人群,
而在与其他武装力量拉吉柯瓦也不单纯限制于阿萨姆人,来自孟加拉和尼伯尔的农民也同样可以从“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手中获取同等面积的土地,这也是拉吉柯瓦从毛泽东选集中获取的智慧—“统一战线”虽然在推行之初,这些新的斗争策略也遭遇到了来自内部的“不同声音”但是经过几年的整合和积累“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最终逐步在印缅边境一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武装根据地,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更令印度军方几乎无法依靠以往单一军事打击的方式来消灭这支日益成熟的政治力量。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这一系列作法很快也得到了印度东北部各邦反政府武装的学习和借鉴。长期以来在印度东北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活跃着的主体民族,如那加人也纷纷群起而效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中印战争开始之前,印度东北部各邦局势的主导权已经从新德里政府的手中转到了各反政府武装的手里,即便没有中国远征军的到来,最终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之下,印度政府的力量也将在漫长的拉锯之后,被逐出印度东北部各邦。而由荣波大校所率领的“牙旗”军团的出现,不过是为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各反政府武装提供攻击印度军方严密控制的城市和军事要塞的能力。
印度陆军并非没有设想过中国陆军假道缅甸进攻其东北特区的可能。事实上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的印度东北各邦一直都是印度陆军预设的主要战场。按照印度陆军总部在战前的推演,在中印两国在马六甲战区展开激战的同时,中国陆军极会可能以2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印缅边境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印度陆军展开钳型攻击。预想之中,中国陆军最可能投入的兵力为成都军区的第13和第14集团军,其中重型装备较多的第13集团军可能从中国云南省的保山和德宏一线越过中缅边境,然后以缅甸的密支那为前进基地,北上进犯印度阿萨姆邦的雷多地区。而以摩托化步兵为主力的第14集团军则可能从云南的瑞丽地区出击,以缅甸的曼德勒为基地,继续向西进入印度的曼尼普尔邦。针对这一情况,印度陆军的部署是放弃国境一线的防守,大踏步的后撤。利用印缅交界地区的地形为中国远征军的补给制造压力,同时在获得来自本土的增援之后,在印度阿萨姆邦首府—迪斯布尔和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一线展开决战。
按照印度陆军的如意算盘,这一区域将是中国远征军补给的极限。而印度方面则可以以逸待劳,利用源源不断从本土赶来的兵员和补给展开防御和反攻。最终重演当年中、美、英三国盟军重创日本的英帕尔战役。但是这一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设想最终没有成为现实,先不论一向重视后勤的中国陆军“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印度东北部的战略地位也不足以吸引中国陆军如此兴师动众。在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计划之中,中国陆军只要一个旅级单位的部队便足以扫荡新德里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这一支部队正是中国陆军长期雪藏的精锐—数字化步兵旅“牙旗”
从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枯拉朽般的攻势面前,世界各国的军事学者都不得不承认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而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精确制导武器为骨干的火力打击系统和以电子干扰设备为代表的电子对抗系统,无可争辩的将成为军队未来生存与制胜的重要支柱。对“制信息权”的争夺与对抗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战双方胜负。而数字化部队更将信息化战争时代舞台上夺目的主角。
所谓“数字化部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数字通信技术联网,使部队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在各种形式的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新型组织形式。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美国陆军从1994年拥有第一个数字化试验营到1997年便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了旅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试验演习,最终在伊拉克战争推出了世界第一支数字化实战部队—美国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
与美国陆军的先声夺人相比,世界其他军事强国却显得有些追赶不及。虽然英、法、德、日等国大都成立了数字化部队,但是却都远未到成熟到可以走上战场。而中国陆军在这个领域也只能建立了若干小规模的数字化试验部队埋头猛追。而在中印战争之中如何磨练这些精兵部队,为中国军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则成为了中国军队高层无可回避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东北部是一个最为理想的战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犬牙交错的各方势力给了中国陆军一改以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到前沿地带的线式作战形态的机会,让数字化部队非接触、非线式和远程化的作战模式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牙旗”
数字化步兵旅编制总人数为6600余人,全部由来自中国大陆各军区和台湾特别行政区的数字化试点部队组成,下辖1个装甲侦察营、2个机械化数字步兵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和1个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通信营以及1个军事情报营。按照美国军方的演习的数据证明,数字化部队拥有3倍于常规部队的潜在战斗力,而一个数字化师甚至可以达到6个传统师的作战能力。当然中国陆军并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牙旗”
数字化步兵旅的身上,他的任务更多的是为中国在该地区的众多盟友提供信息和火力上的支援。
一次又一次精准的炮击瘫痪了印度东北部各邦境内印度空军仍能使用的空军基地,在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条件之下“牙旗”部队的炮兵甚至可以命中已经进入跑道滑翔过程的印度空军战机,而印度军队却连对手是谁都还没有搞清楚。3个高效灵活的自行榴弹炮连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转战多个战区,令印度军方感到四处起火的恐慌。而一车一车印度准军事武装“阿萨姆步枪队”的士兵从各个城市的营地出发,赶往遭遇袭击的战略据点,却往往刚刚驶上公路就会进入在中国数字化步兵小队引导下的反政府武装的伏击点。整个印度东北部在此刻全面的沸腾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敬请期待下一章:花谢孟买
p; 在由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的一系列研讨会上,在在“江苏”级航母顺利建造的背景之下,各部委的专家显然都沉浸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之中。所有人显然都已经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因为根据海军部的推演,1个由“江苏”级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为核心组建的海空突击集群,虽然可以在近海防御作战之中抵挡2个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的来犯。但是在远洋决战中,却需要由2艘“江苏”级航母组成的双航母战斗群才有可能压倒1艘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航母是一种进攻型的武器,建造它们的目的便是走向蓝水”在某些权威一锤定音的发言之中,原本进展顺利的“江苏”级航母建造计划被要求全线下马。
原本在中国海军中型航母采购招标中由于吨位和体型超标而落选的8万吨级航母被重新启用,并在总参装备部的要求之下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在仅经过了不到4个月的修正之后“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的设计草案便在一路绿灯的情况下获得了通过。首舰“北京”号和2号舰“上海”号几乎同时在大连造船重工和江南造船重工开工建设。由于时间仓促“直辖市”级几乎可以只是“江苏”级的简单放大版,而为了节省成本原本为“江苏”级研制和生产的弹射系统、导航设备以及自卫武器更几乎都被直接移植了过来。这种简单粗暴的嫁接模式,最终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的首舰“北京”号性能并不近如人意,在下水之后小规模的改动不断,迟迟不能形成战力。
而2号舰“上海”号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北京”号建造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最终下水之后,其性能也不过达到了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早期型的水平。在兵棋推演之中,中国海军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以“直辖市”级航母为核心组建的海空突击集群虽然基本具备了与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一对一抗衡的能力,但是却并没有十足取胜的把握。为此总参装备部不得不要求已经进入船台开始建设的“直辖市”级重型核动力航母3号舰“天津”号和4号舰“重庆”号放缓建设。在原有设计蓝图之上进行大规模的改进。
可以说中印全面战争阶段正处于中国海军航母建设正从原先“大跃进”式的盲动期重新进入“小步慢跑”式的平稳期。“直辖市”级航母3号舰—“天津”号目前已经完成了船体建设的50%,而4号舰“重庆”号则刚刚完成了30%,指望他们可以赶上这场战争的话,无疑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战争已经变成了耗日持久的消耗战了。
在后续战舰迟迟无法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弥补前线海空突击力量的不足,中国海军必须另辟隙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英、美、德、日、意等主要交战国采用民用船只改装而成的“辅助/护航航空母舰”概念显然给了中国海军以灵感。所谓的“辅助/护航航空母舰”最早以美、英大国为了应对纳粹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到处展开猎杀的狼群而以商船改造而成的小型航空母舰,他们被要求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德国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执行反潜攻击。
世界上海军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胆”号,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由一艘被俘获的德国货轮—建造于不来梅伏尔坎船厂的“汉诺威”号改装而来的,它的出现带动了一种风潮,已经开始从“大舰巨炮”理论中走向“航空制胜”理论的美、英两国凭借自身的工业实力,在不断开工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同时,将成批成批的商船改装成为护航航空母舰。这种改建的工作最早极为简单—对主甲板进行一些改装,增加全通飞行甲板。将烟囱位置后移,根本无须建设机库与岛型舰桥,一艘商船便摇身一变成为了活跃于大洋之上的航母了。
而随着战争的延续,这些护航航母的结构也日趋合理,从设有简易的舰桥和桅杆到加设机库、升降机到最终安装先进的雷达等导航系统。护航航母最终脱离在后方捍卫海上交通线的龙套角色,走入了一线战场。虽然由于航速和装甲等方面的限制,护航航母一般不直接参加与敌军舰队的海战,但是对岸轰炸等支援任务却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大海战之中,美国海军更有六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意外地撞上当时编组有日本最强大战列舰的水面舰队—联合舰队第一机动舰队,而展开了一场“小狗斗大象”般的战斗,最终竟幸运的给予了对方重创,而自身仅损失两艘护航航母。
而在登陆安达曼群岛的“冰山再现”战役中,中国海军所临时征用的超过200艘以上的中国、东盟各国民用船只更在登陆战中表现出色。其中作为直升机起飞平台的12艘大型商船更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护航航母的作用。其中更有6艘加上滑跃甲板作为歼-13h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机的海上起飞平台。在“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撤回安达曼群岛进行休整的同时,中国海军已经在开始考虑将这些大型商船进一步改装成为真正护航航母的可行性。除了船体自身的条件之外,缺乏合适的舰载机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歼-13h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机虽然被证明具备了在小型海上平台上起降的能力,但是其尾焰的侵蚀性问题以及护航航母上糟糕的维护环境都限制了这种战机的长期部署。
不过在突击塔吉克斯坦南部的法克尔俄-印联合空军基地的战斗中崭露头角的“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给了中国海军以一个新的选择。这种虽然已经定型仅20年,但刚刚进入现役的武器具备起飞距离短、维护简单等优点除了适合前线机秤邢薰疽丫17诵”婺5纳呶值退偕小?br />
而在接到海军的定单之后,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更迅速拿出了“强-9”型轻型对地攻击机舰载型号—“强-9”h型舰载攻击机。虽然“强-9”h型舰载攻击机的最终型号性能相对完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仅能对已经完成的15架的“强-9”a型轻型对地攻击机进行相关的上舰改进,以便于部署在安达曼海上正在进行应急改装的4艘“岛”级辅助/护航航母之上。
此刻4艘“岛”级辅助/护航航母已有2艘可以勉强进入战列—它们是舷号1010“崇明”号和舷号1011“长兴”号已经进入逆风放飞位置,一架架“强-9”型轻型攻击机正缓慢的发动双翼之下的螺旋桨,向着孟加拉的方向滑进起飞位置,战机的6个外挂点之上装置的57毫米火箭弹吊舱和250千克炸弹满载着死亡。很少有会想到这些中国海军应急发展起来的舰种和战机在数年之后竟会成为辽阔的中国海疆之上最后的希望。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又到了我们出击的时候了!老伙计!”拎着自己笨重的飞行头盔,来自俄罗斯空军的瓦里德尔上尉和自己的同僚们一起有些懒散的走向各自的岗位—那孤零零的停在跑道尽头的3架灰色涂装的米格-31m型截击机,这里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特区阿萨姆邦北部的提斯普尔空军基地。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来自俄罗斯空军的“歼星者”中队终于又一次接到了出击的命令。
作为莫斯科向印度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一部分,俄罗斯空军将有2个中队的精锐飞行员和战机秘密被派驻到印度的境内,在莫斯科的默许之下为维护新德里的利益而战。当然这种慷慨并不是无偿的,印度政府除了将向莫斯科支付价格不菲的装备租用费用之外,还将给每个到来印度的俄罗斯飞行员准备条件优厚的工资和津贴,不过很显然钱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无论是装备和飞行员的素质,装备着米格-31m型截击机的“歼星者”中队自然不能与威名赫赫、几乎横扫了半个马六甲战区的“方块a”中队相提并论。但是在印度空军的众多菜鸟面前,这群来自俄罗斯的“空中兵痞”却完全可以摆出一副皇牌的姿态。与“方块a”中队挥洒从容的初战一样“歼星者”中队的第一次出击便是从加尔各答近郊的卡莱孔达空军基地出击拦截假道缅甸对安达曼群岛实施远程空中打击的中国空军轰炸机群,自身也战损了3架之多,但却取得了击落中国4架轰-9b型轰炸机和6架轰-6d型轰炸机的惊人战绩。
不过他们的辉煌却有如流星般短暂,从中印战争开始至今“歼星者”中队并没有第二次出击的记录,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把精力浪费在乏味的战备巡逻和转场飞行之中。而新德里对此则多少有些无可奈何。因为莫斯科所想要的并不是替印度人去打仗,俄罗斯人冒着触怒中国的目的秘密参战无非是想用俄制武器的辉煌战果来勾引起新德里那疯狂的购买欲望而已。与俄罗斯人可以自信独步战场的苏—35型战斗机不同,米格-31毕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品,虽然经过了全面的系统升级,但在中国空军所广泛装备的新锐战机面前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初战的得手完全是凭借着抓住机会、突施冷箭而已。
显然对于自己战机的实际性能俄罗斯人还是心中有数的,所以一直以来莫斯科都要求“歼星者”中队尽力避战,同时则极力鼓吹米格-31m的优良性能,要求新德里迅速购买。不过可惜的是面对着不休止的消耗,印度的国库显然不足以维持新德里所开动的战争机器。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印度政府便因经济的全面衰退和议会的反对,中止了印-俄第二阶段的军购方案。
不过精明的俄罗斯人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放弃,支配着克里姆林宫的军火寡头们一边在国际对冲基金在印度金融市场中所制造的风暴中推波助澜,用曾经夺走过俄罗斯人半个世纪财富的金融武器掠夺印度人的资产,一边又极力在新德里新一届军政府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印度的国库之中已经没有任何硬通货储备了?没有关系,我们支持用黄金或其他贵金属结算!印度也没有足够的黄金可以支付?没有关系,慷慨的俄罗斯人会无私的帮助你们。你们可以用矿石、农产品甚至是服装来交换我们尖端的武器。”
但是局势的变化,却很快就让莫斯科对新德里抛弃了幻想。一个没有了核武器,失去了整个次大陆半岛南部且四面受敌的政权显然不应该不可能成为俄罗斯的盟友。于是乎俄罗斯的各大媒体开始大肆宣扬新德里军政府的倒行逆施起来。并再一次的向北京伸出了代表着和平和友好的橄榄枝。
虽然很多中国人民国防军的战士并不愿意相信,但是事实却往往总是那么的无情,在整个中印战争期间中国从未中断过与俄罗斯的军火贸易。在马六甲战区的战火中,中国政府总计从俄罗斯的各大军火寡头手中购买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不过和印度不同中国所采购的主要是自身军事力量之中俄制武器的替换零件和包括各种型号导弹在内的武器弹药。对于中国的需求,俄罗斯人表现的原比应付印度人时积极。毕竟他们知道除了中国人手中有足够的硬通货之外,还有完全可以生产出同类产品的技术。
“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出击了吧!飞完这一次我们就将被召回国内了吧。”钻进自己飞机的坐舱,瓦里德尔上尉充满着倦意的对着自己身后的同僚说道。莫斯科已经对新德里的新主人失去了耐心,他们要求印度军方归还所有的战机和飞行员。但乔京德尔却要求“歼星者”中队至少要在印度陆军主力成功撤出孟加拉地区之后才能离开战区,因为在目前的印度空军装备序列中已经几乎没有可以拿的出手的战机了。
“准备起飞!”听着耳机里塔台上传来的指令,瓦里德尔上尉机械的操作着自己的战机。在出击前他已经从那个说着一口蹩脚英语的印度空军翻译口中了解了今天任务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复活,正在达卡外围进行攻坚的印度陆军正遭遇着猛烈的空中打击。此刻印度空军将出动东北特区各地军用机场之上所有仍可以起飞的战机起飞迎击,而这其中“歼星者”中队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
“进入射程后就把导弹打完,然后返航。我可不想和占据优势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缠斗下去。”瓦里德尔上尉一边操控着自己的战机进入跑道,一边在心中默默的规划着。4枚p-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能在具有强大电子优势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面前取得什么样的战果,瓦里德尔上尉的心中显然并没有底。但就在他将战机刚刚驶入跑道的刹那,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却打断了他的思绪。对于这种突然发生的情况,瓦里德尔上尉并没有更多的惊慌,毕竟这里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的最东部,同中国、不丹、锡金、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面积约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3千多万,主要以阿萨姆人和孟加拉人为主。阿萨姆人是一个民族长期融合的产物,虽然考古学家认定这个民族的祖先起源于原始澳大利亚,但是今天的阿萨姆人面部已经有了明显蒙古种人特征了。在很多生活习惯上也日渐受藏缅文化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近代的阿萨姆人就是来自中国云南的傣族分支。
历史上阿萨姆人曾长期的在这边土地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繁衍出了发达的农耕文明。但是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大批尼泊尔人和孟加拉人为了铺就大英帝国进入缅甸的跳板而被强行迁徙到了这里。阿萨姆人所占有的人口比重被不断打低,而社会地位更是直线下降,在饱受歧视之中民族主义的思想开始萌发,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中阿萨姆人独立建国的诉求开始空前的高涨起来。
从英国人手中获得了全面独立的新德里政府本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东北各邦不仅民俗风情上与印度斯坦相去甚远,经济上也相对落后,无论对于国民经济还是国防战略上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包袱。新德里完全有机会在独立之初便给予高度的自治,以缓和当地已经日趋严峻的对立情绪。但是国大党的政客们显然被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以及刚刚萌发的大国情节冲昏了头脑。在东北各邦的问题,新德里选择了照单全收,在字面上国土面积和人口增长的背后,却为将来的后患无穷埋下伏笔。
在度过了独立之初相对平静的20年时光之后,一直在地下汹涌的分离运动之火最终在20世纪7080年代全面的爆发了出来,而导火索正是印度政府一直自诩为无上武功的、成功肢解了东、西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孟加拉国成立的血雨腥风之中,有上百万孟加拉难民逃到包括阿萨姆在内的印度东北各邦,这些难民的到来成为压跨当地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世纪70年代后期,便在阿萨姆邦等地掀起的驱赶“外籍人”行动,最终演化成了武装冲突。
1979年4月一个名为“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政治派别正式进入了新德里的视野,他们的政治诉求简单而直接—就是要求把阿萨姆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独立的“阿萨姆国”在当时印度政府并没有对这个毫不起眼的武装组织给予更多的关注,毕竟在印度东北部各邦不断发生的流血冲突中,这种揭竿而起的反政府武装多如过江之鲫,仅在阿萨姆邦境内便出现了“卡尔比国家志愿军”、“波多民族民主阵线”以及
“卡塔普尔解放组织”等多个政治派别。整个印度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最多的曼尼普尔邦盘踞着20个以上武装分裂组织。
在已经雄心勃勃准备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新德里看来多打击一个反政府武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他们却显然错误的估计的形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不仅在印度政府先后动用了8个陆军旅和4个陆军师所实施的两次大规模军事围剿行动中坚持了下来,还在不丹南部和缅甸西北的森林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营地,将其作为训练武装人员、储存弹药以及向印度实施突袭的基地,令印度政府头疼不已。
虽然印度政府努力开展外交攻势,2003年11月在多次交涉之后终于获得了不丹政府的帮助,派兵协同清剿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武装力量赶出了不丹南部,一度重创这一支长期活跃于阿萨姆邦丛林之中武装力量,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新德里坚信自己已经严重打击了这些反政府武装的有生力量,把这些组织主和派逼上谈判桌之际。各地不断爆发的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恐怖活动,却明确的告诉着印度政府,他们的对手并没有屈服只是换了一种对抗的方式而已。
在此后的数年里,虽然大规模的武装突袭不复存在,但是印度东北各邦的驻军和武装警察却依旧疲于奔命,而这种被冠以时髦的“反恐战争”的对抗形式显然对印度军队来说并不熟悉。在这不断的消长之中,印度政府又被卷入了与强大的中国对抗的旋涡。原先驻守印度东北部的各地的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被调往孟加拉战场,失去了这一有力的砝码,印度东北部各邦的局势正向着有利于反政府武装的一侧倾斜着。而填充正规军调离所留下的真空的唯有一向声名狼迹的准军事武装—“阿萨姆步枪队”了。
“阿萨姆步枪队”可以说也是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部队,虽然在它的历史之上更多留下的是血腥屠戮和奸淫妇女。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新德里也惟有依靠这支军事力量暂时先维持东北部各邦的秩序。不过即便是这个并不复杂的要求“阿萨姆步枪队”也显然无力胜任。
随着印孟战争拉开序幕,东北部各邦的局势便开始不断恶化。不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宛如各地印度政府统治的丧钟一样宣告着末日的到来,首先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失去了控制,被驱逐的各个反政府武装开始重新在各地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一开始“阿萨姆步枪队”还会组织力量进行清剿,但在几次遭遇游击队伏击伤亡惨重的撤回之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放弃了努力,只能集中更多的精力确保城市、军事基地以及主要交通干道的安全。
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原本安全的城市和军事基地也变的不再平静。虽然印度政府加强了各地治安管理的力度,但是零星的暴力事件依旧不时有发生。甚至在闹市中都发生了武装分子袭击巡逻队和与安全部队进行枪战的恶性事件,最终当地政府不得不宣布各邦进入“紧急状态”关闭所有政府机关、商店和集市,并对进入各个城市的交通进行阻断。试图将每一座城市都建立成为镇压的堡垒。但是显然这样的行动并不能真正抵挡反政府武装下一个阶段的攻势,因为他们已经与多年前的乌合之众有了最根本的差别。在印度东北各邦近十万的游击队身后站立着的是一支规模不大,但却足以颠覆整个战场格局的中国军队,他们的名字叫“牙旗”
“潜入提斯普尔空军基地的侦察分队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30秒内将图象和数据传输过来。”在位于阿萨姆邦西北部的丛林之中,一辆辆经过精心伪装战场c4isr指挥车内,已经在印缅边境的丛林里潜行了近一个月的荣波大校正默默的注视着各种数字化设备紧张的运转,由侦察小组携带单兵雷达、激光测距测向仪等侦察设备已经目标区域内的每一细节,通过数传电台、移动电话、卫星电话等通信系统迅速显示到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之上。而参谋人员依托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处理,以供指挥官作出最后的决策,一组组参数正通过数据链飞快传输到部署在位于提斯普尔空军基地20公里外的炮兵阵地之上。
而在丛林之中6门国产车载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正根据前方侦察设备传回的目标信息在自动调整射角、射向,将炮口指向目标,这种新型的轮式自行火炮从外型上看似乎只是原有牵引式榴弹炮和重型卡车的简单嫁接。但实际上却大幅提升中国陆军炮兵部队的战场机动与生存能力。“牙旗”所配备的这种新型火炮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被称为“中国恺撒”的国产sh-1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的自用版,只是口径由北约制式的155毫米改为了152毫米而已。
随着一声声急促的轰鸣,炮群以每分钟6发的射速同时向着目标地域展开了猛烈的炮击。而这样的炮击仅持续了不过一分钟,就在炮口的硝烟还未散去之际,所有的火炮又迅速转换成了行军状态,消失在了密林之中,而在远方的印度空军基地之上,从天而降的灾难已经将跑道上所有的目标炸成了碎片,包括那3架等待起飞的米格-31m型截击机。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我们组织的成员正受到不丹与印度两国军队的大规模联合攻击。由于遭受对方来自空中与地面重炮的全面打击,加上目前缺衣少食,天寒地冻,我们的部队正被迫向贵国与不丹的边界撤退我们谨此恳请贵国政府与人民给予安全通道,允许我们进入贵国领土,并暂时给予我们组织的成员生存所需的最基本待遇。”当此刻乘坐着由缅甸军政府支援的中国产北京吉普行驶在阿萨姆邦东北部城市—萨地亚市的道路之上“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主席—阿拉宾达。拉吉柯瓦用饱含着热泪的目光注视着这第一座由“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武装控制的城市,脑海里回想起的却是自己曾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写出的一封求援信。
那是2003年12月的一个冬夜,数以千计追求独立和自由的阿萨姆人冒着风雪跋涉在不丹东北部的山脊之上,在他们的身后是6000名全副武装的不丹皇家陆军的士兵。当时拉吉柯瓦几乎已经绝望了,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在一夜之间便荡然无存。一直以来提供庇护的不丹政府竟然突然转变了态度,这多少令政治上相对幼稚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一时间不知所措起来。下一步究竟该去向何方,即便是身为领袖的拉吉柯瓦也只能是茫然四顾。
“向北走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这一条出路了。”面对着已从三面展开合围之势的不丹军队,残余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战士的活动空间正被不断的压缩着,向北撤退进入中国境内似乎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在思虑再三之后,拉吉柯瓦最终选择了以极其谦恭的语气向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了这封“求援信”恳请中国政府允许他们进入中国国土避难,并以传真把信发送了出去。
现在回想起来拉吉柯瓦多少有些懊恼自己当时的幼稚,国际社会之上有些事情永远是“可以作但却不能说”的,面对着对“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严密监控的印度政府来说,他的这封“求援信”非但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战士打开唯一的生路,相反却将中国政府逼进了死胡同。当新德里拿着截获的传真通过中国驻印度使馆向中国政府转达了印度政府的“关切”之时,中国政府只能郑重的表示重视与印度现有的友好与合作关系,不会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中国领土从事反对别国的活动。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事态的发展。”
不过就在印度的各大报纸竞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相关消息,以期从舆论上孤立“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之际,来自北方邻国的援助却秘密的抵达了正坐困雪山等待覆灭的拉吉柯瓦的手中,这一援助可以说是轻如鸿毛毫无价值,却也可以说是重如泰山,足以逆转乾坤。那不过是整整100册翻译成印地语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起初拿到这些厚重的书籍之时,饥寒交迫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战士的第一反应就是拿来生火取暖。但是当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之后,拉吉柯瓦才逐渐明白了中国政府此举的真正用意。
“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任何的革命者是依靠外援获得胜利的,一时的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信即便是星星之火最终同样可以燎原。”连续3个昼夜废寝忘食的秉灯夜读,熬红了拉吉柯瓦的双眼,却也坚定了他的信念。面对着半个多世纪前那个令一个崭新的中国崛起于东方的伟人,一向自视甚高的拉吉柯瓦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那经历了千年历练的东方智慧从字里行间宛如甘甜的溪水一般汇集到他的心田,浇熄了那几乎烧尽理智的焦躁火焰。重新审视自己眼前的危机。拉吉柯瓦第一次看到了希望。
虽然在横扫自己的营地之时,不丹皇家陆军强悍的宛如下山猛虎。从印度政府手中获得的包括大量防弹背心、夜视仪、无线电台在内军事援助,更令熟悉地形的不丹军队在追剿的路上可以紧紧的咬住“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不放。但是歼灭自己真的就符合不丹政府的本意吗?显然不是,新德里长期以来对不丹所抱有的领土野心,不丹王室早已有所警觉。所以才会长期默许印度东北各邦的反政府武装栖身于自己南部的丛林之中。显然虽然迫于印度政府的压力,与印度陆军展开联合围剿。但从不丹政府的利益考虑,他们所要的无非是将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在内的反政府武装清除出自己的领土,从而给新德里和国际社会一个交代而已。骨子里不丹王室还是希望印度东北部各邦永无宁日才好,这样才能牵制印度陆军在东北各地的驻军。令新德里无力吞并自己。
想通了这一层关系之后,拉吉柯瓦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不再向不丹北部与中国交接的山区撤退,而是全军转向直接冲向不丹皇家军队的阵地。这种被所有人认为是几乎送死的自杀式行动,却出现了几乎戏剧性的结局。不丹皇家陆军配合的在自己的阵地之上打开了数公里宽的一个缺口,让“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容突围。虽然在途中不丹军队也频繁的开火,枪炮之声几乎从未断绝。但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朝天开火而已。经过了一夜的“激战”之后,拉吉柯瓦率领着他的部队成功的冲出了包围圈,重新进入了不丹南部的丛林之中。
“与中国共产党的‘长征’相比,我们的这一次战略转移不过是闲庭信步而已。”虽然甩掉了不丹皇家陆军的追击。不过此时的拉吉柯瓦已经不再推崇这种越境攻击的模式,他所要想作的是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去,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在接下来的日子,不丹军队继续尾随“送行”直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重新进入了印度境内。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但是摆在拉吉柯瓦面前的道路却依然严峻。印度军队不会放松对他们的围剿,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又谈何容易。长期以来“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所推行的“建立由阿萨姆人自己统治国家”的理念仅在激进的阿萨姆人中拥有市场。对于来自尼泊尔、孟加拉以及印度其他地区的移民来说,他们非但不是解放者,而是屠夫和恐怖分子。甚至出现了由孟加拉移民组建的“孟加拉国联合解放阵线”武装组织,对当地部族的驱逐行动采取以暴抑暴的方式,使当地部族和外来移民的冲突愈发尖锐。而这些阿萨姆人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更宣称:“阿萨姆人民不要什么独立的阿萨姆,跟反叛军谈判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这也就注定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乃至印度东北各邦其他反政府武装一直只能通过搞恐怖袭击来吸引世界的注意。为此拉吉柯瓦也曾苦苦思索过,但是面对着印度东北部各邦现状,拉吉柯瓦扪心自问仅凭自己的智慧很难有所突破。不过在不丹境内得到了中国的“援助”之后一切的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起来。其实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真正矛盾并不在于宗教和民族矛盾,而缘于当地落后的经济以及印度政府所实行的私有化土地制度。无论是当地部族还是外来移民都不过是印度东北各邦这个干涸水池中艰难呼吸的两条鱼,无论他们之间如何互相攻击,最终不过令水池变得更为浑浊而已。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拉吉柯瓦所要作的首先是发展生产力,为更多的人民谋取福利。
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印度东北各邦,土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土地资源实际上是相对充足的。虽然国土的总体面积略小于中国,但是在印度利于耕种的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3%,加上占28%的台地和缓丘。印度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1。41亿公顷,位具世界第一位。但是印度政府所推行带有明显殖民地与封建残余的土地私有制的,土地集中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土地改革,却一直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印度国内依旧有大量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为此拉吉柯瓦首先便提出了在自己所控制的区域之内推行“耕者有其地”的“印度土改”将原先由各地农村之中拥有绝对权势的高种姓者手中所握有的大量闲置土地以“赎买”的方式征集回来分配给那些一无所有的农民,以这种方式广泛的获取民众的支持。而受益的人群,
而在与其他武装力量拉吉柯瓦也不单纯限制于阿萨姆人,来自孟加拉和尼伯尔的农民也同样可以从“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手中获取同等面积的土地,这也是拉吉柯瓦从毛泽东选集中获取的智慧—“统一战线”虽然在推行之初,这些新的斗争策略也遭遇到了来自内部的“不同声音”但是经过几年的整合和积累“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最终逐步在印缅边境一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武装根据地,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更令印度军方几乎无法依靠以往单一军事打击的方式来消灭这支日益成熟的政治力量。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这一系列作法很快也得到了印度东北部各邦反政府武装的学习和借鉴。长期以来在印度东北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活跃着的主体民族,如那加人也纷纷群起而效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中印战争开始之前,印度东北部各邦局势的主导权已经从新德里政府的手中转到了各反政府武装的手里,即便没有中国远征军的到来,最终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之下,印度政府的力量也将在漫长的拉锯之后,被逐出印度东北部各邦。而由荣波大校所率领的“牙旗”军团的出现,不过是为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各反政府武装提供攻击印度军方严密控制的城市和军事要塞的能力。
印度陆军并非没有设想过中国陆军假道缅甸进攻其东北特区的可能。事实上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的印度东北各邦一直都是印度陆军预设的主要战场。按照印度陆军总部在战前的推演,在中印两国在马六甲战区展开激战的同时,中国陆军极会可能以2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印缅边境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印度陆军展开钳型攻击。预想之中,中国陆军最可能投入的兵力为成都军区的第13和第14集团军,其中重型装备较多的第13集团军可能从中国云南省的保山和德宏一线越过中缅边境,然后以缅甸的密支那为前进基地,北上进犯印度阿萨姆邦的雷多地区。而以摩托化步兵为主力的第14集团军则可能从云南的瑞丽地区出击,以缅甸的曼德勒为基地,继续向西进入印度的曼尼普尔邦。针对这一情况,印度陆军的部署是放弃国境一线的防守,大踏步的后撤。利用印缅交界地区的地形为中国远征军的补给制造压力,同时在获得来自本土的增援之后,在印度阿萨姆邦首府—迪斯布尔和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一线展开决战。
按照印度陆军的如意算盘,这一区域将是中国远征军补给的极限。而印度方面则可以以逸待劳,利用源源不断从本土赶来的兵员和补给展开防御和反攻。最终重演当年中、美、英三国盟军重创日本的英帕尔战役。但是这一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设想最终没有成为现实,先不论一向重视后勤的中国陆军“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印度东北部的战略地位也不足以吸引中国陆军如此兴师动众。在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计划之中,中国陆军只要一个旅级单位的部队便足以扫荡新德里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这一支部队正是中国陆军长期雪藏的精锐—数字化步兵旅“牙旗”
从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枯拉朽般的攻势面前,世界各国的军事学者都不得不承认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而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精确制导武器为骨干的火力打击系统和以电子干扰设备为代表的电子对抗系统,无可争辩的将成为军队未来生存与制胜的重要支柱。对“制信息权”的争夺与对抗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战双方胜负。而数字化部队更将信息化战争时代舞台上夺目的主角。
所谓“数字化部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数字通信技术联网,使部队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在各种形式的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新型组织形式。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美国陆军从1994年拥有第一个数字化试验营到1997年便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了旅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试验演习,最终在伊拉克战争推出了世界第一支数字化实战部队—美国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
与美国陆军的先声夺人相比,世界其他军事强国却显得有些追赶不及。虽然英、法、德、日等国大都成立了数字化部队,但是却都远未到成熟到可以走上战场。而中国陆军在这个领域也只能建立了若干小规模的数字化试验部队埋头猛追。而在中印战争之中如何磨练这些精兵部队,为中国军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则成为了中国军队高层无可回避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东北部是一个最为理想的战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犬牙交错的各方势力给了中国陆军一改以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到前沿地带的线式作战形态的机会,让数字化部队非接触、非线式和远程化的作战模式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牙旗”
数字化步兵旅编制总人数为6600余人,全部由来自中国大陆各军区和台湾特别行政区的数字化试点部队组成,下辖1个装甲侦察营、2个机械化数字步兵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和1个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通信营以及1个军事情报营。按照美国军方的演习的数据证明,数字化部队拥有3倍于常规部队的潜在战斗力,而一个数字化师甚至可以达到6个传统师的作战能力。当然中国陆军并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牙旗”
数字化步兵旅的身上,他的任务更多的是为中国在该地区的众多盟友提供信息和火力上的支援。
一次又一次精准的炮击瘫痪了印度东北部各邦境内印度空军仍能使用的空军基地,在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条件之下“牙旗”部队的炮兵甚至可以命中已经进入跑道滑翔过程的印度空军战机,而印度军队却连对手是谁都还没有搞清楚。3个高效灵活的自行榴弹炮连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转战多个战区,令印度军方感到四处起火的恐慌。而一车一车印度准军事武装“阿萨姆步枪队”的士兵从各个城市的营地出发,赶往遭遇袭击的战略据点,却往往刚刚驶上公路就会进入在中国数字化步兵小队引导下的反政府武装的伏击点。整个印度东北部在此刻全面的沸腾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敬请期待下一章:花谢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