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神秘莫测的悬案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除去这些很普通的名字外,他还有个不普通的名字——魏武帝,或者叫做“武皇帝”。其实,曹操终其一生,鞍不离马,甲不解身,东荡西除,南征北伐,挟天子以令诸侯,费了很大气力统一中国北部,虽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洛阳,葬于高陵(今河北临漳西南),终年66岁。当年十月,他的儿子曹丕废汉自立,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黄初,国号曰“魏”。十一月,曹丕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至此,曹操才算有了皇帝正式名称,他的这个伟大遗愿在曹丕手里完成,是名副其实的儿子创造老子。
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其为“抑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他到另一个世界去做皇帝,是其高明之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众所周知,曹操在镇压黄巾军起义中起家,建立了以“青州兵”为精锐的曹家队伍,他在占据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期间,汉献帝被李劫持,长安城被抢掠一空。一些大臣拥献帝逃至洛阳,这里的宫室也已化为废墟,百官依壁而居,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就在汉献帝和大臣们走投无路之际,曹操做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决定,建安元年(196)九月,将献帝接到许昌,自为大将军,封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侯。自此政归曹氏,皇帝仅守位而已。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任丞相;建安十八年五月自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晋号为魏王,其位置在诸王之上。曹操儿子曹丕为王太子,女儿称公主,王都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设有相国、御史大夫、尚书令、侍中之类的官职,在形式上和皇帝没有太大区别。魏王在名义上仍比汉献帝要低一等,而实际上皇帝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谁也不拿他当回事了。
曹操大权在握,皇帝之位伸手可及,然而曹操操纵汉献帝24年(建安元年至延康元年),玩弄其于股掌之上,直到临死之前,也没有把小他26岁的汉献帝废掉。尽管曹操已全面完成了曹魏王朝的准备工作,可是他还是没有当上皇帝。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甚至将其归为曹操的最大“奸谋”,其实这正是他的精明过人之处。因为曹操权衡利弊,他还不能当这个皇帝。
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曹操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很善于从全局、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出现了一批不可小瞧的实力派人物,如袁绍、袁术、吕布、张绣、孙权、刘备等,个个不甘雌伏,总想以求一逞。而自己所拥有的实力尚不足以荡平群雄,除尽异己。特别是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曹操感到汉室还有一定号召力,像孙坚等人,“知有讨贼而不知有他”。在后来同刘备的接触中,知道此人表面上高喊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实际上却是天下第一号“皇帝迷”。还有实力雄厚的袁氏集团,也在虎视眈眈看着自己。而所有人的目光聚焦点,是皇帝的位置。自己一旦称帝,各路诸侯就得像当年讨伐董卓一样再讨伐自己,他坚决不做董卓第二。相反,要千方百计剪除这些对立势力。在曹操看来,汉献帝尽管是个孩子皇帝,但却是最好的政治工具,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比自己称帝讨伐更加名正言顺,更得天应人。另外,曹操也清楚地知道,即使能用武力逐个消灭地方割据势力,可是他无法使整个士族阶层服帖。尽管他果断地杀掉了这个阶层的一些头面人物,如孔融、崔琰等,但不可能除掉整个士族阶层。再看看本营垒的知识分子,最拥护自己的莫如荀、荀攸叔侄,可连称魏王他们都激烈反对,怎么再好意思自称皇帝?而充分利用汉献帝这块招牌,就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一步步发展壮大自己。就是到了统一中国北方之后,曹操还是没有代汉自立。比如,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孙权袭杀关羽之后,为了引祸于人,主动给曹操写信,对其歌功颂德,劝他登基称帝,自己甘愿称臣。曹操让群僚传观了这封信,然后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引见《魏略》)。一眼识破了孙权的阴谋,仍然只行皇帝之实,不挂皇帝之名,堪称是聪明的算计。
为了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皇帝为万民之主,富有四海,掌管着天下最高权力,觊觎其位者大有人在。当年的董卓也是大权在握,废少帝,立献帝,犯了帝位不可轻易谋取的大忌,遭到诸侯讨伐,死无葬身之地,教训极为惨痛。再就是那个袁术,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竟也想代汉自立,要过一把做皇帝的瘾。但是他错误估计了天下形势,也没有弄清自己有多大本事,结果使得兄弟反目,众叛亲离,皇帝没有做成,还搭上全部家底和自己性命。
袁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公路,是大军阀袁绍的从弟。他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祖上四代都有人任太尉、司徒、司空职务,掌握全国最高军事、政务、监察执法大权,官高势大,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不要说家族势力曹操望尘莫及,就是手里掌握的军队也让曹操畏惧三分。董卓专权时,袁术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不听招呼,受到曹操和袁绍的联合攻击,袁术遂率余众割据扬州(今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间)。兴平二年(195)冬,汉献帝被李、郭汜等人追杀,百官士卒死亡者不可胜数,袁术以为代汉自立的时机成熟,遂召集属下说:“今刘氏衰微,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引见《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大家见他想当皇帝,不敢回答这种问话,只有主簿阎象当场劝阻,袁术置之不理。建安元年(196)七月,袁术迫不及待称帝,听说孙坚得了传国玉玺,遂逮捕孙妻夺了这一宝贝。不久又听了术士张炯的胡说八道,说他命中注定要做皇帝。袁术自以为一切准备停当,便在建安二年正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称仲家,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有滋有味地当起了皇帝。袁术的倒行逆施引起众人反对,他的儿女亲家吕布毁婚以示抗议,接着二人兵戎相见,袁术被吕布打败。这年五月,袁术又向阳夏(今河南太康)的陈王刘宠借粮,遭到拒绝。九月,曹操率军击败袁术。袁术投奔他的部下雷薄、陈兰,也被拒之门外。他要把帝号归于袁绍,袁绍不肯接受。走投无路的袁术众叛亲离,呕血斗余而死。袁术死后,妻子归了庐江太守刘勋,女儿被孙权纳入后宫,一个势力强大的军阀,因为利令智昏,擅自称帝,结果弄得家破人亡,声名狼藉。曹操亲眼看到袁术的失败过程,再联想到董卓暴尸于市、被燃火焚烧的情景,当能深刻领会这些前车之鉴,不会重复董卓及袁术的老路。所以尽管他大权在握,重兵在手,废献帝易如反掌,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当皇帝。
为了避免慕虚名而处实祸
据《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记述,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铜雀台大宴文武官员。当时,尽管赤壁兵败,可是曹操仍然牢牢控制着整个北方,形势仍可乐观。王郎、钟繇、王粲等一批文官借机进献诗章,大力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公开劝他登基为帝。曹操看了这些拍马屁的文字,笑了笑说:“诸公佳作,过誉甚矣!”接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和微不足道的期望。在这段表露心迹的话里,他一方面向大家说明自己毫无野心,只想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只图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足矣。想不到现在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极,还会有什么期望?在曹操看来,“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不仅曹操至死不称帝,在他活着的时候,刘备、孙权也不敢称帝。说明曹操在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曹操也明确指出,现在有人“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同时,曹操也毫不含糊地表示,如果要他回到所封的武平侯之国安享富贵,这实在不行,恐怕一解兵权,就会被人所害。若是自己败了,则国家就会倾危,所以决不能只慕虚名而处实祸。
《三国演义》为小说家言,文中所述不可尽信。比如,据《三国志》曹操本传记载,铜雀台修建于建安十五年冬,而不是这年春天。铜雀台是曹操为小老婆建造的高级别墅,至少这一年铜雀台没有举行过此类国宴... -->>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除去这些很普通的名字外,他还有个不普通的名字——魏武帝,或者叫做“武皇帝”。其实,曹操终其一生,鞍不离马,甲不解身,东荡西除,南征北伐,挟天子以令诸侯,费了很大气力统一中国北部,虽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洛阳,葬于高陵(今河北临漳西南),终年66岁。当年十月,他的儿子曹丕废汉自立,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黄初,国号曰“魏”。十一月,曹丕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至此,曹操才算有了皇帝正式名称,他的这个伟大遗愿在曹丕手里完成,是名副其实的儿子创造老子。
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其为“抑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他到另一个世界去做皇帝,是其高明之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众所周知,曹操在镇压黄巾军起义中起家,建立了以“青州兵”为精锐的曹家队伍,他在占据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期间,汉献帝被李劫持,长安城被抢掠一空。一些大臣拥献帝逃至洛阳,这里的宫室也已化为废墟,百官依壁而居,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就在汉献帝和大臣们走投无路之际,曹操做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决定,建安元年(196)九月,将献帝接到许昌,自为大将军,封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侯。自此政归曹氏,皇帝仅守位而已。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任丞相;建安十八年五月自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晋号为魏王,其位置在诸王之上。曹操儿子曹丕为王太子,女儿称公主,王都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设有相国、御史大夫、尚书令、侍中之类的官职,在形式上和皇帝没有太大区别。魏王在名义上仍比汉献帝要低一等,而实际上皇帝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谁也不拿他当回事了。
曹操大权在握,皇帝之位伸手可及,然而曹操操纵汉献帝24年(建安元年至延康元年),玩弄其于股掌之上,直到临死之前,也没有把小他26岁的汉献帝废掉。尽管曹操已全面完成了曹魏王朝的准备工作,可是他还是没有当上皇帝。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甚至将其归为曹操的最大“奸谋”,其实这正是他的精明过人之处。因为曹操权衡利弊,他还不能当这个皇帝。
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曹操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很善于从全局、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出现了一批不可小瞧的实力派人物,如袁绍、袁术、吕布、张绣、孙权、刘备等,个个不甘雌伏,总想以求一逞。而自己所拥有的实力尚不足以荡平群雄,除尽异己。特别是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曹操感到汉室还有一定号召力,像孙坚等人,“知有讨贼而不知有他”。在后来同刘备的接触中,知道此人表面上高喊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实际上却是天下第一号“皇帝迷”。还有实力雄厚的袁氏集团,也在虎视眈眈看着自己。而所有人的目光聚焦点,是皇帝的位置。自己一旦称帝,各路诸侯就得像当年讨伐董卓一样再讨伐自己,他坚决不做董卓第二。相反,要千方百计剪除这些对立势力。在曹操看来,汉献帝尽管是个孩子皇帝,但却是最好的政治工具,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比自己称帝讨伐更加名正言顺,更得天应人。另外,曹操也清楚地知道,即使能用武力逐个消灭地方割据势力,可是他无法使整个士族阶层服帖。尽管他果断地杀掉了这个阶层的一些头面人物,如孔融、崔琰等,但不可能除掉整个士族阶层。再看看本营垒的知识分子,最拥护自己的莫如荀、荀攸叔侄,可连称魏王他们都激烈反对,怎么再好意思自称皇帝?而充分利用汉献帝这块招牌,就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一步步发展壮大自己。就是到了统一中国北方之后,曹操还是没有代汉自立。比如,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孙权袭杀关羽之后,为了引祸于人,主动给曹操写信,对其歌功颂德,劝他登基称帝,自己甘愿称臣。曹操让群僚传观了这封信,然后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引见《魏略》)。一眼识破了孙权的阴谋,仍然只行皇帝之实,不挂皇帝之名,堪称是聪明的算计。
为了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皇帝为万民之主,富有四海,掌管着天下最高权力,觊觎其位者大有人在。当年的董卓也是大权在握,废少帝,立献帝,犯了帝位不可轻易谋取的大忌,遭到诸侯讨伐,死无葬身之地,教训极为惨痛。再就是那个袁术,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竟也想代汉自立,要过一把做皇帝的瘾。但是他错误估计了天下形势,也没有弄清自己有多大本事,结果使得兄弟反目,众叛亲离,皇帝没有做成,还搭上全部家底和自己性命。
袁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公路,是大军阀袁绍的从弟。他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祖上四代都有人任太尉、司徒、司空职务,掌握全国最高军事、政务、监察执法大权,官高势大,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不要说家族势力曹操望尘莫及,就是手里掌握的军队也让曹操畏惧三分。董卓专权时,袁术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不听招呼,受到曹操和袁绍的联合攻击,袁术遂率余众割据扬州(今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间)。兴平二年(195)冬,汉献帝被李、郭汜等人追杀,百官士卒死亡者不可胜数,袁术以为代汉自立的时机成熟,遂召集属下说:“今刘氏衰微,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引见《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大家见他想当皇帝,不敢回答这种问话,只有主簿阎象当场劝阻,袁术置之不理。建安元年(196)七月,袁术迫不及待称帝,听说孙坚得了传国玉玺,遂逮捕孙妻夺了这一宝贝。不久又听了术士张炯的胡说八道,说他命中注定要做皇帝。袁术自以为一切准备停当,便在建安二年正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称仲家,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有滋有味地当起了皇帝。袁术的倒行逆施引起众人反对,他的儿女亲家吕布毁婚以示抗议,接着二人兵戎相见,袁术被吕布打败。这年五月,袁术又向阳夏(今河南太康)的陈王刘宠借粮,遭到拒绝。九月,曹操率军击败袁术。袁术投奔他的部下雷薄、陈兰,也被拒之门外。他要把帝号归于袁绍,袁绍不肯接受。走投无路的袁术众叛亲离,呕血斗余而死。袁术死后,妻子归了庐江太守刘勋,女儿被孙权纳入后宫,一个势力强大的军阀,因为利令智昏,擅自称帝,结果弄得家破人亡,声名狼藉。曹操亲眼看到袁术的失败过程,再联想到董卓暴尸于市、被燃火焚烧的情景,当能深刻领会这些前车之鉴,不会重复董卓及袁术的老路。所以尽管他大权在握,重兵在手,废献帝易如反掌,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当皇帝。
为了避免慕虚名而处实祸
据《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记述,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铜雀台大宴文武官员。当时,尽管赤壁兵败,可是曹操仍然牢牢控制着整个北方,形势仍可乐观。王郎、钟繇、王粲等一批文官借机进献诗章,大力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公开劝他登基为帝。曹操看了这些拍马屁的文字,笑了笑说:“诸公佳作,过誉甚矣!”接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和微不足道的期望。在这段表露心迹的话里,他一方面向大家说明自己毫无野心,只想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只图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足矣。想不到现在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极,还会有什么期望?在曹操看来,“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不仅曹操至死不称帝,在他活着的时候,刘备、孙权也不敢称帝。说明曹操在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曹操也明确指出,现在有人“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同时,曹操也毫不含糊地表示,如果要他回到所封的武平侯之国安享富贵,这实在不行,恐怕一解兵权,就会被人所害。若是自己败了,则国家就会倾危,所以决不能只慕虚名而处实祸。
《三国演义》为小说家言,文中所述不可尽信。比如,据《三国志》曹操本传记载,铜雀台修建于建安十五年冬,而不是这年春天。铜雀台是曹操为小老婆建造的高级别墅,至少这一年铜雀台没有举行过此类国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