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宋朝的哈佛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音,让小说人物成了历史人物。这种定调,影响了海峡两岸,于是,历史界、文学界、教育界,都在这个前提下开枝散叶了。
历史果真如此吗?一向**思考的王木木一直不相信36人能干什么事,现在人到了大宋,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以一挡百,哪怕是以一挡十的功夫,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小,除非你也是穿友,36人,城乡贫民、闲杂人员而已,流窜久了,会吹呗。
说起来,宋江的大名不仅载入了正史,且记入了皇帝本纪。然而,正是大宋大名鼎鼎的《宋史》,你若细心的阅读,你会发觉这里互相牴牾,自相矛盾。
我们来较较真:首先,《宋史》中或说:“淮南盗宋江”,或说“宋江起河朔”。这样,就奇怪了:既为淮南盗,为何“起河朔”?为何在梁山安营扎寨?还被人称为梁山好汉?
《水浒传》说宋江“播乱在山东”,那为何作为《水浒传》的故事起源的《宣和遗事》的背景却在山西的太行山?宋江何许人也?他的家是在太行山的郓城?还是在梁山附近的郓城?宋江生于何处?葬于何地?在何地起义?是否受招安了?还是投降了?或者被杀害了?若招安或投降又被授何职?何时何处去上的任?他的上司是谁?他的部下又有谁?宋江打了方腊了吗……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历来认为这36人为36头目,因此,手下人必众。然而,沐阳县尉王师心说他率领了县衙警卫队打跑了宋江。在宋,一个县衙警卫队兼巡捕,也就二、三十个人而已,若那36是头目数,那1头目就算只领100人,那36头目就有3600人。只有二、三十个人的沐阳王师心能打得过宋江吗?所以,36人就是36人,不是头目数,这样才合理。
《宋史》上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上面是一个三分之一,这里是又一个三分之一:《宋史·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段文字也大到推敲:文中“舟十余”,能载多少人?请注意,这“舟十余”是用来“载卤获”的,即使我们忽略“载卤获”所占的空间和所占的吨位,那么,每船顶多10人10马了,“舟十余”,满打满算不到200人。
再,见下文: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这里千人之数已成绝对优势,已能全歼宋江,可见,宋江人不多。张叔夜临时招募的一千个农民是不可能对付得了横行齐魏,骠悍凶猛的梁山好汉的。
其实,从《水浒传》看,那些鲁智深、李逵、戴宗、吴用、公孙胜、燕青、阮氏三兄弟,等等,108将中大都不是带兵的将领。所以,36人的宋江军也就36单人而已,而非36头目。宋江部队的总人数也就这36人而已。当然,这36可以是个大约数,所以,宋江的人也就三、四十人而已。
在全世界,古今中外,一支队伍的大小,均以兵的数量论,从无以头目的数量论的先例。如,“方腊率众十万”、“黄巢率众十五万”……。正因为此,蒋圆、王师心才能说他们打败或打跑了宋江。
宋江实乃一小股流寇,东打西扰的,居无定所。那些其它的小股流寇,或为隐姓,或为沾光,或为借名,就山寨了,冒名了,于是记录上就成就了宋江东南西北的驰骋飞扬的形象。
《宋史》上关宋江的记载的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说: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史料见王偁的《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谿,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两相比较,可见,《宋史》对《东都事略》中说不通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如:《东都事略》说:“又犯京东、河北”,河北离淮阳数千里,丰河北再转回来“入楚”说不通,《宋史》将“河北”改“江北”了。可这一改,仍说不通,淮阳就在江北,这过于说“犯江北,又犯京东江北”。所以,《东都事略》说:“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宋史》未采此说。
《宋史》对《东都事略》虽有改造,但这一段“史料”显属假消息:“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淮阳军,京东、河北大着呐,到底“犯”了哪里啊。“犯”者,进攻也,三、四十人在几个省区内攻城掠地?这些“史料”,以讹传讹,那我们就溯源追踪,考察一番。南宋侯又集的《玉壶集》中有一侯蒙的轶事(同见《东都事略·侯蒙传》):(宣和三年六月)侯蒙守亳州,“剧贼”宋江突然而至,军民皆惊,唯独侯蒙泰然地说:“片言退之可也”。遂遣书诣宋江,略谓:“足下以三十六人,横行淮甸,官军数千,遇君辄北,有才若此,何不乞以招安,为国建功,光前裕后呼……君若有意,吾当上奏……”。宋江接简,退之京东。皇帝提侯蒙报告后,遂诏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曾“横行齐、魏”吗?宋江曾“出入青、齐、单、濮间”吗?宋江是在海州向张叔夜投降的吗?王登、王师心父子打败过宋江吗?蒋圆打败过宋江吗?折公存打败过宋江吗?宋江是山东郓城人吗?宋江实有其人吗?……
对此等等,王大人曾阅读并比较《宋史》、《东都事略》、《侯蒙家传》、侯又集的《玉壶集》、方夕的《泊宅编》、李焘的《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葛胜仲的《丹阳集·承议郎王公墓志铭》、张守的《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华阳范圭书撰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等,可见一种有趣的矛盾,一方面,宋江勇猛无敌,“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肆行莫之御”;另一方面,又是豆腐一块,是连个小小的县里的文官都打不过的常败将军。一败于蒋圆,二败于王登,三败于王师心;且两次被捉,一是在宣和三年二月被张叔夜捉,二是宣和三年五月被折可存所捉。
这种有趣的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呐?说明了,所谓的宋江及宋江的那伙36人,或许真有那么一个人,有一点点事,或许根本就没有。这“宋江”二字己成为一种题材,一张标签,一个平台,一格填空,一项被山寨,它让许多人本着不同的目的,借机生事,借鬼打鬼,无事生非,自我包装,故弄玄虚,谎报军情,等等。
世上本无鬼,但很多人都说自己遇见了鬼,并打败了鬼;史上本无宋江,但这不妨碍许多人说自己遇见了宋江,打败了宋江!
宋江不是历史人物,若宋江真是历史人物,那么同在三十六人中的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为什么在《宋史》等史书中毫无踪影?
宋江不是历史人物,若是,为何无一后人?为何无碑?无传?无坟?无墓?子孙为何不炫耀?亲朋为何不说道?所以,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那个36人结成伙的宋江集团!而可能是有一颗叫宋江的种子,在宣和年间,掉落在大宋的土地上,不同人以不同的期许希望它存在、希望大家认为它强大、都认为这虽然是一种有风险的投入,回报却是无可比拟的。赌徒都相信幸运之神会照顾自己的。所以,一个亏损的企业,又不分红,只要上市,股票照样可以卖到几元、几十元、几百元。房价是高了,但有房的人不希望它更高吗?所以,当学究们自以为是的在考证、研究、论述时,那些嬴在过程中的山寨的开发商、一手者已经获利了结了;那些二次包装、增股扩容的新策划人施经理等不也如愿了吗?所以,还用奇怪吗?很正常啊,因为这是必须的:36人成36头目了;36头目成108将了;108将有十多万大军了。大家都生活在神话中,生活在故事中,生活在自己吹出来的五彩缤纷的大肥皂泡泡中,房价每平80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肥皂泡泡扩张的过程中,后来者不想输给前面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所以,他们希望在他们的后面再来新一轮的后来者,大小历史,大小题材,就这样被传销着,接棒者成则为王,掉链者败则为寇,飘茵落溷,老实人永远吃亏。
王木木还在为“宋江”头疼,现在第三核有些过热了:
综上所述,结论:1、那个强悍勇猛、威名四扬的36人的宋江集团根本不存在;2、那些个打着宋江名号的流匪和被官方命名为宋江的三、四十人一股的流匪或有耳闻;3、眼前在扬州供职的录事参军宋江与上述“1”和“2”中的宋江毫无关系,同名而已;4、现实中的录事参军宋江和《水浒传》中的押司宋江身份接近,工作类似,且,可推论:录事参军宋江会对扈家庄的人捏造事实,编派罪名,伤心病狂,谋财害命;而押司宋江也是一个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一刀笔小吏。所以,有可能这录事参军宋江是施经理撰写《水浒传》时押司宋江的原型,毕竟这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条“现管”们先富起来的捷径,“阴雄”所见略同,录事参军宋江和押司宋江殊途同归,很当然的。
王木木觉得,无论是现实中的录事参军宋江,还是《水浒传》中的押司宋江,或者是传说中的36人的匪首宋江,他们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他们就存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同样的“存在”,完全可能因此所决定的“意识”的近似性。
现在的王木木要小心录事参军宋江,因为自己没有施经理那样了解录事参军宋江与押司宋江的差别,也没有施经理那样了解匪首宋江与押司宋江的差别,押司宋江是很奸诈的,匪首宋江是很凶残的,录事参军宋江现在是很神秘的。所以,知已不知彼,火烛小心了。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宋江的带领下,屡次大败官兵,逼朝廷降圣旨招安。宋江的英雄事迹由此被后人传诵。然而,这只是施经理的文学虚构,并非真实。北宋末年,朝廷重税,苦民交不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了。有一伙人,他们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收税的官兵,且经常四处掠夺,所到之地,官民闻风丧胆。而其中的头目自称是宋江。他们并非长期蜗聚在水泊梁山,而是经常在河北、山东一带游窜作案,作风非常强横,官府拿他们没办法。于是各地仿之,各官报之。而这类亡命之徒,大肆剽掠,官吏百姓唯恐避之不及。这与《水浒传》中宋江宣扬的不扰民政策背道而驰,严重偏离了“替天行道”的宗旨,完全是一伙无恶不作的主。而《水浒传》中宋江,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赚来了“及时雨”和“呼保义”,其善“诈”可见一斑,是一个“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的人,那里是什么“及时雨”和“呼保义”,可又爱用“及时雨”和“呼保义”来标榜自己。王木木知道,一个新的挑战来了。
王木木回过神来了,看着一动不动、一吭不吭的白大老板、扈太公、扈成、扈三娘和扈东南西北,知道自己失神了、失态了、失礼了。马上,一个圈拱:“不好意思,在下失礼了,听说马上要见到陷害你们扈家的录事参军宋江了,多想了些事,走神了,抱歉!抱歉!我很期待见一见这个指鹿为马的家伙呐。”接着,王木木请扈太公介绍一下录事参军宋江的情况,有备无患。
扈太公窥瞥了一下在王木木身后的扈三娘,叹了口气,轻轻的说道:“王爷,这个宋江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恩公在九九重阳节前救下了小女和四丫鬟,应该这宋江当晚就知道了,这么说是因为后来我托人打听知道,当晚买处开苞出价最高的就是他,这个黑黑矮矮的死胖子,原来还有这个心思。第二天,我们200人全被恩公救出来了。应该这件事已经引起这个宋江的重视了,他应该感到惊讶了;后来我们又住进了陈桥驿站,驿站可是官家人住的地方,事后他也一定知道这几天住的是长公主、郭将军和你王大人及宇文姑娘,所以,他一定更惊讶了。再以后我们去了海岛,那里的情况他应该不怎么清楚,可是,正月十五以来,王爷,你在汴京闹出的动静太大了,一般人都觉得这都是些振聋发聩的大新闻了,何况时刻惦记着我们的这个贼宋江呐。
王爷,你的‘花开三朵’,京城里家喻户晓,小女沾光成了四品诰命,皇上还说跟小女也算是亲戚,宋江都打听到了。他慌了,跟他一丘之貉的扬州知州也慌了,开始不理睬他了,算是撇清关系、划清界线了,开始表示以前的事都是宋江他个人干的,与自己无关。在前几天,我还没回庄,他就差人来做和事佬了。
这样,宋江更慌了。这些日子来,王爷你从西北到扬州,一路上过关斩将、搂草打兔,打了7仗,那些个战场啊,每处都是寸草不生,一地黑炭。而且传闻那些战斗都是短平快的‘短瓶鬼’,这个‘短’么,传说这些仗打的时间很短,都只是几分钟的事;这个‘瓶’么,传说这些打仗的地方地上都有破碎的瓶瓶罐罐;这个‘鬼’么,去过战地现场的人都觉得很‘鬼’,哪见过这种战场,彻底摧毁,人、马、车都变黑炭了,连刀枪都烧化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万分恐怖。这一切也一定很是吓着了宋江,所以,前几天,他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人连他自己在内一共是36人……”
“慢!慢!慢!”王木木一下子跳了起来:“太公!岳父大人!你确定宋江这一行是36人?那,岳父,你知道这其它35人的姓名吗?”
“嗯——,知道一二个,其中有一个叫吴用,另一个叫卢俊义,其它的就不知道了。王爷想知道全部人的情况?而且要知道尽量详细的情况?好,可以,没问题,本乡本土的,应该都能打听到……”
音,让小说人物成了历史人物。这种定调,影响了海峡两岸,于是,历史界、文学界、教育界,都在这个前提下开枝散叶了。
历史果真如此吗?一向**思考的王木木一直不相信36人能干什么事,现在人到了大宋,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以一挡百,哪怕是以一挡十的功夫,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小,除非你也是穿友,36人,城乡贫民、闲杂人员而已,流窜久了,会吹呗。
说起来,宋江的大名不仅载入了正史,且记入了皇帝本纪。然而,正是大宋大名鼎鼎的《宋史》,你若细心的阅读,你会发觉这里互相牴牾,自相矛盾。
我们来较较真:首先,《宋史》中或说:“淮南盗宋江”,或说“宋江起河朔”。这样,就奇怪了:既为淮南盗,为何“起河朔”?为何在梁山安营扎寨?还被人称为梁山好汉?
《水浒传》说宋江“播乱在山东”,那为何作为《水浒传》的故事起源的《宣和遗事》的背景却在山西的太行山?宋江何许人也?他的家是在太行山的郓城?还是在梁山附近的郓城?宋江生于何处?葬于何地?在何地起义?是否受招安了?还是投降了?或者被杀害了?若招安或投降又被授何职?何时何处去上的任?他的上司是谁?他的部下又有谁?宋江打了方腊了吗……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历来认为这36人为36头目,因此,手下人必众。然而,沐阳县尉王师心说他率领了县衙警卫队打跑了宋江。在宋,一个县衙警卫队兼巡捕,也就二、三十个人而已,若那36是头目数,那1头目就算只领100人,那36头目就有3600人。只有二、三十个人的沐阳王师心能打得过宋江吗?所以,36人就是36人,不是头目数,这样才合理。
《宋史》上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上面是一个三分之一,这里是又一个三分之一:《宋史·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段文字也大到推敲:文中“舟十余”,能载多少人?请注意,这“舟十余”是用来“载卤获”的,即使我们忽略“载卤获”所占的空间和所占的吨位,那么,每船顶多10人10马了,“舟十余”,满打满算不到200人。
再,见下文: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这里千人之数已成绝对优势,已能全歼宋江,可见,宋江人不多。张叔夜临时招募的一千个农民是不可能对付得了横行齐魏,骠悍凶猛的梁山好汉的。
其实,从《水浒传》看,那些鲁智深、李逵、戴宗、吴用、公孙胜、燕青、阮氏三兄弟,等等,108将中大都不是带兵的将领。所以,36人的宋江军也就36单人而已,而非36头目。宋江部队的总人数也就这36人而已。当然,这36可以是个大约数,所以,宋江的人也就三、四十人而已。
在全世界,古今中外,一支队伍的大小,均以兵的数量论,从无以头目的数量论的先例。如,“方腊率众十万”、“黄巢率众十五万”……。正因为此,蒋圆、王师心才能说他们打败或打跑了宋江。
宋江实乃一小股流寇,东打西扰的,居无定所。那些其它的小股流寇,或为隐姓,或为沾光,或为借名,就山寨了,冒名了,于是记录上就成就了宋江东南西北的驰骋飞扬的形象。
《宋史》上关宋江的记载的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说: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史料见王偁的《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谿,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两相比较,可见,《宋史》对《东都事略》中说不通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如:《东都事略》说:“又犯京东、河北”,河北离淮阳数千里,丰河北再转回来“入楚”说不通,《宋史》将“河北”改“江北”了。可这一改,仍说不通,淮阳就在江北,这过于说“犯江北,又犯京东江北”。所以,《东都事略》说:“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宋史》未采此说。
《宋史》对《东都事略》虽有改造,但这一段“史料”显属假消息:“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淮阳军,京东、河北大着呐,到底“犯”了哪里啊。“犯”者,进攻也,三、四十人在几个省区内攻城掠地?这些“史料”,以讹传讹,那我们就溯源追踪,考察一番。南宋侯又集的《玉壶集》中有一侯蒙的轶事(同见《东都事略·侯蒙传》):(宣和三年六月)侯蒙守亳州,“剧贼”宋江突然而至,军民皆惊,唯独侯蒙泰然地说:“片言退之可也”。遂遣书诣宋江,略谓:“足下以三十六人,横行淮甸,官军数千,遇君辄北,有才若此,何不乞以招安,为国建功,光前裕后呼……君若有意,吾当上奏……”。宋江接简,退之京东。皇帝提侯蒙报告后,遂诏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曾“横行齐、魏”吗?宋江曾“出入青、齐、单、濮间”吗?宋江是在海州向张叔夜投降的吗?王登、王师心父子打败过宋江吗?蒋圆打败过宋江吗?折公存打败过宋江吗?宋江是山东郓城人吗?宋江实有其人吗?……
对此等等,王大人曾阅读并比较《宋史》、《东都事略》、《侯蒙家传》、侯又集的《玉壶集》、方夕的《泊宅编》、李焘的《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葛胜仲的《丹阳集·承议郎王公墓志铭》、张守的《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华阳范圭书撰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等,可见一种有趣的矛盾,一方面,宋江勇猛无敌,“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肆行莫之御”;另一方面,又是豆腐一块,是连个小小的县里的文官都打不过的常败将军。一败于蒋圆,二败于王登,三败于王师心;且两次被捉,一是在宣和三年二月被张叔夜捉,二是宣和三年五月被折可存所捉。
这种有趣的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呐?说明了,所谓的宋江及宋江的那伙36人,或许真有那么一个人,有一点点事,或许根本就没有。这“宋江”二字己成为一种题材,一张标签,一个平台,一格填空,一项被山寨,它让许多人本着不同的目的,借机生事,借鬼打鬼,无事生非,自我包装,故弄玄虚,谎报军情,等等。
世上本无鬼,但很多人都说自己遇见了鬼,并打败了鬼;史上本无宋江,但这不妨碍许多人说自己遇见了宋江,打败了宋江!
宋江不是历史人物,若宋江真是历史人物,那么同在三十六人中的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为什么在《宋史》等史书中毫无踪影?
宋江不是历史人物,若是,为何无一后人?为何无碑?无传?无坟?无墓?子孙为何不炫耀?亲朋为何不说道?所以,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那个36人结成伙的宋江集团!而可能是有一颗叫宋江的种子,在宣和年间,掉落在大宋的土地上,不同人以不同的期许希望它存在、希望大家认为它强大、都认为这虽然是一种有风险的投入,回报却是无可比拟的。赌徒都相信幸运之神会照顾自己的。所以,一个亏损的企业,又不分红,只要上市,股票照样可以卖到几元、几十元、几百元。房价是高了,但有房的人不希望它更高吗?所以,当学究们自以为是的在考证、研究、论述时,那些嬴在过程中的山寨的开发商、一手者已经获利了结了;那些二次包装、增股扩容的新策划人施经理等不也如愿了吗?所以,还用奇怪吗?很正常啊,因为这是必须的:36人成36头目了;36头目成108将了;108将有十多万大军了。大家都生活在神话中,生活在故事中,生活在自己吹出来的五彩缤纷的大肥皂泡泡中,房价每平80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肥皂泡泡扩张的过程中,后来者不想输给前面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所以,他们希望在他们的后面再来新一轮的后来者,大小历史,大小题材,就这样被传销着,接棒者成则为王,掉链者败则为寇,飘茵落溷,老实人永远吃亏。
王木木还在为“宋江”头疼,现在第三核有些过热了:
综上所述,结论:1、那个强悍勇猛、威名四扬的36人的宋江集团根本不存在;2、那些个打着宋江名号的流匪和被官方命名为宋江的三、四十人一股的流匪或有耳闻;3、眼前在扬州供职的录事参军宋江与上述“1”和“2”中的宋江毫无关系,同名而已;4、现实中的录事参军宋江和《水浒传》中的押司宋江身份接近,工作类似,且,可推论:录事参军宋江会对扈家庄的人捏造事实,编派罪名,伤心病狂,谋财害命;而押司宋江也是一个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一刀笔小吏。所以,有可能这录事参军宋江是施经理撰写《水浒传》时押司宋江的原型,毕竟这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条“现管”们先富起来的捷径,“阴雄”所见略同,录事参军宋江和押司宋江殊途同归,很当然的。
王木木觉得,无论是现实中的录事参军宋江,还是《水浒传》中的押司宋江,或者是传说中的36人的匪首宋江,他们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他们就存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同样的“存在”,完全可能因此所决定的“意识”的近似性。
现在的王木木要小心录事参军宋江,因为自己没有施经理那样了解录事参军宋江与押司宋江的差别,也没有施经理那样了解匪首宋江与押司宋江的差别,押司宋江是很奸诈的,匪首宋江是很凶残的,录事参军宋江现在是很神秘的。所以,知已不知彼,火烛小心了。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宋江的带领下,屡次大败官兵,逼朝廷降圣旨招安。宋江的英雄事迹由此被后人传诵。然而,这只是施经理的文学虚构,并非真实。北宋末年,朝廷重税,苦民交不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了。有一伙人,他们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收税的官兵,且经常四处掠夺,所到之地,官民闻风丧胆。而其中的头目自称是宋江。他们并非长期蜗聚在水泊梁山,而是经常在河北、山东一带游窜作案,作风非常强横,官府拿他们没办法。于是各地仿之,各官报之。而这类亡命之徒,大肆剽掠,官吏百姓唯恐避之不及。这与《水浒传》中宋江宣扬的不扰民政策背道而驰,严重偏离了“替天行道”的宗旨,完全是一伙无恶不作的主。而《水浒传》中宋江,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赚来了“及时雨”和“呼保义”,其善“诈”可见一斑,是一个“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的人,那里是什么“及时雨”和“呼保义”,可又爱用“及时雨”和“呼保义”来标榜自己。王木木知道,一个新的挑战来了。
王木木回过神来了,看着一动不动、一吭不吭的白大老板、扈太公、扈成、扈三娘和扈东南西北,知道自己失神了、失态了、失礼了。马上,一个圈拱:“不好意思,在下失礼了,听说马上要见到陷害你们扈家的录事参军宋江了,多想了些事,走神了,抱歉!抱歉!我很期待见一见这个指鹿为马的家伙呐。”接着,王木木请扈太公介绍一下录事参军宋江的情况,有备无患。
扈太公窥瞥了一下在王木木身后的扈三娘,叹了口气,轻轻的说道:“王爷,这个宋江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恩公在九九重阳节前救下了小女和四丫鬟,应该这宋江当晚就知道了,这么说是因为后来我托人打听知道,当晚买处开苞出价最高的就是他,这个黑黑矮矮的死胖子,原来还有这个心思。第二天,我们200人全被恩公救出来了。应该这件事已经引起这个宋江的重视了,他应该感到惊讶了;后来我们又住进了陈桥驿站,驿站可是官家人住的地方,事后他也一定知道这几天住的是长公主、郭将军和你王大人及宇文姑娘,所以,他一定更惊讶了。再以后我们去了海岛,那里的情况他应该不怎么清楚,可是,正月十五以来,王爷,你在汴京闹出的动静太大了,一般人都觉得这都是些振聋发聩的大新闻了,何况时刻惦记着我们的这个贼宋江呐。
王爷,你的‘花开三朵’,京城里家喻户晓,小女沾光成了四品诰命,皇上还说跟小女也算是亲戚,宋江都打听到了。他慌了,跟他一丘之貉的扬州知州也慌了,开始不理睬他了,算是撇清关系、划清界线了,开始表示以前的事都是宋江他个人干的,与自己无关。在前几天,我还没回庄,他就差人来做和事佬了。
这样,宋江更慌了。这些日子来,王爷你从西北到扬州,一路上过关斩将、搂草打兔,打了7仗,那些个战场啊,每处都是寸草不生,一地黑炭。而且传闻那些战斗都是短平快的‘短瓶鬼’,这个‘短’么,传说这些仗打的时间很短,都只是几分钟的事;这个‘瓶’么,传说这些打仗的地方地上都有破碎的瓶瓶罐罐;这个‘鬼’么,去过战地现场的人都觉得很‘鬼’,哪见过这种战场,彻底摧毁,人、马、车都变黑炭了,连刀枪都烧化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万分恐怖。这一切也一定很是吓着了宋江,所以,前几天,他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人连他自己在内一共是36人……”
“慢!慢!慢!”王木木一下子跳了起来:“太公!岳父大人!你确定宋江这一行是36人?那,岳父,你知道这其它35人的姓名吗?”
“嗯——,知道一二个,其中有一个叫吴用,另一个叫卢俊义,其它的就不知道了。王爷想知道全部人的情况?而且要知道尽量详细的情况?好,可以,没问题,本乡本土的,应该都能打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