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31章 到底是夸朕还是骂朕
上奏折的是新任礼部尚书刘克庄,下面还有一连窜人跟着,最显目的就是谢皇后的伯伯大理寺正谢采伯,叔叔户部郎中谢汇伯,还有临安府推官,她大哥谢奕昌。
刘克庄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写,大概的意思是,一定要吸取前朝的教训,早立太子,甚至他直接明示当年宋太祖不立太子,让弟弟太宗当了皇帝这件事。
这家伙也是胆挺大的,接着又说了宁宗当初没立太子,陛下你才有机会成为皇帝,我大宋现在蒸蒸日上,陛下功不可没。
所以这太子啊,一定得早立。
赵与芮看的一愣一愣,刘克庄到底是骂朕还是夸朕?
刘克庄这人赵与芮也比较了解他,醉心文学,早期都不想当官,后来理宗上位才肯复出。
赵与芮的科举打压了儒家经典,他一身所学也没处施展,这几年也不醉心写诗弄文了,因为现在大宋不流行。
他对当官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顶撞皇帝也不怕的,说话也大胆。
其实这立太子的事,这几年经常有大臣提出来,已经死掉葛洪,杨长孺在任上也提出来过。
赵与芮都说自己年轻,还早为由推了。
但这些大臣呢和赵与芮相处的很好,也没正式上奏折,都是私下和赵与芮提。
这刘克庄之前一直在外面做官的,现在刚回京师进入内阁,立刻直接以奏折方式提出来。
而且关键后面有一大群人跟风。
这群人里还有部分谢家的人。
这意思很明显了,想让皇帝立嫡。
通常古代立太子有说法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谢皇后的儿子赵禥才算是嫡,而贾玉华的儿子赵祺是长。
赵禥才九岁,谢家就迫不及待想立他为太子了。
这刘克庄很有才学,写了很多字,这会也没打印机,写这么多字也不容易。
赵与芮还是看的很仔细,很认真,这家伙引经据典,还说皇帝有个哥哥呢,你得早立太子才行。
赵与芮大哥赵与莒现在是挂了侯爵享受待遇,但只是浙江某个县的县令。
赵与莒县令都干了七八年了,干几年换个地方,赵与芮就没给他升过。
他哥哥的能力他知道,也就勉强能当个县令。
现在刘克庄胆子大,说不管他是不是县令,总是你哥哥,万一陛下伱身体不好,皇子们年幼,这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呢。
尼娘的,赵与芮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暗骂,刘克庄是咒老子吗?老子能活八十多,九十多岁呢。
这些奏折按理都是内阁今天值守的人批看过的。
上面邓若水,程公许,黄震都有落款。
邓若水就比较圆滑,写了个已阅,一个字都没多写。
程公许也以才华出名,和刘克庄应该是关系不错,批了个:“乞睿断亟下明诏,正邦典,延社稷。”也就是同意刘克庄的说法,要早立太子,当然,程公许也没说要立谁,这个他肯定不敢参与,毕竟刚入内阁,不了解皇帝的心思。
黄震是赵与芮悉心培养的,他当然更不会参和,虽然年纪最小,可也容易被忽悠,他跟在邓若水后面,写了个已阅两个字。
这会黄震正在边上悄悄打量赵与芮。
只见赵与芮看着奏折,面无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也猜不透赵与芮心里在想什么。
立太子重要吗?
当然重要。
赵与芮能不知道其中的关键。
但是早立太子,也有憋端,朝中很快容易形成太子党,一个不好,反而害了儿子们。
赵与芮想了想后,决定留中不发,没有回应。
刘克庄刚到内阁,赵与芮决定给他个面子,其实就是提醒他,你别再瞎折腾了。
但这些文臣可不讲这些,刘克庄见赵与芮没回应,也相当不爽。
第二日上朝。
大庆殿上人满为患,左右文武各自站成两堆。
赵与芮端坐在皇位上,看着满朝文武若有所思,突然又想改制了。
赵与芮登基后已经数次改制,上朝也改成每上六天休息一天,但他最近感觉朝上的官员还是太多。
唐朝时,在京的官员都要求上朝,到北宋时,规定六品以上需要上朝,后来又改成文官七品,武官五品要上朝,明朝时,六品以上要上朝,到清朝时,四品以上要上朝。
所以赵与芮认为,虽然满清鞑子很讨厌,但很多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包括他们对皇子的培养,在各朝各代都是处于领先水平,所以昏庸之君也少。
就在赵与芮若有所思之际,边上黄裳习惯性叫了起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赵与芮不由看了眼黄裳,心想这句话有些多余啊,不知道为啥各朝各代要这么说?
因为基本只要上朝肯定都有事。
不过他当年改制过,现在朝廷军事问题不在上朝时议论,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这几项事都赵与芮在下朝后,和内阁单独讨论的,不然内阁存在有什么意义?不然满朝文武所有人为什么都想进内阁,这才代表大宋朝廷的核心。
就在这时,下面有人提到宗正寺的一些屋子需要修缮,想让朝廷拔款一万两千贯。
新的户部尚书秦卓立刻道:“你们把要修缮的单子和屋子列出来,等户部派人去查看后再确定要多少钱?”
这是朝廷现在的新套路,以前各省各部门,想要多少钱就开口向朝廷要,现在赵与芮都要先审核,再给钱。
像宗正寺这次要修屋子,户部会和工部,皇城司所属锦衣卫一起上门,查看要修缮的地方,然后对比民间费用,最后再确定给宗正寺多少钱。
朝廷支出十万贯以下的事皇帝赵与芮都不参与的,他默默坐在上面听着。
现场还是比较热闹,陆续有各种事情,有要考核提拔官员的,有要支出的,有要调动的。
反正都不需要赵与芮出面,内阁各部尚书就能现场搞定。
就是会有点吵,因为事情多,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没多久,首辅魏了翁大声道:“都别吵,一个个来,按官员品级,事情大小缓重。”
像赈灾什么的事,可以优先提出来。
赵与芮刚改制的时候,大伙还不习惯,因为皇帝像是看客,坐在上面看,处理事情的是内阁成员。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大伙也习惯了,很多人都是当皇帝不存在的。
... -->>
第431章 到底是夸朕还是骂朕
上奏折的是新任礼部尚书刘克庄,下面还有一连窜人跟着,最显目的就是谢皇后的伯伯大理寺正谢采伯,叔叔户部郎中谢汇伯,还有临安府推官,她大哥谢奕昌。
刘克庄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写,大概的意思是,一定要吸取前朝的教训,早立太子,甚至他直接明示当年宋太祖不立太子,让弟弟太宗当了皇帝这件事。
这家伙也是胆挺大的,接着又说了宁宗当初没立太子,陛下你才有机会成为皇帝,我大宋现在蒸蒸日上,陛下功不可没。
所以这太子啊,一定得早立。
赵与芮看的一愣一愣,刘克庄到底是骂朕还是夸朕?
刘克庄这人赵与芮也比较了解他,醉心文学,早期都不想当官,后来理宗上位才肯复出。
赵与芮的科举打压了儒家经典,他一身所学也没处施展,这几年也不醉心写诗弄文了,因为现在大宋不流行。
他对当官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顶撞皇帝也不怕的,说话也大胆。
其实这立太子的事,这几年经常有大臣提出来,已经死掉葛洪,杨长孺在任上也提出来过。
赵与芮都说自己年轻,还早为由推了。
但这些大臣呢和赵与芮相处的很好,也没正式上奏折,都是私下和赵与芮提。
这刘克庄之前一直在外面做官的,现在刚回京师进入内阁,立刻直接以奏折方式提出来。
而且关键后面有一大群人跟风。
这群人里还有部分谢家的人。
这意思很明显了,想让皇帝立嫡。
通常古代立太子有说法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谢皇后的儿子赵禥才算是嫡,而贾玉华的儿子赵祺是长。
赵禥才九岁,谢家就迫不及待想立他为太子了。
这刘克庄很有才学,写了很多字,这会也没打印机,写这么多字也不容易。
赵与芮还是看的很仔细,很认真,这家伙引经据典,还说皇帝有个哥哥呢,你得早立太子才行。
赵与芮大哥赵与莒现在是挂了侯爵享受待遇,但只是浙江某个县的县令。
赵与莒县令都干了七八年了,干几年换个地方,赵与芮就没给他升过。
他哥哥的能力他知道,也就勉强能当个县令。
现在刘克庄胆子大,说不管他是不是县令,总是你哥哥,万一陛下伱身体不好,皇子们年幼,这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呢。
尼娘的,赵与芮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暗骂,刘克庄是咒老子吗?老子能活八十多,九十多岁呢。
这些奏折按理都是内阁今天值守的人批看过的。
上面邓若水,程公许,黄震都有落款。
邓若水就比较圆滑,写了个已阅,一个字都没多写。
程公许也以才华出名,和刘克庄应该是关系不错,批了个:“乞睿断亟下明诏,正邦典,延社稷。”也就是同意刘克庄的说法,要早立太子,当然,程公许也没说要立谁,这个他肯定不敢参与,毕竟刚入内阁,不了解皇帝的心思。
黄震是赵与芮悉心培养的,他当然更不会参和,虽然年纪最小,可也容易被忽悠,他跟在邓若水后面,写了个已阅两个字。
这会黄震正在边上悄悄打量赵与芮。
只见赵与芮看着奏折,面无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也猜不透赵与芮心里在想什么。
立太子重要吗?
当然重要。
赵与芮能不知道其中的关键。
但是早立太子,也有憋端,朝中很快容易形成太子党,一个不好,反而害了儿子们。
赵与芮想了想后,决定留中不发,没有回应。
刘克庄刚到内阁,赵与芮决定给他个面子,其实就是提醒他,你别再瞎折腾了。
但这些文臣可不讲这些,刘克庄见赵与芮没回应,也相当不爽。
第二日上朝。
大庆殿上人满为患,左右文武各自站成两堆。
赵与芮端坐在皇位上,看着满朝文武若有所思,突然又想改制了。
赵与芮登基后已经数次改制,上朝也改成每上六天休息一天,但他最近感觉朝上的官员还是太多。
唐朝时,在京的官员都要求上朝,到北宋时,规定六品以上需要上朝,后来又改成文官七品,武官五品要上朝,明朝时,六品以上要上朝,到清朝时,四品以上要上朝。
所以赵与芮认为,虽然满清鞑子很讨厌,但很多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包括他们对皇子的培养,在各朝各代都是处于领先水平,所以昏庸之君也少。
就在赵与芮若有所思之际,边上黄裳习惯性叫了起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赵与芮不由看了眼黄裳,心想这句话有些多余啊,不知道为啥各朝各代要这么说?
因为基本只要上朝肯定都有事。
不过他当年改制过,现在朝廷军事问题不在上朝时议论,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这几项事都赵与芮在下朝后,和内阁单独讨论的,不然内阁存在有什么意义?不然满朝文武所有人为什么都想进内阁,这才代表大宋朝廷的核心。
就在这时,下面有人提到宗正寺的一些屋子需要修缮,想让朝廷拔款一万两千贯。
新的户部尚书秦卓立刻道:“你们把要修缮的单子和屋子列出来,等户部派人去查看后再确定要多少钱?”
这是朝廷现在的新套路,以前各省各部门,想要多少钱就开口向朝廷要,现在赵与芮都要先审核,再给钱。
像宗正寺这次要修屋子,户部会和工部,皇城司所属锦衣卫一起上门,查看要修缮的地方,然后对比民间费用,最后再确定给宗正寺多少钱。
朝廷支出十万贯以下的事皇帝赵与芮都不参与的,他默默坐在上面听着。
现场还是比较热闹,陆续有各种事情,有要考核提拔官员的,有要支出的,有要调动的。
反正都不需要赵与芮出面,内阁各部尚书就能现场搞定。
就是会有点吵,因为事情多,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没多久,首辅魏了翁大声道:“都别吵,一个个来,按官员品级,事情大小缓重。”
像赈灾什么的事,可以优先提出来。
赵与芮刚改制的时候,大伙还不习惯,因为皇帝像是看客,坐在上面看,处理事情的是内阁成员。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大伙也习惯了,很多人都是当皇帝不存在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