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皇嬴政二十七年三月下旬,正是阳春时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左右相对站立着十二个硕大的铜人。这是三千多名工匠历时达半年之久,精心赶制打造出来的。每个铜人高有五丈,重约二十四万斤,十二尊是寓意全天十二时辰之数。李斯将民间存有的刀、枪、剑、戟、戈、矛、斧、钺,悉数收缴,熔化之后铸成的。只见这些铜人,无不是金盔金甲,神采飞扬。今天,大秦始皇帝要举行祭拜大典,从上午开始,就进行了紧张的筹备。
广场正中,新搭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祭坛。前面,摆放了八只重达万斤的紫铜巨鼎。这些鼎是周朝铸造的,本应是九只,寓有天下分为九州之意。里面燃烧着成捆的檀香,烟雾像飘散的云彩,香气在广场上飞散。左右两侧,用黑毡围成屏幕,四面遍插大旗。上面绣有斗大的秦字,还有金色的飞龙。以及各大将军的姓氏,或王或蒙或李。闻讯赶来观看的百姓,足有数万人之多。
巳时刚到,场上钟鼓齐声奏响,管弦和鸣,大典正式开始。大秦始皇帝,在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国尉缭、御使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等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出咸阳宫的正门,徐步缓缓登上了祭坛。嬴政身穿为皇帝而制的龙袍,飞龙腾云的金色纹饰分外醒目。头上是九寸高的通天冠,前后都缀有十二串珍珠,足登鞋尖翘起的望天靴。当他在祭坛上一出现,全场的军民立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大秦始皇帝,万岁万万岁!”
始皇帝以手示意,全场渐渐安静下来。丞相王绾作为司仪,主持大祭。嬴政上香,行三拜九叩之礼,拜祭上苍之后,清清喉咙,用响彻云霄的洪亮声音,开始宣读祭文:嬴政承业为王,先王遗志未忘。
振文策御海内,兴武我军维扬。
十载征战沙场,六国相继覆亡。
而今天下一统,上苍赐下吉祥。
收缴民间刀枪,铸就铜人堂皇。
屹立咸阳宫外,护我大秦朝堂。
震慑诸侯余党,大秦国祚永昌。
读罢,将祭文对空烧掉,烟灰飞向广阔的苍穹。嬴政在万众欢呼声中,下祭台回到了咸阳宫。
王叔子康等十几人,也随之跟进来,丞相王绾等大臣也一同进入。嬴政看看子康,觉得个中必有因由:“子康皇叔,朕未曾召见,你等随寡人进宫,想来是有话要说。”
“正是,”子康躬身,“望陛下容禀。”
“讲来。”
“这,还是由丞相先言为宜。”
王绾一看这是躲不过去了,本来他收受了诸皇亲的礼物,已答应为他们说话,只是他感到始皇帝定然反感,故而没敢言明。而今皇叔逼到头上,也就不能不说了:“陛下一统天下,大秦版图广袤辽阔,京城遥驭,只恐鞭长莫及,应效周之行制,分封皇亲为王。”
子康等一干皇亲,登时齐刷刷跪倒,同声附和:“愿陛下圣裁,我等愿为大秦分守各地。”
嬴政没有即刻表态,而是询问众臣:“你等以为如何?”
冯劫首先开言:“陛下,万万不可。周因为有诸侯在,长年鲸吞蚕食,致使干戈不息,黎民陷于水火。幸得陛下竟十年之功,历经百战,始得灭六国定天下。如一旦恢复分封,争权掠土之死灰复燃,天下永无宁日矣。”
“大人此言差矣!”子康立即出面反驳,“分封建国,列土立藩,乃周公所制,武王所施。将皇亲赐地封侯,得以世代相传,繁衍发达,协助陛下护国,岂不胜过外姓多多。”
嬴政冷笑一声,心说当年尔等怂恿寡人驱逐客卿,几乎失去贤德,国将不国。而今又想从朕手中分享权力,真是野心不小,丧心病狂。他看看大家问:“哪位大臣还有话说?”
李斯应声出班:“陛下,臣有言启奏。”
“准奏。”
“皇叔所言,实实有误。昔周文周武,分封宗室,致使亲情渐疏,骨肉情悖,权臣逞骄,藩王背主。为本土制利,起刀兵之争。造成瓜分果裂,遂成八百诸侯,弱肉强食,天无宁日。血火相争,干戈混战,西周东周相继沦亡,其史可鉴。今日一统来之不易,若裂土分藩,必重蹈覆辙。”
皇叔子康怎肯认输:“若不分封,这万里疆土数百城池,如何管理,廷尉谅之否。”
丞相王绾看见子康在盯着他,急忙表明态度:“皇叔之言有理,偌大国家,还当分封才是。”
那十数名皇亲,七嘴八舌,纷纷声言应予以分封,大有不封不应之势,一时间甚嚣尘上。
嬴政站起身,大手一挥:“不要再争论了,廷尉之言,甚合朕意,周自分封以来,诸侯割据,大欺小,强凌弱,各有权柄在手,天子无力管辖。今天下初定,决不能步周分封之后尘。相国与皇叔之论,决不可取,再勿多言。”
王绾反问嬴政:“陛下,不搞分封,何以为治?”
其实,嬴政早已成竹在胸:“这有何难,将全国版图,划分为四十个郡,郡下再设若干县,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岂不万事大吉。”
李斯等同声称赞:“陛下英明。”
王绾和子康等都如同霜打茄子,低下头蔫了。
这时中车府令赵高匆匆来到嬴政身边:“陛下,紧急边报。”
嬴政想一定又是军情大事,接过帛书,看了又看,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明白,未免动怒地掷还赵高:“这是什么文字?朕认不出。”
赵高也就认真地看了又看,但是他也认不出:“陛下,奴才也不认得这帛书上的文字。”
李斯心中有数,走上前来:“陛下,可否容臣一观?”
“拿去看。”
李斯作为廷尉,经常接触各国的法律,所以他对六国的文字都有接触。李斯一看,便说:“这是赵国的文字,难怪陛下认不得。”
嬴政深有感慨:“往昔六国分裂,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他异尚且可容,唯这文字,互不相识,诚乃误事,必须统一,让天下人共识。”
“陛下所论极是。”赵高附和。
嬴政瞪了李斯一眼:“你认得赵国文字,边报是何紧急军情,倒是说与寡人啊!”
“陛下,是匈奴右贤王率领十万大军入侵我国北部边境。”
嬴政略一思索:“赵高给扶苏下诏,命他与蒙恬、蒙毅率军抗击,相机歼灭匈奴主力。冯劫大人,负责催运粮草。”
赵高、冯劫齐声应答:“遵旨。”
“李斯听旨。”
“臣在。”
“我大秦既已一统天下,这文字再不能各行其是,由你负责,将七国的文字统一起来,要易认好写,笔画要简练。”
“臣遵旨。”
“国尉听旨。”
尉缭应声:“臣在。”
“以往七国时,车途异轨,交通不畅,致使军事人马调动粮草调运,多有不便,且耽误时间,严重时影响到战争的胜负。作为国尉,朕命你负责在全国修筑弛道,以利交通。”
“弛道是何标准,望陛下明示。”
嬴政想了想:“这样,道宽五十步,皆用铁椎筑土夯实。弛道中间留出三丈,为寡人专用车道。两旁种植树木为界,树外供大家使用。”
“臣遵旨。”
李斯接受了统一文字的任务,回到府中,不敢稍有懈怠,他了解嬴政的脾气,是个雷厉风行的急性子,说不定明日上朝时就会催问他可有结果。因此,他在府中,直到三更还没有安歇。在李斯门下做家奴的韩王安,过来问道:“大人,可是为统一文字之事烦心?”
“你如何得知?”
“奴才早已问过大人的跟班,已将文章为您做好。”
李斯大为惊讶:“交给本官一阅。”
“大人,奴才有一小小请求,若是大人满意,恳请您解除我的奴才之身,许我做个秦国平民。”
“如果本官满意,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李斯接过一卷竹简,只见篇名是《仓颉篇》,文中论述精辟,确是一篇上佳之作,他不由得连声叫好。
韩王安得意地笑了:“大人满意就好,可要言而有信。”
“那是自然。”李斯起身到后面倒了一杯酒,“本官要先赏你一盏美酒。”
韩王安接过一饮而尽,顿时觉得心如刀绞,五内如焚:“李大人,你,你……”言犹未尽,已是七窍流血,倒地身亡。
次日,李斯将这篇文章呈与嬴政,始皇看后大加赞赏,就按李斯文章所论,将全国的文字统一改定为小篆。李斯甚得始皇赏识,自此嬴政无论到何处,总是带他在身边。
杀虎口,是当年李牧为将时,赵国修筑长城的一处险要隘口,地势极其复杂。右贤王的十万马军,前进了二十里,渐次接近了杀虎口。西风正紧,扬起迷蒙的黄沙,匈奴兵士无不眯着双眼缩着脖子。四望不见秦军的踪迹,右贤王疑心顿起,十万大军前来,秦军不可能一无所知,莫非是设下了埋伏。他急忙传令:“大军后退五里。”
言犹在耳,大将军蒙毅引二十万大军从东西南三面包抄上来,大将辛腾带五万人马,也从背后围堵上来。匈奴军已是无路可退,右贤王明白是陷入了包围。他急令旗牌军点起狼烟,给单于头曼报信。
杀虎口以北的老狼谷,头曼的总营还有十万人马。事前与右贤王约定,如遇强敌需要增援时即点狼烟报警。太子冒顿发现南方狼烟升起,忙来报告:“父汗,一定是右贤王遭遇埋伏了。”
头曼不假思索:“左贤王,快,引领大军前去救援!”
“不可。”冒顿反对。
“这是为何?”
“父汗,我们只有这十万人马了,倘若秦军在杀虎口还有伏兵,我军岂不是白白送死!”
“你的话没有道理,难道我们不去救助右贤王,让他在秦军的包围圈里盼救兵不到,置十万人马于死地吗?”
“父汗也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匈奴的江山着想,我们只有这些本钱,不能孤注一掷啊!”
“不行,我不能见死不救,右贤王忠心耿耿,十万儿郎皆我子民,本汗一定要把他们接应出来。”
左贤王折中说:“大汗,太子之言也不无道理,不如这样,让臣带五万人马前去救援,万一再遇伏兵,大汗也可全身而退。”
“不可,五万人马力量太弱,我身为可汗,怎能只顾自身安全,我十万大军全部增援或许可以一战而胜秦军。”头曼传令,“左贤王为先锋,立刻奔赴杀虎口前线。”
杀虎口的黄沙冈后,秦国的五万人马在严阵以待。扶苏、蒙恬在中军大帐内对战局进行着分析,也担心匈奴有大队人马杀过来增援。如果敌人数倍于己,那形势就万分危险了。而且,能否挡住敌人的援兵,也关系到蒙毅大军围歼战的胜负,堪称是牵一发而动全局。
黄沙岗上,秦军派有两名哨卒在瞭望敌情,隐隐可见正北方荡起滚滚沙尘。他们说声不好,是匈奴的援军到了,赶紧进帐禀报。扶苏、蒙恬闻讯,急匆匆登上冈顶,此刻,北方的沙尘业已冲天而起,几乎是遮天蔽日了。扶苏说道:“蒙将军,看来匈奴军至少要在五万以上,不然荡不起如此大的沙尘。”
“据情报称,匈奴还有十万人马,说不定是全部压上了。”
“这样一来,我们的阻击压力就太大了。”
“公子,你带两万人马速速离开,撤到胡塔包。末将有三万人马,足以抵挡匈奴的十万大军。”
“这是什么话,你叫我临阵脱逃吗?”
“公子,你身系我秦国的未来,虽说尚未颁诏立你为太子,但这储皇非你莫属,我要对大秦的未来负责。”
“我身为皇子,大敌当前,不协助将军迎敌,反倒带兵自保,你这里兵力更加薄弱,这如何使得!”扶苏下令,“我是行军都总管,尽快决定如何排兵布阵,要设法拖住敌人,保证蒙毅将军全歼右贤王的十万大军。”
处在四面包围中的右贤王,看到北方升起的狼烟,明白左贤王已是带兵前来接应,便领兵回过头来要冲杀出去。辛腾截住右贤王,二人交手一场大战。蒙毅已将右贤王包围,怎能轻易放他出逃,率兵紧紧追杀过来。右贤王与辛腾本就战个平手,哪堪再加上蒙毅夹击。不由得手忙脚乱,匈奴的士兵也明显处于下风。秦军人多势众,右贤王的兵将越战越少,已是难以招架。渐渐地,蒙毅、辛腾还有三员偏将,把右贤王团团困在了中心,右贤王左冲右突,终是难以突出重围。
蒙毅一杆枪逼住右贤王,厉声喝道:“大胆胡寇,尔已是鸟入牢笼鱼进网中,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辛腾的刀锋不离右贤王的脑前脑后:“右贤王,你已无路可逃,只有投降方有活命。”
右贤王一见确已无路可逃,他又耻于被俘,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 -->>
秦皇嬴政二十七年三月下旬,正是阳春时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左右相对站立着十二个硕大的铜人。这是三千多名工匠历时达半年之久,精心赶制打造出来的。每个铜人高有五丈,重约二十四万斤,十二尊是寓意全天十二时辰之数。李斯将民间存有的刀、枪、剑、戟、戈、矛、斧、钺,悉数收缴,熔化之后铸成的。只见这些铜人,无不是金盔金甲,神采飞扬。今天,大秦始皇帝要举行祭拜大典,从上午开始,就进行了紧张的筹备。
广场正中,新搭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祭坛。前面,摆放了八只重达万斤的紫铜巨鼎。这些鼎是周朝铸造的,本应是九只,寓有天下分为九州之意。里面燃烧着成捆的檀香,烟雾像飘散的云彩,香气在广场上飞散。左右两侧,用黑毡围成屏幕,四面遍插大旗。上面绣有斗大的秦字,还有金色的飞龙。以及各大将军的姓氏,或王或蒙或李。闻讯赶来观看的百姓,足有数万人之多。
巳时刚到,场上钟鼓齐声奏响,管弦和鸣,大典正式开始。大秦始皇帝,在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国尉缭、御使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等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出咸阳宫的正门,徐步缓缓登上了祭坛。嬴政身穿为皇帝而制的龙袍,飞龙腾云的金色纹饰分外醒目。头上是九寸高的通天冠,前后都缀有十二串珍珠,足登鞋尖翘起的望天靴。当他在祭坛上一出现,全场的军民立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大秦始皇帝,万岁万万岁!”
始皇帝以手示意,全场渐渐安静下来。丞相王绾作为司仪,主持大祭。嬴政上香,行三拜九叩之礼,拜祭上苍之后,清清喉咙,用响彻云霄的洪亮声音,开始宣读祭文:嬴政承业为王,先王遗志未忘。
振文策御海内,兴武我军维扬。
十载征战沙场,六国相继覆亡。
而今天下一统,上苍赐下吉祥。
收缴民间刀枪,铸就铜人堂皇。
屹立咸阳宫外,护我大秦朝堂。
震慑诸侯余党,大秦国祚永昌。
读罢,将祭文对空烧掉,烟灰飞向广阔的苍穹。嬴政在万众欢呼声中,下祭台回到了咸阳宫。
王叔子康等十几人,也随之跟进来,丞相王绾等大臣也一同进入。嬴政看看子康,觉得个中必有因由:“子康皇叔,朕未曾召见,你等随寡人进宫,想来是有话要说。”
“正是,”子康躬身,“望陛下容禀。”
“讲来。”
“这,还是由丞相先言为宜。”
王绾一看这是躲不过去了,本来他收受了诸皇亲的礼物,已答应为他们说话,只是他感到始皇帝定然反感,故而没敢言明。而今皇叔逼到头上,也就不能不说了:“陛下一统天下,大秦版图广袤辽阔,京城遥驭,只恐鞭长莫及,应效周之行制,分封皇亲为王。”
子康等一干皇亲,登时齐刷刷跪倒,同声附和:“愿陛下圣裁,我等愿为大秦分守各地。”
嬴政没有即刻表态,而是询问众臣:“你等以为如何?”
冯劫首先开言:“陛下,万万不可。周因为有诸侯在,长年鲸吞蚕食,致使干戈不息,黎民陷于水火。幸得陛下竟十年之功,历经百战,始得灭六国定天下。如一旦恢复分封,争权掠土之死灰复燃,天下永无宁日矣。”
“大人此言差矣!”子康立即出面反驳,“分封建国,列土立藩,乃周公所制,武王所施。将皇亲赐地封侯,得以世代相传,繁衍发达,协助陛下护国,岂不胜过外姓多多。”
嬴政冷笑一声,心说当年尔等怂恿寡人驱逐客卿,几乎失去贤德,国将不国。而今又想从朕手中分享权力,真是野心不小,丧心病狂。他看看大家问:“哪位大臣还有话说?”
李斯应声出班:“陛下,臣有言启奏。”
“准奏。”
“皇叔所言,实实有误。昔周文周武,分封宗室,致使亲情渐疏,骨肉情悖,权臣逞骄,藩王背主。为本土制利,起刀兵之争。造成瓜分果裂,遂成八百诸侯,弱肉强食,天无宁日。血火相争,干戈混战,西周东周相继沦亡,其史可鉴。今日一统来之不易,若裂土分藩,必重蹈覆辙。”
皇叔子康怎肯认输:“若不分封,这万里疆土数百城池,如何管理,廷尉谅之否。”
丞相王绾看见子康在盯着他,急忙表明态度:“皇叔之言有理,偌大国家,还当分封才是。”
那十数名皇亲,七嘴八舌,纷纷声言应予以分封,大有不封不应之势,一时间甚嚣尘上。
嬴政站起身,大手一挥:“不要再争论了,廷尉之言,甚合朕意,周自分封以来,诸侯割据,大欺小,强凌弱,各有权柄在手,天子无力管辖。今天下初定,决不能步周分封之后尘。相国与皇叔之论,决不可取,再勿多言。”
王绾反问嬴政:“陛下,不搞分封,何以为治?”
其实,嬴政早已成竹在胸:“这有何难,将全国版图,划分为四十个郡,郡下再设若干县,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岂不万事大吉。”
李斯等同声称赞:“陛下英明。”
王绾和子康等都如同霜打茄子,低下头蔫了。
这时中车府令赵高匆匆来到嬴政身边:“陛下,紧急边报。”
嬴政想一定又是军情大事,接过帛书,看了又看,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明白,未免动怒地掷还赵高:“这是什么文字?朕认不出。”
赵高也就认真地看了又看,但是他也认不出:“陛下,奴才也不认得这帛书上的文字。”
李斯心中有数,走上前来:“陛下,可否容臣一观?”
“拿去看。”
李斯作为廷尉,经常接触各国的法律,所以他对六国的文字都有接触。李斯一看,便说:“这是赵国的文字,难怪陛下认不得。”
嬴政深有感慨:“往昔六国分裂,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他异尚且可容,唯这文字,互不相识,诚乃误事,必须统一,让天下人共识。”
“陛下所论极是。”赵高附和。
嬴政瞪了李斯一眼:“你认得赵国文字,边报是何紧急军情,倒是说与寡人啊!”
“陛下,是匈奴右贤王率领十万大军入侵我国北部边境。”
嬴政略一思索:“赵高给扶苏下诏,命他与蒙恬、蒙毅率军抗击,相机歼灭匈奴主力。冯劫大人,负责催运粮草。”
赵高、冯劫齐声应答:“遵旨。”
“李斯听旨。”
“臣在。”
“我大秦既已一统天下,这文字再不能各行其是,由你负责,将七国的文字统一起来,要易认好写,笔画要简练。”
“臣遵旨。”
“国尉听旨。”
尉缭应声:“臣在。”
“以往七国时,车途异轨,交通不畅,致使军事人马调动粮草调运,多有不便,且耽误时间,严重时影响到战争的胜负。作为国尉,朕命你负责在全国修筑弛道,以利交通。”
“弛道是何标准,望陛下明示。”
嬴政想了想:“这样,道宽五十步,皆用铁椎筑土夯实。弛道中间留出三丈,为寡人专用车道。两旁种植树木为界,树外供大家使用。”
“臣遵旨。”
李斯接受了统一文字的任务,回到府中,不敢稍有懈怠,他了解嬴政的脾气,是个雷厉风行的急性子,说不定明日上朝时就会催问他可有结果。因此,他在府中,直到三更还没有安歇。在李斯门下做家奴的韩王安,过来问道:“大人,可是为统一文字之事烦心?”
“你如何得知?”
“奴才早已问过大人的跟班,已将文章为您做好。”
李斯大为惊讶:“交给本官一阅。”
“大人,奴才有一小小请求,若是大人满意,恳请您解除我的奴才之身,许我做个秦国平民。”
“如果本官满意,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李斯接过一卷竹简,只见篇名是《仓颉篇》,文中论述精辟,确是一篇上佳之作,他不由得连声叫好。
韩王安得意地笑了:“大人满意就好,可要言而有信。”
“那是自然。”李斯起身到后面倒了一杯酒,“本官要先赏你一盏美酒。”
韩王安接过一饮而尽,顿时觉得心如刀绞,五内如焚:“李大人,你,你……”言犹未尽,已是七窍流血,倒地身亡。
次日,李斯将这篇文章呈与嬴政,始皇看后大加赞赏,就按李斯文章所论,将全国的文字统一改定为小篆。李斯甚得始皇赏识,自此嬴政无论到何处,总是带他在身边。
杀虎口,是当年李牧为将时,赵国修筑长城的一处险要隘口,地势极其复杂。右贤王的十万马军,前进了二十里,渐次接近了杀虎口。西风正紧,扬起迷蒙的黄沙,匈奴兵士无不眯着双眼缩着脖子。四望不见秦军的踪迹,右贤王疑心顿起,十万大军前来,秦军不可能一无所知,莫非是设下了埋伏。他急忙传令:“大军后退五里。”
言犹在耳,大将军蒙毅引二十万大军从东西南三面包抄上来,大将辛腾带五万人马,也从背后围堵上来。匈奴军已是无路可退,右贤王明白是陷入了包围。他急令旗牌军点起狼烟,给单于头曼报信。
杀虎口以北的老狼谷,头曼的总营还有十万人马。事前与右贤王约定,如遇强敌需要增援时即点狼烟报警。太子冒顿发现南方狼烟升起,忙来报告:“父汗,一定是右贤王遭遇埋伏了。”
头曼不假思索:“左贤王,快,引领大军前去救援!”
“不可。”冒顿反对。
“这是为何?”
“父汗,我们只有这十万人马了,倘若秦军在杀虎口还有伏兵,我军岂不是白白送死!”
“你的话没有道理,难道我们不去救助右贤王,让他在秦军的包围圈里盼救兵不到,置十万人马于死地吗?”
“父汗也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匈奴的江山着想,我们只有这些本钱,不能孤注一掷啊!”
“不行,我不能见死不救,右贤王忠心耿耿,十万儿郎皆我子民,本汗一定要把他们接应出来。”
左贤王折中说:“大汗,太子之言也不无道理,不如这样,让臣带五万人马前去救援,万一再遇伏兵,大汗也可全身而退。”
“不可,五万人马力量太弱,我身为可汗,怎能只顾自身安全,我十万大军全部增援或许可以一战而胜秦军。”头曼传令,“左贤王为先锋,立刻奔赴杀虎口前线。”
杀虎口的黄沙冈后,秦国的五万人马在严阵以待。扶苏、蒙恬在中军大帐内对战局进行着分析,也担心匈奴有大队人马杀过来增援。如果敌人数倍于己,那形势就万分危险了。而且,能否挡住敌人的援兵,也关系到蒙毅大军围歼战的胜负,堪称是牵一发而动全局。
黄沙岗上,秦军派有两名哨卒在瞭望敌情,隐隐可见正北方荡起滚滚沙尘。他们说声不好,是匈奴的援军到了,赶紧进帐禀报。扶苏、蒙恬闻讯,急匆匆登上冈顶,此刻,北方的沙尘业已冲天而起,几乎是遮天蔽日了。扶苏说道:“蒙将军,看来匈奴军至少要在五万以上,不然荡不起如此大的沙尘。”
“据情报称,匈奴还有十万人马,说不定是全部压上了。”
“这样一来,我们的阻击压力就太大了。”
“公子,你带两万人马速速离开,撤到胡塔包。末将有三万人马,足以抵挡匈奴的十万大军。”
“这是什么话,你叫我临阵脱逃吗?”
“公子,你身系我秦国的未来,虽说尚未颁诏立你为太子,但这储皇非你莫属,我要对大秦的未来负责。”
“我身为皇子,大敌当前,不协助将军迎敌,反倒带兵自保,你这里兵力更加薄弱,这如何使得!”扶苏下令,“我是行军都总管,尽快决定如何排兵布阵,要设法拖住敌人,保证蒙毅将军全歼右贤王的十万大军。”
处在四面包围中的右贤王,看到北方升起的狼烟,明白左贤王已是带兵前来接应,便领兵回过头来要冲杀出去。辛腾截住右贤王,二人交手一场大战。蒙毅已将右贤王包围,怎能轻易放他出逃,率兵紧紧追杀过来。右贤王与辛腾本就战个平手,哪堪再加上蒙毅夹击。不由得手忙脚乱,匈奴的士兵也明显处于下风。秦军人多势众,右贤王的兵将越战越少,已是难以招架。渐渐地,蒙毅、辛腾还有三员偏将,把右贤王团团困在了中心,右贤王左冲右突,终是难以突出重围。
蒙毅一杆枪逼住右贤王,厉声喝道:“大胆胡寇,尔已是鸟入牢笼鱼进网中,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辛腾的刀锋不离右贤王的脑前脑后:“右贤王,你已无路可逃,只有投降方有活命。”
右贤王一见确已无路可逃,他又耻于被俘,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