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明皇长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元璋差钱嘛?
他真的很差钱!
别看每天大鱼大肉的,那都是作为皇帝的标配。
每年皇宫的开支,可都是从内帑出的,包括藩王的,也都是如此。
从洪武元年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大明的财政就没有宽裕的时候。
为什么出大明宝钞,就是因为国库连军饷都很难出来了,大明宝钞刚出的那几年,倒是过了宽裕的日子。
后来各种打仗,赏赐,军饷,俸禄,几乎都是由宝钞占据了大头。
这也是为什么宝钞每年都要出了千万贯的原因所在。
然后就是宝钞的大幅度贬值,这才让朱元璋意识到要控制宝钞的发行。
就算是近几年,官吏们的俸禄,也是经常拖欠,延迟发放。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要从户部拿钱,来填补皇宫的空缺。
当年马皇后生辰的时候,宴席上的四菜一汤,那还不是因为内帑没钱才搞出来的么。
真要富裕,谁还这么整呀。
把官吏们的俸禄卡得死死的,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合算之下这已经是大明国库的极限了,朱元璋都恨不得官员们自带俸禄过来上班才好。
最好是再给国库赚赠点银子。
也就是近两个月,皇宫的各项开支才稍微宽松一点。
这当然是大孙的功劳了。
现在听大孙这么一说,犯罪的都可以给内帑创造收入了,还是跟现在大孙办厂的情况差不多。
这么一想,朱元璋面上当真是容光焕发。
“大孙,要是按照你这么做的话,每年可以赚多少银子呢。”朱元璋回味过后,笑眯眯的对着大孙问道。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这么做往后内帑能够增加多少的收入。
人呀,最不喜欢过的就是穷日子,更何况朱元璋这么个开国皇帝。
每次在早朝上,他最烦的就是户部,总是提出这里缺银子了,那里缺银子了,以各种理由减少内帑的开支。
朱元璋也知道,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大明每年的岁入就那么多,能怎样呢。
首先还是要稳住军饷才行,这也是朱元璋苦思冥想的卫所制度,不然军饷都要吃紧,现在每年好歹军户还能自给自足。
大明最初建立的时候,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
一卫是五千六百人左右。按此计算,大明军队大概有二百七十万万之多。
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果全靠朝堂供养,会直接把整个大明的财政拖垮。
军队这个东西,真的是多了犯愁,少了还是犯愁。用它的时候越多越好,不用它的时候越精简越好,在和平年代你这庞大的军队,就是一个累赘。
朱元璋便道: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对此,朱元璋也曾兴奋的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粟。
为了更长久的维持卫所制度,朱元璋下谕旨:凡卫所军士的身份世袭不变,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也不能另谋职业。
这甚至已经直接写进了大明律中。
在朱元璋的设计中,卫所制度三层的士兵训练,七层的士兵负责种地。这个比例,也会根据土地的贫瘠程度做出一定的调整。
这项制度的设计,就已经预示着士兵战斗力的下降已经是一个必然的情况。
可是大明财政就这个样子了,能怎样呢。
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对卫所制度改革,这样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不管是屯田制,还是卫所制度,弊端都是非常明白,那就是使得将领和士兵之间的联系过分紧密。
历史上大唐藩镇割据,群雄割据,各自为王,就是屯田制所带来的。
体现在战争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强的隐患。
当朝廷需要调兵打仗时,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军队,这些士兵就脱离了原来的卫所军官,而总兵官则向朝廷任命的统帅负责。
而且一般战事征召,几乎都是因为出现了问题才会如此,这就导致没了训练磨合的时间。
这样会造成将军对士兵的不熟悉,士兵不听将军指挥,谁都不服谁,战斗力大大减弱。
在嘉靖三十四年,一股五十三人组成的倭寇,横行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明目张胆的攻打当时明朝陪都南京城,还杀伤明军三四千人。
卫所兵却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你就用人堆也消灭了这几十人的小部队,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放在如今的明初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要是谁跟朱元璋说,后来的大明因为卫所制度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会信?
即便是百姓,官吏,也绝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他偏偏在历史上,就这么发生了,如同天方夜谭,却又真实无比。
... -->>
朱元璋差钱嘛?
他真的很差钱!
别看每天大鱼大肉的,那都是作为皇帝的标配。
每年皇宫的开支,可都是从内帑出的,包括藩王的,也都是如此。
从洪武元年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大明的财政就没有宽裕的时候。
为什么出大明宝钞,就是因为国库连军饷都很难出来了,大明宝钞刚出的那几年,倒是过了宽裕的日子。
后来各种打仗,赏赐,军饷,俸禄,几乎都是由宝钞占据了大头。
这也是为什么宝钞每年都要出了千万贯的原因所在。
然后就是宝钞的大幅度贬值,这才让朱元璋意识到要控制宝钞的发行。
就算是近几年,官吏们的俸禄,也是经常拖欠,延迟发放。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要从户部拿钱,来填补皇宫的空缺。
当年马皇后生辰的时候,宴席上的四菜一汤,那还不是因为内帑没钱才搞出来的么。
真要富裕,谁还这么整呀。
把官吏们的俸禄卡得死死的,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合算之下这已经是大明国库的极限了,朱元璋都恨不得官员们自带俸禄过来上班才好。
最好是再给国库赚赠点银子。
也就是近两个月,皇宫的各项开支才稍微宽松一点。
这当然是大孙的功劳了。
现在听大孙这么一说,犯罪的都可以给内帑创造收入了,还是跟现在大孙办厂的情况差不多。
这么一想,朱元璋面上当真是容光焕发。
“大孙,要是按照你这么做的话,每年可以赚多少银子呢。”朱元璋回味过后,笑眯眯的对着大孙问道。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这么做往后内帑能够增加多少的收入。
人呀,最不喜欢过的就是穷日子,更何况朱元璋这么个开国皇帝。
每次在早朝上,他最烦的就是户部,总是提出这里缺银子了,那里缺银子了,以各种理由减少内帑的开支。
朱元璋也知道,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大明每年的岁入就那么多,能怎样呢。
首先还是要稳住军饷才行,这也是朱元璋苦思冥想的卫所制度,不然军饷都要吃紧,现在每年好歹军户还能自给自足。
大明最初建立的时候,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
一卫是五千六百人左右。按此计算,大明军队大概有二百七十万万之多。
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果全靠朝堂供养,会直接把整个大明的财政拖垮。
军队这个东西,真的是多了犯愁,少了还是犯愁。用它的时候越多越好,不用它的时候越精简越好,在和平年代你这庞大的军队,就是一个累赘。
朱元璋便道: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对此,朱元璋也曾兴奋的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粟。
为了更长久的维持卫所制度,朱元璋下谕旨:凡卫所军士的身份世袭不变,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也不能另谋职业。
这甚至已经直接写进了大明律中。
在朱元璋的设计中,卫所制度三层的士兵训练,七层的士兵负责种地。这个比例,也会根据土地的贫瘠程度做出一定的调整。
这项制度的设计,就已经预示着士兵战斗力的下降已经是一个必然的情况。
可是大明财政就这个样子了,能怎样呢。
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对卫所制度改革,这样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不管是屯田制,还是卫所制度,弊端都是非常明白,那就是使得将领和士兵之间的联系过分紧密。
历史上大唐藩镇割据,群雄割据,各自为王,就是屯田制所带来的。
体现在战争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强的隐患。
当朝廷需要调兵打仗时,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军队,这些士兵就脱离了原来的卫所军官,而总兵官则向朝廷任命的统帅负责。
而且一般战事征召,几乎都是因为出现了问题才会如此,这就导致没了训练磨合的时间。
这样会造成将军对士兵的不熟悉,士兵不听将军指挥,谁都不服谁,战斗力大大减弱。
在嘉靖三十四年,一股五十三人组成的倭寇,横行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明目张胆的攻打当时明朝陪都南京城,还杀伤明军三四千人。
卫所兵却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你就用人堆也消灭了这几十人的小部队,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放在如今的明初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要是谁跟朱元璋说,后来的大明因为卫所制度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会信?
即便是百姓,官吏,也绝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他偏偏在历史上,就这么发生了,如同天方夜谭,却又真实无比。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