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章一条大鱼
今日呈递给刘宏的奏疏,有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御史台的意见,也有现任以及曾经担任过三公职务的朝廷重臣的意见,这本身就给此次进谏增添了不小的份量,再加上曹操的一封奏疏,声情并茂,成功的打动了刘宏,不仅对蒙冤的官员心生怜悯,而且对陈耽的冒犯,恐怕也是恨意大消吧?按理说,今日的一番运作,已经算是成功了,应该高兴才是,可是面对刘照的表现,卢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却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和城府,真的好吗?
尽管在教学方面,卢植早就把刘照当成一位成年人来看待了,可是对于刘照在权术方面的早熟,卢植却有点不寒而栗。身为大儒,卢植虽然不是固步自封之人,但是对于法家的那一套帝王心术,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可是做皇帝的,哪个会不喜欢这套驾驭臣下的技巧?汉宣帝就公然教训他那个喜欢儒学的儿子,即后来的汉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这就与身为儒者的卢植的理想,有些背道而驰了。原本他看刘照年幼聪慧,而且喜好儒学,开蒙即学《孝经》,日后定能成为一位宽仁好儒的皇帝。谁知道,身处在那个位置上,身处在那种环境里,刘照对于帝王权术,竟也是无师自通,进步神速。
这样的一位皇帝,日后虽然会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主,但是毫无疑问,他也将会是一位独断专行、猜忌多疑甚至是刻薄寡恩的帝王。侍奉这么一位皇帝,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使。比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一生任用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早期窦、王两位太后在世时,两家外戚轮流为相,而汉武帝的权柄也并不稳固,所以丞相还算是拥有实权外,等到汉武帝真正掌握了朝政后,他后续的丞相,不仅权利被大大削减,甚至到了丞相府都无人修缮的地步,而且难以善终,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获罪被杀的,居然有五人。
当然,卢植也没糊涂到认为皇帝就应该一点权术都不通,汉元帝、汉成帝两父子殷鉴在前,正是这两位喜好儒家,不通权术的皇帝,导致了西汉外戚势力坐大,最终让汉家天下被外戚王莽所篡夺。汉宣帝“乱我家者,太子也”的预言,也并非毫无根据的夸大之辞。
只是,以刘照的这种发展趋势,恐怕日后又是一位汉武帝,焉知他今日的喜好儒学,不是和当年的武帝一样,只是为了依靠儒学来建立帝王集权的舆论基础呢?
看来自己日后教育皇子的担子还重着呢。
收摄心神,卢植起身下拜,道:“此事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训示。”
刘宏望了在场的诸位常侍一眼,道:“洗刷冤狱之事,就让王子师去办吧,他是侍御史,这是他份内之事。至于许太尉、张司空,就由尚书台拟一封诏书,问责他们失察之罪。至于那个陈耽……哼,算了,念在他是元老大臣,就饶他一命,责令他即日出京,回乡养老去罢!不得再在京师稽留!”
卢植闻言暗喜,赶忙道:“臣遵旨,这就前去办理,请陛下恕臣无状,先行告退了。”
诸位常侍见还未等自己开口劝天子改主意,卢植就一溜烟的走掉了,一个个气得眼歪口斜,再看刘宏,已经被刘照重新续起了话题,又开始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作感想了,一干人只好暂时作罢,等待日后有机会再行报复了。只是王允等人的奏疏,并没有直接攻击他们,而罪魁祸首的陈耽,却是一去如困鸟归林,池鱼入渊——陈耽乃是徐州东海郡人氏,与前太尉陈球(陈登的叔祖父)虽非同郡,却也份属同族,都是徐州望门。回乡之后,自有亲戚乡党庇护,反倒不如在京时容易陷害了——这让一班权阉登时感觉有力无处使,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傍晚,与刘宏一起用罢晚膳的刘照,回到了自己的居处。收拾停当之后,刘照倚在榻上,静静的听身旁的侯谨向他汇报内缉听厂以及纠察队送来种种情报。
眼下,这个小小的情报网,还探听不到多少重要的消息。侯谨一开始报告的,是京城的粮、布、肉、柴等生活物资的价格,虽然刘照如今还没法从这些物价中,敏锐的察觉出整个大汉的经济发展的风向,但是通过多个渠道来了解下物价,总比传说中,光绪皇帝被身边的太监欺骗一个鸡蛋值十两白银,普通人根本吃不起的要好。
接下来,就是京师里各家公卿大臣,王侯贵族的传闻了。但是今天侯谨所报告的,却不是... -->>
第七十章一条大鱼
今日呈递给刘宏的奏疏,有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御史台的意见,也有现任以及曾经担任过三公职务的朝廷重臣的意见,这本身就给此次进谏增添了不小的份量,再加上曹操的一封奏疏,声情并茂,成功的打动了刘宏,不仅对蒙冤的官员心生怜悯,而且对陈耽的冒犯,恐怕也是恨意大消吧?按理说,今日的一番运作,已经算是成功了,应该高兴才是,可是面对刘照的表现,卢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却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和城府,真的好吗?
尽管在教学方面,卢植早就把刘照当成一位成年人来看待了,可是对于刘照在权术方面的早熟,卢植却有点不寒而栗。身为大儒,卢植虽然不是固步自封之人,但是对于法家的那一套帝王心术,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可是做皇帝的,哪个会不喜欢这套驾驭臣下的技巧?汉宣帝就公然教训他那个喜欢儒学的儿子,即后来的汉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这就与身为儒者的卢植的理想,有些背道而驰了。原本他看刘照年幼聪慧,而且喜好儒学,开蒙即学《孝经》,日后定能成为一位宽仁好儒的皇帝。谁知道,身处在那个位置上,身处在那种环境里,刘照对于帝王权术,竟也是无师自通,进步神速。
这样的一位皇帝,日后虽然会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主,但是毫无疑问,他也将会是一位独断专行、猜忌多疑甚至是刻薄寡恩的帝王。侍奉这么一位皇帝,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使。比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一生任用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早期窦、王两位太后在世时,两家外戚轮流为相,而汉武帝的权柄也并不稳固,所以丞相还算是拥有实权外,等到汉武帝真正掌握了朝政后,他后续的丞相,不仅权利被大大削减,甚至到了丞相府都无人修缮的地步,而且难以善终,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获罪被杀的,居然有五人。
当然,卢植也没糊涂到认为皇帝就应该一点权术都不通,汉元帝、汉成帝两父子殷鉴在前,正是这两位喜好儒家,不通权术的皇帝,导致了西汉外戚势力坐大,最终让汉家天下被外戚王莽所篡夺。汉宣帝“乱我家者,太子也”的预言,也并非毫无根据的夸大之辞。
只是,以刘照的这种发展趋势,恐怕日后又是一位汉武帝,焉知他今日的喜好儒学,不是和当年的武帝一样,只是为了依靠儒学来建立帝王集权的舆论基础呢?
看来自己日后教育皇子的担子还重着呢。
收摄心神,卢植起身下拜,道:“此事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训示。”
刘宏望了在场的诸位常侍一眼,道:“洗刷冤狱之事,就让王子师去办吧,他是侍御史,这是他份内之事。至于许太尉、张司空,就由尚书台拟一封诏书,问责他们失察之罪。至于那个陈耽……哼,算了,念在他是元老大臣,就饶他一命,责令他即日出京,回乡养老去罢!不得再在京师稽留!”
卢植闻言暗喜,赶忙道:“臣遵旨,这就前去办理,请陛下恕臣无状,先行告退了。”
诸位常侍见还未等自己开口劝天子改主意,卢植就一溜烟的走掉了,一个个气得眼歪口斜,再看刘宏,已经被刘照重新续起了话题,又开始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作感想了,一干人只好暂时作罢,等待日后有机会再行报复了。只是王允等人的奏疏,并没有直接攻击他们,而罪魁祸首的陈耽,却是一去如困鸟归林,池鱼入渊——陈耽乃是徐州东海郡人氏,与前太尉陈球(陈登的叔祖父)虽非同郡,却也份属同族,都是徐州望门。回乡之后,自有亲戚乡党庇护,反倒不如在京时容易陷害了——这让一班权阉登时感觉有力无处使,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傍晚,与刘宏一起用罢晚膳的刘照,回到了自己的居处。收拾停当之后,刘照倚在榻上,静静的听身旁的侯谨向他汇报内缉听厂以及纠察队送来种种情报。
眼下,这个小小的情报网,还探听不到多少重要的消息。侯谨一开始报告的,是京城的粮、布、肉、柴等生活物资的价格,虽然刘照如今还没法从这些物价中,敏锐的察觉出整个大汉的经济发展的风向,但是通过多个渠道来了解下物价,总比传说中,光绪皇帝被身边的太监欺骗一个鸡蛋值十两白银,普通人根本吃不起的要好。
接下来,就是京师里各家公卿大臣,王侯贵族的传闻了。但是今天侯谨所报告的,却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