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力了,毕竟他再狠心也不能对儿子下死手,而且儿子们的势力已然成形,所以朱元章最后才会只得认可朱允炆的处理藩王办法是唯一的办法,他只能希望儿子们能安分守己,朱允炆能相对宽仁,才不至于发生皇室内乱的事情,也因此朱元章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都进京奔丧会引起朱允炆猜忌,才会在遗诏中禁止外地就藩的儿子们进京给自己奔丧。
不能给朱元章奔丧这让生性极重孝义的朱柏十分沮丧,朱柏只得在荆州设置祭坛祭奠父亲朱元章。并且由于不能亲自给父亲奔丧,朱柏已经有了弃世殉葬的想法。《湘献王神道碑文》中就记载朱柏在朱元章去世后“自太祖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柏是一个极重孝义的人,父亲朱元章在他心目中完全就是一个信仰,只有信仰。
这边朱柏悲痛欲绝父亲朱元章之死,那边南京城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却已经要准备对他磨刀霍霍了。
朱允炆继位之后年少气盛,踌躇满志,他对于那些身在外地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十分警惕和不安,因此他继位之后就立刻与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议如何削除藩王的事情。
关于削藩的方案建议有两条,一条是齐泰所提出来的,要削藩就得从实力最强的藩王下手,才能起到警示其他藩王的作用,因此齐泰建议先从当时朱元章最年长的儿子且在北京手握重兵的老四燕王朱棣下手(朱允炆继位时,朱元章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晋王朱棡已经去世,所以朱棣当时年纪最长辈分最高)。
另外一条则是黄子澄所提议,黄子澄认为燕王朱棣的实力过于强大,不如先从早在朱元章时期就有违法乱纪表现受到朱元章斥责过的老五周王朱橚下手,朱橚与朱棣是同母所生,两人关系亲近,先削除朱橚也算是断了朱棣的手足。
朱允炆最终选择了黄子澄的提议,决定最先从朱橚下手。朱橚这个人本身确实人品不正,他在朱元章时代就因为擅离封地被训斥过,朱元章去世后他也确实心怀异志,很可能和朱棣的心思差不多,只是他的能力和实力比朱棣都差远了,朱橚的长史王翰发现他心怀异志之后,多次劝告他不听,王翰怕将来连累自己,于是装疯病发作辞官了。
后来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为了与大哥周王世子朱有炖争夺周王继承权,朱有爋故意向朱允炆诬告其父朱橚想谋反,这一下正中朱允炆下怀,朱允炆立刻派了大将李景隆去朱橚的封地开封将其抓捕。
于是朱允炆很顺利地废除了周王爵位,在抓捕朱橚之后,朱允炆又开始准备收拾一些和朱橚情况相似确实是在封地有不法之举的藩王,朱允炆随后又将朱元章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收拾了一番,并顺利的废除了他们的封爵。
朱允炆削除了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也算是因为这四人多少都有些不法之举动,而且人品也都不太好,朱柏与他们相比算比较遵守法度的藩王,即便如此朱允炆也没有放过他。
那么为何朱允炆会拿十二叔朱柏开刀呢?很简单,因为朱柏与朱棣很相似,朱柏和朱棣都是朱元章诸子中比较杰出的儿子,都文武双全且性格刚毅,但是朱柏并不像朱棣那般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的边塞藩王,相对之下朱柏的实力比朱棣差了不少,所以朱柏是朱允炆在收拾朱棣之前最符合用来练手的叔叔。
因此当朱允炆想收拾朱柏时,恰好就有官员顺着朱允炆的意思弹劾朱柏在封地私自铸造钱币有图谋不轨之举,至于这个罪名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允炆想不想就此事收拾朱柏,而朱允炆很快就派人去抓朱柏到南京,就说明了朱允炆就是想借着这件事把朱柏收拾了,所以这个罪名也可能是无中生有出来的,只是朱允炆想收拾朱柏的一个借口而已。
在抓捕朱柏时,朱允炆还玩了手段,他先秘密派遣大军潜入荆州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军突袭湘王府,将湘王府包围起来,然后才亮出圣旨要朱柏去南京受审。
朱允炆的这种手段和行为让朱柏感觉受到了侮辱,在朱元章去世后朱柏就已经有了厌世殉父的想法,现在大侄子朱允炆又玩了这么一手,让朱柏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朱柏认为自己如果束手就擒跟他们回到南京会受到更大的侮辱。
于是朱柏在王府被包围的情况下,对妻子吴氏交代:“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这意思就是说他看历史上的名臣遇到昏暴之君被下入大牢中,都会自尽以明志,我作为太祖高皇帝之子,在封地称王,但是父亲去世我不能去奔丧,葬礼都不能参加,为人子女如此,还有何乐趣存活于世上,现在又将受到小吏审讯,岂不是受到更大的侮辱,我岂是为了苟活而放弃尊严甘受侮辱之人。
总得来说朱柏这意思就是宁可一死为父亲朱元章殉葬,他也不愿意去南京受到侄子朱允炆的侮辱,于是性情刚毅的朱柏含泪痛饮一杯酒,与妻子吴氏诀别,随即他就放火点燃了湘王府,然后朱柏骑着爱马挽着长弓纵马跃入火海自焚而死,朱柏的妻子吴氏和他的侍妾都甘愿随其自焚而死。
就这样生性刚毅的朱柏和他的妻子吴氏以及其他侍妾都为了尊严自焚而亡,朱柏死的时候年仅28岁,他与吴氏曾生有两个女儿但都夭折了,因此朱柏没有后人,朱柏也是朱元章诸子中最有傲骨的儿子。
面对着十二叔朱柏的自焚,朱允炆没有悲伤,他反而是有些成功的喜悦,他给十二叔朱柏上了一个恶谥为“戾”,在谥法中“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是一个典型的恶谥,文武双全,极重孝义,只想岁月静好的朱柏就这么在死后被大侄子上了一个恶谥。
朱允炆对于朱柏的死会有成功的喜悦,这还是因为朱柏与朱棣兄弟二人很像,所以朱柏能被朱允炆逼得如此,那么将来就可以按照收拾朱柏的套路去收拾朱棣。
看完这些还会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心慈手软之辈吗?诚然,确实在《明史》中记载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曾说过“母使朕负杀叔父之名!”的话,但是要了解即便朱允炆说过这句话后,南军在战场上对朱棣从来没手软过,尤其是忠于朱允炆的兵部尚书铁铉至少有两次机会差点设计将朱棣杀害,如果朱允炆的这句话真是这个意思,那么铁铉也不会还想着设计杀害朱棣了。
所以朱允炆的这句不可使他背负杀叔之名的话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番意思,那就是他想告诉手下人,你们在战场上使劲杀朱棣,不要抓活的,不要把朱棣活捉到南京交给他来处理,如果朱棣被活捉到南京可不就让朱允炆背上了下旨杀叔的恶名了。
但是朱允炆不了解的是他和黄子澄能想到先剪除朱橚、朱榑、朱柏、朱桂、朱楩再对付朱棣,那么曾被朱元章着重培养的塞王朱棣怎么能看不出来朱允炆剪除了这五人之后就会全力对付自己。
因此在李景隆抓捕朱橚时,朱棣就已经开始不安,朱榑、朱桂、朱楩被朱允炆收拾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开始和谋士道衍和尚商议将来是否应该反抗了,而当朱柏自焚之后,朱棣就明白了,自己要么束手待毙,像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一样被废为庶人,要么就像朱柏那样一死了之,要么就是拼死一搏。
所以换作任何人是朱棣能怎么选,只能选择拼死一搏,虽然朱棣也了解他起兵反抗是以一隅敌全国,最后获胜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如果反抗拼死一搏或许能换来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反抗束手待毙的话那这辈子可就完了。
可以说朱柏自焚让朱棣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抉择,因此朱柏的死也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最终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出乎意料的是,以一隅敌全国的朱棣历时四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明天子换了个人,大侄子朱允炆万没想到自己最后也会和当初的十二叔朱柏一样走上自焚烧宫的结局,当然,朱允炆是否自焚而死也存疑,至于他最后去哪更是成了历史之谜。
朱棣登基成了皇帝,他怜悯十二弟朱柏无罪自焚,于是下旨恢复朱柏生前名誉,还为其修建了陵寝,并将朱允炆赐给朱柏的“戾”字谥号改为了“献”,因此明代历史上就没了湘戾王而多了一位湘献王。
其实皇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是没错的,但是朱允炆在削藩问题上操之过急,而朱柏则成了朱允炆的政治牺牲品,也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只能说朱允炆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却被他打得太着急给玩毁了,同时还毁了他的十二叔朱柏。
为力了,毕竟他再狠心也不能对儿子下死手,而且儿子们的势力已然成形,所以朱元章最后才会只得认可朱允炆的处理藩王办法是唯一的办法,他只能希望儿子们能安分守己,朱允炆能相对宽仁,才不至于发生皇室内乱的事情,也因此朱元章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都进京奔丧会引起朱允炆猜忌,才会在遗诏中禁止外地就藩的儿子们进京给自己奔丧。
不能给朱元章奔丧这让生性极重孝义的朱柏十分沮丧,朱柏只得在荆州设置祭坛祭奠父亲朱元章。并且由于不能亲自给父亲奔丧,朱柏已经有了弃世殉葬的想法。《湘献王神道碑文》中就记载朱柏在朱元章去世后“自太祖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柏是一个极重孝义的人,父亲朱元章在他心目中完全就是一个信仰,只有信仰。
这边朱柏悲痛欲绝父亲朱元章之死,那边南京城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却已经要准备对他磨刀霍霍了。
朱允炆继位之后年少气盛,踌躇满志,他对于那些身在外地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十分警惕和不安,因此他继位之后就立刻与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议如何削除藩王的事情。
关于削藩的方案建议有两条,一条是齐泰所提出来的,要削藩就得从实力最强的藩王下手,才能起到警示其他藩王的作用,因此齐泰建议先从当时朱元章最年长的儿子且在北京手握重兵的老四燕王朱棣下手(朱允炆继位时,朱元章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晋王朱棡已经去世,所以朱棣当时年纪最长辈分最高)。
另外一条则是黄子澄所提议,黄子澄认为燕王朱棣的实力过于强大,不如先从早在朱元章时期就有违法乱纪表现受到朱元章斥责过的老五周王朱橚下手,朱橚与朱棣是同母所生,两人关系亲近,先削除朱橚也算是断了朱棣的手足。
朱允炆最终选择了黄子澄的提议,决定最先从朱橚下手。朱橚这个人本身确实人品不正,他在朱元章时代就因为擅离封地被训斥过,朱元章去世后他也确实心怀异志,很可能和朱棣的心思差不多,只是他的能力和实力比朱棣都差远了,朱橚的长史王翰发现他心怀异志之后,多次劝告他不听,王翰怕将来连累自己,于是装疯病发作辞官了。
后来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为了与大哥周王世子朱有炖争夺周王继承权,朱有爋故意向朱允炆诬告其父朱橚想谋反,这一下正中朱允炆下怀,朱允炆立刻派了大将李景隆去朱橚的封地开封将其抓捕。
于是朱允炆很顺利地废除了周王爵位,在抓捕朱橚之后,朱允炆又开始准备收拾一些和朱橚情况相似确实是在封地有不法之举的藩王,朱允炆随后又将朱元章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收拾了一番,并顺利的废除了他们的封爵。
朱允炆削除了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也算是因为这四人多少都有些不法之举动,而且人品也都不太好,朱柏与他们相比算比较遵守法度的藩王,即便如此朱允炆也没有放过他。
那么为何朱允炆会拿十二叔朱柏开刀呢?很简单,因为朱柏与朱棣很相似,朱柏和朱棣都是朱元章诸子中比较杰出的儿子,都文武双全且性格刚毅,但是朱柏并不像朱棣那般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的边塞藩王,相对之下朱柏的实力比朱棣差了不少,所以朱柏是朱允炆在收拾朱棣之前最符合用来练手的叔叔。
因此当朱允炆想收拾朱柏时,恰好就有官员顺着朱允炆的意思弹劾朱柏在封地私自铸造钱币有图谋不轨之举,至于这个罪名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允炆想不想就此事收拾朱柏,而朱允炆很快就派人去抓朱柏到南京,就说明了朱允炆就是想借着这件事把朱柏收拾了,所以这个罪名也可能是无中生有出来的,只是朱允炆想收拾朱柏的一个借口而已。
在抓捕朱柏时,朱允炆还玩了手段,他先秘密派遣大军潜入荆州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军突袭湘王府,将湘王府包围起来,然后才亮出圣旨要朱柏去南京受审。
朱允炆的这种手段和行为让朱柏感觉受到了侮辱,在朱元章去世后朱柏就已经有了厌世殉父的想法,现在大侄子朱允炆又玩了这么一手,让朱柏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朱柏认为自己如果束手就擒跟他们回到南京会受到更大的侮辱。
于是朱柏在王府被包围的情况下,对妻子吴氏交代:“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这意思就是说他看历史上的名臣遇到昏暴之君被下入大牢中,都会自尽以明志,我作为太祖高皇帝之子,在封地称王,但是父亲去世我不能去奔丧,葬礼都不能参加,为人子女如此,还有何乐趣存活于世上,现在又将受到小吏审讯,岂不是受到更大的侮辱,我岂是为了苟活而放弃尊严甘受侮辱之人。
总得来说朱柏这意思就是宁可一死为父亲朱元章殉葬,他也不愿意去南京受到侄子朱允炆的侮辱,于是性情刚毅的朱柏含泪痛饮一杯酒,与妻子吴氏诀别,随即他就放火点燃了湘王府,然后朱柏骑着爱马挽着长弓纵马跃入火海自焚而死,朱柏的妻子吴氏和他的侍妾都甘愿随其自焚而死。
就这样生性刚毅的朱柏和他的妻子吴氏以及其他侍妾都为了尊严自焚而亡,朱柏死的时候年仅28岁,他与吴氏曾生有两个女儿但都夭折了,因此朱柏没有后人,朱柏也是朱元章诸子中最有傲骨的儿子。
面对着十二叔朱柏的自焚,朱允炆没有悲伤,他反而是有些成功的喜悦,他给十二叔朱柏上了一个恶谥为“戾”,在谥法中“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是一个典型的恶谥,文武双全,极重孝义,只想岁月静好的朱柏就这么在死后被大侄子上了一个恶谥。
朱允炆对于朱柏的死会有成功的喜悦,这还是因为朱柏与朱棣兄弟二人很像,所以朱柏能被朱允炆逼得如此,那么将来就可以按照收拾朱柏的套路去收拾朱棣。
看完这些还会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心慈手软之辈吗?诚然,确实在《明史》中记载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曾说过“母使朕负杀叔父之名!”的话,但是要了解即便朱允炆说过这句话后,南军在战场上对朱棣从来没手软过,尤其是忠于朱允炆的兵部尚书铁铉至少有两次机会差点设计将朱棣杀害,如果朱允炆的这句话真是这个意思,那么铁铉也不会还想着设计杀害朱棣了。
所以朱允炆的这句不可使他背负杀叔之名的话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番意思,那就是他想告诉手下人,你们在战场上使劲杀朱棣,不要抓活的,不要把朱棣活捉到南京交给他来处理,如果朱棣被活捉到南京可不就让朱允炆背上了下旨杀叔的恶名了。
但是朱允炆不了解的是他和黄子澄能想到先剪除朱橚、朱榑、朱柏、朱桂、朱楩再对付朱棣,那么曾被朱元章着重培养的塞王朱棣怎么能看不出来朱允炆剪除了这五人之后就会全力对付自己。
因此在李景隆抓捕朱橚时,朱棣就已经开始不安,朱榑、朱桂、朱楩被朱允炆收拾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开始和谋士道衍和尚商议将来是否应该反抗了,而当朱柏自焚之后,朱棣就明白了,自己要么束手待毙,像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一样被废为庶人,要么就像朱柏那样一死了之,要么就是拼死一搏。
所以换作任何人是朱棣能怎么选,只能选择拼死一搏,虽然朱棣也了解他起兵反抗是以一隅敌全国,最后获胜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如果反抗拼死一搏或许能换来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反抗束手待毙的话那这辈子可就完了。
可以说朱柏自焚让朱棣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抉择,因此朱柏的死也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最终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出乎意料的是,以一隅敌全国的朱棣历时四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明天子换了个人,大侄子朱允炆万没想到自己最后也会和当初的十二叔朱柏一样走上自焚烧宫的结局,当然,朱允炆是否自焚而死也存疑,至于他最后去哪更是成了历史之谜。
朱棣登基成了皇帝,他怜悯十二弟朱柏无罪自焚,于是下旨恢复朱柏生前名誉,还为其修建了陵寝,并将朱允炆赐给朱柏的“戾”字谥号改为了“献”,因此明代历史上就没了湘戾王而多了一位湘献王。
其实皇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是没错的,但是朱允炆在削藩问题上操之过急,而朱柏则成了朱允炆的政治牺牲品,也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只能说朱允炆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却被他打得太着急给玩毁了,同时还毁了他的十二叔朱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