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怪味沧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我的这部著作中,从主题的需要出发,有必要为他们大书一笔。为了弄明白一些问题,我把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育种技术简要地作一说明。
稍微懂得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人都知道,科学家们从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这三个方面,开展生物特性的研究和实验。而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尖端技术,带有遗传密码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学家们最重视的研究对象。要改变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转变基因的途径很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有运用同属物种间杂交的办法。杂交是应用最广的技术,杂交优势是人们早已接受的道理。马和驴杂交,生出的骡子,性状比马和驴要好得多。不同的人种之间、远距离同一种人之间、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相互交配生出的子女更加健壮和聪明。比如发旺哥和发旺嫂常桂,两个人长得都一般,不算漂亮,但他们俩生的三个孩子,却一个比一个漂亮。特别是他们的二女儿刘玉娜,就跟仙女下凡一样。而且发旺哥的妹妹刘发英,和他大舅哥常有生的孩子也都很好。这显然不是什么改了门风,说不定正是暗合了远缘杂交道理,沾了杂交优势的光。在我们寨子里,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同姓人不能通婚,近亲不能结婚,可能也是这个道理。但也有姑舅结亲、姨娘结亲的,由于亲缘关系相近,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统计,真的生出过几个哑巴、傻子,其实就是吃了没有运用杂交优势的苦头。杂交,对于物种延续和壮大来说,是多么伟大的字眼儿!
玉米制种的技术已经突破。玉米属于自花传粉植物,但它是雌雄同体不同位。雄穗是顶叶,雌穗是玉米棒。在制种时,人们在玉米授粉前,把母本玉米的顶叶(雄穗)摘去,在授粉时,把父本的花粉授在母本的雌穗上,结出的玉米子,就是下一年的杂交玉米种子。这种种子第二年下地后,再自花传粉时,虽然不再杂交了,但亩产量可以高出许多。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高产的性状不可能维持下去,必须年年制种,才能保持杂交优势。
袁隆平的最大贡献,就是很好地解决了水稻的杂交育种技术。
水稻这种农作物,虽然也是自花传粉,但它与玉米不同,是雌雄同体又同位,这就比玉米制种技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水稻育种中,必须首先选出一种种子,它的特点是不会孕育,叫做“不育系”和“不育系”进行杂交的另一种种子,与它的亲缘相近,但它们产生的种子,仍然具有不育的特性,这一种用作父本的种子,叫做“保持系”两种不同品系的种子杂交,不育系生成的种子,仍然是“不育系”并没有生成人们需要的杂交种子。与袁隆平同时代的农业科学家们,都已经找到了这两种品系的种子,他们试图选出一种亲缘较远的新种子与“不育系”的种子杂交,产生一种性状优良、能够孕育的种子,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水稻杂交良种。而这种父本植物,叫做“恢复系”
一方面要用“不育系”和“保持系”产生大批量的不育系种子,另一方面要用“恢复系”与大批量的不育系稻穗杂交产生水稻良种,就是整个水稻制种技术的关键所在。
最让科学家们头疼的是,所有的水稻品种,都没有能够让“不育系”成为可育的杂交良种。袁隆平先生的运气好,他的努力研究,加上有准备的头脑,让他在海南岛育种时,从一种野稗子上,找到了“恢复系”一举攻破了这项多少人攻不下来的技术难关,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了水稻杂交良种,水稻的产量翻番。从这里,你难道不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我们这里的小麦,与水稻近似,也是属于自花传粉植物,雄蕊和雌蕊同体同位。研究小麦良种的专家们就没有袁隆平先生那样幸运。他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办法,像解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问题一样,探索出小麦杂交育种技术。我是一个爱吃面食的北方人。我常常想,如果有谁能把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难关攻破,其贡献不亚于袁隆平先生,奖给他一千万元我都拥护。
在我们这里,有一句农谚说,产于我们这一带的农作物,丰收的标志是“谷三千,麦露齿,豌豆好收八蓬子”其实,就小麦而言,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每亩地打上一百多斤就是好收成。因为虽然另有“哭不活的伯,瞎不枯的麦”和“稠谷子稀麦,坑死老伯”这样的说法,但是,生长期较长的小麦并非是铁杆庄稼。过去的小麦秸秆长,种得稠了,容易倒伏。往往在抽穗期间,一场风雨过后,麦子从根部连同青青的穗子,卧在地上,搞不好就是颗粒不收。小麦育种专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重点在小麦秸秆的“矮化”上做文章。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包括杂交技术,诱使不同的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通过粒选、穗选和株选,挑出矮秆品种小麦,然后历经试验、推广,花十几年工夫,终于达到了目的。从最初的“矮丰三号”到后来的“宛7107”推出了一代比一代更加优良的小麦品种。
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优良品种的大普及,带来了小麦亩产的大提高。要再为孙乃社的诗,狗尾续貂地添上几句,有可能把单干后粮食增产说得更完备一些:
种了几亩责任田,
种子换换,肥料换换。
麦子浓密秸秆矮,
穗也饱满,粒也饱满。
收打以后进仓库,
东屋一圈,西屋一圈。
当然,这几句是加不上去的。孙乃社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写,反而会对我加上去的句子嗤之以鼻:“你们这些年轻人,读的书算白搭了,不知道写诗不可太实的道理,哪能这么没有水平,把种子、农药、化肥也写进去呢!”
。在我的这部著作中,从主题的需要出发,有必要为他们大书一笔。为了弄明白一些问题,我把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育种技术简要地作一说明。
稍微懂得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人都知道,科学家们从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这三个方面,开展生物特性的研究和实验。而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尖端技术,带有遗传密码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学家们最重视的研究对象。要改变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转变基因的途径很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有运用同属物种间杂交的办法。杂交是应用最广的技术,杂交优势是人们早已接受的道理。马和驴杂交,生出的骡子,性状比马和驴要好得多。不同的人种之间、远距离同一种人之间、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相互交配生出的子女更加健壮和聪明。比如发旺哥和发旺嫂常桂,两个人长得都一般,不算漂亮,但他们俩生的三个孩子,却一个比一个漂亮。特别是他们的二女儿刘玉娜,就跟仙女下凡一样。而且发旺哥的妹妹刘发英,和他大舅哥常有生的孩子也都很好。这显然不是什么改了门风,说不定正是暗合了远缘杂交道理,沾了杂交优势的光。在我们寨子里,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同姓人不能通婚,近亲不能结婚,可能也是这个道理。但也有姑舅结亲、姨娘结亲的,由于亲缘关系相近,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统计,真的生出过几个哑巴、傻子,其实就是吃了没有运用杂交优势的苦头。杂交,对于物种延续和壮大来说,是多么伟大的字眼儿!
玉米制种的技术已经突破。玉米属于自花传粉植物,但它是雌雄同体不同位。雄穗是顶叶,雌穗是玉米棒。在制种时,人们在玉米授粉前,把母本玉米的顶叶(雄穗)摘去,在授粉时,把父本的花粉授在母本的雌穗上,结出的玉米子,就是下一年的杂交玉米种子。这种种子第二年下地后,再自花传粉时,虽然不再杂交了,但亩产量可以高出许多。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高产的性状不可能维持下去,必须年年制种,才能保持杂交优势。
袁隆平的最大贡献,就是很好地解决了水稻的杂交育种技术。
水稻这种农作物,虽然也是自花传粉,但它与玉米不同,是雌雄同体又同位,这就比玉米制种技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水稻育种中,必须首先选出一种种子,它的特点是不会孕育,叫做“不育系”和“不育系”进行杂交的另一种种子,与它的亲缘相近,但它们产生的种子,仍然具有不育的特性,这一种用作父本的种子,叫做“保持系”两种不同品系的种子杂交,不育系生成的种子,仍然是“不育系”并没有生成人们需要的杂交种子。与袁隆平同时代的农业科学家们,都已经找到了这两种品系的种子,他们试图选出一种亲缘较远的新种子与“不育系”的种子杂交,产生一种性状优良、能够孕育的种子,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水稻杂交良种。而这种父本植物,叫做“恢复系”
一方面要用“不育系”和“保持系”产生大批量的不育系种子,另一方面要用“恢复系”与大批量的不育系稻穗杂交产生水稻良种,就是整个水稻制种技术的关键所在。
最让科学家们头疼的是,所有的水稻品种,都没有能够让“不育系”成为可育的杂交良种。袁隆平先生的运气好,他的努力研究,加上有准备的头脑,让他在海南岛育种时,从一种野稗子上,找到了“恢复系”一举攻破了这项多少人攻不下来的技术难关,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了水稻杂交良种,水稻的产量翻番。从这里,你难道不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我们这里的小麦,与水稻近似,也是属于自花传粉植物,雄蕊和雌蕊同体同位。研究小麦良种的专家们就没有袁隆平先生那样幸运。他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办法,像解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问题一样,探索出小麦杂交育种技术。我是一个爱吃面食的北方人。我常常想,如果有谁能把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难关攻破,其贡献不亚于袁隆平先生,奖给他一千万元我都拥护。
在我们这里,有一句农谚说,产于我们这一带的农作物,丰收的标志是“谷三千,麦露齿,豌豆好收八蓬子”其实,就小麦而言,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每亩地打上一百多斤就是好收成。因为虽然另有“哭不活的伯,瞎不枯的麦”和“稠谷子稀麦,坑死老伯”这样的说法,但是,生长期较长的小麦并非是铁杆庄稼。过去的小麦秸秆长,种得稠了,容易倒伏。往往在抽穗期间,一场风雨过后,麦子从根部连同青青的穗子,卧在地上,搞不好就是颗粒不收。小麦育种专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重点在小麦秸秆的“矮化”上做文章。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包括杂交技术,诱使不同的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通过粒选、穗选和株选,挑出矮秆品种小麦,然后历经试验、推广,花十几年工夫,终于达到了目的。从最初的“矮丰三号”到后来的“宛7107”推出了一代比一代更加优良的小麦品种。
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优良品种的大普及,带来了小麦亩产的大提高。要再为孙乃社的诗,狗尾续貂地添上几句,有可能把单干后粮食增产说得更完备一些:
种了几亩责任田,
种子换换,肥料换换。
麦子浓密秸秆矮,
穗也饱满,粒也饱满。
收打以后进仓库,
东屋一圈,西屋一圈。
当然,这几句是加不上去的。孙乃社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写,反而会对我加上去的句子嗤之以鼻:“你们这些年轻人,读的书算白搭了,不知道写诗不可太实的道理,哪能这么没有水平,把种子、农药、化肥也写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