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民籍总合了以前民、军、匠三类户籍。
前两类还好说,但匠籍的人属实多了些,包括匠户、灶户,甚至于乐户都被统计了进去。
此外,还有商籍。
万历年间,朝廷新设了商籍,让其子弟有了参加科举的资格,但依旧不属于编户行列。
并且,商籍还只属于大商人的独有,小商户则属于被欺凌的对象,他们的户籍属于铺户,属于那种钱肯定是交了,但交给谁就不知道了。
另外一个,为了百文的口赋,把自己的户口弄没不值当——大明的户口,特别是民户,很值钱的。
很多逃入大明境内蛮夷,特别是蒙古人希望大明嘎皇帝,原因就是每次皇帝嘎了,大明就会大赦天下,他们也能趁此机会,给自己弄份大明的户口。
现在皇帝的顺天府新政,徭役要摊入田亩之中,对于平民来说,户口就比每年要服的徭役重要了。
翻看着董应举送来的鱼鳞册,袁世振陷入了一阵沉思。
鱼鳞册,顾名思义,就是上面画的跟鱼鳞一般。
一块鱼鳞,就代表着一块土地,册子上还书有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名姓、面积、四至(界限)等。
这密密麻麻,看起来颇为杂乱的册子,却是朝廷统治的根基,是赋税的基矗
而当朝廷手中的黄册、鱼鳞册失真,也就标志着统治秩序的崩塌。
“编户齐民之事,还要加紧,这关系着陛下新政的施行。”
放下手中的鱼鳞册,董应举皱起眉头问道。
“再过不久,就是六月了,到时候就要开始征收夏粮了,你手下的人,够用吗?”
“有些不够。”
听到袁世振的话,董应举果断的摇了摇头道。
“下官此番前来,一为上缴部分已经核实的鱼鳞册与黄册,二则就是希望能调遣来部分人员,辅助顺天府清丈田亩,统计人口。”
“人手不够,一直是个问题埃”
听着董应举的话,袁世振手在桌面上敲动。
缺人,到处都缺人。
“此事还需要找周尚书商榷一二,看周尚书有没有什么办法。”
想到就做,袁世振当即就带着董应举向吏部而去。
衙门都在承天门外,距离不是很远,一刻钟的时间就到了。
被迎进吏部内,在听说了两人的来意后了,周应秋也捋着自己的胡子陷入沉思。
半晌,周应秋看向董应举问道。
“董知府此番说的缺人,是顺天府衙门缺少官吏,还是清丈田亩缺少人手。”
“这,有什么区别吗?”
听到周应秋的话,董应举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然有。”
闻言,周应秋肯定的点了点头,而后解释道。
“前番,陛下改制,官员与吏员合流,若是顺天府衙门缺少官吏,则需要朝廷开科取士。”
“陛下大婚当月,朝廷已开过一次官考,且今秋还有恩科,故如今缺官,定是要定到秋后。”
“但若是丈量田亩,编户齐民缺少人手,却不必开恩科,招募一些文书办事,事后清退即可。”
“受教了。”
听到周应秋的话,董应举恍然的看向他,明白了周应秋的意思。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招批临时工先用着,用完裁了就行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方法,可解你的燃眉之急。”
“敢请周尚书教我。”
(本章完)
的民籍总合了以前民、军、匠三类户籍。
前两类还好说,但匠籍的人属实多了些,包括匠户、灶户,甚至于乐户都被统计了进去。
此外,还有商籍。
万历年间,朝廷新设了商籍,让其子弟有了参加科举的资格,但依旧不属于编户行列。
并且,商籍还只属于大商人的独有,小商户则属于被欺凌的对象,他们的户籍属于铺户,属于那种钱肯定是交了,但交给谁就不知道了。
另外一个,为了百文的口赋,把自己的户口弄没不值当——大明的户口,特别是民户,很值钱的。
很多逃入大明境内蛮夷,特别是蒙古人希望大明嘎皇帝,原因就是每次皇帝嘎了,大明就会大赦天下,他们也能趁此机会,给自己弄份大明的户口。
现在皇帝的顺天府新政,徭役要摊入田亩之中,对于平民来说,户口就比每年要服的徭役重要了。
翻看着董应举送来的鱼鳞册,袁世振陷入了一阵沉思。
鱼鳞册,顾名思义,就是上面画的跟鱼鳞一般。
一块鱼鳞,就代表着一块土地,册子上还书有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名姓、面积、四至(界限)等。
这密密麻麻,看起来颇为杂乱的册子,却是朝廷统治的根基,是赋税的基矗
而当朝廷手中的黄册、鱼鳞册失真,也就标志着统治秩序的崩塌。
“编户齐民之事,还要加紧,这关系着陛下新政的施行。”
放下手中的鱼鳞册,董应举皱起眉头问道。
“再过不久,就是六月了,到时候就要开始征收夏粮了,你手下的人,够用吗?”
“有些不够。”
听到袁世振的话,董应举果断的摇了摇头道。
“下官此番前来,一为上缴部分已经核实的鱼鳞册与黄册,二则就是希望能调遣来部分人员,辅助顺天府清丈田亩,统计人口。”
“人手不够,一直是个问题埃”
听着董应举的话,袁世振手在桌面上敲动。
缺人,到处都缺人。
“此事还需要找周尚书商榷一二,看周尚书有没有什么办法。”
想到就做,袁世振当即就带着董应举向吏部而去。
衙门都在承天门外,距离不是很远,一刻钟的时间就到了。
被迎进吏部内,在听说了两人的来意后了,周应秋也捋着自己的胡子陷入沉思。
半晌,周应秋看向董应举问道。
“董知府此番说的缺人,是顺天府衙门缺少官吏,还是清丈田亩缺少人手。”
“这,有什么区别吗?”
听到周应秋的话,董应举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然有。”
闻言,周应秋肯定的点了点头,而后解释道。
“前番,陛下改制,官员与吏员合流,若是顺天府衙门缺少官吏,则需要朝廷开科取士。”
“陛下大婚当月,朝廷已开过一次官考,且今秋还有恩科,故如今缺官,定是要定到秋后。”
“但若是丈量田亩,编户齐民缺少人手,却不必开恩科,招募一些文书办事,事后清退即可。”
“受教了。”
听到周应秋的话,董应举恍然的看向他,明白了周应秋的意思。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招批临时工先用着,用完裁了就行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方法,可解你的燃眉之急。”
“敢请周尚书教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