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天眼尘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龙信的回家,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来龙信回家的时候是在晚上,可也背不住有人发现,推着整整一大车粮食回家,是无法完全藏得住的。加上小孩子嘴不严稳,龙信下江南换来八百斤粮食的事情终于弄得满村尽知,无奈之下,龙信两口子只好把100斤大米拿出来,挨家挨户的每家一斤大米的送了出去,然后,又称出30斤给书记许富也送了过去,这才平息了风波。
按说,龙信这样做也仁至义尽了,应该没事了。可天有不测风云,下江南的事情一直就传到了县里。此时县里的争斗正是热火朝天、人仰马翻,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一支据说是最最革命的红色队伍来到了村大队部,找到了村书记许富,要求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投机倒把分子龙信交出来,要带到县里做反革命典型,进行游街示众。
不得不说,书记许富的见多识广,见来的这些闯将们横门冷对千夫指,只好低声下气的解释,又把龙信早年参加抗日队伍的事情搬出来,好说歹说,总算没让造反领袖们把龙信带走。
但是,死罪可绕,活罪难免,不去县里游街示众也行,但必须在村里游街示众,以儆效尤。没办法,书记许富只好安排人用大红纸糊了一顶大帽子给龙信带上,上书:反革命的保皇派,走资本主义的走狗龙信。足足在四邻八村游街示众了三天。
龙信老实,本没没几个人认识,这下好了,四邻八村的人没有不知道龙信的了。农民还是以食为天,虽然龙信游街示众,可是没有多少人痛恨龙信,人们对龙信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游街有什么,换不是白花花的大米照吃不误?龙信的游街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更多的却引起了人们对粮食的欲望可渴求。
最最革命的队伍走后,有一个怪现象发生了:龙信的声誉不降却升。开始三个两个的跟龙信搭讪说话,说些不疼不痒的话,问一些江南如何如何的话题,到了后来,龙信的家中更是流水般的来客,问一些如何去江南的事情,大有村村都有人想去江南淘金的年头。
龙家湾最先来问话的自然是龙方,龙方多年经商,头脑自是灵活,其次就是书记许富了,后来,几乎是胆子稍大一点的都来了,问话自然是江南的事情,其心理自然也是想去江南淘金,盘算着如何也去多捣腾点粮食回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最后,还是书记许富发话了:想去江南捣腾粮食,你们有生姜吗?你们拿什么去捣腾?这样吧:今天晚上大家凑份子喝酒,让龙信大哥给大家合计合计先怎么种姜,有了生姜才能有本钱去江南啊。这样,大伙才都散去了。
龙信成了大名人,龙丹也不例外。有躘髯老人送的十几本小人书,别说同龄的孩子眼馋,就是大几岁的孩子,何时见过如此好看的小人书?龙丹自然也成小伙伴们的风云人物。你不巴结我是吧?那我就不借给你小人书看,在文化沙漠的年代,小人书的魔力在孩子们看来几乎跟吃饭一样让人着迷。不过,让躘髯老人没想到的是:无意中的把小人书送给小龙丹,却给小龙丹埋下了自以为是的种子,这是后话。
凑钱攒穷喝酒当然是在书记许富家里,因为龙信家里的房子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不过,主角却是龙信。龙信详细介绍了生姜的种植,和注意事项。又介绍了姜种的来源,江南的事情反倒是没有多少讲。自此后,龙家湾村掀起了寻找姜种源的热潮。一时间,求朋友,托亲戚,原本不出名的北山曹家庄也名动龙家湾。
虽然大家都想种姜,可是种姜是由条件的,首先一个就是如何保密,不能让外人轻易发现。其次就是水源问题,柳树沟的荒地也是有限的,大家只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这样下来,龙家湾家家户户都扩大院落,家家户户打井浇地,这到成了龙家湾一个特别的风景:就是家家户户院子特别大。直到几十年后来落实宅基面积的土地管理局人员满是惊奇,为什么龙家湾的宅基地家家户户那么大。
激起了老乡们发财的梦想,特别是同村老少爷们一时间对龙信恭敬有加,即便是书记许富也从没有如此的威望。龙信几乎成了财神的代名词,竟然有几个媒婆要给自己的大儿子说起媳妇来。
龙信有四个儿子,老大龙文,老二龙华,老三龙成,老四龙丹。老大转眼间也快十六岁了,抡起岁数,在落后的农村,这个年纪说媳妇也不是很早,龙信也就答应下来,说是考虑考虑。此话一传出去,本村的几个好拉纤做媒的媒婆忙活起来。这个媒婆把自己的侄女说过来,那个媒婆把自己的外甥女说过去,有一天,竟然是两个媒婆同事来到龙信家里,当着龙信的面吵骂起来,互相贬低对方的介绍对象,结果,闹得龙信两口子哭笑不得。
要说起说媒,还是有高人,那就是本村小学的老师何先生,棋高一筹。先是利用龙丹小孩子不懂事,来打听消息。后是利用龙丹把龙丹大哥约出来,和自己的侄女见了一面。何先生不是本村人,是北村何家庄的,何先生的侄女是初中生,识文断字,长得清秀漂亮,龙丹的大哥龙文一见自然欢喜。回家跟自己的老子龙信一说,此时就是板上钉钉了。不几天就安排就了亲事。“就亲”是龙家湾一带民俗,就是两家的家长凑在一起吃顿饭,人五人六的说上几句你来我往的客套话,把亲事定下来,以此为凭,一般就是不能反悔了。龙信两口子乐的合不上嘴,因为女方竟然一分钱的彩礼也没要,竟然要倒贴。这就和了锦上添花的道理了,真是越穷越难找媳妇,越富找媳妇越不花钱了。(未完待续)
龙信的回家,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来龙信回家的时候是在晚上,可也背不住有人发现,推着整整一大车粮食回家,是无法完全藏得住的。加上小孩子嘴不严稳,龙信下江南换来八百斤粮食的事情终于弄得满村尽知,无奈之下,龙信两口子只好把100斤大米拿出来,挨家挨户的每家一斤大米的送了出去,然后,又称出30斤给书记许富也送了过去,这才平息了风波。
按说,龙信这样做也仁至义尽了,应该没事了。可天有不测风云,下江南的事情一直就传到了县里。此时县里的争斗正是热火朝天、人仰马翻,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一支据说是最最革命的红色队伍来到了村大队部,找到了村书记许富,要求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投机倒把分子龙信交出来,要带到县里做反革命典型,进行游街示众。
不得不说,书记许富的见多识广,见来的这些闯将们横门冷对千夫指,只好低声下气的解释,又把龙信早年参加抗日队伍的事情搬出来,好说歹说,总算没让造反领袖们把龙信带走。
但是,死罪可绕,活罪难免,不去县里游街示众也行,但必须在村里游街示众,以儆效尤。没办法,书记许富只好安排人用大红纸糊了一顶大帽子给龙信带上,上书:反革命的保皇派,走资本主义的走狗龙信。足足在四邻八村游街示众了三天。
龙信老实,本没没几个人认识,这下好了,四邻八村的人没有不知道龙信的了。农民还是以食为天,虽然龙信游街示众,可是没有多少人痛恨龙信,人们对龙信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游街有什么,换不是白花花的大米照吃不误?龙信的游街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更多的却引起了人们对粮食的欲望可渴求。
最最革命的队伍走后,有一个怪现象发生了:龙信的声誉不降却升。开始三个两个的跟龙信搭讪说话,说些不疼不痒的话,问一些江南如何如何的话题,到了后来,龙信的家中更是流水般的来客,问一些如何去江南的事情,大有村村都有人想去江南淘金的年头。
龙家湾最先来问话的自然是龙方,龙方多年经商,头脑自是灵活,其次就是书记许富了,后来,几乎是胆子稍大一点的都来了,问话自然是江南的事情,其心理自然也是想去江南淘金,盘算着如何也去多捣腾点粮食回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最后,还是书记许富发话了:想去江南捣腾粮食,你们有生姜吗?你们拿什么去捣腾?这样吧:今天晚上大家凑份子喝酒,让龙信大哥给大家合计合计先怎么种姜,有了生姜才能有本钱去江南啊。这样,大伙才都散去了。
龙信成了大名人,龙丹也不例外。有躘髯老人送的十几本小人书,别说同龄的孩子眼馋,就是大几岁的孩子,何时见过如此好看的小人书?龙丹自然也成小伙伴们的风云人物。你不巴结我是吧?那我就不借给你小人书看,在文化沙漠的年代,小人书的魔力在孩子们看来几乎跟吃饭一样让人着迷。不过,让躘髯老人没想到的是:无意中的把小人书送给小龙丹,却给小龙丹埋下了自以为是的种子,这是后话。
凑钱攒穷喝酒当然是在书记许富家里,因为龙信家里的房子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不过,主角却是龙信。龙信详细介绍了生姜的种植,和注意事项。又介绍了姜种的来源,江南的事情反倒是没有多少讲。自此后,龙家湾村掀起了寻找姜种源的热潮。一时间,求朋友,托亲戚,原本不出名的北山曹家庄也名动龙家湾。
虽然大家都想种姜,可是种姜是由条件的,首先一个就是如何保密,不能让外人轻易发现。其次就是水源问题,柳树沟的荒地也是有限的,大家只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这样下来,龙家湾家家户户都扩大院落,家家户户打井浇地,这到成了龙家湾一个特别的风景:就是家家户户院子特别大。直到几十年后来落实宅基面积的土地管理局人员满是惊奇,为什么龙家湾的宅基地家家户户那么大。
激起了老乡们发财的梦想,特别是同村老少爷们一时间对龙信恭敬有加,即便是书记许富也从没有如此的威望。龙信几乎成了财神的代名词,竟然有几个媒婆要给自己的大儿子说起媳妇来。
龙信有四个儿子,老大龙文,老二龙华,老三龙成,老四龙丹。老大转眼间也快十六岁了,抡起岁数,在落后的农村,这个年纪说媳妇也不是很早,龙信也就答应下来,说是考虑考虑。此话一传出去,本村的几个好拉纤做媒的媒婆忙活起来。这个媒婆把自己的侄女说过来,那个媒婆把自己的外甥女说过去,有一天,竟然是两个媒婆同事来到龙信家里,当着龙信的面吵骂起来,互相贬低对方的介绍对象,结果,闹得龙信两口子哭笑不得。
要说起说媒,还是有高人,那就是本村小学的老师何先生,棋高一筹。先是利用龙丹小孩子不懂事,来打听消息。后是利用龙丹把龙丹大哥约出来,和自己的侄女见了一面。何先生不是本村人,是北村何家庄的,何先生的侄女是初中生,识文断字,长得清秀漂亮,龙丹的大哥龙文一见自然欢喜。回家跟自己的老子龙信一说,此时就是板上钉钉了。不几天就安排就了亲事。“就亲”是龙家湾一带民俗,就是两家的家长凑在一起吃顿饭,人五人六的说上几句你来我往的客套话,把亲事定下来,以此为凭,一般就是不能反悔了。龙信两口子乐的合不上嘴,因为女方竟然一分钱的彩礼也没要,竟然要倒贴。这就和了锦上添花的道理了,真是越穷越难找媳妇,越富找媳妇越不花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