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北魏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实在的,高欢的诗词修养真的很一般。但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后世家喻户晓的名家诗词,中国人但凡有点文化基础的,哪个不会背诵十首八首?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秦观、辛弃疾,脍炙人口的好东西谁都喜欢。上辈子的他怎么说也算半个文化人,所以,他虽不具备评析别人诗词的水准,但辨别好坏高低还是能够做到的。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五原的观众大多没文化,所谓接地气的通俗文艺节目更对他们的胃口。文人雅士们口里的诗词歌赋他们觉得酸得倒牙口,除了报以礼貌式的尊重外,就是跟着懂行的人瞎起哄。所谓“哭了一顿二姨姨,不知道死了个谁,”就是此地观众对高雅文化艺术最真实态度得写照。
俊俏的小优伶自弹自唱的第二首诗歌是《晚秋》:日过叟窗前,露湿后蔬园。夜来轻风响,古月照无眠。
孤独的老叟,孤独的小院,后院的几颗蔬菜,清冷的晚年岁月。这首诗的经典之笔在于对“古月”二字的着墨。月亮不可能有古今之分,但同一个月亮却有着岁月的痕迹。千百年来,孤独的老人都是一样的寂寞。
“好诗”、“好斯”、“好湿”的方言评价再次突兀的响起。
因为有了前两首诗的铺垫,观众的情绪渐渐的被带入到诗歌的品评上来。门外汉虽多,门内汉也不少,更何况自诩懂行的人说话声也比别人大。有维持秩序的兵卒在边上虎视眈眈的盯着,地痞俗汉们便不敢闹事。如此,内行人的叫好声越发张扬,引得台下的观众也跟着瞎起哄。于是,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现场的气氛越发潮热起来。
按照规则,今晚的获奖作者是要现身的。优伶演唱完三首作品以后,三位作者也都在大厅广众面前现了身。毕竟这样的人生经历他们也是第一次,故而有些扭捏。
主持人刘志把三位作者请到舞台上与五原观众见面。第一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其作品看来也是抒发自己的心怀。第二首诗的作者果然是一位老人,后背都有些驼了。《晚秋》的意境不仅是他对岁月时光的描述,更有他对人生凄凉晚景的雕刻。不用说,老头孤身一人前来五原这么偏僻的地方应聘教授,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刘志请三位发表获奖感言。第一首诗的作者侃侃而谈,大发宏愿,不仅要在五原教授出博学多才的门生,更要让自己的门生遍布天下芸芸。《晚秋》的作者则一句多余的话没有,只说了一句感谢主办方让他额外收获仨瓜两枣什么的。
这就是沉淀,无言的沉淀。
第三首诗的作者和作品高欢没记住,因为坐在他旁边的司马子如传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怀朔镇传来紧急军情。另外,有特殊人出现。
高欢和负责今晚抓捕细作的负责人交代过,如有心存不善者出现,一定要提醒他。
请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是按照高欢的意思安排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扩大五原的知名度,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意思。三等奖获得者下去以后,刘志又出现在台上。
二等奖是两首诗歌。这次是一位弹奏琵琶的优伶款款的走上台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描述确实恰如其分。清脆的琵琶声想起,一首《凉州乐歌》的诗歌张口就来。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
高欢现在的身份是怀朔镇军司马,驻守五原的最高军政长官,拿着点架子,露出平易近人的微笑是他现在的主要面部表情。但是,优伶一首《凉州乐歌》唱罢,他不淡定了,或者说已经不能淡定了。然而,这种激动和紧张还未平复,又一个惊讶让他彻底懵逼了。
第二首获奖作品是《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是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清唱的。
打死高欢也不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第一,这首《敕勒歌》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吟诵出来的,而是像后世蒙古长调那样唱出来的。第二,《敕勒歌》真的是一首歌,而且是一首用鲜卑语唱出来的歌。一千多年的谜团总算解开了,这比穿越更令他兴奋。
主持人请二位获奖者上台与观众见面的时候,高欢清楚地看到两位都是年轻人。
《凉州乐歌》作者虽穿着朴素,但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他朴素的衣装严重不匹配。
《敕勒歌》的作者则是手按心口,躬身行礼表示对刘志的感谢。这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礼节,说明此子还没被同化。
奶奶个熊,挺顽固的。呵呵,顽固?那是你没遇见高哥。有我高欢在,一年之内让你小子汉语达到六级水平……高欢怕二等奖的两位获奖者跑了,示意坐在他身后的呼延狼设法把这二位留住,他要亲自接见两位“名人”。
这下抓到“大鱼”了。一位是南北朝历史上著名的“北地三才”之首。一位是《敕勒歌》的原创作者。不亲自接见一下你们,我岂不是白穿越一回?咦?不对啊!... -->>
说实在的,高欢的诗词修养真的很一般。但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后世家喻户晓的名家诗词,中国人但凡有点文化基础的,哪个不会背诵十首八首?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秦观、辛弃疾,脍炙人口的好东西谁都喜欢。上辈子的他怎么说也算半个文化人,所以,他虽不具备评析别人诗词的水准,但辨别好坏高低还是能够做到的。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五原的观众大多没文化,所谓接地气的通俗文艺节目更对他们的胃口。文人雅士们口里的诗词歌赋他们觉得酸得倒牙口,除了报以礼貌式的尊重外,就是跟着懂行的人瞎起哄。所谓“哭了一顿二姨姨,不知道死了个谁,”就是此地观众对高雅文化艺术最真实态度得写照。
俊俏的小优伶自弹自唱的第二首诗歌是《晚秋》:日过叟窗前,露湿后蔬园。夜来轻风响,古月照无眠。
孤独的老叟,孤独的小院,后院的几颗蔬菜,清冷的晚年岁月。这首诗的经典之笔在于对“古月”二字的着墨。月亮不可能有古今之分,但同一个月亮却有着岁月的痕迹。千百年来,孤独的老人都是一样的寂寞。
“好诗”、“好斯”、“好湿”的方言评价再次突兀的响起。
因为有了前两首诗的铺垫,观众的情绪渐渐的被带入到诗歌的品评上来。门外汉虽多,门内汉也不少,更何况自诩懂行的人说话声也比别人大。有维持秩序的兵卒在边上虎视眈眈的盯着,地痞俗汉们便不敢闹事。如此,内行人的叫好声越发张扬,引得台下的观众也跟着瞎起哄。于是,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现场的气氛越发潮热起来。
按照规则,今晚的获奖作者是要现身的。优伶演唱完三首作品以后,三位作者也都在大厅广众面前现了身。毕竟这样的人生经历他们也是第一次,故而有些扭捏。
主持人刘志把三位作者请到舞台上与五原观众见面。第一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其作品看来也是抒发自己的心怀。第二首诗的作者果然是一位老人,后背都有些驼了。《晚秋》的意境不仅是他对岁月时光的描述,更有他对人生凄凉晚景的雕刻。不用说,老头孤身一人前来五原这么偏僻的地方应聘教授,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刘志请三位发表获奖感言。第一首诗的作者侃侃而谈,大发宏愿,不仅要在五原教授出博学多才的门生,更要让自己的门生遍布天下芸芸。《晚秋》的作者则一句多余的话没有,只说了一句感谢主办方让他额外收获仨瓜两枣什么的。
这就是沉淀,无言的沉淀。
第三首诗的作者和作品高欢没记住,因为坐在他旁边的司马子如传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怀朔镇传来紧急军情。另外,有特殊人出现。
高欢和负责今晚抓捕细作的负责人交代过,如有心存不善者出现,一定要提醒他。
请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是按照高欢的意思安排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扩大五原的知名度,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意思。三等奖获得者下去以后,刘志又出现在台上。
二等奖是两首诗歌。这次是一位弹奏琵琶的优伶款款的走上台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描述确实恰如其分。清脆的琵琶声想起,一首《凉州乐歌》的诗歌张口就来。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
高欢现在的身份是怀朔镇军司马,驻守五原的最高军政长官,拿着点架子,露出平易近人的微笑是他现在的主要面部表情。但是,优伶一首《凉州乐歌》唱罢,他不淡定了,或者说已经不能淡定了。然而,这种激动和紧张还未平复,又一个惊讶让他彻底懵逼了。
第二首获奖作品是《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是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清唱的。
打死高欢也不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第一,这首《敕勒歌》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吟诵出来的,而是像后世蒙古长调那样唱出来的。第二,《敕勒歌》真的是一首歌,而且是一首用鲜卑语唱出来的歌。一千多年的谜团总算解开了,这比穿越更令他兴奋。
主持人请二位获奖者上台与观众见面的时候,高欢清楚地看到两位都是年轻人。
《凉州乐歌》作者虽穿着朴素,但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他朴素的衣装严重不匹配。
《敕勒歌》的作者则是手按心口,躬身行礼表示对刘志的感谢。这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礼节,说明此子还没被同化。
奶奶个熊,挺顽固的。呵呵,顽固?那是你没遇见高哥。有我高欢在,一年之内让你小子汉语达到六级水平……高欢怕二等奖的两位获奖者跑了,示意坐在他身后的呼延狼设法把这二位留住,他要亲自接见两位“名人”。
这下抓到“大鱼”了。一位是南北朝历史上著名的“北地三才”之首。一位是《敕勒歌》的原创作者。不亲自接见一下你们,我岂不是白穿越一回?咦?不对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