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靖难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70章 野人来投

    “这是坊中集市,排污石盖,下水道……”

    “这是坊中的图纸,都是按照您制定的规矩来绘画的……”

    吉林城的一个工地之上,亦失哈拿来了一份图纸,一边走一边为朱高煦介绍四周工地对应图纸上的地方。

    二人走在这已经修建了坊墙与火道、下水道的民坊工地上,四周到处都是正在工作的百姓。

    不过相较于汉人,他们的五官和容貌还是可以分辨出女真人的模样。

    如今的吉林城,实际上已经是女真多而汉寡的局面了。

    五万三千余军民之中,汉人只有一万九千余人,剩余尽数都是女真人,比例达到了二比三的程度。

    正因如此,朱高煦再度向老朱写了请求移民的书信,并与他说了吉林城的情况。

    如果不加大移民力度,那女真文化就会成为吉林城的主流。

    朱高煦有着自己的担忧,也有自己的抱负,但在当下,老朱不可能毫无保留的支持他。

    走在坊内,听着亦失哈的解释,看着自己手中的图纸与面前的工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朱高煦心中蔓延……他在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

    如果吉林城能够长治久安的矗立在这关外大地,并进而影响三江流域,那汉文化将提前五百年在这片土地上传播,而不仅限于仁、宣二帝以后的龟缩辽东,更不会有清廷的柳条边和民族隔离。

    “东西南北各二百步,建屋舍四百处,坊市一处,每坊四百户。”

    亦失哈说着吉林城对于坊市民户的规矩,朱高煦也认真听着。

    在这次规划后,这样每坊四百户的规制将会一直延续,而吉林城也将有五十二民坊,东西二市坊的规划和设计。

    算下来,这次扩建过后,吉林城可容纳的民户将达到两万余八百户,计十万四千人。

    就这还只是吉林一城的容纳力度,不包括其它城池。

    在朱高煦的规划中,肇州城和安东城也将在后续不断招抚女真诸部的过程中聚集人口,进而修筑为规模不小于十个坊,人口最低两万人的关外城池。

    除了这些,朱高煦还准备在今年冬季继续打造水师,然后组建大军沿黑龙江直下三江平原。

    盘踞在忽喇温的阿台外兰,要么投降,要么逃跑,要么抵抗到灭亡,别无其它选择。

    在解决了阿台外兰后,他也会在忽喇温城的基础上新筑一座十个坊的新城。

    这座新城,朱高煦将把它交给孟章管理。

    眼下,孟章与他手中原先的一百人是值得信任的,把他们派往忽喇温城,然后在那里锻炮铸枪,这就是朱高煦想要做的事情。

    洪武三十年解决这座城,提前算好火炮模数,进而坯出泥模,锻造舰船加农炮与野战加农炮。

    以当下三场的铁产量,只要朱高煦想,数百门野战加农炮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产出。

    朱高煦并不需要攻城,以辽东的生产力,他只需要围上几个月,就足够迫降辽东都司所有兵马。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吉林城的粮食必须要足够多……

    “走吧,去城外看看育苗田。”

    看完了民坊的建设,朱高煦与亦失哈走出了民坊。

    在路上,曾经的土路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拉刻有防滑线的水泥路。

    这些水泥路并不厚,路过一些工地时可以看到民夫与健妇们是如何建造的。

    他们先是将下水道和火道铺上泥土夯实,然后撒上碎石和烧光的木炭,继而开始用碎石和河沙、水泥开始搅拌,在原本木炭的基础上,浇灌出高两寸的水泥路。

    这样的工程,放在后世看,肯定是豆腐渣工程。

    但是放在吉林城,想要三合土和青石来铺设道路是不可能的,关外的粮食比铜还贵,而水泥产量也很有限,所以只能弄出这样的道路。

    虽然看上去很豆腐渣,但起码铺设过后,百姓们走在加上不用再担心衣服裤子会沾染上泥点子了。

    “水泥够用吗?”

    朱高煦看了看热火朝天的吉林城,此刻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大的工地。

    “不够,但只能加工来提高产量。”

    亦失哈摇摇头,随后说起水泥作坊的产量。

    “此前水泥作坊只有健妇百余人,当下却已经有六百人,每日用石碾和石磨能够制作三万斤水泥。”

    “虽然已经很多,但需要用到它的地方太多,况且傅指挥使那边修建肇州城,尽管当下只需要修建一个军堡,但依旧需要一百万斤。”

    “这样看来,今年吉林城的扩建和道路的铺设怕是不能如期完工……”

    他一边说,一边担心的看向了朱高煦。

    对此,朱高煦倒并不觉得头疼,毕竟现在的水泥作坊就是草台班子,使用人力来制作的效率自然不够快,而他自己的蓝图又太大,跟不上也不奇怪。

    当下吉林城取得的成绩,已经让朱高煦很满意了。

    如果以这个时代的重量单位来算,吉林城已经能够年产铁锭二十二万斤,煤炭一百七十二万斤,水泥则是一千一百余万斤左右。

    这个产量,是在吉林城从事三场工作的六千百姓努力而达到的产量。

    在这个时代,这个产量已经十分惊人了,尽管相比较后世随便一个小工厂就能年产数万、数十万吨,这点产量微不足道。

    但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产量,将会成为吉林城走向强盛的台阶。

    “铁的产量还是太少了……”

    朱高煦暗自盘算了一下,以当下的铁锭产量,顶多能做到每年生产四千套甲胄与其配套兵器。

    这还是理想化的数据,如果扣除百姓需要的铁料,那只能留下十六万斤给他,而其中若是用来铸炮,哪怕每门五百斤,每年一百门,也需要五万斤,这么算下来就只剩下十一万斤。

    “十一万斤,差不多只能造两千套甲胄与其配套兵器,就算加上辽东都司的铁料,也最多能多出个五百来套。”

    “看样子,还是得在其它地方寻找铁矿,专供日后的忽喇温城来研制火器才行。”

    朱高煦想着这些事情,人也与亦失哈走到了城外已经修建好的育苗田前。

    水泥铺设的火道在地下看不到,但火墙却十分显眼。

    低矮的火墙加上四周砌起来阻挡寒风的夯土墙,双重保护让育苗田可以享受比室外高出不少的温度。

    “比预期想的多建造了些,一共是二千四百亩育苗田,育出的田地,可以抛秧九到十二万亩稻田。”

    亦失哈汗颜的说着,朱高煦听后却皱眉:“建的太大了,如果牛马粪便跟不上,保温就不能做好。”

    “是……”亦失哈也叹气道:“奴婢原先只让他们准备一千亩,但工匠们说这育苗田若是不一口气建好,日后新建育苗田有可能会破坏原先的火道。”

    “知道了。”朱高煦颔首,虽然他觉得建造太大,但还是选择相信工匠们的手艺。

    他起身离开了这被圈起来的两千余亩育苗田,往今年的水田走去。

    两千亩水田种满了水稻,此刻虽然已经是八月,它们却依旧翠绿,少有泛黄的水稻。

    望着这些水稻,朱高煦蹲在田边看了看稻穗的数量。

    他前世也陪着单位的领导下过乡,不过大多都走走过常

    好在有一次下乡时,当时的领导是曾经下过乡的知青,十分了解农业,因此特意对朱高煦他们这帮小年轻说过一些农业知识。

    后世的水稻,大多是经过科学培育的高产水稻。

    一般来说,一粒稻谷在播种长成一棵稻苗后,大约可以分长出十五到三十株稻穗。

    这其中,每一株稻穗大约有一百二到二百粒稻谷,合计估算每株稻苗最少可结稻谷一千五,最多可结六千粒。

    这听上去很多,但放在一个标准的碗里,却并不算多。

    可即便如此,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产量。

    在看过后世的水稻稻穗后,又再来看大明时期的水稻稻穗时,他除了叹气便只有叹气。

    扶起吉林城水田之中的一株水稻,朱高煦看了看,它只有七株稻穗。

    只是一眼,朱高煦就判断出每株稻穗上的稻谷不会超过百粒,只有江南水稻稻谷的二分之一不到。

    朱高煦挑二十株数了数,基本每株水稻稻穗上的稻谷都在六十到八十之间。

    “把督管稻田的吏目叫来。”朱高煦回头对亦失哈吩咐,亦失哈不明所以,却还是叫来了督管水稻田的吏目。

    在他到来后,朱高煦指着水稻对那吏目说道:

    “你身为督管水稻的吏目,日后要常常在不折断稻穗的情况下,抽选出部分田地的稻穗来计算,最后交出一个结果。”

    说着,朱高煦从那吏目手上抢来了执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记录的标准格式后,又转而递给了吏目。

    “这水田之中,我观这水稻,大多每株水稻只有五六株稻穗,每株稻穗又只有七八十粒稻谷。”

    “你既然做了这督管水稻田的吏目,便要时常关注稻田,将一些粮种给选出来。”

    “像这种每株水稻只有五株稻穗,每株稻穗基本都在八十粒以下稻谷的稻穗,来年就不要再播种了。”

    “这样一年年的筛选下去,若是每株稻穗都能稳定生长出七株稻穗,每株能产出百粒乃至百五十粒稻谷,那大明的百姓就不用再担心吃饭的问题了。”

    朱高煦的话或许有些夸张,但放在当下的大明来说,若是连吉林城的水稻都能种出七穗且每穗百粒的稻谷,那天下的粮食亩产起码要提升三成。

    当然,正因为这很困难,所以朱高煦才没有抱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