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1/2)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李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彦来到杭州湾边,看向这片真正的东海。
后世有个成语,叫做断鳌立极,比喻开创新局面,同样也是一个着名的神话传说。
最初的版本是《列子》里面,殷汤和夏革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借两位名人之口,谈论天地宇宙万物,其中有一段是“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填充进去,又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变成了女娲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住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无论哪个版本,神鳖似乎都挺惨的。
不过按照对天地的贡献,神鳖以四足撑住四极,亦是功德无量,其后也成为一支族群,连三仙岛都是承托在鳌背上,成为一方净土。
只是如今的三座仙岛,居住的还是仙人么?
悟空推倒人参树,到三岛十洲寻仙问药时,福禄寿三星居于蓬莱岛上,东华帝君居于方丈岛上,瀛洲则有九老。根据九头虫所言,在天地遭劫时,方丈岛上的东华帝君洞府是首当其冲,雾气汹涌而出,东方朔都未能逃出。三岛的位置并不聚在一块,但那恐怖的波及,另外两岛肯定也难以幸免于难,如果出海寻仙岛,会不会是自投罗网?
李彦稍稍沉吟,在港口联络好船只后,并没有匆忙起行,而是租了间院落,取出药草,开始炼制简易的丹药。药材是清风洞的蛇精们敬奉的,每每有僧人入洞,这些妖精都会以素斋款待,临行时还要将本地的特产带上,以作孝敬。
僧人并不会拒绝,正如传经之时,阿傩、伽叶光明正大地索要人事,这些都是规矩。
李彦收下,却是早早想好了炼制之法,虽然没有丹炉,但也有取巧的手段,数日时间,炼制了几瓶丹药,带在身边。
他这里做好准备,再来到港口,大船已经等候。
李彦与其他行商旅客一起,走上船只,定好自己的舱室,再来到甲板上。
长帆扬起,海波荡漾,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这位先生是去北洲游学么?”
李彦转头,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来到身旁,拱手行礼,笑容热情:“在下胡宗宪,字汝贞,见先生气度不凡,心生仰慕,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李彦看了看这个外表熟悉,实则陌生的人,自我介绍后道:“我出海另有要事,并无去北洲的打算。”
“胡宗宪”闻言变得更加尊敬:“先生莫非是释教子弟,去扶桑交流佛法?”
李彦不置可否:“此次确与修行有关。”
“胡宗宪”立刻双手合十,由衷地欣喜道:“有大师坐镇,此行定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我非大师,只是一位医者,如今发现了一个新的病人,颇为棘手,倒是要请教一下各地的风俗…”
李彦已经习惯佛修的待遇,既然遇见“熟人”,正好闲聊一番,了解各国的局势。
商人胡宗宪本就是来结交的,自然笑吟吟地述说起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不仅妖怪吃斋念佛,东胜神洲的国家之间,都是一片祥和。
这里也有倭国,在正常历史进程下,那个与大明几乎处于断交情况下的国家,却在这里派出高僧作为使节,连连造访。
明廷看在佛门的面子上,放下身段与之往来,连倭国这个蔑称都不用了,官方书面称日本,更常用的叫法就是扶桑与东瀛。
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改变是,朝廷收回海禁,允许两国商贾的贸易往来,沿海地区也就没有了倭寇侵扰。
各国的贸易兴盛,有了越来越庞大的需求,造船业日渐发达,各地船坞都有着经验丰富的匠人,甚至还聘请了更具备航海经验的北洲人。
此时所乘的船只,正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在南瞻部州难得一见的大船,在这里只是普通的商船,四五艘一起出发,就能组成一支远行的船队。
李彦听着那航行的路线,发现不仅仅是抵达扶桑,连遥远的北洲都能经过一路的补给,经年往来,不禁问道:“途中风暴又当如何?”
别说古代的船只,现代的大船在风暴里都有失事的风险,中土王朝也曾经想过攻打倭国,却由于风暴葬身海域,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现在的海航技术,就算进步再快,能平安抵达倭国就是极限了,再想远渡重洋,几乎是十死无生的事情。
商人胡宗宪笑道:“先生不必担心,只要我等诚心敬天礼佛,自有佛祖保佑,上月就有船队遇到风暴,眼见大船都要倾覆,所有船员祈祷,第二日醒来,便是一切如常,安然无恙了。”
李彦摇头:“生死关头,临时抱佛脚,岂有诚意可言?”“正是因为他们此前的不敬,才会遭此凶险,那时再祈祷,确有不诚之意…”
商人胡宗宪不认为有人敢质疑佛祖,只以为这位是对那些船员的不屑,深以为然地附和,又叹息道:“其实我等俗人,亦有修行之心,只是沉沦俗世,无法去往那极乐净土啊!”
李彦淡淡地道:“有苦才有乐,如果世人皆入净土,那又有何极乐可言?”
商人胡宗宪一怔:“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李彦道:“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这已是我所见过的最太平的景象,如此世人依旧祈盼净土,可见佛法大盛,终究还是难修其心。”【1】【6】【6】【小】【说】
商人胡宗宪这次听出了不对劲,眉头微皱:“先生莫非有不同的见解?”
李彦道:“只是略有些悲观而已。”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清浊平衡,方有天地,若是浊气甚过清气,自是道消魔长,世间难安,然若是世间清气横行,浊气不存,那又不是人世之景了。”“可偏偏,我们处于的是人世”
>
李彦来到杭州湾边,看向这片真正的东海。
后世有个成语,叫做断鳌立极,比喻开创新局面,同样也是一个着名的神话传说。
最初的版本是《列子》里面,殷汤和夏革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借两位名人之口,谈论天地宇宙万物,其中有一段是“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填充进去,又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变成了女娲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住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无论哪个版本,神鳖似乎都挺惨的。
不过按照对天地的贡献,神鳖以四足撑住四极,亦是功德无量,其后也成为一支族群,连三仙岛都是承托在鳌背上,成为一方净土。
只是如今的三座仙岛,居住的还是仙人么?
悟空推倒人参树,到三岛十洲寻仙问药时,福禄寿三星居于蓬莱岛上,东华帝君居于方丈岛上,瀛洲则有九老。根据九头虫所言,在天地遭劫时,方丈岛上的东华帝君洞府是首当其冲,雾气汹涌而出,东方朔都未能逃出。三岛的位置并不聚在一块,但那恐怖的波及,另外两岛肯定也难以幸免于难,如果出海寻仙岛,会不会是自投罗网?
李彦稍稍沉吟,在港口联络好船只后,并没有匆忙起行,而是租了间院落,取出药草,开始炼制简易的丹药。药材是清风洞的蛇精们敬奉的,每每有僧人入洞,这些妖精都会以素斋款待,临行时还要将本地的特产带上,以作孝敬。
僧人并不会拒绝,正如传经之时,阿傩、伽叶光明正大地索要人事,这些都是规矩。
李彦收下,却是早早想好了炼制之法,虽然没有丹炉,但也有取巧的手段,数日时间,炼制了几瓶丹药,带在身边。
他这里做好准备,再来到港口,大船已经等候。
李彦与其他行商旅客一起,走上船只,定好自己的舱室,再来到甲板上。
长帆扬起,海波荡漾,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这位先生是去北洲游学么?”
李彦转头,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来到身旁,拱手行礼,笑容热情:“在下胡宗宪,字汝贞,见先生气度不凡,心生仰慕,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李彦看了看这个外表熟悉,实则陌生的人,自我介绍后道:“我出海另有要事,并无去北洲的打算。”
“胡宗宪”闻言变得更加尊敬:“先生莫非是释教子弟,去扶桑交流佛法?”
李彦不置可否:“此次确与修行有关。”
“胡宗宪”立刻双手合十,由衷地欣喜道:“有大师坐镇,此行定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我非大师,只是一位医者,如今发现了一个新的病人,颇为棘手,倒是要请教一下各地的风俗…”
李彦已经习惯佛修的待遇,既然遇见“熟人”,正好闲聊一番,了解各国的局势。
商人胡宗宪本就是来结交的,自然笑吟吟地述说起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不仅妖怪吃斋念佛,东胜神洲的国家之间,都是一片祥和。
这里也有倭国,在正常历史进程下,那个与大明几乎处于断交情况下的国家,却在这里派出高僧作为使节,连连造访。
明廷看在佛门的面子上,放下身段与之往来,连倭国这个蔑称都不用了,官方书面称日本,更常用的叫法就是扶桑与东瀛。
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改变是,朝廷收回海禁,允许两国商贾的贸易往来,沿海地区也就没有了倭寇侵扰。
各国的贸易兴盛,有了越来越庞大的需求,造船业日渐发达,各地船坞都有着经验丰富的匠人,甚至还聘请了更具备航海经验的北洲人。
此时所乘的船只,正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在南瞻部州难得一见的大船,在这里只是普通的商船,四五艘一起出发,就能组成一支远行的船队。
李彦听着那航行的路线,发现不仅仅是抵达扶桑,连遥远的北洲都能经过一路的补给,经年往来,不禁问道:“途中风暴又当如何?”
别说古代的船只,现代的大船在风暴里都有失事的风险,中土王朝也曾经想过攻打倭国,却由于风暴葬身海域,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现在的海航技术,就算进步再快,能平安抵达倭国就是极限了,再想远渡重洋,几乎是十死无生的事情。
商人胡宗宪笑道:“先生不必担心,只要我等诚心敬天礼佛,自有佛祖保佑,上月就有船队遇到风暴,眼见大船都要倾覆,所有船员祈祷,第二日醒来,便是一切如常,安然无恙了。”
李彦摇头:“生死关头,临时抱佛脚,岂有诚意可言?”“正是因为他们此前的不敬,才会遭此凶险,那时再祈祷,确有不诚之意…”
商人胡宗宪不认为有人敢质疑佛祖,只以为这位是对那些船员的不屑,深以为然地附和,又叹息道:“其实我等俗人,亦有修行之心,只是沉沦俗世,无法去往那极乐净土啊!”
李彦淡淡地道:“有苦才有乐,如果世人皆入净土,那又有何极乐可言?”
商人胡宗宪一怔:“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李彦道:“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这已是我所见过的最太平的景象,如此世人依旧祈盼净土,可见佛法大盛,终究还是难修其心。”【1】【6】【6】【小】【说】
商人胡宗宪这次听出了不对劲,眉头微皱:“先生莫非有不同的见解?”
李彦道:“只是略有些悲观而已。”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清浊平衡,方有天地,若是浊气甚过清气,自是道消魔长,世间难安,然若是世间清气横行,浊气不存,那又不是人世之景了。”“可偏偏,我们处于的是人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