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董小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冒辟疆离家出走是顺治七年。腊月廿七,他和王熊提着个包袱,从如皋南的水码头上船,前往扬州。第三天抵达扬州时,已近年关,一上岸,冒辟疆就和王熊直奔故交郑超宗那里。郑超宗正在府上,一听说朋友前来拜访,欣喜异常,连忙出来把冒辟疆二人迎了进去,马上备酒款待。
席间郑超宗问起冒辟疆到扬州可曾有事,是否需要帮忙。
冒辟疆叹了口气:“郑兄,我是出来躲难的啊!”“你躲难?贤弟别开玩笑了。”郑超宗放下酒杯说:“你一向福星高照,为人又不错,哪来灾难呢?”
“郑兄你就不知道了,”冒辟疆叹口气说:“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前几天王熊兄忽然赶来冒府说,有人在如皋殷知县那里告状,说我曾私通叛逆。这可是桩灭门的大案啊!”王熊也证实说:“我和如皋县衙的一位文笔师爷交情不错,是他告诉我的,他知道我和冒家有关系,此人平常也敬重冒公子有才气,有胆识,而且仗义疏财,专一济人。所以就让我去告诉冒公子,赶快设法避上一避。”
“这么说问题还很严重,你们暂且先在这儿呆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作道理。”接着又问冒辟疆和王熊:“你们知道是谁告的密吗?”
“不知道。”冒辟疆说道。
“听说是和冒家曾经有矛盾,那人因用地问题,和冒家的佃户打官司。冒家后来出面帮佃户的忙,那人就输了这场官司。”王熊接着说:“那人可能是想出出气,整治整治冒家。”
“你有通逆这回事么?”郑超宗问道。
“哪有这回事,郑兄还不知道我的为人么,虽说我痛恨满人,可是,早在清兵打到江南的时候,我冒氏一家老小都出去躲难去了。”
“这么说来,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迟早会水落石出的,你们就在这儿安心住几天吧。”
却说冒辟疆和王熊离开如皋前往扬州后第二天,如皋县的差役拿着殷知县的请帖来到冒府请公子到县里谈话。董小宛神情自若地接待了来人,并给了一个红包,请他们回复殷老爷,冒公子已于三天前,前往扬州探望友人去了,等他回来后,立即前去谒见知县大人。
如皋知县殷应寅是个圆滑的七品知县,他曾是明朝的旧臣,由于他胆小怕事而又圆滑多变的性格,使他在处理冒辟疆通逆这件事上并不急于求成,以免冒不必要的风险。他清楚地知道,清庭对各种叛逆案件都非常重视,只要一经立案办理,便会牵连九族。冒氏家族是如皋的名门望族,历代都有人在朝庭任职,熟悉清朝的一般办案刑律。告密与署名指控不同,告密者不便当面对质。如果有不实之处而冒昧行事,引起纠纷,地方官是要受到惩处的。
殷应寅知道要保住头上那顶青花翎是不能冒昧行事的。
他想出一计,先把冒辟疆骗到县衙来,假意和他摆谈,然后察颜观色,如有破绽,便跟踪追问。只要发觉有可疑之处,便不客气立案查处。这时就可以放下老脸,破获这起逆案了。
去冒府的差役回来时,殷应寅正在后院的树荫下喝茶,差役向他禀道:“三天前,冒辟疆就已经出外拜会友人去了。”殷应寅没有预料到冒辟疆已离开如皋。他面无表情地“噢”了一声,然后看见差役喜气洋洋地离去。他估计这几个差役肯定收取了冒府的红包,他听说冒府是如皋最富有的乡绅,而且相当大方,他想,要抓来定罪,肯定要冒一定的风险。冒家的财富足以买取几百条人命,再说,冒辟疆是否通逆并无把握。殷应寅有些举棋不定。
晚上,殷应寅差人又去把那个姓黄的告密者叫来,细细询问。那个告密者悦:“清兵打到如皋时,陈君悦率义军据城抗守,曾派人住在冒府中,禁止任何人前去打扰,这件事确实不假,但关于冒辟疆和陈君悦是何关系,却不知道。”殷应寅怕那人撒谎,就叫他具名画押,并问他到时候能不能指控冒辟疆,不然的话就要被反坐的。
殷应寅不打算只要问不出破绽也就不多追究,他要在如皋站稳脚,就得靠冒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来支持。但他一听有关反贼陈君悦曾在清兵攻打如皋时,保护过冒家,他便怕清庭知道后要追究他的责任。但冒辟疆已经出远门了,眼下只好去找冒府的老爷冒嵩公了。
董小宛把知县派来的差役打发走后,便急忙赶到集贤里,叩见了公公冒嵩公。向他禀明此事,冒嵩公听后,便点头道:“小宛,你办得很好,应该让辟疆先出去避避风头。”
董小宛对公公说道:“是否叫人去衙门里听听消息。”
冒嵩公又点点头,说:“好。”然后就把管家冒全叫来,冒全是个很能干的管家,在冒府已多年,深得冒府上下赏识。冒嵩公叫冒全去衙门里找那个师爷摸摸底。
冒全去不多时,就回来了。他对老爷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冒嵩公沉吟了片刻,转过头对董小宛问道:“这个陈君悦和我素不相识,你知道襄儿和他是否有关联?”
董小宛觉得事情已发生了,不能再对老爷有所隐瞒,便如实地讲了一切给公公。冒嵩公听后,觉得问题严重,便说道:“小宛,你就住到府中来,早晚有个商量的人。”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依你看,如若殷应寅真的要问此事,该怎样回答才是?”
“依媳妇之见,不如大人你承认下来,便可无甚大碍了。”
冒嵩公觉得此语意外:“叫我承认?此话从何说起?”
董小宛说道:“如若殷应寅问起陈君悦之事,公公可以这么说,当初公公在任上时,陈君悦曾在你手下当过武弁,算是你以前部下。他到如皋来住进冒家,不足为怪。关键是,那时我们冒氏全家早已逃离在外,当然就不存在勾通的嫌疑了。
这件事毫无佐证,大人尽可放心。”董小宛停顿了一下又说:“依媳妇之见,只需在暗中将殷知县贿赂一下,此事不难解决。”
正如董小宛所估计的那样,殷应寅不久又来冒府。这天午后,殷应寅坐着软轿来到了冒府。冒嵩公令冒府上下热情接待,先上一桌上好的酒席。席间,冒嵩公按董小宛的话对其一说,殷应寅果然无话可说,便落得卖个人情,对冒老爷说道:“前辈请恕敝县冒昧,此事有人告密,所以不得不亲自前来向老大人问个明白。既系老前辈过去部下的武弁,就赐写个说明吧,也好让敝县交差。”
冒嵩公等殷知县酒足饭饱离去后,便一刻不停地来到书房,对董小宛赞扬了几句,然后商谈写个揭帖,使殷应寅好拿去交差。
“照此看来,已经没事了。”董小宛笑道:“不过这个揭帖只是个形式,依媳妇看,银子才是重要的。”
冒嵩公就叫董小宛去办理这些事,然后他就踱出书房,朝假山那边走去。董小宛叫来冒全,叫他用大红封装了千两白银的银票,拿着揭帖去当面谢殷知县。
殷应寅像是知道冒家会马上来人似的,他正坐在后花园的石上用牙签剔着牙,旁边石桌上放着一只精致的褐色茶壶。
他看见冒全急匆匆地走进来,赶忙把嘴里剔出来的脏物吐在草丛中,站起来要把冒全请进书房。冒全把东西放在石桌上说:“请大人收下这份簿礼。”
殷应寅一看这红红的封套,那对鼠眼乐得像朵破黄花:“起来吧!我说啊,冒老爷不用这么客气嘛。”
冒全又叩头站起,垂手站立一旁。殷应寅将那大红封套打开,见是千两的银票,便大喜,把那揭帖扔在一边,对冒全说:“管家,你回去禀告你家老爷,此事本县就此终结,让他放心。”冒全谢后连忙赶回冒府通知老爷和夫人。董小宛一看此事了结,便派人向冒辟疆说知此事经过,好叫他放心。
冒辟疆和王熊在郑超宗那儿住了几天,感到有些坐卧不安了。三天后,冒辟疆带着满腹忧郁离开了扬州。和王熊一道抵达盐官后,直接去了陈则梁府上。陈则梁满心欢喜地接待了冒辟疆和王熊,并劝说他们一定要留在盐官过完年再走。
这时,董小宛派的人到了扬州郑超宗那儿,听说公子已往盐官去了。又急忙赶到盐官,在陈则梁的府上见到了公子。
冒辟疆得信以后,心中满怀高兴,便觉精神好多了。陈则梁得知冒辟疆的官司已经了结,也甚是高兴。便为冒辟疆专门摆了一桌酒席。
席间,陈则梁几人劝冒辟疆多饮了几杯。冒辟疆本来不胜酒力,只是因官司了结,心情舒畅,又是挚友相对,也就不客气地多饮了几杯。他们边饮酒边谈眼下的形势。作亡国奴的心情,顿时弥漫整个酒席。陈则梁不愿打破兴致,就劝大家不谈国事,多喝酒。在酒席还未终了时,冒辟疆早已醉倒在椅子上。陈则梁把胃辟疆搀扶进书房去休息,亲自照应他睡下,才离开又去和友人们对饮。
在酣睡中慢慢进入了温柔之乡。他又回到了水绘园,和小宛并肩携手漫步,来到了梅园,在香林丛中,絮絮不休地讲着情语。董小宛身披红缎紫貂披风,高高的云鬓如彩虹。她站在雪中,细风从她身旁吹过,看起来,妩媚动人。
两人相偎相依地说笑着,冒辟疆心中升起一股柔情蜜意,突然一阵北风吹来,树上的寒梅如雪花飘零,纷纷飘落地上。
冒辟疆醒了过来,不禁哑然失笑。他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他想可能是宿醉后引起的头疼,便又倒下去,想着那甜蜜的梦境,慢慢地又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顺治六年,自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已多归属清人政权,只有福建、广东、广西一带以及边远的四川和云贵高原还有明室的遗臣和各路义兵。
李自成死后,他的部将李过、高一功和郝摇旗率领义军余部与明朝抗清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聚集到湖广抵抗清兵。同时,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也在四川、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政府合作,继续抗清。
这一年,豫亲王多铎率清军渡过长江,开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府。多铎的清军所向披靡,明朝的军队像散兵游勇一样望风而逃,而这时福王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最后由阮火铖、马士英把持朝政。其余如东林党和复社的精英分子,都遭到排挤和打击。
这些国事变故,冒辟疆也只听到传闻,他在陈则梁家时,陈则梁也对他提起过此事,并说,侯朝宗、方密之等复社精英为了一世芳名,不愿巴结阮大铖、马士英阉党之流,离开了南京。
第二天冒辟疆赶往扬州,径直到郑超宗处,正好碰上吴次尾、龚芝麓和杜于皇在郑府聚会。郑超宗一看这么多友人前来,不觉喜上眉梢,便叫家人设宴款待。
冒辟疆也曾零零星星听到有关史可法史阁部殉难的情形。在酒席间,吴次尾对他讲了史大人英勇壮烈的事迹。他想起父亲听说史可法壮烈后,不禁悲叹说:“一木难撑天下啊,大势已去矣。”冒辟疆在朦胧醉意中听着吴次尾用伤感的语调讲述史可法的忠烈。
“多铎率清朝铁甲军攻打扬州,由于南京福王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党争和内乱,马士英夺取朝政后,启用阉党阮大铖之流,他们对上迷惑福王,对下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的总兵刘泽清、高降、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这时,史可法受马士英等阉党的牵制,江北四镇的总兵又不听其指挥,处处受困,清军包围扬州后,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劝其投降,称不仅可以保命,而且还可以保官,史可法连看也不看就把信撕了。清兵攻破扬州后,大肆屠杀城内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史可法战败被俘,坚决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冒辟疆又醉了一晚,在沉醉中,他依稀觉得他是泪流满面地被郑超宗扶到书房去睡的。他在昏睡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吴次尾对他描绘扬州和南京失守的情形:清军犹如洪水向江南席卷而来,被践踏的明朝军队和平民百姓犹如沙滩上的鱼儿,绝望地翻滚,一片凄惨的景象。
他知道他这一夜并不轻松,他被梦中一些奇怪的景象搅得整夜不安宁。起先,他梦见史可法在市隐园他的房间里对他说,不用回去镇守扬州了,与其在这儿发生内斗,不如去做点实事,心头好受些。冒辟疆再仔细看时,史阁部的面容隐在暗中,不甚清楚,他想喊一声,可是史可法在暗中又说了起来,声音断断续续,听起来越来越远。当他看见史阁部骑着一匹黑炭般的雄马站在河岸边时,他突然觉得他回到如皋的家中。他看见管家冒全和家仆冒禄正从里面走出来,他问道:“少夫人呢?”冒全和冒禄铁青着脸不回答,他又问:“苏元芳何在?”还是一阵沉默。
冒辟疆并没有想到出了事,只是觉得有些诧异。他没有来得及理会他们,就心急如焚地赶往董小宛房中,眼前却是一片狼藉惨象。箱子笼儿翻倒了一地,董小宛平时最喜欢的铜镜也成了碎片散落在地上。他忙调头跑出房间大叫“小宛去哪儿了”?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他觉察冒府发生了某种变故。
然后他醒了过来。
豫亲王多铎所率领的军队已差不多横扫整个江南,但在福建、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明室遗臣和许多农民义军分散各处抵抗清军的进一步南下。这使清朝政权大伤脑筋。范文程在摄政王多尔衮面前劝说启用洪承畴,并派他到南方去剿灭各路义兵,以协助豫亲王多铎。
顺治六年下半年,清兵逐步往南方进逼,到年末,苏杭一带至福建,战事不多了。多铎的行邸和洪承畴的行辕,都移驻到了苏州。洪承畴对这位皇叔极端讨好,他深知多铎和皇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是个有名的好色之徒,向来贪恋女色。
驻扎在江南期间,洪承畴在苏杭一带网罗各地美女进献多铎,用以投其所好,多铎竟来者不拒,更加信任洪承畴,整天在行邸里享用曾经梦想的江南美女。洪承畴也趁此弄几个美女供自己享受。多铎把大部时间花在享用美女上了,从此把军政权也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是在豫亲王多铎离开苏州后,一次去游虎丘,忽然想起听苏州人说,金陵名妓董小宛从前就住在半塘,现在已嫁给了如皋冒辟疆。这个绝代佳人,是金陵八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算来正值妙龄。
洪承畴在午后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沉思着,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吴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见了曾经名震金陵的名妓陈圆圆。那时,陈圆圆正是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在和吴三桂饮酒时,陈圆圆为他们弹琴和吹箫。洪承畴至今还记得,他在美妙的琴声中不停地饮酒,昏暗的烛光使他显得醉意朦胧,虚掩的眼睛停留在烛光映照的陈圆圆身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吴三桂不停地劝他饮酒,他也没回过头来。
洪承畴至今也没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还是被烛光中陈圆圆美丽的身影所陶醉。他对吴三桂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答非所问地说:“将军真是艳福不浅,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缘,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当此官,也心甘情愿!”
洪承畴自从那次见到陈圆圆后,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后来他听说,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去,不禁叹息红颜薄命。降清后,他当了清廷的大臣,忙于帮助多铎平定南方义军,此事便渐渐淡忘。只是后来传说,李自成兵败离开京城后,陈圆圆出家当了尼姑。
不过,现在洪承畴觉得,陈圆圆的一生虽可叹息,但已是昨日黄花。他不觉又一次长叹起来。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洪承畴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着不想挪动,想看遥远而不着边际的心思。在这等年龄,还对艳事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手下参将阿司镇向他走来时,他还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
“大人,天已黑下来了。”阿司镇接着说道:“是直接回苏州,还是就在此地找户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畴从一片茫然中醒过来。看了看阿司镇,又看了看从玉带桥上吹过来的河风,说道:“还是回去吧,直接回苏州。”
洪承畴坐在八抬大轿中,享受着上下颠簸带来的舒服感。
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他又陷入对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现仍属妙龄,不禁在轿中长叹起来: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现在也是清廷高官,权倾一方。可是在这艳福的享受上,却远不如冒辟疆一个小小的文人。他看着阿司镇骑在马上的背影,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阿司镇是个旗人,曾经在豫亲王多铎手下任职,对上司要办的事能够心领神会。洪承畴想,他是办理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董小宛被一顶蒙着厚纱的轿子抬进如皋县衙的那个中午,是顺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纷飞,许多树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压弯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棂上欣赏满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见几束鲜艳的腊梅花,觉得惊喜万分,正准备披上披风下楼去采摘几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楼来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雾气吹打着胡须上的冰棱,一脸惊慌失色的样子。“少夫人,不好了,知县殷大人带着一队清兵开进府上来了,为是要见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楼梯口,手中的披风无声无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里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当她从殷应寅手中接过那封信札时,却突然显得沉稳和冷静。她见札子上写着豫亲王要征召她去苏州王府指导刺绣。
她想只要公子没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个堂堂经略大人怎么会知道有她这么个妇道人家,在她听殷知县说洪大人派一个参将来请她去时,她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了,一定是那个叛臣洪承畴在中间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脸地想着该拿什么话去安慰二老。刚走到里屋,迎面正遇上苏元芳走来。
“宛妹,你可不能答应去苏州啊,你晓得他们安的什么心呢?”
董小宛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她一直担心苏元芳对她有成见,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马上说:“姐姐,请不必为我担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请你赶快去把刘嫂叫到我屋里等我,我有要紧的话和她说。”
董小宛走进公公的房间,见公公正坐在太师椅上,她正待开口,冒嵩公先问道:“小宛,这事怎么办好呢?”显然冒嵩公和苏元芳一样,知道此事了。他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中堂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不停地搓着双手。
董小宛见此情景便道:“殷应寅的这份札子请大人收下,将来大有用处。”
冒嵩公接过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说道:“不必答应了,这是假传王命。”
董小宛点头道:“儿媳也知洪贼是假传王命,不过现在如果不将错就错,将来便会弄假成真,到那时就无办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为沉吟一下说:“你的话虽有道理,可你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说完便语气坚决地说道:“儿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贱见弃,公子又异常恩爱,儿媳受如此厚恩,当感恩图报,今日正是小宛报恩之机。请您放心,儿媳此去,一不变贞洁,二不玷污冒氏,三不连累公子,生离时刻,儿媳也别无多语,望老爷劝慰公子,要善保玉体,孝待双亲,切勿以薄命人为念。老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辞不掉,儿媳此去叩别婆婆,还望您老善劝婆婆,不能悲伤,致损慈体。”
董小宛说罢泪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面而泣道:“想不到亡国的大丈夫,竟不能庇护一儿媳。”垂泪挥手道:“吾儿去吧。”
马老恭人正在一把铺着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发生的变故。董小宛走到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儿媳奉召要往苏州暂住几天,不多日就会回来,方才已和公公说好。来人在厅上等待,儿媳稍去收拾,马上就走。”
马老恭人突然被惊醒,吃惊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人招你,这么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说,便说道:“皇太后有旨,命孩儿进宫教习针绣,此番一去,我们全家会有大恩遇的。”
“那么吾儿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你最好还是别去,反正我们家不受清朝的荣封,你就别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说道:“不去就是违命,那还了得!我不久便回来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请放心吧。”说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来,忍着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儿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进自己房中,见苏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面悲啼呢。刘嫂呆呆地坐在书桌之前,她一见董小宛来了,便站起身,急忙问道:“怎么?方才听冒夫人说了,你怎会如此糊涂?你不能答应呀!你这一去,辟疆他回来了怎么得了。”
董小宛并不回答,只是看着她,突然走到跟前,扑嗵一声跪下,说:“姐姐,妹子这回又要你帮助我了。”
刘氏一把将她扶起。
“有什么话好说,难道这回要我代你去么?”
董小宛已经止不住的泪珠滚滚而流,说:“不是,要姐姐陪着我一同去。”
刘氏一听,便慷慨道:“说实话,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着你去有个照应,这更好。”
“那就请姐姐赶快去拿几件衣服,打个小包袱,速去速来。”
这时,苏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来,自从她与董小宛相知以后,已亲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过去,忍住眼泪劝道:“此去有刘大姐同行,我还有希望回来,到时我们还会一同绣花的,我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担子不小啊!切不可损了身体。”
“可是,你这是自投虎口啊!”“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不是自负聪明,过去发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说,这次有刘大姐一起去,不会出大问题,当真我就没有防身之计吗?我到那里会见机行事的。”同时低头和苏元芳说:“把柄放公公那里,有了把柄就能脱身。想想公公是什么人?会同意我去吗?”
苏元芳将信将疑地说:“此话当真?”
“我骗你做甚?”
这时,刘嫂已拎了一个小包袱走了进来,董小宛拿块手帕揩去脸上的泪痕,又替苏元芳试去泪痕,叮嘱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刘嫂往外走时,对刘嫂说:“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刘嫂瞪眼看着她,小宛对她附耳说:“我对他们说,你是我身边的贾妈。”
“管它呢,合适的话,就这样称呼,本来我就像个大脚妈子。”刘嫂突然问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摇摇头:“这就不用了,到那里还愁没有衣裳吗?我们还是走吧,他们怕是等得不耐烦了。”
她转身拉开抽屉拿了把利剪揣在怀里,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间时,又朝苏元芳说道:“姐姐,我走了。”
苏元芳听了董小宛一番谎话,信以为真,倒不那么伤心了,便说:“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厅,辞了苏元芳,便坐到轿里去。殷应寅恐怕发生变故,赶忙吩咐起轿。刘嫂跟在后面上了小轿。众人簇拥着大轿小轿,径奔如皋县衙而去。
... -->>
冒辟疆离家出走是顺治七年。腊月廿七,他和王熊提着个包袱,从如皋南的水码头上船,前往扬州。第三天抵达扬州时,已近年关,一上岸,冒辟疆就和王熊直奔故交郑超宗那里。郑超宗正在府上,一听说朋友前来拜访,欣喜异常,连忙出来把冒辟疆二人迎了进去,马上备酒款待。
席间郑超宗问起冒辟疆到扬州可曾有事,是否需要帮忙。
冒辟疆叹了口气:“郑兄,我是出来躲难的啊!”“你躲难?贤弟别开玩笑了。”郑超宗放下酒杯说:“你一向福星高照,为人又不错,哪来灾难呢?”
“郑兄你就不知道了,”冒辟疆叹口气说:“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前几天王熊兄忽然赶来冒府说,有人在如皋殷知县那里告状,说我曾私通叛逆。这可是桩灭门的大案啊!”王熊也证实说:“我和如皋县衙的一位文笔师爷交情不错,是他告诉我的,他知道我和冒家有关系,此人平常也敬重冒公子有才气,有胆识,而且仗义疏财,专一济人。所以就让我去告诉冒公子,赶快设法避上一避。”
“这么说问题还很严重,你们暂且先在这儿呆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作道理。”接着又问冒辟疆和王熊:“你们知道是谁告的密吗?”
“不知道。”冒辟疆说道。
“听说是和冒家曾经有矛盾,那人因用地问题,和冒家的佃户打官司。冒家后来出面帮佃户的忙,那人就输了这场官司。”王熊接着说:“那人可能是想出出气,整治整治冒家。”
“你有通逆这回事么?”郑超宗问道。
“哪有这回事,郑兄还不知道我的为人么,虽说我痛恨满人,可是,早在清兵打到江南的时候,我冒氏一家老小都出去躲难去了。”
“这么说来,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迟早会水落石出的,你们就在这儿安心住几天吧。”
却说冒辟疆和王熊离开如皋前往扬州后第二天,如皋县的差役拿着殷知县的请帖来到冒府请公子到县里谈话。董小宛神情自若地接待了来人,并给了一个红包,请他们回复殷老爷,冒公子已于三天前,前往扬州探望友人去了,等他回来后,立即前去谒见知县大人。
如皋知县殷应寅是个圆滑的七品知县,他曾是明朝的旧臣,由于他胆小怕事而又圆滑多变的性格,使他在处理冒辟疆通逆这件事上并不急于求成,以免冒不必要的风险。他清楚地知道,清庭对各种叛逆案件都非常重视,只要一经立案办理,便会牵连九族。冒氏家族是如皋的名门望族,历代都有人在朝庭任职,熟悉清朝的一般办案刑律。告密与署名指控不同,告密者不便当面对质。如果有不实之处而冒昧行事,引起纠纷,地方官是要受到惩处的。
殷应寅知道要保住头上那顶青花翎是不能冒昧行事的。
他想出一计,先把冒辟疆骗到县衙来,假意和他摆谈,然后察颜观色,如有破绽,便跟踪追问。只要发觉有可疑之处,便不客气立案查处。这时就可以放下老脸,破获这起逆案了。
去冒府的差役回来时,殷应寅正在后院的树荫下喝茶,差役向他禀道:“三天前,冒辟疆就已经出外拜会友人去了。”殷应寅没有预料到冒辟疆已离开如皋。他面无表情地“噢”了一声,然后看见差役喜气洋洋地离去。他估计这几个差役肯定收取了冒府的红包,他听说冒府是如皋最富有的乡绅,而且相当大方,他想,要抓来定罪,肯定要冒一定的风险。冒家的财富足以买取几百条人命,再说,冒辟疆是否通逆并无把握。殷应寅有些举棋不定。
晚上,殷应寅差人又去把那个姓黄的告密者叫来,细细询问。那个告密者悦:“清兵打到如皋时,陈君悦率义军据城抗守,曾派人住在冒府中,禁止任何人前去打扰,这件事确实不假,但关于冒辟疆和陈君悦是何关系,却不知道。”殷应寅怕那人撒谎,就叫他具名画押,并问他到时候能不能指控冒辟疆,不然的话就要被反坐的。
殷应寅不打算只要问不出破绽也就不多追究,他要在如皋站稳脚,就得靠冒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来支持。但他一听有关反贼陈君悦曾在清兵攻打如皋时,保护过冒家,他便怕清庭知道后要追究他的责任。但冒辟疆已经出远门了,眼下只好去找冒府的老爷冒嵩公了。
董小宛把知县派来的差役打发走后,便急忙赶到集贤里,叩见了公公冒嵩公。向他禀明此事,冒嵩公听后,便点头道:“小宛,你办得很好,应该让辟疆先出去避避风头。”
董小宛对公公说道:“是否叫人去衙门里听听消息。”
冒嵩公又点点头,说:“好。”然后就把管家冒全叫来,冒全是个很能干的管家,在冒府已多年,深得冒府上下赏识。冒嵩公叫冒全去衙门里找那个师爷摸摸底。
冒全去不多时,就回来了。他对老爷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冒嵩公沉吟了片刻,转过头对董小宛问道:“这个陈君悦和我素不相识,你知道襄儿和他是否有关联?”
董小宛觉得事情已发生了,不能再对老爷有所隐瞒,便如实地讲了一切给公公。冒嵩公听后,觉得问题严重,便说道:“小宛,你就住到府中来,早晚有个商量的人。”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依你看,如若殷应寅真的要问此事,该怎样回答才是?”
“依媳妇之见,不如大人你承认下来,便可无甚大碍了。”
冒嵩公觉得此语意外:“叫我承认?此话从何说起?”
董小宛说道:“如若殷应寅问起陈君悦之事,公公可以这么说,当初公公在任上时,陈君悦曾在你手下当过武弁,算是你以前部下。他到如皋来住进冒家,不足为怪。关键是,那时我们冒氏全家早已逃离在外,当然就不存在勾通的嫌疑了。
这件事毫无佐证,大人尽可放心。”董小宛停顿了一下又说:“依媳妇之见,只需在暗中将殷知县贿赂一下,此事不难解决。”
正如董小宛所估计的那样,殷应寅不久又来冒府。这天午后,殷应寅坐着软轿来到了冒府。冒嵩公令冒府上下热情接待,先上一桌上好的酒席。席间,冒嵩公按董小宛的话对其一说,殷应寅果然无话可说,便落得卖个人情,对冒老爷说道:“前辈请恕敝县冒昧,此事有人告密,所以不得不亲自前来向老大人问个明白。既系老前辈过去部下的武弁,就赐写个说明吧,也好让敝县交差。”
冒嵩公等殷知县酒足饭饱离去后,便一刻不停地来到书房,对董小宛赞扬了几句,然后商谈写个揭帖,使殷应寅好拿去交差。
“照此看来,已经没事了。”董小宛笑道:“不过这个揭帖只是个形式,依媳妇看,银子才是重要的。”
冒嵩公就叫董小宛去办理这些事,然后他就踱出书房,朝假山那边走去。董小宛叫来冒全,叫他用大红封装了千两白银的银票,拿着揭帖去当面谢殷知县。
殷应寅像是知道冒家会马上来人似的,他正坐在后花园的石上用牙签剔着牙,旁边石桌上放着一只精致的褐色茶壶。
他看见冒全急匆匆地走进来,赶忙把嘴里剔出来的脏物吐在草丛中,站起来要把冒全请进书房。冒全把东西放在石桌上说:“请大人收下这份簿礼。”
殷应寅一看这红红的封套,那对鼠眼乐得像朵破黄花:“起来吧!我说啊,冒老爷不用这么客气嘛。”
冒全又叩头站起,垂手站立一旁。殷应寅将那大红封套打开,见是千两的银票,便大喜,把那揭帖扔在一边,对冒全说:“管家,你回去禀告你家老爷,此事本县就此终结,让他放心。”冒全谢后连忙赶回冒府通知老爷和夫人。董小宛一看此事了结,便派人向冒辟疆说知此事经过,好叫他放心。
冒辟疆和王熊在郑超宗那儿住了几天,感到有些坐卧不安了。三天后,冒辟疆带着满腹忧郁离开了扬州。和王熊一道抵达盐官后,直接去了陈则梁府上。陈则梁满心欢喜地接待了冒辟疆和王熊,并劝说他们一定要留在盐官过完年再走。
这时,董小宛派的人到了扬州郑超宗那儿,听说公子已往盐官去了。又急忙赶到盐官,在陈则梁的府上见到了公子。
冒辟疆得信以后,心中满怀高兴,便觉精神好多了。陈则梁得知冒辟疆的官司已经了结,也甚是高兴。便为冒辟疆专门摆了一桌酒席。
席间,陈则梁几人劝冒辟疆多饮了几杯。冒辟疆本来不胜酒力,只是因官司了结,心情舒畅,又是挚友相对,也就不客气地多饮了几杯。他们边饮酒边谈眼下的形势。作亡国奴的心情,顿时弥漫整个酒席。陈则梁不愿打破兴致,就劝大家不谈国事,多喝酒。在酒席还未终了时,冒辟疆早已醉倒在椅子上。陈则梁把胃辟疆搀扶进书房去休息,亲自照应他睡下,才离开又去和友人们对饮。
在酣睡中慢慢进入了温柔之乡。他又回到了水绘园,和小宛并肩携手漫步,来到了梅园,在香林丛中,絮絮不休地讲着情语。董小宛身披红缎紫貂披风,高高的云鬓如彩虹。她站在雪中,细风从她身旁吹过,看起来,妩媚动人。
两人相偎相依地说笑着,冒辟疆心中升起一股柔情蜜意,突然一阵北风吹来,树上的寒梅如雪花飘零,纷纷飘落地上。
冒辟疆醒了过来,不禁哑然失笑。他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他想可能是宿醉后引起的头疼,便又倒下去,想着那甜蜜的梦境,慢慢地又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顺治六年,自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已多归属清人政权,只有福建、广东、广西一带以及边远的四川和云贵高原还有明室的遗臣和各路义兵。
李自成死后,他的部将李过、高一功和郝摇旗率领义军余部与明朝抗清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聚集到湖广抵抗清兵。同时,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也在四川、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政府合作,继续抗清。
这一年,豫亲王多铎率清军渡过长江,开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府。多铎的清军所向披靡,明朝的军队像散兵游勇一样望风而逃,而这时福王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最后由阮火铖、马士英把持朝政。其余如东林党和复社的精英分子,都遭到排挤和打击。
这些国事变故,冒辟疆也只听到传闻,他在陈则梁家时,陈则梁也对他提起过此事,并说,侯朝宗、方密之等复社精英为了一世芳名,不愿巴结阮大铖、马士英阉党之流,离开了南京。
第二天冒辟疆赶往扬州,径直到郑超宗处,正好碰上吴次尾、龚芝麓和杜于皇在郑府聚会。郑超宗一看这么多友人前来,不觉喜上眉梢,便叫家人设宴款待。
冒辟疆也曾零零星星听到有关史可法史阁部殉难的情形。在酒席间,吴次尾对他讲了史大人英勇壮烈的事迹。他想起父亲听说史可法壮烈后,不禁悲叹说:“一木难撑天下啊,大势已去矣。”冒辟疆在朦胧醉意中听着吴次尾用伤感的语调讲述史可法的忠烈。
“多铎率清朝铁甲军攻打扬州,由于南京福王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党争和内乱,马士英夺取朝政后,启用阉党阮大铖之流,他们对上迷惑福王,对下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的总兵刘泽清、高降、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这时,史可法受马士英等阉党的牵制,江北四镇的总兵又不听其指挥,处处受困,清军包围扬州后,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劝其投降,称不仅可以保命,而且还可以保官,史可法连看也不看就把信撕了。清兵攻破扬州后,大肆屠杀城内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史可法战败被俘,坚决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冒辟疆又醉了一晚,在沉醉中,他依稀觉得他是泪流满面地被郑超宗扶到书房去睡的。他在昏睡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吴次尾对他描绘扬州和南京失守的情形:清军犹如洪水向江南席卷而来,被践踏的明朝军队和平民百姓犹如沙滩上的鱼儿,绝望地翻滚,一片凄惨的景象。
他知道他这一夜并不轻松,他被梦中一些奇怪的景象搅得整夜不安宁。起先,他梦见史可法在市隐园他的房间里对他说,不用回去镇守扬州了,与其在这儿发生内斗,不如去做点实事,心头好受些。冒辟疆再仔细看时,史阁部的面容隐在暗中,不甚清楚,他想喊一声,可是史可法在暗中又说了起来,声音断断续续,听起来越来越远。当他看见史阁部骑着一匹黑炭般的雄马站在河岸边时,他突然觉得他回到如皋的家中。他看见管家冒全和家仆冒禄正从里面走出来,他问道:“少夫人呢?”冒全和冒禄铁青着脸不回答,他又问:“苏元芳何在?”还是一阵沉默。
冒辟疆并没有想到出了事,只是觉得有些诧异。他没有来得及理会他们,就心急如焚地赶往董小宛房中,眼前却是一片狼藉惨象。箱子笼儿翻倒了一地,董小宛平时最喜欢的铜镜也成了碎片散落在地上。他忙调头跑出房间大叫“小宛去哪儿了”?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他觉察冒府发生了某种变故。
然后他醒了过来。
豫亲王多铎所率领的军队已差不多横扫整个江南,但在福建、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明室遗臣和许多农民义军分散各处抵抗清军的进一步南下。这使清朝政权大伤脑筋。范文程在摄政王多尔衮面前劝说启用洪承畴,并派他到南方去剿灭各路义兵,以协助豫亲王多铎。
顺治六年下半年,清兵逐步往南方进逼,到年末,苏杭一带至福建,战事不多了。多铎的行邸和洪承畴的行辕,都移驻到了苏州。洪承畴对这位皇叔极端讨好,他深知多铎和皇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是个有名的好色之徒,向来贪恋女色。
驻扎在江南期间,洪承畴在苏杭一带网罗各地美女进献多铎,用以投其所好,多铎竟来者不拒,更加信任洪承畴,整天在行邸里享用曾经梦想的江南美女。洪承畴也趁此弄几个美女供自己享受。多铎把大部时间花在享用美女上了,从此把军政权也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是在豫亲王多铎离开苏州后,一次去游虎丘,忽然想起听苏州人说,金陵名妓董小宛从前就住在半塘,现在已嫁给了如皋冒辟疆。这个绝代佳人,是金陵八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算来正值妙龄。
洪承畴在午后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沉思着,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吴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见了曾经名震金陵的名妓陈圆圆。那时,陈圆圆正是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在和吴三桂饮酒时,陈圆圆为他们弹琴和吹箫。洪承畴至今还记得,他在美妙的琴声中不停地饮酒,昏暗的烛光使他显得醉意朦胧,虚掩的眼睛停留在烛光映照的陈圆圆身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吴三桂不停地劝他饮酒,他也没回过头来。
洪承畴至今也没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还是被烛光中陈圆圆美丽的身影所陶醉。他对吴三桂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答非所问地说:“将军真是艳福不浅,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缘,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当此官,也心甘情愿!”
洪承畴自从那次见到陈圆圆后,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后来他听说,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去,不禁叹息红颜薄命。降清后,他当了清廷的大臣,忙于帮助多铎平定南方义军,此事便渐渐淡忘。只是后来传说,李自成兵败离开京城后,陈圆圆出家当了尼姑。
不过,现在洪承畴觉得,陈圆圆的一生虽可叹息,但已是昨日黄花。他不觉又一次长叹起来。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洪承畴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着不想挪动,想看遥远而不着边际的心思。在这等年龄,还对艳事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手下参将阿司镇向他走来时,他还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
“大人,天已黑下来了。”阿司镇接着说道:“是直接回苏州,还是就在此地找户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畴从一片茫然中醒过来。看了看阿司镇,又看了看从玉带桥上吹过来的河风,说道:“还是回去吧,直接回苏州。”
洪承畴坐在八抬大轿中,享受着上下颠簸带来的舒服感。
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他又陷入对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现仍属妙龄,不禁在轿中长叹起来: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现在也是清廷高官,权倾一方。可是在这艳福的享受上,却远不如冒辟疆一个小小的文人。他看着阿司镇骑在马上的背影,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阿司镇是个旗人,曾经在豫亲王多铎手下任职,对上司要办的事能够心领神会。洪承畴想,他是办理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董小宛被一顶蒙着厚纱的轿子抬进如皋县衙的那个中午,是顺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纷飞,许多树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压弯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棂上欣赏满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见几束鲜艳的腊梅花,觉得惊喜万分,正准备披上披风下楼去采摘几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楼来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雾气吹打着胡须上的冰棱,一脸惊慌失色的样子。“少夫人,不好了,知县殷大人带着一队清兵开进府上来了,为是要见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楼梯口,手中的披风无声无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里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当她从殷应寅手中接过那封信札时,却突然显得沉稳和冷静。她见札子上写着豫亲王要征召她去苏州王府指导刺绣。
她想只要公子没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个堂堂经略大人怎么会知道有她这么个妇道人家,在她听殷知县说洪大人派一个参将来请她去时,她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了,一定是那个叛臣洪承畴在中间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脸地想着该拿什么话去安慰二老。刚走到里屋,迎面正遇上苏元芳走来。
“宛妹,你可不能答应去苏州啊,你晓得他们安的什么心呢?”
董小宛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她一直担心苏元芳对她有成见,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马上说:“姐姐,请不必为我担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请你赶快去把刘嫂叫到我屋里等我,我有要紧的话和她说。”
董小宛走进公公的房间,见公公正坐在太师椅上,她正待开口,冒嵩公先问道:“小宛,这事怎么办好呢?”显然冒嵩公和苏元芳一样,知道此事了。他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中堂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不停地搓着双手。
董小宛见此情景便道:“殷应寅的这份札子请大人收下,将来大有用处。”
冒嵩公接过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说道:“不必答应了,这是假传王命。”
董小宛点头道:“儿媳也知洪贼是假传王命,不过现在如果不将错就错,将来便会弄假成真,到那时就无办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为沉吟一下说:“你的话虽有道理,可你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说完便语气坚决地说道:“儿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贱见弃,公子又异常恩爱,儿媳受如此厚恩,当感恩图报,今日正是小宛报恩之机。请您放心,儿媳此去,一不变贞洁,二不玷污冒氏,三不连累公子,生离时刻,儿媳也别无多语,望老爷劝慰公子,要善保玉体,孝待双亲,切勿以薄命人为念。老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辞不掉,儿媳此去叩别婆婆,还望您老善劝婆婆,不能悲伤,致损慈体。”
董小宛说罢泪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面而泣道:“想不到亡国的大丈夫,竟不能庇护一儿媳。”垂泪挥手道:“吾儿去吧。”
马老恭人正在一把铺着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发生的变故。董小宛走到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儿媳奉召要往苏州暂住几天,不多日就会回来,方才已和公公说好。来人在厅上等待,儿媳稍去收拾,马上就走。”
马老恭人突然被惊醒,吃惊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人招你,这么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说,便说道:“皇太后有旨,命孩儿进宫教习针绣,此番一去,我们全家会有大恩遇的。”
“那么吾儿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你最好还是别去,反正我们家不受清朝的荣封,你就别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说道:“不去就是违命,那还了得!我不久便回来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请放心吧。”说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来,忍着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儿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进自己房中,见苏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面悲啼呢。刘嫂呆呆地坐在书桌之前,她一见董小宛来了,便站起身,急忙问道:“怎么?方才听冒夫人说了,你怎会如此糊涂?你不能答应呀!你这一去,辟疆他回来了怎么得了。”
董小宛并不回答,只是看着她,突然走到跟前,扑嗵一声跪下,说:“姐姐,妹子这回又要你帮助我了。”
刘氏一把将她扶起。
“有什么话好说,难道这回要我代你去么?”
董小宛已经止不住的泪珠滚滚而流,说:“不是,要姐姐陪着我一同去。”
刘氏一听,便慷慨道:“说实话,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着你去有个照应,这更好。”
“那就请姐姐赶快去拿几件衣服,打个小包袱,速去速来。”
这时,苏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来,自从她与董小宛相知以后,已亲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过去,忍住眼泪劝道:“此去有刘大姐同行,我还有希望回来,到时我们还会一同绣花的,我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担子不小啊!切不可损了身体。”
“可是,你这是自投虎口啊!”“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不是自负聪明,过去发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说,这次有刘大姐一起去,不会出大问题,当真我就没有防身之计吗?我到那里会见机行事的。”同时低头和苏元芳说:“把柄放公公那里,有了把柄就能脱身。想想公公是什么人?会同意我去吗?”
苏元芳将信将疑地说:“此话当真?”
“我骗你做甚?”
这时,刘嫂已拎了一个小包袱走了进来,董小宛拿块手帕揩去脸上的泪痕,又替苏元芳试去泪痕,叮嘱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刘嫂往外走时,对刘嫂说:“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刘嫂瞪眼看着她,小宛对她附耳说:“我对他们说,你是我身边的贾妈。”
“管它呢,合适的话,就这样称呼,本来我就像个大脚妈子。”刘嫂突然问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摇摇头:“这就不用了,到那里还愁没有衣裳吗?我们还是走吧,他们怕是等得不耐烦了。”
她转身拉开抽屉拿了把利剪揣在怀里,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间时,又朝苏元芳说道:“姐姐,我走了。”
苏元芳听了董小宛一番谎话,信以为真,倒不那么伤心了,便说:“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厅,辞了苏元芳,便坐到轿里去。殷应寅恐怕发生变故,赶忙吩咐起轿。刘嫂跟在后面上了小轿。众人簇拥着大轿小轿,径奔如皋县衙而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