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汉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官们的帮助。当年中常侍曹节和王甫在万分危急的深刻扳倒大将军窦武的事,对陛下而言印象太深刻了。
然而,无论是陛下赢得皇统还是皇后和大将军赢得皇统,如今的李弘都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小董侯继承皇统,天子赢了,大汉国因为内部倾轧不免要元气大伤,但如果小史侯继承皇统,皇后和大将军赢了,李弘势必要挟十万大军一泻而下,关东京畿之地将生灵涂炭,大汉国再无振兴之可能。
大汉国在此摇摇欲坠之时,身为大汉国中流砥柱的大臣们不群策群力再兴大汉,反而为了皇统和权势,将大汉国朝着倾覆的深渊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皇甫嵩怒视着卢植,恨不能一拳将他打翻在地。卢植低眉垂首,神情肃穆,仿若这一切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
卢植虽然兵行险着,但只要大汉国各地的叛乱皆平,李弘就有时间腾出手来帮助天子,则天子就有绝对完胜的把握。皇甫嵩虽然很惊骇,很忧虑,但他内心里还是希望天子能够如愿以偿。最令他生气的不是这件事,而是卢植把他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他和奸阉有仇怨,天下皆知,当年他率军在西凉平叛的时候,被天子罢官回家,起因就是中官赵忠弹劾他。
其次他和大将军何进有怨隙。中平元年他剿平黄巾蚁贼之后,被天子封为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当时他在冀州手握重兵,总督军政,权势非常大。然而大将军何进担心他拥兵自重,祸乱朝纲,多次向天子进言,要求把他调到西凉战场,趁机削弱他的权势。天子最初不愿意,因为当时冀州的黄巾余孽盘踞在太行山一带,还非常猖獗。然而天子禁不住大将军和部分大臣的劝谏,还是匆忙把皇甫嵩调到了西凉平叛,但结果正如天子自己所料,皇甫嵩前脚刚走,黄巾军后脚就下了山。黄巾军在大首领张牛角的带领下,肆虐冀、青、兖、幽四州,为祸达一年之久。朝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平叛,其损耗之大,甚至超过了中平元年的平叛所需。天子为此曾经埋怨过大将军。而皇甫嵩更是恼火,回京后,他一直拒绝拜见大将军,而且还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将军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皇甫嵩自从被天子重新征召为尚书令之后,就一直待在尚书台没有回过家,天子不允许他回去,他和朝中的大臣已经很久没有交流过了。今天这事,没有谁会天真的认为这道道圣旨都是天子的主意。从众臣看向皇甫嵩的目光就知道,大家毫无例外,都认为这一切是他皇甫嵩的杰作。
皇甫嵩通过这件事,首先可以换取天子的信任和重用,其次可以报复奸阉和大将军。
在李弘累累军功和战无不胜的神话面前,没有人会认为大将军还有胜算,除了大将军自己。看看天子脸上的强横和自信,看看站在天子身后中常侍张让那张皱巴巴的笑脸,看看小黄门蹇硕那双得意洋洋的眼睛,看看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和一帮九卿大臣的惊愣和忧虑,看看大将军何进泥塑一般的身躯,就知道京师的形势霎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确不是他皇甫嵩的杰作,但谁会相信?
皇甫嵩冷笑几声,傲然挺直了身躯,高高地仰起了头。就算是我皇甫嵩的主意,我又怕了谁?
===
猛然,朝堂之上发出了一声惊天狂呼。
太尉崔烈“扑通”跪倒,连呼不可。他涨红了脸,激动地大声说道:“陛下,讨虏将军李弘入我大汉不足三年,从卢龙塞大战开始直到现在,虽然历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出身下贱,年纪尚小,资历太浅,如何能当大任?”
“臣闻他在军营里茹毛饮血,披头散发,为人粗鄙野蛮,嗜杀残忍,而且他不能断文识字,脑子也曾在鲜卑时被打坏过,这种人用他打打仗可以,怎么能付之以守疆重任?”
“我大汉国人才济济,文韬武略卓越者比比皆是,陛下用这种人统军守疆,岂不是让外夷四邦耻笑我大汉国无人?”
崔烈话音未落,随其跪倒者已经挤满朝堂,大家狂呼小叫,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天子听来听去就那么几句话,无非抨击李弘是鲜卑人的奴隶出身,下贱野蛮,不识经文,不知忠义,也没什么新鲜东西。天子不怒反笑。
“我大汉国一个下贱的奴隶都可以做守疆重臣,那岂不更显示我大汉国人才济济吗?”
崔烈和大臣们头一晕,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如今李弘战功赫赫,名震天下,做一个守疆大臣,士族官僚们也认为没什么不妥,但关键是此时此刻,天子无论让谁去统领黄河以北的三地兵马,无论是李弘还是刘博,只要是天子的心腹,大臣们都会反对,都要寻找各种借口强烈反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天子的皇权,大汉国的皇统,各方权势的平衡,甚至更严重一点说它危及到了大汉国的命运,这才是大臣们极力反对的真正原因。
然而这些理由不能放到朝堂上来说,所以他们虽然忧心如焚,却没有任何办法劝谏天子放弃重用李弘的念头。
“陛下还记得光武皇帝时期的逆贼卢芳吗?”司空丁宫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人。
“卢芳诈称自己是武皇帝的曾孙刘文伯,骗得更始皇帝的信任,领军镇抚西凉,然后自称上将军,西平王,领军到了并州。他联合西羌、匈奴,割据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还在匈奴人的帮助下自称皇帝。后来光武皇帝为了收复并州北方,和他打了十几年的战,最后才在大将军杜茂,并州牧郭汲为的努力下击败了卢芳,收复了北方五郡。”
“如今李弘和卢芳一样,也是手握重兵,也是坐镇并州,其权势之大,在大汉国也是无出其右,然而其出身蛮夷,残忍狡猾,手下将士大半也是胡人,如果他要象逆贼卢芳一样,意欲图谋不轨,拥兵自重,与鲜卑人、匈奴人、羌人联合反叛,我大汉国如何抵挡?我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如何保存?我洛阳京师,关东京畿如何保全?”
大臣们顿时就象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争先恐后地出言上奏,好象李弘就象卢芳一样,已经在并州拥兵造反了。
天子冷笑,问道:“那好,诸位爱卿说说,谁可以担此重任?”
朝堂上再次哑雀无声。
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皇甫嵩了,但他在众臣的眼里,现在是天子的人,不能用。其次就是将作大匠朱俊了,但他受到司徒许相和大将军何进等人的排挤,最近日子很不好过,已经告病回家了。
并州的形势谁都知道,外有鲜卑人阵兵雁门关外和匈奴人蓄势要反,内有张燕和杨凤的黄巾叛军,西河郡的蚁贼也在蠢蠢欲动,此时没有点真本事,谁都不敢去。打败了,自然要被天子重责,但如果把性命丢在了并州,那就化不来了。而且,要想到并州统领李弘,不是九卿以上的重臣,谁能镇得住?九卿以上的重臣,朝廷就这么几个,除了车骑将军何苗还真没有人。但何苗是什么货色谁都知道,而且,谁要是推荐了,必定要得罪皇后和何苗的母亲舞阳君,那真是没事自己找祸事了。
大家面面相觑,摇头苦笑。
看看高高上座的天子那一脸的不屑,崔烈心灰意冷,站起来退到了一边。他觉得自己已经为大汉国尽力了,大汉国将来兴也好,败也好,他都无能为力了。看看满朝文武,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王侯权贵、门阀士族的子弟,他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油光满面,然而都是酒囊饭袋。有本事的受排挤,遭打击,再加上没钱买官,该走的都走了,没走的也就挂个议郎等小吏名头,站在朝堂上混混日子而已。
想想这几年大汉国在风雨飘零之中挣扎到现在,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就那么几个人,但就是这么几个人,现在也因为各种权力倾轧的原因,没剩下几个了。张温不在了,刘虞不在了,王瀚也不在了,崔烈心里一酸,几乎想哭。如果没有皇甫嵩,没有李弘,没有董卓,没有郭典,没有无数的忠烈将士在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大汉国早就物事人非了。然而如今的朝堂上,上至天子,下至百官,还在为权势而殊死相残,根本没有人顾及到大汉国的将来,也没有人想到要为大汉国的中兴而殚精竭虑。
天子等了很长时间,然后问道:“诸位爱卿,你们想好了吗?”
“崔爱卿,你不是认为讨虏将军不合适吗?那你说说,谁合适啊?”
崔烈暗自长叹。这大汉国是天子的大汉国,这江山社稷是天子的江山社稷,这大汉子民也是天子的子民,是福是祸,随他去吧。
===
中官们的帮助。当年中常侍曹节和王甫在万分危急的深刻扳倒大将军窦武的事,对陛下而言印象太深刻了。
然而,无论是陛下赢得皇统还是皇后和大将军赢得皇统,如今的李弘都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小董侯继承皇统,天子赢了,大汉国因为内部倾轧不免要元气大伤,但如果小史侯继承皇统,皇后和大将军赢了,李弘势必要挟十万大军一泻而下,关东京畿之地将生灵涂炭,大汉国再无振兴之可能。
大汉国在此摇摇欲坠之时,身为大汉国中流砥柱的大臣们不群策群力再兴大汉,反而为了皇统和权势,将大汉国朝着倾覆的深渊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皇甫嵩怒视着卢植,恨不能一拳将他打翻在地。卢植低眉垂首,神情肃穆,仿若这一切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
卢植虽然兵行险着,但只要大汉国各地的叛乱皆平,李弘就有时间腾出手来帮助天子,则天子就有绝对完胜的把握。皇甫嵩虽然很惊骇,很忧虑,但他内心里还是希望天子能够如愿以偿。最令他生气的不是这件事,而是卢植把他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他和奸阉有仇怨,天下皆知,当年他率军在西凉平叛的时候,被天子罢官回家,起因就是中官赵忠弹劾他。
其次他和大将军何进有怨隙。中平元年他剿平黄巾蚁贼之后,被天子封为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当时他在冀州手握重兵,总督军政,权势非常大。然而大将军何进担心他拥兵自重,祸乱朝纲,多次向天子进言,要求把他调到西凉战场,趁机削弱他的权势。天子最初不愿意,因为当时冀州的黄巾余孽盘踞在太行山一带,还非常猖獗。然而天子禁不住大将军和部分大臣的劝谏,还是匆忙把皇甫嵩调到了西凉平叛,但结果正如天子自己所料,皇甫嵩前脚刚走,黄巾军后脚就下了山。黄巾军在大首领张牛角的带领下,肆虐冀、青、兖、幽四州,为祸达一年之久。朝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平叛,其损耗之大,甚至超过了中平元年的平叛所需。天子为此曾经埋怨过大将军。而皇甫嵩更是恼火,回京后,他一直拒绝拜见大将军,而且还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将军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皇甫嵩自从被天子重新征召为尚书令之后,就一直待在尚书台没有回过家,天子不允许他回去,他和朝中的大臣已经很久没有交流过了。今天这事,没有谁会天真的认为这道道圣旨都是天子的主意。从众臣看向皇甫嵩的目光就知道,大家毫无例外,都认为这一切是他皇甫嵩的杰作。
皇甫嵩通过这件事,首先可以换取天子的信任和重用,其次可以报复奸阉和大将军。
在李弘累累军功和战无不胜的神话面前,没有人会认为大将军还有胜算,除了大将军自己。看看天子脸上的强横和自信,看看站在天子身后中常侍张让那张皱巴巴的笑脸,看看小黄门蹇硕那双得意洋洋的眼睛,看看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和一帮九卿大臣的惊愣和忧虑,看看大将军何进泥塑一般的身躯,就知道京师的形势霎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确不是他皇甫嵩的杰作,但谁会相信?
皇甫嵩冷笑几声,傲然挺直了身躯,高高地仰起了头。就算是我皇甫嵩的主意,我又怕了谁?
===
猛然,朝堂之上发出了一声惊天狂呼。
太尉崔烈“扑通”跪倒,连呼不可。他涨红了脸,激动地大声说道:“陛下,讨虏将军李弘入我大汉不足三年,从卢龙塞大战开始直到现在,虽然历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出身下贱,年纪尚小,资历太浅,如何能当大任?”
“臣闻他在军营里茹毛饮血,披头散发,为人粗鄙野蛮,嗜杀残忍,而且他不能断文识字,脑子也曾在鲜卑时被打坏过,这种人用他打打仗可以,怎么能付之以守疆重任?”
“我大汉国人才济济,文韬武略卓越者比比皆是,陛下用这种人统军守疆,岂不是让外夷四邦耻笑我大汉国无人?”
崔烈话音未落,随其跪倒者已经挤满朝堂,大家狂呼小叫,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天子听来听去就那么几句话,无非抨击李弘是鲜卑人的奴隶出身,下贱野蛮,不识经文,不知忠义,也没什么新鲜东西。天子不怒反笑。
“我大汉国一个下贱的奴隶都可以做守疆重臣,那岂不更显示我大汉国人才济济吗?”
崔烈和大臣们头一晕,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如今李弘战功赫赫,名震天下,做一个守疆大臣,士族官僚们也认为没什么不妥,但关键是此时此刻,天子无论让谁去统领黄河以北的三地兵马,无论是李弘还是刘博,只要是天子的心腹,大臣们都会反对,都要寻找各种借口强烈反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天子的皇权,大汉国的皇统,各方权势的平衡,甚至更严重一点说它危及到了大汉国的命运,这才是大臣们极力反对的真正原因。
然而这些理由不能放到朝堂上来说,所以他们虽然忧心如焚,却没有任何办法劝谏天子放弃重用李弘的念头。
“陛下还记得光武皇帝时期的逆贼卢芳吗?”司空丁宫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人。
“卢芳诈称自己是武皇帝的曾孙刘文伯,骗得更始皇帝的信任,领军镇抚西凉,然后自称上将军,西平王,领军到了并州。他联合西羌、匈奴,割据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还在匈奴人的帮助下自称皇帝。后来光武皇帝为了收复并州北方,和他打了十几年的战,最后才在大将军杜茂,并州牧郭汲为的努力下击败了卢芳,收复了北方五郡。”
“如今李弘和卢芳一样,也是手握重兵,也是坐镇并州,其权势之大,在大汉国也是无出其右,然而其出身蛮夷,残忍狡猾,手下将士大半也是胡人,如果他要象逆贼卢芳一样,意欲图谋不轨,拥兵自重,与鲜卑人、匈奴人、羌人联合反叛,我大汉国如何抵挡?我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如何保存?我洛阳京师,关东京畿如何保全?”
大臣们顿时就象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争先恐后地出言上奏,好象李弘就象卢芳一样,已经在并州拥兵造反了。
天子冷笑,问道:“那好,诸位爱卿说说,谁可以担此重任?”
朝堂上再次哑雀无声。
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皇甫嵩了,但他在众臣的眼里,现在是天子的人,不能用。其次就是将作大匠朱俊了,但他受到司徒许相和大将军何进等人的排挤,最近日子很不好过,已经告病回家了。
并州的形势谁都知道,外有鲜卑人阵兵雁门关外和匈奴人蓄势要反,内有张燕和杨凤的黄巾叛军,西河郡的蚁贼也在蠢蠢欲动,此时没有点真本事,谁都不敢去。打败了,自然要被天子重责,但如果把性命丢在了并州,那就化不来了。而且,要想到并州统领李弘,不是九卿以上的重臣,谁能镇得住?九卿以上的重臣,朝廷就这么几个,除了车骑将军何苗还真没有人。但何苗是什么货色谁都知道,而且,谁要是推荐了,必定要得罪皇后和何苗的母亲舞阳君,那真是没事自己找祸事了。
大家面面相觑,摇头苦笑。
看看高高上座的天子那一脸的不屑,崔烈心灰意冷,站起来退到了一边。他觉得自己已经为大汉国尽力了,大汉国将来兴也好,败也好,他都无能为力了。看看满朝文武,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王侯权贵、门阀士族的子弟,他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油光满面,然而都是酒囊饭袋。有本事的受排挤,遭打击,再加上没钱买官,该走的都走了,没走的也就挂个议郎等小吏名头,站在朝堂上混混日子而已。
想想这几年大汉国在风雨飘零之中挣扎到现在,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就那么几个人,但就是这么几个人,现在也因为各种权力倾轧的原因,没剩下几个了。张温不在了,刘虞不在了,王瀚也不在了,崔烈心里一酸,几乎想哭。如果没有皇甫嵩,没有李弘,没有董卓,没有郭典,没有无数的忠烈将士在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大汉国早就物事人非了。然而如今的朝堂上,上至天子,下至百官,还在为权势而殊死相残,根本没有人顾及到大汉国的将来,也没有人想到要为大汉国的中兴而殚精竭虑。
天子等了很长时间,然后问道:“诸位爱卿,你们想好了吗?”
“崔爱卿,你不是认为讨虏将军不合适吗?那你说说,谁合适啊?”
崔烈暗自长叹。这大汉国是天子的大汉国,这江山社稷是天子的江山社稷,这大汉子民也是天子的子民,是福是祸,随他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