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唐朝吴老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谓“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外奇谈的光怪陆离在街头巷尾的热议下迅速被编织扩充起来,结果当然是一部分人充满了向往,一部分人则对大海深感恐惧。不管怎么样,在深处内陆的关中还有其他地方,大海是越来越被人了解了。在大家兴致勃勃谈论大海的时候,又一个消息悄悄的流传了起来:朝廷要向崖州和流求移民了。这么做的根据是崖州和流求气候温热,土地肥沃,而且出产丰富,只要努力耕作,就会获得远远超过内地的收成。
崖州大家都知道,是大海之南的孤岛,而流求在哪里呢?大唐似乎没有一个叫流求的羁縻军州。当今春秋上率先刊登了流求的介绍时,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流求就是在福建那边,泉州的对面的一个大岛,岛上住着少少的苗人。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过那里,隋朝也派人去过,只是因为离大陆太远,海路难行,现在还不在大唐治下,不过看意思,马上就是了。
关中的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移民到海上去的,关于往流求移民的问题,主要是在浙江东西道和福建道落实,因此长安百姓的关心只是持续了几天,就又转回到过年上了。由于大量海货涌入关中,使得今年的新年过得五彩缤纷。
不过旱灾还是没有多少减缓。关中的旱情来得早,过去也早,但是朝廷命脉江淮等地的旱情依然在持续。如果不是因为水利的兴建,占城稻的推广,以及海贸买回来大量粮食,今年的损失还不知道会怎么惨。朝廷上下都忧心忡忡,连新年团拜会都搞得跟追悼会似的。因为外面甚至流传宰相非人,导致天怒人怨,所以李吉甫和裴垍都眉头紧锁。
在宰相们的请求下,李诵终于干起了通神的差事――祈雨。由于事关重大,还不能由太子代劳,在西郊搭起的台子上跳了半天大神,李诵发现这样还挺锻炼身体的。不过李诵依然坚持他的无神论观点,宣扬事在人为。在兴治元年正月,根据白居易和李绛的建议连续发布德音,除了免税,禁止贩卖人口外,诸如大赦等事情也一样不差。
正月初八,李诵召见了左司郎中郑敬,因为旱灾持续,郑敬被任命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宣慰使,赈济抚恤灾民,李诵叮嘱他说:
“朕宫中每用一匹布,都要记录。唯独赈济灾民不会斤斤计较。爱卿应当体会朕的用心,不要学潘孟阳只知道游山玩水。”
除了派郑敬宣慰江淮,李诵还决定趁这个机会让太子到关东去一趟。自从天宝之后,皇室的足迹就不出潼关了,现在正是让东方的子民知道大唐皇室的威仪依然存在的好时候。而且李诵相信,一个帝王如果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土的博大雄奇,经历自己治下的不同地区的繁华或者贫弱,就不能升腾起对于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会成为一个好帝王。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只会是李后主。
根据安排,郑敬的路线是出明德门向南,自蓝关出关中到达山南,然后巡视山南东道,鄂西,荆南、湖南,经过江西到达浙西浙东,然后转头北上到达淮南,最后从淮南西返。而太子李纯的行程是从春明门出长安,自潼关入河南,先到达帝国的东都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向东,计划是到达杭州。这个计划让宰相们担心不已。太子巡视的路线过长,容易水土不服拉肚子;一路上翻山越岭,要渡过黄河淮河长江,车船颠簸容易劳累生病;最主要的是路上并不太平,先后有淮西,淄青等有野心的藩镇存在,而且武宁军也不是很安分,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李诵全不在乎。李纯也跃跃欲试。
李诵对宰相们反驳道:
“难道太子有这么弱不禁风吗?各位相公哪位不是曾经历经各地为官?如今不是好好的吗?朕当年历经战阵,不也好好的吗?如果不是考虑种种,连朕都太子今年才三十岁,如果出去走几步就会生病,这样的身体怎么能领导国家呢?而且太子此去,除了抚慰百姓,还有就是凝聚人心。各位相公不要说了。”
太子也很生气地对身边的吐突公公说:
“难道寡人就这么菜吗?”
菜这个词语是太子跟幼宁学的,而幼宁是和李诵学的。
爷儿俩决心已下,就是王皇后也没有办法,弄得担心得太子要出海一样。不过也有几个胆大的,拍手叫好,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决定下来以后,就是要安排随从,安排安保了。上书赞成的白居易最先被确定,接着裴垍保举了翰林学士崔群,王涯跟随,参赞要事的是李听,李晟的又一个儿子。负责安保的大将,李诵任命的是王大海。李吉甫的小儿子,从武学毕业后突然不想从武的秘书郎李德裕也跟随李纯东巡,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还有高崇文的孙子高骈,于頔的儿子于季友。当然,听说太子东巡,想攀龙附凤弄个从驾之功为将来仕途铺路的人很多,但是事关太子安危,把关的又是裴垍,许多人自然碰壁了。
李诵说得慷慨激昂,实际上对李纯的安危还是很担心的。不过安排随员的事情有裴垍负责,李诵做的是给李纯安排了两个大保镖。李诵知道,这是一个工作很不好找的时代,而且正如东邪西毒里张国荣扮演的欧阳峰所说:
“其实杀人并不难。”
因此许多习武之人就选择了成为游侠或者刺客。李诵的侍卫里有许多武功高强的人,但是江湖经验却实在差了一点。
郑敬出发后,李诵在紫宸殿召见了刑部尚书刘昌裔。刘昌裔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却想不出李诵为什么要召见他。问候了刘昌裔后,李诵单刀直入,对刘昌裔道:
“太子东巡,朕想要向尚书借两个人。”
刘昌裔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所谓“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外奇谈的光怪陆离在街头巷尾的热议下迅速被编织扩充起来,结果当然是一部分人充满了向往,一部分人则对大海深感恐惧。不管怎么样,在深处内陆的关中还有其他地方,大海是越来越被人了解了。在大家兴致勃勃谈论大海的时候,又一个消息悄悄的流传了起来:朝廷要向崖州和流求移民了。这么做的根据是崖州和流求气候温热,土地肥沃,而且出产丰富,只要努力耕作,就会获得远远超过内地的收成。
崖州大家都知道,是大海之南的孤岛,而流求在哪里呢?大唐似乎没有一个叫流求的羁縻军州。当今春秋上率先刊登了流求的介绍时,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流求就是在福建那边,泉州的对面的一个大岛,岛上住着少少的苗人。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过那里,隋朝也派人去过,只是因为离大陆太远,海路难行,现在还不在大唐治下,不过看意思,马上就是了。
关中的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移民到海上去的,关于往流求移民的问题,主要是在浙江东西道和福建道落实,因此长安百姓的关心只是持续了几天,就又转回到过年上了。由于大量海货涌入关中,使得今年的新年过得五彩缤纷。
不过旱灾还是没有多少减缓。关中的旱情来得早,过去也早,但是朝廷命脉江淮等地的旱情依然在持续。如果不是因为水利的兴建,占城稻的推广,以及海贸买回来大量粮食,今年的损失还不知道会怎么惨。朝廷上下都忧心忡忡,连新年团拜会都搞得跟追悼会似的。因为外面甚至流传宰相非人,导致天怒人怨,所以李吉甫和裴垍都眉头紧锁。
在宰相们的请求下,李诵终于干起了通神的差事――祈雨。由于事关重大,还不能由太子代劳,在西郊搭起的台子上跳了半天大神,李诵发现这样还挺锻炼身体的。不过李诵依然坚持他的无神论观点,宣扬事在人为。在兴治元年正月,根据白居易和李绛的建议连续发布德音,除了免税,禁止贩卖人口外,诸如大赦等事情也一样不差。
正月初八,李诵召见了左司郎中郑敬,因为旱灾持续,郑敬被任命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宣慰使,赈济抚恤灾民,李诵叮嘱他说:
“朕宫中每用一匹布,都要记录。唯独赈济灾民不会斤斤计较。爱卿应当体会朕的用心,不要学潘孟阳只知道游山玩水。”
除了派郑敬宣慰江淮,李诵还决定趁这个机会让太子到关东去一趟。自从天宝之后,皇室的足迹就不出潼关了,现在正是让东方的子民知道大唐皇室的威仪依然存在的好时候。而且李诵相信,一个帝王如果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土的博大雄奇,经历自己治下的不同地区的繁华或者贫弱,就不能升腾起对于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会成为一个好帝王。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只会是李后主。
根据安排,郑敬的路线是出明德门向南,自蓝关出关中到达山南,然后巡视山南东道,鄂西,荆南、湖南,经过江西到达浙西浙东,然后转头北上到达淮南,最后从淮南西返。而太子李纯的行程是从春明门出长安,自潼关入河南,先到达帝国的东都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向东,计划是到达杭州。这个计划让宰相们担心不已。太子巡视的路线过长,容易水土不服拉肚子;一路上翻山越岭,要渡过黄河淮河长江,车船颠簸容易劳累生病;最主要的是路上并不太平,先后有淮西,淄青等有野心的藩镇存在,而且武宁军也不是很安分,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李诵全不在乎。李纯也跃跃欲试。
李诵对宰相们反驳道:
“难道太子有这么弱不禁风吗?各位相公哪位不是曾经历经各地为官?如今不是好好的吗?朕当年历经战阵,不也好好的吗?如果不是考虑种种,连朕都太子今年才三十岁,如果出去走几步就会生病,这样的身体怎么能领导国家呢?而且太子此去,除了抚慰百姓,还有就是凝聚人心。各位相公不要说了。”
太子也很生气地对身边的吐突公公说:
“难道寡人就这么菜吗?”
菜这个词语是太子跟幼宁学的,而幼宁是和李诵学的。
爷儿俩决心已下,就是王皇后也没有办法,弄得担心得太子要出海一样。不过也有几个胆大的,拍手叫好,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决定下来以后,就是要安排随从,安排安保了。上书赞成的白居易最先被确定,接着裴垍保举了翰林学士崔群,王涯跟随,参赞要事的是李听,李晟的又一个儿子。负责安保的大将,李诵任命的是王大海。李吉甫的小儿子,从武学毕业后突然不想从武的秘书郎李德裕也跟随李纯东巡,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还有高崇文的孙子高骈,于頔的儿子于季友。当然,听说太子东巡,想攀龙附凤弄个从驾之功为将来仕途铺路的人很多,但是事关太子安危,把关的又是裴垍,许多人自然碰壁了。
李诵说得慷慨激昂,实际上对李纯的安危还是很担心的。不过安排随员的事情有裴垍负责,李诵做的是给李纯安排了两个大保镖。李诵知道,这是一个工作很不好找的时代,而且正如东邪西毒里张国荣扮演的欧阳峰所说:
“其实杀人并不难。”
因此许多习武之人就选择了成为游侠或者刺客。李诵的侍卫里有许多武功高强的人,但是江湖经验却实在差了一点。
郑敬出发后,李诵在紫宸殿召见了刑部尚书刘昌裔。刘昌裔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却想不出李诵为什么要召见他。问候了刘昌裔后,李诵单刀直入,对刘昌裔道:
“太子东巡,朕想要向尚书借两个人。”
刘昌裔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