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血色辛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82章世事如棋局局新(四)
王闿运完全一副教诲晚辈弟子的口ěn,王麟还只能毕恭毕敬地听着。王闿运自大惯了,名士派头早就深入骨髓,不要说王麟,就是袁大总统面前,他也依旧会如此。何况王麟还是他的徒孙辈,辈分摆在那里,他说起话自然更没有什么顾忌。
“不敢当太老师谬赞!”王麟很“谦虚”地摇了摇手。
“你也不用谦虚,你如今做下好大的事业,我也与有荣焉,不枉了我教过你父亲一场。”王闿运掀髯微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这是三代之治了,如今你的治理下,是朝着这个方向走,我也没有什么话说。只是有一桩,我问你,什么是自由?”
王麟微微有些疑huo,老先生怎么会突然有此一问,不过他突然瞥见老先生脑后的那根辫子,灵光一闪,有些明白过来:“太老师,可是咱们下面的军政fǔ,有些什么政策不妥,您尽管指教就是。”
王闿运点点头:“孺子可教也,闻弦歌而知雅意!‘自由’这个东西,虽然古已有之,但主要是个西方的名词。老夫可不是冬烘,洋鬼子的书也翻过一些二路货。康祖诒(康有为)、严又陵(严复)虽然经学的功夫,做得不怎么样,但西学还是可以的。是不?”
“是!是!”王麟怎么好反驳呢。
“严又陵那本《群己权界论》,用‘群己权界’翻译‘自由’,的确当得‘信’、‘达’、‘雅’三字。‘自由’么,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他人,就得由自己做主。对不对?”
“对!对!”
“那好!”王闿运突然把脑后的辫子轻轻抓到手中,继续说道:“就说这根辫子吧,以前呢,是满人bī着我们汉人祖先留的,为此闹出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能不说是咱们汉人的一个耻辱。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这根辫子的政治意味已经差不多没有了。要老夫把这根辫子剪掉,还真有许多不习惯。”
王麟笑笑:“随便您,随便您!”
王闿运摆了摆手:“老夫可不是说自己来着。你没去过乡下吧,乡里的情况,你恐怕不了解。乡里的汉子,十之七八,都习惯了有这么一条辫子,有一条好辫子,找媳fù都容易许多。但是,现在呢,政fǔ规定所有人的辫子都要剪掉。城里人还好说,反正大家都如此。乡下人可就不同了,在乡下的没有几个人愿意剪掉辫子,可是一进城里,就被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和警察,二话不说,‘咔嚓’一声,把辫子给剪没了。这些人回到乡里,婆娘数落,还被别人瞧不起,搞得现在,都没有几个乡下人敢进城里。……”
王麟有些尴尬地听着,他依稀记得后世的史料上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哦,貌似鲁迅的某篇xiao说,叫什么来着,好像是《风bo》什么的,就描写了这样的情节。鲁迅的故乡绍兴,风气比两湖可开通多了,到1917年都依然如此,那两湖内陆地区,出现老先生说的这些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实说,辫子的政治意味,到了清末确实越来越淡,不但汉人留学生,基本上都会把辫子剪掉,就是满人权贵良弼、荫昌也都把辫子给剪了。武昌革命之后,不但南方各地新独立的政fǔ下了剪辫令,北方清政fǔ也下了剪辫令,其实早在武昌革命前两天,清贝勒载涛把那些带兵的将领招到他那里来吃饭,就对他们中几个资格比较深的人说,包括冯国璋和丁世媛,要他们率先剪辫,作为全军的楷模。
 ... -->>
第182章世事如棋局局新(四)
王闿运完全一副教诲晚辈弟子的口ěn,王麟还只能毕恭毕敬地听着。王闿运自大惯了,名士派头早就深入骨髓,不要说王麟,就是袁大总统面前,他也依旧会如此。何况王麟还是他的徒孙辈,辈分摆在那里,他说起话自然更没有什么顾忌。
“不敢当太老师谬赞!”王麟很“谦虚”地摇了摇手。
“你也不用谦虚,你如今做下好大的事业,我也与有荣焉,不枉了我教过你父亲一场。”王闿运掀髯微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这是三代之治了,如今你的治理下,是朝着这个方向走,我也没有什么话说。只是有一桩,我问你,什么是自由?”
王麟微微有些疑huo,老先生怎么会突然有此一问,不过他突然瞥见老先生脑后的那根辫子,灵光一闪,有些明白过来:“太老师,可是咱们下面的军政fǔ,有些什么政策不妥,您尽管指教就是。”
王闿运点点头:“孺子可教也,闻弦歌而知雅意!‘自由’这个东西,虽然古已有之,但主要是个西方的名词。老夫可不是冬烘,洋鬼子的书也翻过一些二路货。康祖诒(康有为)、严又陵(严复)虽然经学的功夫,做得不怎么样,但西学还是可以的。是不?”
“是!是!”王麟怎么好反驳呢。
“严又陵那本《群己权界论》,用‘群己权界’翻译‘自由’,的确当得‘信’、‘达’、‘雅’三字。‘自由’么,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他人,就得由自己做主。对不对?”
“对!对!”
“那好!”王闿运突然把脑后的辫子轻轻抓到手中,继续说道:“就说这根辫子吧,以前呢,是满人bī着我们汉人祖先留的,为此闹出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能不说是咱们汉人的一个耻辱。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这根辫子的政治意味已经差不多没有了。要老夫把这根辫子剪掉,还真有许多不习惯。”
王麟笑笑:“随便您,随便您!”
王闿运摆了摆手:“老夫可不是说自己来着。你没去过乡下吧,乡里的情况,你恐怕不了解。乡里的汉子,十之七八,都习惯了有这么一条辫子,有一条好辫子,找媳fù都容易许多。但是,现在呢,政fǔ规定所有人的辫子都要剪掉。城里人还好说,反正大家都如此。乡下人可就不同了,在乡下的没有几个人愿意剪掉辫子,可是一进城里,就被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和警察,二话不说,‘咔嚓’一声,把辫子给剪没了。这些人回到乡里,婆娘数落,还被别人瞧不起,搞得现在,都没有几个乡下人敢进城里。……”
王麟有些尴尬地听着,他依稀记得后世的史料上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哦,貌似鲁迅的某篇xiao说,叫什么来着,好像是《风bo》什么的,就描写了这样的情节。鲁迅的故乡绍兴,风气比两湖可开通多了,到1917年都依然如此,那两湖内陆地区,出现老先生说的这些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实说,辫子的政治意味,到了清末确实越来越淡,不但汉人留学生,基本上都会把辫子剪掉,就是满人权贵良弼、荫昌也都把辫子给剪了。武昌革命之后,不但南方各地新独立的政fǔ下了剪辫令,北方清政fǔ也下了剪辫令,其实早在武昌革命前两天,清贝勒载涛把那些带兵的将领招到他那里来吃饭,就对他们中几个资格比较深的人说,包括冯国璋和丁世媛,要他们率先剪辫,作为全军的楷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