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超级地产大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产生了激烈的负面影响,但中国似乎在初期经受一段考验后,于1998年初就开始恢复元气,连续两年整个国家gdp增长超过7.5%。为此许多国外媒体一度质疑中国数据造假,因为从数据看整个国家出口和进口额度无法支撑如此高速的gdp增长,但中国在1998、1999、2000年的澎湃发展势头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天京大学知名教授吴永文,便应有关部门邀请,特意来到某会议厅为一些特殊的听众讲上一两节课,以他扎实详尽的调研来解答这一问题。
“有国外学者近期公布一个调查报告,现在在外媒被炒得火热,据说有充分证据证明我们国家的gdp注水,不知道在座各位是不是都觉得被冤枉了?”
底下听众们虽没有发出哄笑,但都会心一笑,因为他们无一不是中央或地方的实权人物,甚至一号首长也赫然在列。
定期组织学习,已经成为国家高层的共识,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他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倾听国家智囊们的声音。
“照西≥↑,方国家经验,能源消费是反应经济晴雨表的最佳温度计,尤其是电力指数最为直观,这有一定道理。据我们自己公布的数据,1998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36,1999年高一些为0.49,都远远低于1997年度的0.55。因此。国外学者就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打我们的脸,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律。是注水的产物,绝对不可能会有%的增幅。其实不瞒大家说。当我听到这个论据时,咋一想还真有道理,但再一想又不对。因为我们国家时刻在不断发展,我自己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到各地调研,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脚来证明国家公布的数据具有合理性。那么,到底是谁错了,于是我就打算找出这个谜题,找出这个隐藏在数据下的怪兽。”
吴永文教授看了一圈台下听众的反应,继续说道。
“我也不买关子了。这个隐藏的怪兽其实也是我们无意中释放出来的。既然进出口达不到增幅所需的要求,我们常说的三架马车,就只剩下了内需了,这个怪兽是内需的强大推动者——就是房地产市场。为何之前也有房地产市场存在,但近两三年来才突然起到如此效果呢?想必有人已经知道,就是因为我们在1998年推出的房改制度,国家单位工厂等以很低的价格把住宅产权转移给个人,使整个社会一下子把积累几十年的财富释放出来,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短短几年。实际财富在爆炸性增长。”
喝了一口水,虽然底下坐的都是领导人物,但吴永文却没有怯场,继续侃侃而谈。
“理论的东西总是太抽象。在大学讲课时学生们都喜欢要我举例子讲解一下,今天我举例说下为何财富突然暴增?
例如张三在单位房改中,以1万元拿到了一套两室一厅60平方的房子。从交易价格来说这套房子值1万元。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上稀缺的东西才可以卖钱。而房子在我们国家社会,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在实践中了解。我们国家的房子其实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不说别的,我们天京大学平时都是风平浪静,但一旦到了要分房子的时候,简直就是波涛汹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读书人一贯最在乎面子,但为了房子,面子算什么东西,斯文扫地啊!”
说到这,底下听众终于有人开口笑了出来,讲台上的吴教授自黑的幽默让他们再也无法端坐。
“既然房子是稀缺的,但要体现其真正价值,就需要流通起来,在市场上证明它到底值多少钱。张三花1万块钱拿到了房子,李四因为丈母娘催着结婚,听到张三想换套大房子有意出手这套房改房,于是就愿意出到5万块买下。这时,刘五也知道了房子出售的消息,他也因为要结婚决定出到7万块。在不断加价中,李四最终以12万元胜出拿到了房子。正是有许许多多的张三、李四、刘五的交易,构成了整个房产流通市场。经过市场的验证,张三这套只花了1万元房改的房子,实际价格是12万,其中有11万就是房改释放出来的爆炸财富。这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并不算生产的提高,而是制度变迁导致的红利释放,也可以说是国家对劳动者们几十年来所欠工资的补偿,在一夜之间以实物形式发还给大家。因此,这些财富并不算是就业和能源消耗产生,而是之前积累藏起来的红利现在公开了。据我初步核实数据,这部分房改房释放的红利仅1998年就达到3000亿,足够抵得上%的增长。”
底下许多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显然是第一次听到如此解答。
“隐藏的财富总是有限的啊,为何1999年还能保持增长呢?让我们回到上一个例子中,张三不是要换大房子吗?60平两室一厅不够住,家里还有老人小孩的,至少是三房一厅才解决问题。这就存在了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正好,国家在1998年还公布了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同时取消福利分房靠国家力量增加了刚性需求,创造出前无仅有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个时候,许多有眼光的房地产开发商就在1998年入市,开始大量建造市场需求的房子。
最终张三把分来房子卖掉得到12万元,再通过20年个人住房贷款5万,购买了一套房地产开发商新建的三房一厅洋房入住。完成了人生梦想。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张三申请了贷款5万元... -->>
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产生了激烈的负面影响,但中国似乎在初期经受一段考验后,于1998年初就开始恢复元气,连续两年整个国家gdp增长超过7.5%。为此许多国外媒体一度质疑中国数据造假,因为从数据看整个国家出口和进口额度无法支撑如此高速的gdp增长,但中国在1998、1999、2000年的澎湃发展势头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天京大学知名教授吴永文,便应有关部门邀请,特意来到某会议厅为一些特殊的听众讲上一两节课,以他扎实详尽的调研来解答这一问题。
“有国外学者近期公布一个调查报告,现在在外媒被炒得火热,据说有充分证据证明我们国家的gdp注水,不知道在座各位是不是都觉得被冤枉了?”
底下听众们虽没有发出哄笑,但都会心一笑,因为他们无一不是中央或地方的实权人物,甚至一号首长也赫然在列。
定期组织学习,已经成为国家高层的共识,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他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倾听国家智囊们的声音。
“照西≥↑,方国家经验,能源消费是反应经济晴雨表的最佳温度计,尤其是电力指数最为直观,这有一定道理。据我们自己公布的数据,1998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36,1999年高一些为0.49,都远远低于1997年度的0.55。因此。国外学者就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打我们的脸,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律。是注水的产物,绝对不可能会有%的增幅。其实不瞒大家说。当我听到这个论据时,咋一想还真有道理,但再一想又不对。因为我们国家时刻在不断发展,我自己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到各地调研,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脚来证明国家公布的数据具有合理性。那么,到底是谁错了,于是我就打算找出这个谜题,找出这个隐藏在数据下的怪兽。”
吴永文教授看了一圈台下听众的反应,继续说道。
“我也不买关子了。这个隐藏的怪兽其实也是我们无意中释放出来的。既然进出口达不到增幅所需的要求,我们常说的三架马车,就只剩下了内需了,这个怪兽是内需的强大推动者——就是房地产市场。为何之前也有房地产市场存在,但近两三年来才突然起到如此效果呢?想必有人已经知道,就是因为我们在1998年推出的房改制度,国家单位工厂等以很低的价格把住宅产权转移给个人,使整个社会一下子把积累几十年的财富释放出来,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短短几年。实际财富在爆炸性增长。”
喝了一口水,虽然底下坐的都是领导人物,但吴永文却没有怯场,继续侃侃而谈。
“理论的东西总是太抽象。在大学讲课时学生们都喜欢要我举例子讲解一下,今天我举例说下为何财富突然暴增?
例如张三在单位房改中,以1万元拿到了一套两室一厅60平方的房子。从交易价格来说这套房子值1万元。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上稀缺的东西才可以卖钱。而房子在我们国家社会,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在实践中了解。我们国家的房子其实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不说别的,我们天京大学平时都是风平浪静,但一旦到了要分房子的时候,简直就是波涛汹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读书人一贯最在乎面子,但为了房子,面子算什么东西,斯文扫地啊!”
说到这,底下听众终于有人开口笑了出来,讲台上的吴教授自黑的幽默让他们再也无法端坐。
“既然房子是稀缺的,但要体现其真正价值,就需要流通起来,在市场上证明它到底值多少钱。张三花1万块钱拿到了房子,李四因为丈母娘催着结婚,听到张三想换套大房子有意出手这套房改房,于是就愿意出到5万块买下。这时,刘五也知道了房子出售的消息,他也因为要结婚决定出到7万块。在不断加价中,李四最终以12万元胜出拿到了房子。正是有许许多多的张三、李四、刘五的交易,构成了整个房产流通市场。经过市场的验证,张三这套只花了1万元房改的房子,实际价格是12万,其中有11万就是房改释放出来的爆炸财富。这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并不算生产的提高,而是制度变迁导致的红利释放,也可以说是国家对劳动者们几十年来所欠工资的补偿,在一夜之间以实物形式发还给大家。因此,这些财富并不算是就业和能源消耗产生,而是之前积累藏起来的红利现在公开了。据我初步核实数据,这部分房改房释放的红利仅1998年就达到3000亿,足够抵得上%的增长。”
底下许多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显然是第一次听到如此解答。
“隐藏的财富总是有限的啊,为何1999年还能保持增长呢?让我们回到上一个例子中,张三不是要换大房子吗?60平两室一厅不够住,家里还有老人小孩的,至少是三房一厅才解决问题。这就存在了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正好,国家在1998年还公布了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同时取消福利分房靠国家力量增加了刚性需求,创造出前无仅有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个时候,许多有眼光的房地产开发商就在1998年入市,开始大量建造市场需求的房子。
最终张三把分来房子卖掉得到12万元,再通过20年个人住房贷款5万,购买了一套房地产开发商新建的三房一厅洋房入住。完成了人生梦想。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张三申请了贷款5万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