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景泰十一月初一日,太皇太后和汪太后带着皇帝,正式御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并接受钦天监呈上来的建极元年大统历;宣布赐给亲王及文武群臣,并颁行天下。
大朝贺结束后,太皇太后带着皇帝回宫,汪太后则摆驾右顺门便殿,宣于谦等人议事,正式宣告临朝听政。
太皇太后很不放心,她劝说汪舜华:“我等皆是妇人,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日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如今皇帝年幼,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自行商议,此乃国家之幸也。”
汪舜华道:“并非我贪图权势,只是国家如今内忧外患,而皇帝年幼,若无主事,只怕主幼国疑。即便下面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将来皇帝长大,也难免受制于人。”
太皇太后想了想,这些日子朝廷里还真是不消停,她是读书识字的,知道典故,吕后武媚娘有名,隋文帝宋太祖名气也不小,于是退了一步:“也罢,那我和你一起听政。”
汪舜华答应,派人把奏疏往她宫里送去。
新陈代谢之际,国事纷纭,里里外外都是事;太皇太后看了,实在觉得脑仁疼,勉强照着太监的票拟批阅了,汪舜华还鸡蛋里挑骨头,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振振有词的,实在说不过,看周围前后左右都是汪舜华的人,她也就放弃了。
这种富贵已极无忧无虑的生活挺好,汪舜华爱操心,就让她操心去吧;反正吴家的亲戚的官品又都提升了,和当年孙皇后一家的待遇相同。就算是自己临朝听政,也就只能这个样子了;再往上,群臣该不答应了。
因此,听了汪舜华的奏议,她开头不同意,禁不住她好说歹说,似乎全天下的道理都在她手里,也就不管了,反正也管不了。
太皇太后反对其实没啥,最多婆媳俩在自家屋里嘀咕几句;现在外头众议汹汹,太皇太后还真不会跑到大殿里公开反对。
此前胡濙上书,要求太后仿照诚孝皇后的典故,恪守祖宗妇人不得干政之法,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
胡濙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内阁六位学士联名上书,认为太后应该遵守祖宗旧制,委任大臣。
为首的名字,正是于谦。
汪舜华听着内宦们的报告,当时几位学士到于谦府商量,王文当先发难:“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妇人掌权,颠倒阴阳,必成国家之患。——从来乱臣贼子,只争一念,放肆遂至不可收拾,先帝养虎兕于肘腋间!”
陈循赞成他的提议:“后汉之时,因皇帝年幼,皆由太后引父兄参政,谓之辅政。所赖以治理者甚少,而所坐以危亡者甚众。朝廷于万千人中精挑细选才智之士,优秀人才尚且可遇不可求,怎么能寄希望于深宫妇女?况且以男子的智慧,尚且不能永保公正,长思利害,而往往耽于享乐,溺爱后宠;何况以妇人之见,而希望她遵循正路,谦虚节俭,深图远虑,为国家谋划,岂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强人所难?”
老冤家高谷同样忧心忡忡:“天子年幼,不得自主;汪太后素有贤名,然而窥探神器之心,路人皆知。若是由她秉政,只恐将来天下但知有太后,而不知有朝廷;待其羽翼丰满,则非我等所能抑制。届时,只怕朱家天下不知谁属;果若如此,我等有何脸面面对先帝?”
彭时叹道:“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先帝顾念汪后夫妻情谊,故不忍行汉武之谋;只怕养虎遗患,日后辜恩。”
萧镃则吟诵起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
景泰十一月初一日,太皇太后和汪太后带着皇帝,正式御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并接受钦天监呈上来的建极元年大统历;宣布赐给亲王及文武群臣,并颁行天下。
大朝贺结束后,太皇太后带着皇帝回宫,汪太后则摆驾右顺门便殿,宣于谦等人议事,正式宣告临朝听政。
太皇太后很不放心,她劝说汪舜华:“我等皆是妇人,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日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如今皇帝年幼,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自行商议,此乃国家之幸也。”
汪舜华道:“并非我贪图权势,只是国家如今内忧外患,而皇帝年幼,若无主事,只怕主幼国疑。即便下面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将来皇帝长大,也难免受制于人。”
太皇太后想了想,这些日子朝廷里还真是不消停,她是读书识字的,知道典故,吕后武媚娘有名,隋文帝宋太祖名气也不小,于是退了一步:“也罢,那我和你一起听政。”
汪舜华答应,派人把奏疏往她宫里送去。
新陈代谢之际,国事纷纭,里里外外都是事;太皇太后看了,实在觉得脑仁疼,勉强照着太监的票拟批阅了,汪舜华还鸡蛋里挑骨头,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振振有词的,实在说不过,看周围前后左右都是汪舜华的人,她也就放弃了。
这种富贵已极无忧无虑的生活挺好,汪舜华爱操心,就让她操心去吧;反正吴家的亲戚的官品又都提升了,和当年孙皇后一家的待遇相同。就算是自己临朝听政,也就只能这个样子了;再往上,群臣该不答应了。
因此,听了汪舜华的奏议,她开头不同意,禁不住她好说歹说,似乎全天下的道理都在她手里,也就不管了,反正也管不了。
太皇太后反对其实没啥,最多婆媳俩在自家屋里嘀咕几句;现在外头众议汹汹,太皇太后还真不会跑到大殿里公开反对。
此前胡濙上书,要求太后仿照诚孝皇后的典故,恪守祖宗妇人不得干政之法,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
胡濙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内阁六位学士联名上书,认为太后应该遵守祖宗旧制,委任大臣。
为首的名字,正是于谦。
汪舜华听着内宦们的报告,当时几位学士到于谦府商量,王文当先发难:“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妇人掌权,颠倒阴阳,必成国家之患。——从来乱臣贼子,只争一念,放肆遂至不可收拾,先帝养虎兕于肘腋间!”
陈循赞成他的提议:“后汉之时,因皇帝年幼,皆由太后引父兄参政,谓之辅政。所赖以治理者甚少,而所坐以危亡者甚众。朝廷于万千人中精挑细选才智之士,优秀人才尚且可遇不可求,怎么能寄希望于深宫妇女?况且以男子的智慧,尚且不能永保公正,长思利害,而往往耽于享乐,溺爱后宠;何况以妇人之见,而希望她遵循正路,谦虚节俭,深图远虑,为国家谋划,岂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强人所难?”
老冤家高谷同样忧心忡忡:“天子年幼,不得自主;汪太后素有贤名,然而窥探神器之心,路人皆知。若是由她秉政,只恐将来天下但知有太后,而不知有朝廷;待其羽翼丰满,则非我等所能抑制。届时,只怕朱家天下不知谁属;果若如此,我等有何脸面面对先帝?”
彭时叹道:“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先帝顾念汪后夫妻情谊,故不忍行汉武之谋;只怕养虎遗患,日后辜恩。”
萧镃则吟诵起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