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下午,李斯与秦重驱车马直抵吕不韦府第。
“你等去传话:门客李斯求见!”李斯对相府前值守的官兵唤道。
少顷,前去通报的门房返回:相国正小睡,你等暂且恭候。
等了大约有一个时辰,里面又传出话来:相国处理诸事紧急,先生请回吧!
果不其然,吕不韦不愿意再见李斯。
李斯吼道:去通报相国----李斯有要事禀报!
门房先生:李斯,相国不要见你,奈何鼓噪?!
李斯掸了掸袍服、正了正冠帽,大踏步直闯相府。
守备的官军交叉长铍铿锵拦在李斯胸前,喝令:退后!否则,休怪吾等不客气!
值守军官闻声奔出大门,站在石阶之上,将腰间的长剑掣出一半:“何人在此喧闹?王国重地,擅闯者斩!”
秦重飞身而上,把李斯护在身后,怒喝:休伤我家大人!
李斯厉声说:尔等速去,再给相国传话:李斯有军国要事禀报!----
那值守军官也还认得李斯,思量片刻,说道:尔且停步,容吾再报!
吕不韦正在园中与几个门客座谈,商议《吕氏春秋》的编篡问题。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费尽心血、组织众多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大百科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批判。如:“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它认为,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才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穴。”统一思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百家学说批判吸收的过程。
吕不韦:时光荏苒,倏忽不韦已执政多年。纵观前后,有得有失。吾早年尝私下赞同墨家之“非攻”(即反对战争),笃信“备周则不惧”,致使五国伐秦之时,丧师辱国,几亡我大秦。
“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务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大意是: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无古不成今。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时代变化了,为政者制定的法规、政策等也应该因势利导,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大... -->>
次日下午,李斯与秦重驱车马直抵吕不韦府第。
“你等去传话:门客李斯求见!”李斯对相府前值守的官兵唤道。
少顷,前去通报的门房返回:相国正小睡,你等暂且恭候。
等了大约有一个时辰,里面又传出话来:相国处理诸事紧急,先生请回吧!
果不其然,吕不韦不愿意再见李斯。
李斯吼道:去通报相国----李斯有要事禀报!
门房先生:李斯,相国不要见你,奈何鼓噪?!
李斯掸了掸袍服、正了正冠帽,大踏步直闯相府。
守备的官军交叉长铍铿锵拦在李斯胸前,喝令:退后!否则,休怪吾等不客气!
值守军官闻声奔出大门,站在石阶之上,将腰间的长剑掣出一半:“何人在此喧闹?王国重地,擅闯者斩!”
秦重飞身而上,把李斯护在身后,怒喝:休伤我家大人!
李斯厉声说:尔等速去,再给相国传话:李斯有军国要事禀报!----
那值守军官也还认得李斯,思量片刻,说道:尔且停步,容吾再报!
吕不韦正在园中与几个门客座谈,商议《吕氏春秋》的编篡问题。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费尽心血、组织众多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大百科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批判。如:“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它认为,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才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穴。”统一思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百家学说批判吸收的过程。
吕不韦:时光荏苒,倏忽不韦已执政多年。纵观前后,有得有失。吾早年尝私下赞同墨家之“非攻”(即反对战争),笃信“备周则不惧”,致使五国伐秦之时,丧师辱国,几亡我大秦。
“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务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大意是: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无古不成今。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时代变化了,为政者制定的法规、政策等也应该因势利导,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