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刘醒龙自选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常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话听多了,就像一片秋叶从眼前飘过,记得飘落的样子,却记不得叶黄叶枯,更不去想树叶飘飞除了表示秋天来了,万物开始为冬眠做准备了,还有没有其他意义。比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这句话,听了几十年,这两年才觉得这话充其量是貌似真理。想一想,世界上哪一件事情,人生中哪一个段落,不都是由平平常常的事物串联起来的!能飞翔到月球,能下潜到深海的机器们,哪一件不是由普通的平板,普通的线路,普通的螺丝等物件结构而成?能发现宇宙间最微妙粒子的工作,哪一项不是无数次重复那些千篇一律的规定动作后完成的?包括这些年近乎偏执地喜欢上著名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那上面的神奇得直到现今仍无法复制的许许多多的透空蟠虺纹饰,其实是由几种普普通通的线条所组成。
藏着曾侯乙尊盘的博物馆就在家的附近。那些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刚从曾侯乙大墓中挖掘出来就听说过,公开展出之后,隔一阵就有机会进到展室中看上一通。看过也就看过,就像天天要看的长江水色,天天要听的江汉关钟声那样熟视无睹。二〇〇三年夏天,一位年轻的美国女子为翻译我的小说,专程来到武汉,我很自然地带她去看博物馆里的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这也是人的普遍见识中的一种习惯,听信了连篇累牍的媒体之言,就将编钟当成无上国宝。
当初我去省博物馆,也是摩肩接踵地往曾侯乙编钟跟前挤。从这一次开始,我开始变得例外了。一进曾侯乙馆,还没来得去到编钟面前,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就认出我来,还将自己与某女作家是武汉大学夜大班同学的经历说了一通,以说明自己能在人群中认出我来是有缘有故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之下,我们避开最热闹的人流,走到一处无人问津的展柜前。对方说这才是青铜重器中最珍贵的,是国宝中的国宝,其历史文化价值当在路人皆知的曾侯乙编钟之上。
那一刻,我记住了这名叫曾侯乙尊盘的青铜重器。
不仅记住了,心里还突然冒出一种熟悉的念头。
往后的日子,只要去博物馆,自己就会流连在曾侯乙尊盘四周。三番五次,七弯八绕,那模糊的念头终于被我逮住,随后的结果却是自己被这种名叫灵感的东西所俘获。这有点像爱情,千辛万苦地追求某个心仪的女子,等到抱得美人归时,自己却成了人家终生的俘虏。
在明白自己渴望有一场事关曾侯乙尊盘的写作之后,我开始对曾侯乙尊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跟踪,同时四处搜寻与青铜重器及其铸造工艺有关的文献资料。与同在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编钟不同,曾侯乙尊盘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它的华丽高贵的气质,更在于其令人眼花缭乱,连表面都难以看清,更别说透空蟠虺纹饰内部复杂得难以复制的神奇铸造艺。在其背后,同样不会缺席的是那些假借历史文化名义的各种丑陋的功利表演。好在青铜重器品质优雅,如此丑恶越多,越是映衬出作为国之重器的当之无愧。
国宝显现,注定会有某种事情伴生。有一阵,一直为相关青铜重器仿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无法圆满发愁,须知细节的叙述是小说的核心机密。那天半夜,正要关了电脑休息,身在兰州黄河铁桥上的叶舟突然发来一首刚刚采风得到的“花儿”,还未读完,人便因天赐密钥而亢奋起来,同时更加相信写作者需要不断挑战相对陌生的东西,如此写作更能激发写作者的才情。小说的有效性还在于与时代生活处在同一现场。我特别喜欢那段关于翠柳街与黄鹂路、白鹭街和本该对应却没有出现“青天路”的闲笔,精彩的闲笔是小说的半条命脉。还有春花开尽时突然冒出来的带状疱疹,让我在此后的近三个月时间里,不得不像笔下的青铜重器那样**躯体地躲在城市中心的一间书房里,如同逼良为娼那样令人体会写作中最撼动人的抒情,正是那些尽是痛感的文字。到了盛夏时节,自己被选去当某电影奖评委,在参评的七十七部影片中,凑巧有一部演义青铜的作品。阅过其中荒诞无稽的谬说,我不能不站起来郑重地提请临时的同行们注意。岂料在后来的投票中,如此将当下功利置于历史真相之上的烂片竟然获得过半数赞成票。大概是身陷青铜重器的历史品格中不能自拔,在投票现场自己拍案而起,说了一大通气愤的话。那样的气愤其实是小说气场的舒展。是对社会真实中那些披着“大师”的文化外衣,实则干着“窃市”“窃省”乃至“窃国”勾当的奸佞之徒的血性爆发。
文化的本质是风范,文学的道理是风骨。
一个人可以成为风范,但成不了文化,成为文化需要一大批可以代表这个民族的人同样拥有某种风范。一部小说不可以覆盖全部文学,却可以成为文学的风骨。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蟠虺纹饰,用同样无法再普通的方式铸造成透空样式,就成了千年之后的叹为观止!将数不清的平凡之物,用数不清的平凡姿态,一点点地堆积起来,比如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比如大海中的每一滴水,最终的体现便是奇迹了。不要说人生太普通,也不要企望等到伟大人生突然降临,那些仍然活着的任何一种人事,都应当被看作具备天大的可能。比如我们对曾侯乙尊盘的认知,无论用何种理由拥有她、利用她,都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原欲和显而易见的原罪,等到灰飞烟灭之际,那些理由就变得不如一粒铜锈,也不如一只沙眼。
关于曾侯乙尊盘的论争,不是小说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我想干涉的。为着曾侯乙尊盘的写作只是朝向自殷商以来,在这片大地上越辩越不明白、越活越不爽朗的哲理。曾侯乙尊盘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也是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将向哪里去的那个磨人问题的青铜说话。那一天,一个句子从脑子里冒出来: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到这一步我才觉得踏实下来。曾侯乙尊盘上的蟠虺纹是表示毒蛇,还是展现小龙,正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境的一种浮现。只有不识时务者才能像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与时光歃血会盟!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于东湖梨园
日常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话听多了,就像一片秋叶从眼前飘过,记得飘落的样子,却记不得叶黄叶枯,更不去想树叶飘飞除了表示秋天来了,万物开始为冬眠做准备了,还有没有其他意义。比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这句话,听了几十年,这两年才觉得这话充其量是貌似真理。想一想,世界上哪一件事情,人生中哪一个段落,不都是由平平常常的事物串联起来的!能飞翔到月球,能下潜到深海的机器们,哪一件不是由普通的平板,普通的线路,普通的螺丝等物件结构而成?能发现宇宙间最微妙粒子的工作,哪一项不是无数次重复那些千篇一律的规定动作后完成的?包括这些年近乎偏执地喜欢上著名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那上面的神奇得直到现今仍无法复制的许许多多的透空蟠虺纹饰,其实是由几种普普通通的线条所组成。
藏着曾侯乙尊盘的博物馆就在家的附近。那些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刚从曾侯乙大墓中挖掘出来就听说过,公开展出之后,隔一阵就有机会进到展室中看上一通。看过也就看过,就像天天要看的长江水色,天天要听的江汉关钟声那样熟视无睹。二〇〇三年夏天,一位年轻的美国女子为翻译我的小说,专程来到武汉,我很自然地带她去看博物馆里的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这也是人的普遍见识中的一种习惯,听信了连篇累牍的媒体之言,就将编钟当成无上国宝。
当初我去省博物馆,也是摩肩接踵地往曾侯乙编钟跟前挤。从这一次开始,我开始变得例外了。一进曾侯乙馆,还没来得去到编钟面前,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就认出我来,还将自己与某女作家是武汉大学夜大班同学的经历说了一通,以说明自己能在人群中认出我来是有缘有故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之下,我们避开最热闹的人流,走到一处无人问津的展柜前。对方说这才是青铜重器中最珍贵的,是国宝中的国宝,其历史文化价值当在路人皆知的曾侯乙编钟之上。
那一刻,我记住了这名叫曾侯乙尊盘的青铜重器。
不仅记住了,心里还突然冒出一种熟悉的念头。
往后的日子,只要去博物馆,自己就会流连在曾侯乙尊盘四周。三番五次,七弯八绕,那模糊的念头终于被我逮住,随后的结果却是自己被这种名叫灵感的东西所俘获。这有点像爱情,千辛万苦地追求某个心仪的女子,等到抱得美人归时,自己却成了人家终生的俘虏。
在明白自己渴望有一场事关曾侯乙尊盘的写作之后,我开始对曾侯乙尊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跟踪,同时四处搜寻与青铜重器及其铸造工艺有关的文献资料。与同在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编钟不同,曾侯乙尊盘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它的华丽高贵的气质,更在于其令人眼花缭乱,连表面都难以看清,更别说透空蟠虺纹饰内部复杂得难以复制的神奇铸造艺。在其背后,同样不会缺席的是那些假借历史文化名义的各种丑陋的功利表演。好在青铜重器品质优雅,如此丑恶越多,越是映衬出作为国之重器的当之无愧。
国宝显现,注定会有某种事情伴生。有一阵,一直为相关青铜重器仿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无法圆满发愁,须知细节的叙述是小说的核心机密。那天半夜,正要关了电脑休息,身在兰州黄河铁桥上的叶舟突然发来一首刚刚采风得到的“花儿”,还未读完,人便因天赐密钥而亢奋起来,同时更加相信写作者需要不断挑战相对陌生的东西,如此写作更能激发写作者的才情。小说的有效性还在于与时代生活处在同一现场。我特别喜欢那段关于翠柳街与黄鹂路、白鹭街和本该对应却没有出现“青天路”的闲笔,精彩的闲笔是小说的半条命脉。还有春花开尽时突然冒出来的带状疱疹,让我在此后的近三个月时间里,不得不像笔下的青铜重器那样**躯体地躲在城市中心的一间书房里,如同逼良为娼那样令人体会写作中最撼动人的抒情,正是那些尽是痛感的文字。到了盛夏时节,自己被选去当某电影奖评委,在参评的七十七部影片中,凑巧有一部演义青铜的作品。阅过其中荒诞无稽的谬说,我不能不站起来郑重地提请临时的同行们注意。岂料在后来的投票中,如此将当下功利置于历史真相之上的烂片竟然获得过半数赞成票。大概是身陷青铜重器的历史品格中不能自拔,在投票现场自己拍案而起,说了一大通气愤的话。那样的气愤其实是小说气场的舒展。是对社会真实中那些披着“大师”的文化外衣,实则干着“窃市”“窃省”乃至“窃国”勾当的奸佞之徒的血性爆发。
文化的本质是风范,文学的道理是风骨。
一个人可以成为风范,但成不了文化,成为文化需要一大批可以代表这个民族的人同样拥有某种风范。一部小说不可以覆盖全部文学,却可以成为文学的风骨。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蟠虺纹饰,用同样无法再普通的方式铸造成透空样式,就成了千年之后的叹为观止!将数不清的平凡之物,用数不清的平凡姿态,一点点地堆积起来,比如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比如大海中的每一滴水,最终的体现便是奇迹了。不要说人生太普通,也不要企望等到伟大人生突然降临,那些仍然活着的任何一种人事,都应当被看作具备天大的可能。比如我们对曾侯乙尊盘的认知,无论用何种理由拥有她、利用她,都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原欲和显而易见的原罪,等到灰飞烟灭之际,那些理由就变得不如一粒铜锈,也不如一只沙眼。
关于曾侯乙尊盘的论争,不是小说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我想干涉的。为着曾侯乙尊盘的写作只是朝向自殷商以来,在这片大地上越辩越不明白、越活越不爽朗的哲理。曾侯乙尊盘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也是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将向哪里去的那个磨人问题的青铜说话。那一天,一个句子从脑子里冒出来: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到这一步我才觉得踏实下来。曾侯乙尊盘上的蟠虺纹是表示毒蛇,还是展现小龙,正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境的一种浮现。只有不识时务者才能像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与时光歃血会盟!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于东湖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