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新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兵团到达安州城外的当日,小西就发动了进攻。虽然在对战方面,先锋三兵团的实力是相差无几的,不过,在攻坚战方面,小西的第一兵团就要强很多了。因为小西手里有攻城的利器——火枪与火炮。这些,都是其他两个军团所不具备的,或者说第一兵团的火器更为强大!当时,小西手里至少有二十门火炮,其中还有十来门是从南洋买来的!比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小西手里的炮弹并不少!
当日军猛烈的炮火落到城楼上的时候,卫广也是一惊,这日军之间的反差太大了吧!才被打跑的那支日军几乎就没有像样的火器,而这支日军的火器不但多,而且还挺先进的,炮弹也不少!
一时之间,明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步,以往,都是明军用火炮很揍敌人,而现在反过来了,明军成了火炮的受害者,明军官兵心里都不是个滋味,要知道,用火炮作战,这可是明军的拿手好戏呢!不过,卫广手里没有火炮,他也只能干着急,一方面让士卒隐蔽起来躲避炮击,另外一方面组织成内百姓扑灭炮击引起的大火,明军也就只能这么热着了!
炮击了半个时辰,小西见明军根本就不能反击,心里大喜。为了节约炮弹,小西立即命令步兵进攻,同时一千火枪兵也压了上去,掩护步兵,火炮更是全力发动,压制城楼上的明军!这一套战术还是很有效的,而且日寇的不怕死精神比较突出,卫广这时候也没有了多少办法,准备的桐油基本上消耗光了,而在日军的压制之下,滚木。雷石这些东西基本上对日军没有威胁,反而会让士卒去冒险,情急之中,卫广也不得不拼命了!
五千火枪兵迅速地冲上城楼,开始与日军对射。虽然明军手里火枪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明军火枪兵的素质更高,开枪的速度。精确度都要比高出不少。不过,二十多门火炮的威力是不可小看的。特别是当这次火炮都用来压制城楼上的明军时,火枪兵的伤亡非常巨大。
卫广也亲自冲上了城楼督战,作为神机营地统领,卫广在指挥火枪兵作战方面确实很有一手。不过,他更明白,在火器的战斗中,火力是关键地关键。现在明军在火力上根本不如对手,即使有坚城的掩护,明军仍然处处被动!不过,唯一让卫广感到安慰的是。明军的士气并没有低落,而且官兵的素质极高,即使是在这种被动作战之中,明军并没有陷入混乱,而是非常沉着的打击着冲来的敌人!
当日军冲到城下之后,立即用冲车开始撞击城门,另外,云梯这些也都架了起来。后面,越来越多的日军也杀了上来,日军的炮火也更为猛烈了!
明军也进入到了殊死战斗的关键时刻,大量地步兵涌上城楼,开始加强城楼防御。而火枪兵则速到了二线,一部分为火枪装上了剃刀,准备近身搏斗,而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城楼等地点,射杀冲上来的日军!
冲在最前面地永远是军,这是朱祁钰对明军的规定,军官永远冲杀在最前线。而卫广这支军队里都是年轻军,个个血气方刚,哪能落后于别人!在军官的带领下,明军虽然险险的守住了城墙这道防线,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日寇杀来,明军的伤亡迅速扩大,局势也对明军越来越不利了!
卫广率军在城楼上砍杀了一阵,知道这不是办法了,立即就派人前去通知那七千预备队,准备投入战斗,而他则来到了东城门外。
五百骑兵再次组织了起来,有了上一次的胜利,这次,明军骑兵士兵更盛,特别是看到日军都在南面进攻,骑兵们更是信心十足。
“城亡人亡,城在人在。今日杀敌,我等有去无回,各们不怕死的,跟我来!”
随着卫广第一个冲出城去,后面的五百多骑兵没有一个留下。怕死?怕互就不参军当兵。而且现在安州保卫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城破之后还是得死,那还不如死在冲锋的道路上,骑兵,永远都应该死在冲锋地道路上!
五百骑兵冲出来,小西行长也是一惊。显然,黑田并没有告诉他明军有骑兵的事情,甚至没有告诉他,明军骑兵的战术!小西与黑田一样,把主力都集中用来进攻了,而右翼的防御非常薄弱,根本就不可能阻挡住明军的进攻!
卫广第一个杀入了日军阵营,只见他持两把战刀,左右开弓,只要近到他身边的日寇,无不被砍瓜切菜般的砍翻在地,而在他身后,五百明军骑兵个个如狼似虎,再加上骑兵强大的冲击力,日寇阵营顿时大乱,几乎摇摇欲坠,濒临崩溃了!不过,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很快就弥补了日军的混乱,当卫广率领骑兵队杀了透了日军阵营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百名同伴!
打到这个地步,卫广已经把生死抛到了一边,不过,他并没有失去理智。见到日军阵容强大,卫广也不敢再去冒险,如果再朝着日军主力而去的话,恐怕他们这三百来骑兵都得葬送在这里了!
这时候,卫广的冷静,经验,头脑都表现了出来。见到日军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里,卫广心里顿时一松,接着他的目光落到了南面山坡上的日军主营上,擒贼先擒王,既然打不过这么多的日军,那么就去对付他们的主帅,杀了日军的主帅,那这两万余日军就将变成无头苍蝇,对付起来就好办了!而且,有了这前对会黑田一仗的经验,卫广这次更是信心十足。
只见他用力砍翻了冲过来的两名日寇,战刀对着日军主营一指,大声喝道:“日寇贼首就在那,谁愿跟我去取日寇头目的首级?”
一听又是日寇的头目,那剩下的... -->>
第一兵团到达安州城外的当日,小西就发动了进攻。虽然在对战方面,先锋三兵团的实力是相差无几的,不过,在攻坚战方面,小西的第一兵团就要强很多了。因为小西手里有攻城的利器——火枪与火炮。这些,都是其他两个军团所不具备的,或者说第一兵团的火器更为强大!当时,小西手里至少有二十门火炮,其中还有十来门是从南洋买来的!比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小西手里的炮弹并不少!
当日军猛烈的炮火落到城楼上的时候,卫广也是一惊,这日军之间的反差太大了吧!才被打跑的那支日军几乎就没有像样的火器,而这支日军的火器不但多,而且还挺先进的,炮弹也不少!
一时之间,明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步,以往,都是明军用火炮很揍敌人,而现在反过来了,明军成了火炮的受害者,明军官兵心里都不是个滋味,要知道,用火炮作战,这可是明军的拿手好戏呢!不过,卫广手里没有火炮,他也只能干着急,一方面让士卒隐蔽起来躲避炮击,另外一方面组织成内百姓扑灭炮击引起的大火,明军也就只能这么热着了!
炮击了半个时辰,小西见明军根本就不能反击,心里大喜。为了节约炮弹,小西立即命令步兵进攻,同时一千火枪兵也压了上去,掩护步兵,火炮更是全力发动,压制城楼上的明军!这一套战术还是很有效的,而且日寇的不怕死精神比较突出,卫广这时候也没有了多少办法,准备的桐油基本上消耗光了,而在日军的压制之下,滚木。雷石这些东西基本上对日军没有威胁,反而会让士卒去冒险,情急之中,卫广也不得不拼命了!
五千火枪兵迅速地冲上城楼,开始与日军对射。虽然明军手里火枪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明军火枪兵的素质更高,开枪的速度。精确度都要比高出不少。不过,二十多门火炮的威力是不可小看的。特别是当这次火炮都用来压制城楼上的明军时,火枪兵的伤亡非常巨大。
卫广也亲自冲上了城楼督战,作为神机营地统领,卫广在指挥火枪兵作战方面确实很有一手。不过,他更明白,在火器的战斗中,火力是关键地关键。现在明军在火力上根本不如对手,即使有坚城的掩护,明军仍然处处被动!不过,唯一让卫广感到安慰的是。明军的士气并没有低落,而且官兵的素质极高,即使是在这种被动作战之中,明军并没有陷入混乱,而是非常沉着的打击着冲来的敌人!
当日军冲到城下之后,立即用冲车开始撞击城门,另外,云梯这些也都架了起来。后面,越来越多的日军也杀了上来,日军的炮火也更为猛烈了!
明军也进入到了殊死战斗的关键时刻,大量地步兵涌上城楼,开始加强城楼防御。而火枪兵则速到了二线,一部分为火枪装上了剃刀,准备近身搏斗,而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城楼等地点,射杀冲上来的日军!
冲在最前面地永远是军,这是朱祁钰对明军的规定,军官永远冲杀在最前线。而卫广这支军队里都是年轻军,个个血气方刚,哪能落后于别人!在军官的带领下,明军虽然险险的守住了城墙这道防线,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日寇杀来,明军的伤亡迅速扩大,局势也对明军越来越不利了!
卫广率军在城楼上砍杀了一阵,知道这不是办法了,立即就派人前去通知那七千预备队,准备投入战斗,而他则来到了东城门外。
五百骑兵再次组织了起来,有了上一次的胜利,这次,明军骑兵士兵更盛,特别是看到日军都在南面进攻,骑兵们更是信心十足。
“城亡人亡,城在人在。今日杀敌,我等有去无回,各们不怕死的,跟我来!”
随着卫广第一个冲出城去,后面的五百多骑兵没有一个留下。怕死?怕互就不参军当兵。而且现在安州保卫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城破之后还是得死,那还不如死在冲锋的道路上,骑兵,永远都应该死在冲锋地道路上!
五百骑兵冲出来,小西行长也是一惊。显然,黑田并没有告诉他明军有骑兵的事情,甚至没有告诉他,明军骑兵的战术!小西与黑田一样,把主力都集中用来进攻了,而右翼的防御非常薄弱,根本就不可能阻挡住明军的进攻!
卫广第一个杀入了日军阵营,只见他持两把战刀,左右开弓,只要近到他身边的日寇,无不被砍瓜切菜般的砍翻在地,而在他身后,五百明军骑兵个个如狼似虎,再加上骑兵强大的冲击力,日寇阵营顿时大乱,几乎摇摇欲坠,濒临崩溃了!不过,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很快就弥补了日军的混乱,当卫广率领骑兵队杀了透了日军阵营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百名同伴!
打到这个地步,卫广已经把生死抛到了一边,不过,他并没有失去理智。见到日军阵容强大,卫广也不敢再去冒险,如果再朝着日军主力而去的话,恐怕他们这三百来骑兵都得葬送在这里了!
这时候,卫广的冷静,经验,头脑都表现了出来。见到日军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里,卫广心里顿时一松,接着他的目光落到了南面山坡上的日军主营上,擒贼先擒王,既然打不过这么多的日军,那么就去对付他们的主帅,杀了日军的主帅,那这两万余日军就将变成无头苍蝇,对付起来就好办了!而且,有了这前对会黑田一仗的经验,卫广这次更是信心十足。
只见他用力砍翻了冲过来的两名日寇,战刀对着日军主营一指,大声喝道:“日寇贼首就在那,谁愿跟我去取日寇头目的首级?”
一听又是日寇的头目,那剩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