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回到明朝当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场转折,便是十月初四日的怀庆战役。
这一场战役还是在清军命将出征前就布置下来的,由驻在山西平阳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主动发起战役,在初四日这天,一万多骑兵,还有两万多步兵向河南怀庆发起进攻。
这支顺军极有战斗力,在短短时间就把怀庆攻下来,把清军驻河南的汉军部队彻底打穿了。
怀庆总兵官战死,巡抚罗锦辉惊恐万状,一日之内数次向京师请求援助。
在他的奏折上,把顺军人数从步骑三万夸张到了步骑近十万人,而且劲悍无比。
因为总兵力战而死,河南清军的汉军队伍几乎被一扫而空,所以情形也显的十分严重,于是原本一路向南的多铎接到摄政王的命令,大军转而向西,先至兰考、怀庆一带,打跨了当地顺军以后,又一直向潼关运动,预备破潼关下西安,击败顺军主力后,再南下灭明。
这个变化,是极其致命的。
李自成最后一个微小的机会,就是这样失去了。
尽管后人是站在史书上感慨,不过也确实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李自成已经集结主力,预备在陕北给清军来一个狠的,同时又要在怀庆打这么一场战役?
战役目的何在?
如果有把握分兵,他应该率主力出潼关,自己亲率大军在河南与清军一路交战。
要么就是全军在陕北与清军决战,在别的战场避免刺激清军。
但愚蠢的就是以少量兵马刺激清军已经南下的军队转而西向,这样一来,李自成自己反而是十分被动了。
因为他的主力驻在洛川,预备北上,但接到清军一路在河南向潼关而来的时候,他就进退失措了。
陕北已经有阿济格的威胁,潼关亦不可不保。
于是在洛川左右不定了十天之后,李自成率主力赶赴潼关,与多铎交战。
在潼关,尽管清军有红衣大炮,顺军主力仍然与清军多次交战,并且不分胜负,这说明,在一片石败后,顺军收拢了主力,重新集结,在士气和战斗力上,都有所恢复,和清军主力交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而就在此时,陕此高一功和李过等部却被实力更强一些的阿济格击败,清军自陕北而下,直插西安。
如果阿济格绕道自己身后,那么就和多铎前后夹击,顺军不仅会败,而且会全师覆灭。
在这种时候,李自成进退皆难,无奈之下,留大将马世耀守潼关,自己引主力匆忙南下,直接由汉中进入湖北,顺军主力会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此失去。
很多人奇怪,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大顺,为什么一片石后就销声匿迹,到湖北还有二十万大军,结果被阿济格打的魂飞魄散,根本不能抵敌。
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力其实分散了,一部份主力在陕北,由高一功和李过、郝摇旗等将领率领,在李自成到达湖北死亡之后,这一路顺军才绕道到湖北,不过那时候李自成已死,顺军失去主脑,只能依附明军抗清了。
而李自成所部精锐,在潼关几次恶战不能胜,又匆忙败逃,军失其魂,将丧其胆,就算多铎后来没有继续追赶,而是折返去消灭南明,但顺军主力不在,人数虽多但毫无战斗力,与阿济格所部一触即败,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当然,如果李自成不是偶然死在九宫山,历史可能还有改写的机会。
……
……
这件事,便是朱慈烺召集会议所商讨的重点。
现在淮扬徐一带成一体,军队实力也够,财力物力都足够,是否主动出击,又或是继续如历史上的南明那样,置之不理。
前者可能会诱使清军提前南下,这样,新军的准备时间就如众人盘算的那样,最多到十月左右,徐淮就将成为前线。
到那时,新军训练虽然有半年多了,但未经战阵,是否能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当然是十分值得怀疑。
另一种结果,便是主动出击,而清军不知明军虚实底细,选择持重不发,不再继续南下。
这样的演变就有两个可能。
一,多铎按兵不动,在沿黄河的山东和河南某战略要地驻军,警备明军北上。
这样一来,清军在历史上的在山东和河南的空虚状态会改变。
原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清军只有阿巴泰在山东有几千人马。
豪格在睢州对岸有几千人马。
两边相加,也不能包打明军一个强镇,所以历史上清军毫无动静,没有主动出击挑衅。
至于河南和山东的新附地方官员和汉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可以忽略不计。
&nbs... -->>
这一场转折,便是十月初四日的怀庆战役。
这一场战役还是在清军命将出征前就布置下来的,由驻在山西平阳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主动发起战役,在初四日这天,一万多骑兵,还有两万多步兵向河南怀庆发起进攻。
这支顺军极有战斗力,在短短时间就把怀庆攻下来,把清军驻河南的汉军部队彻底打穿了。
怀庆总兵官战死,巡抚罗锦辉惊恐万状,一日之内数次向京师请求援助。
在他的奏折上,把顺军人数从步骑三万夸张到了步骑近十万人,而且劲悍无比。
因为总兵力战而死,河南清军的汉军队伍几乎被一扫而空,所以情形也显的十分严重,于是原本一路向南的多铎接到摄政王的命令,大军转而向西,先至兰考、怀庆一带,打跨了当地顺军以后,又一直向潼关运动,预备破潼关下西安,击败顺军主力后,再南下灭明。
这个变化,是极其致命的。
李自成最后一个微小的机会,就是这样失去了。
尽管后人是站在史书上感慨,不过也确实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李自成已经集结主力,预备在陕北给清军来一个狠的,同时又要在怀庆打这么一场战役?
战役目的何在?
如果有把握分兵,他应该率主力出潼关,自己亲率大军在河南与清军一路交战。
要么就是全军在陕北与清军决战,在别的战场避免刺激清军。
但愚蠢的就是以少量兵马刺激清军已经南下的军队转而西向,这样一来,李自成自己反而是十分被动了。
因为他的主力驻在洛川,预备北上,但接到清军一路在河南向潼关而来的时候,他就进退失措了。
陕北已经有阿济格的威胁,潼关亦不可不保。
于是在洛川左右不定了十天之后,李自成率主力赶赴潼关,与多铎交战。
在潼关,尽管清军有红衣大炮,顺军主力仍然与清军多次交战,并且不分胜负,这说明,在一片石败后,顺军收拢了主力,重新集结,在士气和战斗力上,都有所恢复,和清军主力交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而就在此时,陕此高一功和李过等部却被实力更强一些的阿济格击败,清军自陕北而下,直插西安。
如果阿济格绕道自己身后,那么就和多铎前后夹击,顺军不仅会败,而且会全师覆灭。
在这种时候,李自成进退皆难,无奈之下,留大将马世耀守潼关,自己引主力匆忙南下,直接由汉中进入湖北,顺军主力会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此失去。
很多人奇怪,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大顺,为什么一片石后就销声匿迹,到湖北还有二十万大军,结果被阿济格打的魂飞魄散,根本不能抵敌。
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力其实分散了,一部份主力在陕北,由高一功和李过、郝摇旗等将领率领,在李自成到达湖北死亡之后,这一路顺军才绕道到湖北,不过那时候李自成已死,顺军失去主脑,只能依附明军抗清了。
而李自成所部精锐,在潼关几次恶战不能胜,又匆忙败逃,军失其魂,将丧其胆,就算多铎后来没有继续追赶,而是折返去消灭南明,但顺军主力不在,人数虽多但毫无战斗力,与阿济格所部一触即败,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当然,如果李自成不是偶然死在九宫山,历史可能还有改写的机会。
……
……
这件事,便是朱慈烺召集会议所商讨的重点。
现在淮扬徐一带成一体,军队实力也够,财力物力都足够,是否主动出击,又或是继续如历史上的南明那样,置之不理。
前者可能会诱使清军提前南下,这样,新军的准备时间就如众人盘算的那样,最多到十月左右,徐淮就将成为前线。
到那时,新军训练虽然有半年多了,但未经战阵,是否能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当然是十分值得怀疑。
另一种结果,便是主动出击,而清军不知明军虚实底细,选择持重不发,不再继续南下。
这样的演变就有两个可能。
一,多铎按兵不动,在沿黄河的山东和河南某战略要地驻军,警备明军北上。
这样一来,清军在历史上的在山东和河南的空虚状态会改变。
原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清军只有阿巴泰在山东有几千人马。
豪格在睢州对岸有几千人马。
两边相加,也不能包打明军一个强镇,所以历史上清军毫无动静,没有主动出击挑衅。
至于河南和山东的新附地方官员和汉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可以忽略不计。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