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后来周惠达也发现苏绰太厉害,于是一有难题就去找他咨询,基本把他当成了专用顾问。
周惠达这个人一心为公,非常重视人才,丝毫不担心新人上来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他一直觉得苏绰才华突出,但苦于没有推荐的机会,这次正好宇文泰问起这件事,于是便极力向宇文泰推荐苏绰,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让他当小小的行台郎中实在是太浪费了。
可惜宇文泰还是没有意识到他捡到了一个稀世的人才,他觉得苏绰只是一个能吏而已。既然行台郎中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那就安排他去当着作佐郎吧。
着作佐郎是着作郎的副手,而着作郎相当于北朝的史官。行台郎中到着作佐郎只是岗位的变化,级别上并没有明显的调升。也许宇文泰认为苏绰这种读书人只适合搞文字工作,如果干得好的话,下一步提拔他当着作郎修修国史也就到头了。
如果是太平年代,安心写历史做学问也是个很好的事情,但现在天下大乱,苏绰又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当然不甘心整天对着书案皓首穷经。可惜现在时机未到,他也没有过多抱怨,在新岗位上依旧勤勤恳恳,工作得非常出色。
又过了几天,宇文泰忙里偷闲邀请各位公卿大臣去昆明池边上游玩,在路过城西一处汉代仓池故址的时候,宇文泰的好奇心又来了,他问大家道:“谁能讲讲这个仓池是干啥用的,有什么故事没有?”
结果他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面面相觑,没一个人知道。
宇文泰有点小失望,正准备继续赶路的时候,突然听到边上有人小声建议道:“苏绰博学多才,要不大丞相你把他叫过来问问?”宇文泰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正好看看这个新任命的着作佐郎是否合格,他立刻命人回去把苏绰叫过来。
苏绰对长安的历史了如指掌,这个小问题当然难不倒他。他到了之后,把此地的典故兴衰从头至尾给宇文泰介绍了一遍。原来这个仓池是西汉年间所建,池中有一个亭台,名叫渐台。王莽篡汉之后,天下大乱,不可收拾,最后叛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入此台,为人所杀。
如果是别人,故事讲完也就完了,但苏绰绝不是只会掉书袋的私塾先生,他的胸中早就攒了一堆经世济民的韬略,他也希望眼前的宇文泰是个值得自己施展才能的好领导。所以苏绰并没有干巴巴地讲历史,而是从眼前的汉代遗址扩展到整个长安的兴衰,从长安的兴衰延伸到历代王朝的更替,再引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如何选拔官员,如何教化民众等等,对历朝历代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盘点。
宇文泰出生于武川边镇的鲜卑部落,少年阶段遭遇战乱颠沛流离,成年之后又戎马倥偬到处打仗,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家文化教育,对这些历史知识基本上一无所知,但他是个聪明人,很多关键之处一听就明白,加之苏绰的讲解又极其生动,宇文泰不知不觉就听入迷了。他让苏绰跟自己并辔徐行,一路上听着苏绰滔滔不绝的讲解,偶尔问上一两句,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昆明池边。
按说到了目的地,该休闲放松了,本来还计划在湖里撒个网抓几条鱼大家尝尝鲜来着。
可是宇文泰现在听得正在兴头上,完全没心思干别的。算了今天就放过湖里的鱼吧,所有人向后转回城继续上班,路上我还要接着听故事呢。
回来又听了一路,宇文泰还觉得不过瘾,他干脆把苏绰请到家里,吃了饭接着讲。开始的时候宇文泰还有一点儿领导架子,躺在床上听,后来苏绰讲到贤君明主应该具备的美德,比如宽厚爱人尊贤重士等等,宇文泰立刻不敢躺着了,心说再躺着我不就成了故事里的反面典型了么?于是他整理衣冠正襟危坐,跟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地听苏绰教诲。
此时苏绰的讲解重点已经放到了帝王的成功之道上面。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通过儒家学说来实现天下大同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但苏绰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儒家过于强调道德和自律,可以用来提高士大夫的个人修养,但如果拿来治国就有些理想主义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太高,根本不可能推广到所有人身上。
苏绰认为管理国家最终还是要靠法家思想。当然,早期的法家也有很多缺点,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过于繁苛,对百姓的压迫太重。但这并不能否定法家的可取之处,实际上,只要合理制定法律制度,屏弃掉过于急猛严苛的缺点,法家是富民强兵最有效的办法。
这种看法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当年诸葛亮一直用儒家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他治理国家的时候依旧采用法家的思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罪不惩,无善不显”,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被他依法处罚过的官员也都心服口服,没有半点怨言。
一个晚上的历史政治课下来,宇文泰不仅一点儿没困,反倒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苏绰讲得很多东西他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但依然觉得很厉害。
上朝的时候,宇文泰还在回味苏绰说过的每一句话,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运气爆棚,捡到了一个不世出的政治奇才。
为了避免周惠达多心,宇文泰专门把他叫过来问道:“苏绰果然是个难得的人才,我打算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不知你有啥意见没?”
周惠达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为苏绰和宇文泰高兴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宇文泰作为领导,还是要尽量平衡苏绰和周惠达的关系,毕竟周惠达老成持重,本职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不可能让苏绰去抢了周惠达的权责。最终宇文泰任命苏绰为自己的大行台左丞,作为自己的第一助手参与各种军机要务。
大行台左丞是宇文泰本人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当时的大行台就是贺拔岳。此时物是人非,身份转换,不能不让人思绪万千。现在宇文泰更重要的身份其实是西魏的大丞相,但他依然让苏绰来担当自己的旧职,这既是对贺拔岳的怀念,也表现出对苏绰的超级重视。
三十多年的积累和准备,苏绰终于有机会施展平生抱负,帮助宇文泰经营治理整个关西。
也正是有赖于苏绰和周惠达等人的不懈努力,西魏开始从一穷二白的战乱废墟中快速崛起,逐步具备了可以对抗强大东魏的人力和财力。
br /> 后来周惠达也发现苏绰太厉害,于是一有难题就去找他咨询,基本把他当成了专用顾问。
周惠达这个人一心为公,非常重视人才,丝毫不担心新人上来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他一直觉得苏绰才华突出,但苦于没有推荐的机会,这次正好宇文泰问起这件事,于是便极力向宇文泰推荐苏绰,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让他当小小的行台郎中实在是太浪费了。
可惜宇文泰还是没有意识到他捡到了一个稀世的人才,他觉得苏绰只是一个能吏而已。既然行台郎中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那就安排他去当着作佐郎吧。
着作佐郎是着作郎的副手,而着作郎相当于北朝的史官。行台郎中到着作佐郎只是岗位的变化,级别上并没有明显的调升。也许宇文泰认为苏绰这种读书人只适合搞文字工作,如果干得好的话,下一步提拔他当着作郎修修国史也就到头了。
如果是太平年代,安心写历史做学问也是个很好的事情,但现在天下大乱,苏绰又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当然不甘心整天对着书案皓首穷经。可惜现在时机未到,他也没有过多抱怨,在新岗位上依旧勤勤恳恳,工作得非常出色。
又过了几天,宇文泰忙里偷闲邀请各位公卿大臣去昆明池边上游玩,在路过城西一处汉代仓池故址的时候,宇文泰的好奇心又来了,他问大家道:“谁能讲讲这个仓池是干啥用的,有什么故事没有?”
结果他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面面相觑,没一个人知道。
宇文泰有点小失望,正准备继续赶路的时候,突然听到边上有人小声建议道:“苏绰博学多才,要不大丞相你把他叫过来问问?”宇文泰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正好看看这个新任命的着作佐郎是否合格,他立刻命人回去把苏绰叫过来。
苏绰对长安的历史了如指掌,这个小问题当然难不倒他。他到了之后,把此地的典故兴衰从头至尾给宇文泰介绍了一遍。原来这个仓池是西汉年间所建,池中有一个亭台,名叫渐台。王莽篡汉之后,天下大乱,不可收拾,最后叛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入此台,为人所杀。
如果是别人,故事讲完也就完了,但苏绰绝不是只会掉书袋的私塾先生,他的胸中早就攒了一堆经世济民的韬略,他也希望眼前的宇文泰是个值得自己施展才能的好领导。所以苏绰并没有干巴巴地讲历史,而是从眼前的汉代遗址扩展到整个长安的兴衰,从长安的兴衰延伸到历代王朝的更替,再引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如何选拔官员,如何教化民众等等,对历朝历代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盘点。
宇文泰出生于武川边镇的鲜卑部落,少年阶段遭遇战乱颠沛流离,成年之后又戎马倥偬到处打仗,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家文化教育,对这些历史知识基本上一无所知,但他是个聪明人,很多关键之处一听就明白,加之苏绰的讲解又极其生动,宇文泰不知不觉就听入迷了。他让苏绰跟自己并辔徐行,一路上听着苏绰滔滔不绝的讲解,偶尔问上一两句,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昆明池边。
按说到了目的地,该休闲放松了,本来还计划在湖里撒个网抓几条鱼大家尝尝鲜来着。
可是宇文泰现在听得正在兴头上,完全没心思干别的。算了今天就放过湖里的鱼吧,所有人向后转回城继续上班,路上我还要接着听故事呢。
回来又听了一路,宇文泰还觉得不过瘾,他干脆把苏绰请到家里,吃了饭接着讲。开始的时候宇文泰还有一点儿领导架子,躺在床上听,后来苏绰讲到贤君明主应该具备的美德,比如宽厚爱人尊贤重士等等,宇文泰立刻不敢躺着了,心说再躺着我不就成了故事里的反面典型了么?于是他整理衣冠正襟危坐,跟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地听苏绰教诲。
此时苏绰的讲解重点已经放到了帝王的成功之道上面。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通过儒家学说来实现天下大同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但苏绰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儒家过于强调道德和自律,可以用来提高士大夫的个人修养,但如果拿来治国就有些理想主义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太高,根本不可能推广到所有人身上。
苏绰认为管理国家最终还是要靠法家思想。当然,早期的法家也有很多缺点,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过于繁苛,对百姓的压迫太重。但这并不能否定法家的可取之处,实际上,只要合理制定法律制度,屏弃掉过于急猛严苛的缺点,法家是富民强兵最有效的办法。
这种看法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当年诸葛亮一直用儒家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他治理国家的时候依旧采用法家的思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罪不惩,无善不显”,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被他依法处罚过的官员也都心服口服,没有半点怨言。
一个晚上的历史政治课下来,宇文泰不仅一点儿没困,反倒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苏绰讲得很多东西他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但依然觉得很厉害。
上朝的时候,宇文泰还在回味苏绰说过的每一句话,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运气爆棚,捡到了一个不世出的政治奇才。
为了避免周惠达多心,宇文泰专门把他叫过来问道:“苏绰果然是个难得的人才,我打算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不知你有啥意见没?”
周惠达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为苏绰和宇文泰高兴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宇文泰作为领导,还是要尽量平衡苏绰和周惠达的关系,毕竟周惠达老成持重,本职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不可能让苏绰去抢了周惠达的权责。最终宇文泰任命苏绰为自己的大行台左丞,作为自己的第一助手参与各种军机要务。
大行台左丞是宇文泰本人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当时的大行台就是贺拔岳。此时物是人非,身份转换,不能不让人思绪万千。现在宇文泰更重要的身份其实是西魏的大丞相,但他依然让苏绰来担当自己的旧职,这既是对贺拔岳的怀念,也表现出对苏绰的超级重视。
三十多年的积累和准备,苏绰终于有机会施展平生抱负,帮助宇文泰经营治理整个关西。
也正是有赖于苏绰和周惠达等人的不懈努力,西魏开始从一穷二白的战乱废墟中快速崛起,逐步具备了可以对抗强大东魏的人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