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1/2)
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032)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可是杨锐锋觉得铜钱拿起来沉甸甸的,比较有感觉,同时又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玉麟,你来分配吧。”
杨锐锋将钱交到张准的手中。
杨家上下,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钱主要还是张准的功劳,交给他来分配,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再说,张准也不是外人。
张准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分配。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剩下的钱,就要用来购买铁锅,扩大再生产了。杨家屯每家每户都有煮海盐的大锅,杨锐锋买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专门到即墨县去买。
按照张准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私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精盐,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精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要是整... -->>
(0032)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可是杨锐锋觉得铜钱拿起来沉甸甸的,比较有感觉,同时又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玉麟,你来分配吧。”
杨锐锋将钱交到张准的手中。
杨家上下,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钱主要还是张准的功劳,交给他来分配,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再说,张准也不是外人。
张准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分配。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剩下的钱,就要用来购买铁锅,扩大再生产了。杨家屯每家每户都有煮海盐的大锅,杨锐锋买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专门到即墨县去买。
按照张准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私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精盐,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精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要是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