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明末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开苏州,沿途的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安等地,基本都是带有江南的氛围,大都是小桥流水的委婉,这些地方普遍算是富庶的,特别是扬州,曾有歇后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说明了扬州的富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面比较,扬州甚至隐隐强于苏州。
不过相比较来说,淮安的情况就要差一些了。
一路上的奔袭,全部都是杨贺做出安排,从苏州到常州,两百里地,用了一天的时间,累的杨彝和顾梦麟几乎说不出话来,从常州到镇江,一百二十里,三个时辰赶到,至于从镇江到扬州,七十多里地,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最为辛苦的还是扬州到淮安,三百里地,也是一天的时间赶到。
随着奔袭的次数增多,郑勋睿开始明显的适应了,杨廷枢适应的速度更快,杨彝和顾梦麟则是咬牙坚持,从年纪上面来说,两人恢复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既然大家都是如此,他们也只能够跟随,不好意思说吃不消。好在两人配备的也是乌珠穆沁马,耐力超强,虽不是正规的战马,也能够适应快速的奔袭。
淮安距离徐州四百五十里地,想要一天赶到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坐骑吃不消。
郑勋睿和郑锦宏骑乘的阿拉伯马,平日里都是杨贺与郑锦宏两人喂养的,杨贺按照战马的要求,对两匹阿拉伯马进行了适当的训练,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两匹阿拉伯马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性格温顺,特别是在突然提速方面,强于乌珠穆沁马,但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在耐力和持久力方面,稍逊于乌珠穆沁马。
郑锦宏的素养也在迅速提升,杨贺有意多郑锦宏进行了一些训练,譬如说在观察周遭的形势、行军途中应该要有一些什么准备,以及抵达目的地之后,首要的是观察地形等等,郑锦宏的接受能力很强,就连杨贺都感觉到吃惊,他本来以为郑锦宏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虽说是下人的身份,但还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训练之后才知道,很多时候郑锦宏的吃苦能力,甚至要超过他了。
遇见好的徒弟,师父都是高兴的,以至于杨贺后来将主要的精力,都转移到郑锦宏的身上去了,倒是很少关注杨廷枢和郑勋睿了。
杨彝一路上的表现,证实了郑勋睿的猜想,很多的时间,杨彝说到的都是东林书院的事情,提到了已经故去的东林书院创始人顾宪成,推崇顾宪成所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郑勋睿一路上都是应付了事,毕竟大家在一起游历,不可能将关系闹得很僵,再说顾宪成所作的这副对联,寓意还是很不错的,要求读书人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时时刻刻考虑国家兴亡的大事情,这也是应该的。
敏锐的杨廷枢从中看出了端倪,暗自佩服郑勋睿的判断,渐渐的对杨彝也流于形势上面的应付了,觉得杨彝此次跟随游历,居然是带有目的的,那就很无趣了。
顾梦麟表现淡定很多,他一路上仔细观察郑勋睿,很少说话,从来不展现什么学识上的东西,相反对于郑勋睿提出来的一些民生方面的问题,是倾尽所能予以答复,从这些交谈之中,顾梦麟感觉到了,郑勋睿的心思恐怕真的没有在学识和诗词上面,人家一路上关心的大都是柴米油盐的事情,甚至在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南府城,也是多次询问这方面事情。
进入到徐州府所辖的地方之后,郑勋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就连杨廷枢、杨彝和顾梦麟等人,也看出来了,尽管说已经到年底,到了冬月的时间,可这里的百姓和农户,生活依旧是困苦的,沿途看见衣着破烂、面有菜色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更加令众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看见了流民。
什么是流民,国家出现了战乱,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被迫四处奔波,这才是流民,所谓故土难离,若不是万般无奈,无人愿意离开家园,宋朝诗人晁补之曾经有一首诗,专门说到流民的: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南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郑勋睿的神色开始变得凝重,这里是南直隶所辖的徐州,居然出现了流民,可见大明的形势已经开始急剧恶化了。
官府对流民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允许流民进入到城池之中,不管流民遭遇到多么大的痛楚,部分的官府... -->>
离开苏州,沿途的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安等地,基本都是带有江南的氛围,大都是小桥流水的委婉,这些地方普遍算是富庶的,特别是扬州,曾有歇后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说明了扬州的富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面比较,扬州甚至隐隐强于苏州。
不过相比较来说,淮安的情况就要差一些了。
一路上的奔袭,全部都是杨贺做出安排,从苏州到常州,两百里地,用了一天的时间,累的杨彝和顾梦麟几乎说不出话来,从常州到镇江,一百二十里,三个时辰赶到,至于从镇江到扬州,七十多里地,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最为辛苦的还是扬州到淮安,三百里地,也是一天的时间赶到。
随着奔袭的次数增多,郑勋睿开始明显的适应了,杨廷枢适应的速度更快,杨彝和顾梦麟则是咬牙坚持,从年纪上面来说,两人恢复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既然大家都是如此,他们也只能够跟随,不好意思说吃不消。好在两人配备的也是乌珠穆沁马,耐力超强,虽不是正规的战马,也能够适应快速的奔袭。
淮安距离徐州四百五十里地,想要一天赶到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坐骑吃不消。
郑勋睿和郑锦宏骑乘的阿拉伯马,平日里都是杨贺与郑锦宏两人喂养的,杨贺按照战马的要求,对两匹阿拉伯马进行了适当的训练,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两匹阿拉伯马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性格温顺,特别是在突然提速方面,强于乌珠穆沁马,但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在耐力和持久力方面,稍逊于乌珠穆沁马。
郑锦宏的素养也在迅速提升,杨贺有意多郑锦宏进行了一些训练,譬如说在观察周遭的形势、行军途中应该要有一些什么准备,以及抵达目的地之后,首要的是观察地形等等,郑锦宏的接受能力很强,就连杨贺都感觉到吃惊,他本来以为郑锦宏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虽说是下人的身份,但还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训练之后才知道,很多时候郑锦宏的吃苦能力,甚至要超过他了。
遇见好的徒弟,师父都是高兴的,以至于杨贺后来将主要的精力,都转移到郑锦宏的身上去了,倒是很少关注杨廷枢和郑勋睿了。
杨彝一路上的表现,证实了郑勋睿的猜想,很多的时间,杨彝说到的都是东林书院的事情,提到了已经故去的东林书院创始人顾宪成,推崇顾宪成所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郑勋睿一路上都是应付了事,毕竟大家在一起游历,不可能将关系闹得很僵,再说顾宪成所作的这副对联,寓意还是很不错的,要求读书人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时时刻刻考虑国家兴亡的大事情,这也是应该的。
敏锐的杨廷枢从中看出了端倪,暗自佩服郑勋睿的判断,渐渐的对杨彝也流于形势上面的应付了,觉得杨彝此次跟随游历,居然是带有目的的,那就很无趣了。
顾梦麟表现淡定很多,他一路上仔细观察郑勋睿,很少说话,从来不展现什么学识上的东西,相反对于郑勋睿提出来的一些民生方面的问题,是倾尽所能予以答复,从这些交谈之中,顾梦麟感觉到了,郑勋睿的心思恐怕真的没有在学识和诗词上面,人家一路上关心的大都是柴米油盐的事情,甚至在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南府城,也是多次询问这方面事情。
进入到徐州府所辖的地方之后,郑勋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就连杨廷枢、杨彝和顾梦麟等人,也看出来了,尽管说已经到年底,到了冬月的时间,可这里的百姓和农户,生活依旧是困苦的,沿途看见衣着破烂、面有菜色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更加令众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看见了流民。
什么是流民,国家出现了战乱,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被迫四处奔波,这才是流民,所谓故土难离,若不是万般无奈,无人愿意离开家园,宋朝诗人晁补之曾经有一首诗,专门说到流民的: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南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郑勋睿的神色开始变得凝重,这里是南直隶所辖的徐州,居然出现了流民,可见大明的形势已经开始急剧恶化了。
官府对流民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允许流民进入到城池之中,不管流民遭遇到多么大的痛楚,部分的官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