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入幕之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了右督御史一眼,心道你觉得不当讲便不要讲,可嘴上还是说着:“爱卿讲罢。”
“先帝在时便因外邦侵扰而下令海禁,不准私下与诸番互市。而今陛下与诸番往来,甚至重提通商。依臣所见,此事万般不妥,外邦人鱼龙混杂,今朝寇乱先例在前,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此等灾祸。”右督御史目光如炬,言之凿凿。
与先前曾进相比,右督御史果然点出了重中之重,诸臣听之皆惊,即刻纷纷进言,全在反驳皇帝的决策。
皇帝应对不暇,这些文臣看似柔弱,一个个争辩起来却毫不逊色于战场杀敌的武将,吵得皇帝心烦意乱。
这时,一反常态全程默不出声的李太傅终于站了出来,他一出列,其余人皆得抱有尊重之意,皆偃旗息鼓。
李太傅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诸位指出此策弊处,也值得商议,可臣以为危难当头,倒是可以一试。如此顾虑颇多,难道就真等到坐以待毙之日?”
皇帝听言马上眉头舒展,朝着李太傅点头一笑。
李太傅继续说道:“至于方才右督御史大人所说到的东南寇乱,通商也只是增开几处沿海之城。如果千防万防都防不住倭寇,那置我大周海防于何处,何不干脆撤去军队,换去西北作战?”
右督御史从未见过李太傅如此狡辩,竟被气得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果然太傅大人出面,朝中的大半声音也消停下去,只是皇帝的脸色又阴晴不定起来,他若有所思地看着站在太和殿内的朝臣们,顿时喜忧参半。
纵然如此,朝中还是有好些顽固之人,有如右督御史那般坚决反对此策,摆出一副誓死不休的架势,又拿出前朝魏期变革失败的例子,逼迫皇帝撤回旨意。而吏部尚书曾进等人则是涨红了脸,明显是心中有鬼,生怕自己大难临头,于是极力劝阻皇帝。
双方僵持不下之时,皇帝见时机已到,便作出了退让,中和了几位臣子的意见,提出保留金陵最大的织造府,还是专供王室。而其余地方,诸如杭州,苏州一带则推行国策。至于江南茶政局,和江宁织造府也是如出一辙。
如此一来,朝中反对的声音也几乎消失殆尽,大多人还是接受了皇帝提出的这等计策,唯独那右督御史还不依不挠地想说服皇帝,可终究他一人势单力薄。
早朝过后,乾清宫内。
李太傅没有及时离宫,反而站在黄案前,与天子相谈甚欢。
“此策成功关键在于地方官吏,朕需派遣一人去往江南,监督施行。先生以为如何?”皇帝语气温和地向李太傅问道。
李太傅点了点头,“臣有一人想向陛下举荐——翰林院侍讲赵思危。”
皇帝挑了挑眉,沉思了会儿才道:“朕记得此人还是熙和元年的探花,似乎文章做的不错……”
“陛下难道忘了当年的田地法,便是赵思危在殿试对策中提出的?”李太傅淡淡道。
皇帝恍然般地点头道:“此人确实可以派遣出去历练历练了。”
话说回来,今日早朝之后秦环与同僚回了翰林院,翰林院众人虽官不至四品,不能进殿,但一路上也有听闻今日太和殿内闹得不可开交的新政之事。
几位同僚也开始各抒己见,这几人不像几位老臣那般有过多的顾虑,倒是夸赞起这则新政,倒殊不知这提议者就在身边。
秦环随口与几人附和了几句,却不便多说,径直回了文史馆,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开始整理书稿,一边誊写着书目一边忍不住思绪翩飞,不知怎地又想起了昨日经过西城锦江书坊时,看见了门口挂着的红榜,其上赫然写着蒲杰的名字,想必他也终于苦尽甘来。
秦环不禁回想起了春闱前的那段时日,浅浅地叹息一声,心里打算着等傍晚时分散了值,便独自一人也去看看那蒲杰的戏。
看了右督御史一眼,心道你觉得不当讲便不要讲,可嘴上还是说着:“爱卿讲罢。”
“先帝在时便因外邦侵扰而下令海禁,不准私下与诸番互市。而今陛下与诸番往来,甚至重提通商。依臣所见,此事万般不妥,外邦人鱼龙混杂,今朝寇乱先例在前,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此等灾祸。”右督御史目光如炬,言之凿凿。
与先前曾进相比,右督御史果然点出了重中之重,诸臣听之皆惊,即刻纷纷进言,全在反驳皇帝的决策。
皇帝应对不暇,这些文臣看似柔弱,一个个争辩起来却毫不逊色于战场杀敌的武将,吵得皇帝心烦意乱。
这时,一反常态全程默不出声的李太傅终于站了出来,他一出列,其余人皆得抱有尊重之意,皆偃旗息鼓。
李太傅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诸位指出此策弊处,也值得商议,可臣以为危难当头,倒是可以一试。如此顾虑颇多,难道就真等到坐以待毙之日?”
皇帝听言马上眉头舒展,朝着李太傅点头一笑。
李太傅继续说道:“至于方才右督御史大人所说到的东南寇乱,通商也只是增开几处沿海之城。如果千防万防都防不住倭寇,那置我大周海防于何处,何不干脆撤去军队,换去西北作战?”
右督御史从未见过李太傅如此狡辩,竟被气得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果然太傅大人出面,朝中的大半声音也消停下去,只是皇帝的脸色又阴晴不定起来,他若有所思地看着站在太和殿内的朝臣们,顿时喜忧参半。
纵然如此,朝中还是有好些顽固之人,有如右督御史那般坚决反对此策,摆出一副誓死不休的架势,又拿出前朝魏期变革失败的例子,逼迫皇帝撤回旨意。而吏部尚书曾进等人则是涨红了脸,明显是心中有鬼,生怕自己大难临头,于是极力劝阻皇帝。
双方僵持不下之时,皇帝见时机已到,便作出了退让,中和了几位臣子的意见,提出保留金陵最大的织造府,还是专供王室。而其余地方,诸如杭州,苏州一带则推行国策。至于江南茶政局,和江宁织造府也是如出一辙。
如此一来,朝中反对的声音也几乎消失殆尽,大多人还是接受了皇帝提出的这等计策,唯独那右督御史还不依不挠地想说服皇帝,可终究他一人势单力薄。
早朝过后,乾清宫内。
李太傅没有及时离宫,反而站在黄案前,与天子相谈甚欢。
“此策成功关键在于地方官吏,朕需派遣一人去往江南,监督施行。先生以为如何?”皇帝语气温和地向李太傅问道。
李太傅点了点头,“臣有一人想向陛下举荐——翰林院侍讲赵思危。”
皇帝挑了挑眉,沉思了会儿才道:“朕记得此人还是熙和元年的探花,似乎文章做的不错……”
“陛下难道忘了当年的田地法,便是赵思危在殿试对策中提出的?”李太傅淡淡道。
皇帝恍然般地点头道:“此人确实可以派遣出去历练历练了。”
话说回来,今日早朝之后秦环与同僚回了翰林院,翰林院众人虽官不至四品,不能进殿,但一路上也有听闻今日太和殿内闹得不可开交的新政之事。
几位同僚也开始各抒己见,这几人不像几位老臣那般有过多的顾虑,倒是夸赞起这则新政,倒殊不知这提议者就在身边。
秦环随口与几人附和了几句,却不便多说,径直回了文史馆,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开始整理书稿,一边誊写着书目一边忍不住思绪翩飞,不知怎地又想起了昨日经过西城锦江书坊时,看见了门口挂着的红榜,其上赫然写着蒲杰的名字,想必他也终于苦尽甘来。
秦环不禁回想起了春闱前的那段时日,浅浅地叹息一声,心里打算着等傍晚时分散了值,便独自一人也去看看那蒲杰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