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乱世佳人]女儿难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毫无疑问的是,瑞德是一个尊重女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对女性的欣赏有自己的偏好——比如爱上身上没有这个时代传统女性特质的斯嘉丽,斯嘉丽敢作敢为,比起一般的女性更加的勇敢坚强,她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要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过的好,其他人都不是她需要搭理的对象。这样的特立独行偏偏吸引到了瑞德,可想而知瑞德的阳光与品位到底有多独特。
瑞德爱惜女性,爱护他们一家人,同时他也不像其他男人一样的迂腐,他更不会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依附于男性。
邦妮就是感受最深的人,因为瑞德愿意让她管理他们的家族企业,而从她小的时候,瑞德就是一直有意把她往这个方向带。
但同时,他也是大男子主义者。
以瑞德的财富地位,他根本不需要妻子抛头露面为他锦上添花,只要斯嘉丽愿意,他可以养她一辈子。这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潜意识里认为是对的的事情,才是最不可能动摇的事情。
邦妮知道最终瑞德是不会反对的,甚至会无条件的支持,因为从小到大她想做的事情,瑞德都会想方设法地为她达成。
可是她这一次想要做的事,对于男人们来说是一件挑战他们的权威和地位的事情。她实在没有把握瑞德的态度。
或许不会反对,但也不会赞同,就如同斯嘉丽最初的态度一样。
要不,先斩后奏也是一样的?
先成立一个协助妇女基金,然后拉上梅兰妮和美蓝联盟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出谋划策,这个基金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梅兰妮对她说,其实很多妇女协会都有相似的特质,他们的经验可以在最初的时候帮助她完成这样的事情。
但邦妮却对此持保留态度,因为这些妇女协会的干事大多都是保守的传统女性,还有很多宗教势力砸里面,她虽然建的是一所女校,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为女性平权,这些传统的南方妇女大多都是以夫为天,如果她们知道了她的想法,说不定不会支持,甚至会阻挠她的行动——当然这个想法她并没有对梅兰妮明确说,只是说再考虑一下。
万事起头难,就算邦妮已经确定要建立一所女校,但是确切的章程完全没定下来,她们不是要建立一个妇女庇护所,而是一所女校。
那些接下来就要面对的是关于选址问题,教育学科的问题,招收对象,还有学费等各种零零碎碎的问题,重要的是,她能不能让妇女们选择她的学校,让她们愿意去尝试做出改变,这些都是在思想依旧落后的南方将遇到最困难的问题。
在曾经是农奴制天下的南方,妇女的文盲率是北方的数倍。南方人拥有大片的肥沃的土地,以种植园与农业发家,虽然无法对抗北方的工业发展,但是却能自给自主,而在奴隶的帮助下,奴隶主们可以过得无比的富足,所以妇女是不需要有过多的学识,中上层的白人族群会让他们的女儿受到一定的教育,比如斯嘉丽,但在农奴制没有废除以前,这些教育的目的也只是让她们能够管理好她们的家庭就可以了。
直到南北战争后,他们的家养黑奴全部成为了自由黑人,这对于南部的农业具有致命地打击,南方人也失去了他们的土地与财产,家园被摧毁,就算经过了十年的混乱与休养生息,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传统女性依旧保持着他们的矜持与骄傲,但在这一代,已经没有太多的资本与其他人抗争。
事实上,即便是在南北内战以前,北方的基础教育程度也远远超过南方数倍,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大部分都拥有当初欧洲人坐着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开拓精神,他们普遍受到更开明的教育,而在南北战争前十年,就已经有女.权主义者开始活跃起来。
在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女.权主义争取者都是来自更开明的北边。
有人说南北战争就是美利坚堵上国运的战争,战争的成败决定了他们将来会成为农业国还是工业国,最后工业得到了最终的胜利,美利坚也走上了工业帝国世界工厂的道路,开始称霸世。从解放黑奴这个有跨时代意义的角度来说,胜利的北方自然是正义的一方,但解放了的黑奴却因此衍生了无数的问题——
从人.权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法国卢梭的《人.权宣言》还是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所描述的人.权都只属于男性,于是自由黑人们开始意识到并争取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当然最后他们争取到了,要知道南北战争里面北方的女性为解放黑奴也有不少的贡献了,然而在战后,这些女性认为黑人们争取到自己的选.举权,白人女性却依旧没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让她们开始觉得女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利,这也就促成了女.权运动斗争的兴起。
说起来,人类史上有最大的两次女.权争取运动,第一次就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时机初,而这一次运动的结束是二十年代女性争取到了选.举权以后,不过大家想也知道,如果第一次女.权运动真的是成功地为女性争取到了权利与地位,又怎么会有第二次女.权运动。
争取女性的选.举权自然是这一次女.权运动成功的标志*件,但说起来争取选.举权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在一开始女.权运动兴起的时候,女.权运动者将攻击的目标对准了一些道德败坏的男性。她们将一个地位显赫的有妇之夫牧师与一位女性偷情的事情刊登在了一篇杂志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牧师成为了这件事情的炮灰,然而那位与牧师一起偷情的女性的名誉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女性在这件事情成为了受到攻击对象。
从这件事情中,男人们开始意识到女.权主义者在挑战男人的统治地位,把握着舆论的男人们纷纷对这些女.权主义者予以谴责。自打那以后,女.权主义者只能选择不会给女性抹黑的事情,而选.举权本身就是偏中性,争取选.举权并不会给女性抹黑。
但就是单单只是一个选.举权,也让女人们为此奋斗了三十年,还是因为这些白人女性说服了男人,她们拥有的知识可以使他们的统治地位不会被能够投票的黑人所动摇,这才让男人们愿意松动起来,让女性拥有选.举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男人们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分一块蛋糕给女人。
不管怎么说,让女性拥有了投票权却真的是为女性平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当然还有各种婚姻法、离婚法的修宪,以及修改或者增加各种保护女性的法律。
北方受过教育的女性的处境都这么的艰难,更别说在文化水平底下的南方。
要他们做出改变,绝对是一件比经营一家公司,更加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即便是女.权兴起,女人们也从未得到真正与男人同等的地位和尊严,更别说是机会了。
在美国的女.权发展史上,男人曾经为了让女性感觉到尊重,创作出了一个来赞扬女性为家庭做出的贡献的词——“女性的领域”,以此来确定女性地位以及重要性。
他们歌颂女性,是因为女性在他们背后为他们生儿育女,让他们出去奋斗无后顾之忧。听起来其实比想象中可笑,女性的确是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尊重,但却被彻底限制在家庭的框架中,当实现自我价值只剩下家庭,他们依旧没有公平的权利,只能依附男人而活,这种“尊重”也不过是在绝对男权下,实现控制女性的伪善工具罢了。
南方现在还处于这种状态下,女性认为家庭就是他们的重心,超出家庭之外的权利,就是出格的事情。
而又因为战争的残酷,南方人们不愿意接触北方的发展,她们的视野让从此框死在南方传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最爱为难女人的,恰恰正是女人,这才是整件事情中最最最困难的部分。
一想到未来,邦妮头都大了。
☆
邦妮最终还是没有先斩后奏,她更希望的是,瑞德能够真正地去支持她做这件事情。
她还给小博写了一封信——按照计划,小博至少还有两个月才会回来,所以这也将会是她最后一封寄到维也纳的信件,不过未免小博错过信件,她还用了加急,以保证小博能够接到她的信。
信里大致写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只是倾述,亲笔书信往来,是两人保持思想交流的最佳保证,也是他们感情的基础,这些信件并不仅仅是聊家常和有趣的事情,天南地北,谈天说地,两人互相去理解彼此的感受,这才是即便是他们断断续续分隔在大西洋彼岸的两段,彼此之间却没有感觉到隔阂,情感却更加亲密。
其实邦妮十分期待小博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是会支持,还是支持呢?以她对小博的了解,她的男友绝对不会反对就是了。
接下来的时间,邦妮更加忙碌起来。
 ... -->>
毫无疑问的是,瑞德是一个尊重女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对女性的欣赏有自己的偏好——比如爱上身上没有这个时代传统女性特质的斯嘉丽,斯嘉丽敢作敢为,比起一般的女性更加的勇敢坚强,她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要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过的好,其他人都不是她需要搭理的对象。这样的特立独行偏偏吸引到了瑞德,可想而知瑞德的阳光与品位到底有多独特。
瑞德爱惜女性,爱护他们一家人,同时他也不像其他男人一样的迂腐,他更不会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依附于男性。
邦妮就是感受最深的人,因为瑞德愿意让她管理他们的家族企业,而从她小的时候,瑞德就是一直有意把她往这个方向带。
但同时,他也是大男子主义者。
以瑞德的财富地位,他根本不需要妻子抛头露面为他锦上添花,只要斯嘉丽愿意,他可以养她一辈子。这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潜意识里认为是对的的事情,才是最不可能动摇的事情。
邦妮知道最终瑞德是不会反对的,甚至会无条件的支持,因为从小到大她想做的事情,瑞德都会想方设法地为她达成。
可是她这一次想要做的事,对于男人们来说是一件挑战他们的权威和地位的事情。她实在没有把握瑞德的态度。
或许不会反对,但也不会赞同,就如同斯嘉丽最初的态度一样。
要不,先斩后奏也是一样的?
先成立一个协助妇女基金,然后拉上梅兰妮和美蓝联盟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出谋划策,这个基金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梅兰妮对她说,其实很多妇女协会都有相似的特质,他们的经验可以在最初的时候帮助她完成这样的事情。
但邦妮却对此持保留态度,因为这些妇女协会的干事大多都是保守的传统女性,还有很多宗教势力砸里面,她虽然建的是一所女校,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为女性平权,这些传统的南方妇女大多都是以夫为天,如果她们知道了她的想法,说不定不会支持,甚至会阻挠她的行动——当然这个想法她并没有对梅兰妮明确说,只是说再考虑一下。
万事起头难,就算邦妮已经确定要建立一所女校,但是确切的章程完全没定下来,她们不是要建立一个妇女庇护所,而是一所女校。
那些接下来就要面对的是关于选址问题,教育学科的问题,招收对象,还有学费等各种零零碎碎的问题,重要的是,她能不能让妇女们选择她的学校,让她们愿意去尝试做出改变,这些都是在思想依旧落后的南方将遇到最困难的问题。
在曾经是农奴制天下的南方,妇女的文盲率是北方的数倍。南方人拥有大片的肥沃的土地,以种植园与农业发家,虽然无法对抗北方的工业发展,但是却能自给自主,而在奴隶的帮助下,奴隶主们可以过得无比的富足,所以妇女是不需要有过多的学识,中上层的白人族群会让他们的女儿受到一定的教育,比如斯嘉丽,但在农奴制没有废除以前,这些教育的目的也只是让她们能够管理好她们的家庭就可以了。
直到南北战争后,他们的家养黑奴全部成为了自由黑人,这对于南部的农业具有致命地打击,南方人也失去了他们的土地与财产,家园被摧毁,就算经过了十年的混乱与休养生息,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传统女性依旧保持着他们的矜持与骄傲,但在这一代,已经没有太多的资本与其他人抗争。
事实上,即便是在南北内战以前,北方的基础教育程度也远远超过南方数倍,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大部分都拥有当初欧洲人坐着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开拓精神,他们普遍受到更开明的教育,而在南北战争前十年,就已经有女.权主义者开始活跃起来。
在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女.权主义争取者都是来自更开明的北边。
有人说南北战争就是美利坚堵上国运的战争,战争的成败决定了他们将来会成为农业国还是工业国,最后工业得到了最终的胜利,美利坚也走上了工业帝国世界工厂的道路,开始称霸世。从解放黑奴这个有跨时代意义的角度来说,胜利的北方自然是正义的一方,但解放了的黑奴却因此衍生了无数的问题——
从人.权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法国卢梭的《人.权宣言》还是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所描述的人.权都只属于男性,于是自由黑人们开始意识到并争取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当然最后他们争取到了,要知道南北战争里面北方的女性为解放黑奴也有不少的贡献了,然而在战后,这些女性认为黑人们争取到自己的选.举权,白人女性却依旧没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让她们开始觉得女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利,这也就促成了女.权运动斗争的兴起。
说起来,人类史上有最大的两次女.权争取运动,第一次就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时机初,而这一次运动的结束是二十年代女性争取到了选.举权以后,不过大家想也知道,如果第一次女.权运动真的是成功地为女性争取到了权利与地位,又怎么会有第二次女.权运动。
争取女性的选.举权自然是这一次女.权运动成功的标志*件,但说起来争取选.举权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在一开始女.权运动兴起的时候,女.权运动者将攻击的目标对准了一些道德败坏的男性。她们将一个地位显赫的有妇之夫牧师与一位女性偷情的事情刊登在了一篇杂志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牧师成为了这件事情的炮灰,然而那位与牧师一起偷情的女性的名誉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女性在这件事情成为了受到攻击对象。
从这件事情中,男人们开始意识到女.权主义者在挑战男人的统治地位,把握着舆论的男人们纷纷对这些女.权主义者予以谴责。自打那以后,女.权主义者只能选择不会给女性抹黑的事情,而选.举权本身就是偏中性,争取选.举权并不会给女性抹黑。
但就是单单只是一个选.举权,也让女人们为此奋斗了三十年,还是因为这些白人女性说服了男人,她们拥有的知识可以使他们的统治地位不会被能够投票的黑人所动摇,这才让男人们愿意松动起来,让女性拥有选.举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男人们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分一块蛋糕给女人。
不管怎么说,让女性拥有了投票权却真的是为女性平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当然还有各种婚姻法、离婚法的修宪,以及修改或者增加各种保护女性的法律。
北方受过教育的女性的处境都这么的艰难,更别说在文化水平底下的南方。
要他们做出改变,绝对是一件比经营一家公司,更加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即便是女.权兴起,女人们也从未得到真正与男人同等的地位和尊严,更别说是机会了。
在美国的女.权发展史上,男人曾经为了让女性感觉到尊重,创作出了一个来赞扬女性为家庭做出的贡献的词——“女性的领域”,以此来确定女性地位以及重要性。
他们歌颂女性,是因为女性在他们背后为他们生儿育女,让他们出去奋斗无后顾之忧。听起来其实比想象中可笑,女性的确是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尊重,但却被彻底限制在家庭的框架中,当实现自我价值只剩下家庭,他们依旧没有公平的权利,只能依附男人而活,这种“尊重”也不过是在绝对男权下,实现控制女性的伪善工具罢了。
南方现在还处于这种状态下,女性认为家庭就是他们的重心,超出家庭之外的权利,就是出格的事情。
而又因为战争的残酷,南方人们不愿意接触北方的发展,她们的视野让从此框死在南方传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最爱为难女人的,恰恰正是女人,这才是整件事情中最最最困难的部分。
一想到未来,邦妮头都大了。
☆
邦妮最终还是没有先斩后奏,她更希望的是,瑞德能够真正地去支持她做这件事情。
她还给小博写了一封信——按照计划,小博至少还有两个月才会回来,所以这也将会是她最后一封寄到维也纳的信件,不过未免小博错过信件,她还用了加急,以保证小博能够接到她的信。
信里大致写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只是倾述,亲笔书信往来,是两人保持思想交流的最佳保证,也是他们感情的基础,这些信件并不仅仅是聊家常和有趣的事情,天南地北,谈天说地,两人互相去理解彼此的感受,这才是即便是他们断断续续分隔在大西洋彼岸的两段,彼此之间却没有感觉到隔阂,情感却更加亲密。
其实邦妮十分期待小博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是会支持,还是支持呢?以她对小博的了解,她的男友绝对不会反对就是了。
接下来的时间,邦妮更加忙碌起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