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属羊的女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起我的母亲,我就痛彻心扉。孩子,我来讲讲我母亲你奶奶的故事。讲之前我先痛哭一场吧。在这寂静的只有我一个人的午后,母亲,业已年老中风无所顾忌的我,放声为你一哭。这哭迟到了几十年。哭完我来慢慢讲述。我可怜可敬的母亲啊。
我母亲朱昌惠属羊,在姊妹中排行老二,出生于1907年。那是清末了。这时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第二年即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就都相继驾崩了。这一年《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公布,女子教育取得合法权。我的外祖父朱一鑫这个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他思想激进。他希望他的二女儿能由此得惠。所以他给这年出生的二女儿取名叫朱昌惠。他希望他的女儿们能与男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学堂教育。可惜他的愿望没能成真。他的七个女儿一个也没进学堂读书。一年只回家一趟的朱一鑫常年奔波在外,没能给女儿们多少父爱,而且在1917年后他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他没有给女儿们留下什么父荫。那时我母亲只有十岁。我母亲对其父的印象是模模糊糊的。她感恩其父的就是在朱一鑫的倡导坚持下,她们姊妹七个都没裹足。天足让她们行走自如。否则她们吃的苦受的罪会更多。
我的母亲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形象。个子不高,长的很小巧。桃形脸,双眼皮,两只眼睛不大也不小,皮肤白皙。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本装褂子右前胸布扣上总挂着一方白手绢。她貌不惊人却也耐看。人们对她的评价是“精精致致的。”她话不多。可她张嘴说的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无可辩驳。她总是静静地做事。我感觉粗糙的东西经她的手就光亮了。凌乱不堪的地方她一到就整洁了。
她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汪清泉,一阵轻风。有她在,人就感觉清爽惬意。
小的时候,我的母亲生活在朱家大院。跟我外祖母学绣花做鞋。她遗传继承了她母亲的天赋特长,在女红方面朱昌惠在姊妹中是出类拔萃的。做姑娘时她就由此获得了长辈们的赞誉。
十八岁那年由她的二妈做媒,嫁入了汪家。我们汪家是个怎样的人家?汪家当时在当地可是声名赫赫啊。
汪家发达的这位祖先据说是四川人。他是清朝举人。不仅书读的好,而且还会武功。文武双全啊。更难得的是长的还一表人才。我小的时候看过他的画像。过年祭祀时祠堂就会挂他的像。穿着清朝的官服。一脸严肃的样子。他的画像两旁还挂着他两位夫人的像。我那时小,对画像不太关注,也没有审美观念。不知两位夫人长相美丑如何。只记得祭祀时,在袅袅青烟中,我在母亲的牵引下,学着众人的样子对着那三幅画像三叩首。据说清朝政府把他派往台湾去剿灭海盗,族谱上写的是台湾道台。我推测那他就是台湾海防道台了。据说人都叫他汪时辰。说起汪时辰,人都伸出大拇指啧啧称奇。时辰是他的字号吧。汪时辰娶妻陈氏。可陈氏一直未生养。汪时辰去台湾上任前跟他的恩师告别。恩师为他饯行。他酒后哀叹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中国人的第一理念。恩师家有一被父母宠爱的小姐。爱慕他文武双全长得帅。闻言情愿嫁给他。恩师也青睐这个年轻同僚,竟应允了。这个在戏剧中见到的事在现实中发生了。所以汪时辰好艳福又娶了一美妻。而且还是大家闺秀。这个大家闺秀还是个才女。能写诗会作画。两位妻子随他入台。民国时流行平妻。汪时辰可是先锋早在清朝就平妻了。汪时辰对小娘子那是宠爱有加啊。带她游遍了台湾的山山水水。这个才女还写了一部游记见闻,名为《台湾风情录》。我小时候听大人说起,非常好奇。死缠烂磨从族长手里借了拿家里看,是一本发黄的手札。书皮已有小破损,在反面又粘贴了一张纸。所以书皮厚厚的硬硬的。翻开来是手写的娟秀的小楷。用繁体文言文写的。当时我识字不多。看得半懂不懂。这本书连同家里所有的藏书,还有族谱及汪时辰与两位夫人的画像在文革中被放在装河泥的泥巴凼子里烧毁了。我眼见红红的火舌舔舐吞没这些黄黄的灰灰的薄薄的脆弱的纸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些珍贵的文物化为灰烬。现在想来越发痛惜。
汪时辰在台剿灭海盗有功受奖。小娘子又给他陆续生了两个儿子。这时的汪时辰志得意满了吧。月盈则亏。一日有几个人吹着喇叭抬着个大海螺,海螺上扎着喜庆的红绸来汪府了。他们言说在海里捞着这个稀罕物,非把这大海螺进献给道台大人。说他安民有功。汪时辰推辞了一下,这些人放下海螺走了。汪时辰笑纳了。这个海螺能装七桶水。过了半月,又有几个人抬来了一个大海蚌。海蚌上披挂着红绿绸,说这个大海蚌也能装七桶水,正好与海螺配对。这些人放下海蚌走了。汪时辰也笑纳了。这两样东西汪时辰叫人每样装了七桶水安放在大门两旁,把它们作为镇宅之宝。远近的人闻说络绎不绝都跑来看稀奇。汪府这下门庭若市。这事就传扬开去。汪时辰还乐淘淘的欣赏着前来观奇的人们,还喜滋滋地向人展示着炫耀着他的吉祥物他的镇宅之宝。他没有料到因为这两件宝贝他被人参了。有人弹劾他收受贿赂,勾结海盗。证据就是汪府门前的那一对镇宅之宝。
朝廷下旨汪时辰被贬职。贬到安徽泾县做了个小小的县令。汪家只是被贬并未抄家。据说汪家举家内迁,浩浩荡荡乘了几条大船,来到泾县。汪家财物丰厚。我在一本书上曾看到这么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汪道台我的祖宗不知他受贿与否。但他积攒了不少银子那是事实。他到泾县后买田置地。两个儿子虽读书却未中举,才学不及其父母。只是秀才。两秀才做起了茶叶生意。后来在南京相继开了两个茶庄。汪家的孙子都在南京读书做茶叶生意。
我们汪家怎么会到了太平县呢?
想起我的母亲,我就痛彻心扉。孩子,我来讲讲我母亲你奶奶的故事。讲之前我先痛哭一场吧。在这寂静的只有我一个人的午后,母亲,业已年老中风无所顾忌的我,放声为你一哭。这哭迟到了几十年。哭完我来慢慢讲述。我可怜可敬的母亲啊。
我母亲朱昌惠属羊,在姊妹中排行老二,出生于1907年。那是清末了。这时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第二年即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就都相继驾崩了。这一年《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公布,女子教育取得合法权。我的外祖父朱一鑫这个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他思想激进。他希望他的二女儿能由此得惠。所以他给这年出生的二女儿取名叫朱昌惠。他希望他的女儿们能与男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学堂教育。可惜他的愿望没能成真。他的七个女儿一个也没进学堂读书。一年只回家一趟的朱一鑫常年奔波在外,没能给女儿们多少父爱,而且在1917年后他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他没有给女儿们留下什么父荫。那时我母亲只有十岁。我母亲对其父的印象是模模糊糊的。她感恩其父的就是在朱一鑫的倡导坚持下,她们姊妹七个都没裹足。天足让她们行走自如。否则她们吃的苦受的罪会更多。
我的母亲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形象。个子不高,长的很小巧。桃形脸,双眼皮,两只眼睛不大也不小,皮肤白皙。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本装褂子右前胸布扣上总挂着一方白手绢。她貌不惊人却也耐看。人们对她的评价是“精精致致的。”她话不多。可她张嘴说的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无可辩驳。她总是静静地做事。我感觉粗糙的东西经她的手就光亮了。凌乱不堪的地方她一到就整洁了。
她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汪清泉,一阵轻风。有她在,人就感觉清爽惬意。
小的时候,我的母亲生活在朱家大院。跟我外祖母学绣花做鞋。她遗传继承了她母亲的天赋特长,在女红方面朱昌惠在姊妹中是出类拔萃的。做姑娘时她就由此获得了长辈们的赞誉。
十八岁那年由她的二妈做媒,嫁入了汪家。我们汪家是个怎样的人家?汪家当时在当地可是声名赫赫啊。
汪家发达的这位祖先据说是四川人。他是清朝举人。不仅书读的好,而且还会武功。文武双全啊。更难得的是长的还一表人才。我小的时候看过他的画像。过年祭祀时祠堂就会挂他的像。穿着清朝的官服。一脸严肃的样子。他的画像两旁还挂着他两位夫人的像。我那时小,对画像不太关注,也没有审美观念。不知两位夫人长相美丑如何。只记得祭祀时,在袅袅青烟中,我在母亲的牵引下,学着众人的样子对着那三幅画像三叩首。据说清朝政府把他派往台湾去剿灭海盗,族谱上写的是台湾道台。我推测那他就是台湾海防道台了。据说人都叫他汪时辰。说起汪时辰,人都伸出大拇指啧啧称奇。时辰是他的字号吧。汪时辰娶妻陈氏。可陈氏一直未生养。汪时辰去台湾上任前跟他的恩师告别。恩师为他饯行。他酒后哀叹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中国人的第一理念。恩师家有一被父母宠爱的小姐。爱慕他文武双全长得帅。闻言情愿嫁给他。恩师也青睐这个年轻同僚,竟应允了。这个在戏剧中见到的事在现实中发生了。所以汪时辰好艳福又娶了一美妻。而且还是大家闺秀。这个大家闺秀还是个才女。能写诗会作画。两位妻子随他入台。民国时流行平妻。汪时辰可是先锋早在清朝就平妻了。汪时辰对小娘子那是宠爱有加啊。带她游遍了台湾的山山水水。这个才女还写了一部游记见闻,名为《台湾风情录》。我小时候听大人说起,非常好奇。死缠烂磨从族长手里借了拿家里看,是一本发黄的手札。书皮已有小破损,在反面又粘贴了一张纸。所以书皮厚厚的硬硬的。翻开来是手写的娟秀的小楷。用繁体文言文写的。当时我识字不多。看得半懂不懂。这本书连同家里所有的藏书,还有族谱及汪时辰与两位夫人的画像在文革中被放在装河泥的泥巴凼子里烧毁了。我眼见红红的火舌舔舐吞没这些黄黄的灰灰的薄薄的脆弱的纸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些珍贵的文物化为灰烬。现在想来越发痛惜。
汪时辰在台剿灭海盗有功受奖。小娘子又给他陆续生了两个儿子。这时的汪时辰志得意满了吧。月盈则亏。一日有几个人吹着喇叭抬着个大海螺,海螺上扎着喜庆的红绸来汪府了。他们言说在海里捞着这个稀罕物,非把这大海螺进献给道台大人。说他安民有功。汪时辰推辞了一下,这些人放下海螺走了。汪时辰笑纳了。这个海螺能装七桶水。过了半月,又有几个人抬来了一个大海蚌。海蚌上披挂着红绿绸,说这个大海蚌也能装七桶水,正好与海螺配对。这些人放下海蚌走了。汪时辰也笑纳了。这两样东西汪时辰叫人每样装了七桶水安放在大门两旁,把它们作为镇宅之宝。远近的人闻说络绎不绝都跑来看稀奇。汪府这下门庭若市。这事就传扬开去。汪时辰还乐淘淘的欣赏着前来观奇的人们,还喜滋滋地向人展示着炫耀着他的吉祥物他的镇宅之宝。他没有料到因为这两件宝贝他被人参了。有人弹劾他收受贿赂,勾结海盗。证据就是汪府门前的那一对镇宅之宝。
朝廷下旨汪时辰被贬职。贬到安徽泾县做了个小小的县令。汪家只是被贬并未抄家。据说汪家举家内迁,浩浩荡荡乘了几条大船,来到泾县。汪家财物丰厚。我在一本书上曾看到这么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汪道台我的祖宗不知他受贿与否。但他积攒了不少银子那是事实。他到泾县后买田置地。两个儿子虽读书却未中举,才学不及其父母。只是秀才。两秀才做起了茶叶生意。后来在南京相继开了两个茶庄。汪家的孙子都在南京读书做茶叶生意。
我们汪家怎么会到了太平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