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新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宗的计划并非凭空想出,据他所知,史上便有两个成功的例子。
“秦武王时,秦欲东出函谷,攻韩、窥周,于是遣相国甘茂率军倍险,击宜阳城。”
宜阳是南崤道上最大的城郭,城方八里,地势险要。可一旦夺取了宜阳,便可通三川,窥洛阳。
“到了秦昭王时,秦将白起从宜阳出兵,与韩魏决战于南崤道尽头的伊阙关,以寡胜众,斩首无数,中原遂门户大开。”
而如今,张宗打算将甘茂、白起加上吕不韦时在前代基础上灭周的三场战争,一次打完!
洛阳,天下之中,汉高时还把这当了几个月都城,刘邦更曾言:“吾行天下久矣,唯见洛阳!”如今虽非京师,却亦是中原一大都会,名流聚凑,人口之繁仅次于长安、临淄。雅言亦以洛音为基准,长安是政治中心,那洛阳便是文化中心。
张宗建议窦融继续让郑统去硬磕新函谷,他则绕道宜阳拿下洛阳,二人把这奇功给分了。
若是能取得这天下名城,张宗必将名声大噪,而魏王已有长安,再得洛阳在手,宗周、东周齐活,帝业便基本成型了。
“诸君好用险啊。”
窦融却沉吟了,反问张宗:“诸君既知宜阳之战,可知甘茂为何能赢得此役?”
这张宗就不太清楚了,窦融只道:“战国之际,宜阳名为县,实为郡,韩军重兵把守,非数月不能下,而甘茂作为秦王客卿,在朝中常被人诽谤,故而他出征前,便举了曾子杀人与乐羊谤书之事,与秦武王定下了息壤之盟,立誓一定会信任甘茂到底!”
“果然,宜阳难下,秦军劳师远征,久攻不下,士卒疲乏。而朝中谤甘茂者无数,秦武王亦颇为动摇,派人唤甘茂回师,而甘茂只回了‘息壤’二字,如此方能再战数月,夺取宜阳。”
“与之相反,白起虽战胜于伊阙,最终却未免自刎于杜邮,就是因为与秦昭王方略相左,最终被猜忌了啊!”
“我相信,以诸君之能,一定能夺取宜阳,下伊阙,但事关重大,吾等得先与魏王立‘息壤之盟’才行!”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战术上将军可以自己拿主意,战略上却必须回禀。窦融想,既然第五伦定的战略目标是全取弘农郡而非拿下洛阳城,那他们最好不要擅自做主,魏王就在安邑,相隔百多里,纵有山川相隔,往来不过三四日,形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张宗虽然觉得窦融太过谨慎,但毕竟是老领导,亦是此战的主将,遂应诺听命。
等两日后,二人合写的奏疏送到安邑城时,第五伦只笑道:
“余没用错人。”
“窦融这刹车片,当得不错!”
……
“宜阳有铁有粮,若在绿林手中,将源源不断为新函谷关运送箭矢兵刃,与之互为犄角,故我军欲取函谷,必先夺宜阳。”
“而绿林重兵守于新函谷关一线,强征民夫,兵力亦有三万之众,粮秣则由洛阳往西运送,若我军偏师能从宜阳袭伊阙,再往北断洛西大道,则绿林将被困于函谷。“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张宗的提议到这一步,是极其正确的,也有很强可行性。
可接下来他提议“袭取洛阳”,就是不懂政治了。
洛阳虽为天下之中,士人总有个东周洛邑的情节,但如今第五伦已有长安京师,又举起了攘夷大旗,政治上的正义性是不缺的,取洛阳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但洛阳是座大都邑,自从第一次进长安被迫提前交卷后,第五伦对这些大城市就颇为警惕,打个比方。
“长安是北京,洛阳就是上海,这大上海,能随随便便进么?”
不准备好一大批官吏,好好约束军纪,是不敢贸然去考试的。
更大的原因是,洛阳哪怕因战乱凋敝,人口也不亚于长安,打进去了,需要一大批兵卒留守。那几十万张嘴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匆匆拿下反而是个大包袱。
倒不如等八月秋收完毕,河东、河内都有余粮可以赈济了,再继续进取不迟。
亏得第五伦点了窦融居中调遣,能替第五伦在前线勒住马速,否则张宗、郑统二人勇则勇矣,一激动冲太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还是窦周公懂他的心思,也明白大局。
于是第五伦准了张宗袭南崤道、包抄函谷关绿林军的请求,但却否决了他打洛阳的提议。
“先歼绿林于函谷,待八月秋凉,余将亲往河南‘上洛’!”
……
依魏王之诏,张宗从陕县往南,走了南崤道,等待他的第一道难题,是“峻拔陡峭”的雁翎关,这小小崤函之地,关隘真是数不胜数。
而横野将军郑统则向东进军,也要路过一处“山岸如削”的硖石关,
盘道极峻,逶迤转折,缓缓东行,需要翻越许多山岭,若遇到急涧高峡,雨水入注,须得架桥才能渡过,有些地方抬头只见一线天,真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句:若绿林预先在此埋伏一军云云。
道中有不少山民,为了避乱兵,抛弃了里闾,住到了山上,穴居而生,仰头看去,他们的巢穴层列如蜂房,偶遇有下来取水寻食的,也蓬发黧面,好似野人,见了兵就逃,看来过去途经此地的新军、绿林都没少作恶。
而在途经硖石关时,魏军在小道间绵延十余里行军,像极了一条长蛇——有些地方想并排走五人以上都难。
“敌袭,敌袭!”
... -->>
张宗的计划并非凭空想出,据他所知,史上便有两个成功的例子。
“秦武王时,秦欲东出函谷,攻韩、窥周,于是遣相国甘茂率军倍险,击宜阳城。”
宜阳是南崤道上最大的城郭,城方八里,地势险要。可一旦夺取了宜阳,便可通三川,窥洛阳。
“到了秦昭王时,秦将白起从宜阳出兵,与韩魏决战于南崤道尽头的伊阙关,以寡胜众,斩首无数,中原遂门户大开。”
而如今,张宗打算将甘茂、白起加上吕不韦时在前代基础上灭周的三场战争,一次打完!
洛阳,天下之中,汉高时还把这当了几个月都城,刘邦更曾言:“吾行天下久矣,唯见洛阳!”如今虽非京师,却亦是中原一大都会,名流聚凑,人口之繁仅次于长安、临淄。雅言亦以洛音为基准,长安是政治中心,那洛阳便是文化中心。
张宗建议窦融继续让郑统去硬磕新函谷,他则绕道宜阳拿下洛阳,二人把这奇功给分了。
若是能取得这天下名城,张宗必将名声大噪,而魏王已有长安,再得洛阳在手,宗周、东周齐活,帝业便基本成型了。
“诸君好用险啊。”
窦融却沉吟了,反问张宗:“诸君既知宜阳之战,可知甘茂为何能赢得此役?”
这张宗就不太清楚了,窦融只道:“战国之际,宜阳名为县,实为郡,韩军重兵把守,非数月不能下,而甘茂作为秦王客卿,在朝中常被人诽谤,故而他出征前,便举了曾子杀人与乐羊谤书之事,与秦武王定下了息壤之盟,立誓一定会信任甘茂到底!”
“果然,宜阳难下,秦军劳师远征,久攻不下,士卒疲乏。而朝中谤甘茂者无数,秦武王亦颇为动摇,派人唤甘茂回师,而甘茂只回了‘息壤’二字,如此方能再战数月,夺取宜阳。”
“与之相反,白起虽战胜于伊阙,最终却未免自刎于杜邮,就是因为与秦昭王方略相左,最终被猜忌了啊!”
“我相信,以诸君之能,一定能夺取宜阳,下伊阙,但事关重大,吾等得先与魏王立‘息壤之盟’才行!”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战术上将军可以自己拿主意,战略上却必须回禀。窦融想,既然第五伦定的战略目标是全取弘农郡而非拿下洛阳城,那他们最好不要擅自做主,魏王就在安邑,相隔百多里,纵有山川相隔,往来不过三四日,形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张宗虽然觉得窦融太过谨慎,但毕竟是老领导,亦是此战的主将,遂应诺听命。
等两日后,二人合写的奏疏送到安邑城时,第五伦只笑道:
“余没用错人。”
“窦融这刹车片,当得不错!”
……
“宜阳有铁有粮,若在绿林手中,将源源不断为新函谷关运送箭矢兵刃,与之互为犄角,故我军欲取函谷,必先夺宜阳。”
“而绿林重兵守于新函谷关一线,强征民夫,兵力亦有三万之众,粮秣则由洛阳往西运送,若我军偏师能从宜阳袭伊阙,再往北断洛西大道,则绿林将被困于函谷。“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张宗的提议到这一步,是极其正确的,也有很强可行性。
可接下来他提议“袭取洛阳”,就是不懂政治了。
洛阳虽为天下之中,士人总有个东周洛邑的情节,但如今第五伦已有长安京师,又举起了攘夷大旗,政治上的正义性是不缺的,取洛阳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但洛阳是座大都邑,自从第一次进长安被迫提前交卷后,第五伦对这些大城市就颇为警惕,打个比方。
“长安是北京,洛阳就是上海,这大上海,能随随便便进么?”
不准备好一大批官吏,好好约束军纪,是不敢贸然去考试的。
更大的原因是,洛阳哪怕因战乱凋敝,人口也不亚于长安,打进去了,需要一大批兵卒留守。那几十万张嘴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匆匆拿下反而是个大包袱。
倒不如等八月秋收完毕,河东、河内都有余粮可以赈济了,再继续进取不迟。
亏得第五伦点了窦融居中调遣,能替第五伦在前线勒住马速,否则张宗、郑统二人勇则勇矣,一激动冲太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还是窦周公懂他的心思,也明白大局。
于是第五伦准了张宗袭南崤道、包抄函谷关绿林军的请求,但却否决了他打洛阳的提议。
“先歼绿林于函谷,待八月秋凉,余将亲往河南‘上洛’!”
……
依魏王之诏,张宗从陕县往南,走了南崤道,等待他的第一道难题,是“峻拔陡峭”的雁翎关,这小小崤函之地,关隘真是数不胜数。
而横野将军郑统则向东进军,也要路过一处“山岸如削”的硖石关,
盘道极峻,逶迤转折,缓缓东行,需要翻越许多山岭,若遇到急涧高峡,雨水入注,须得架桥才能渡过,有些地方抬头只见一线天,真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句:若绿林预先在此埋伏一军云云。
道中有不少山民,为了避乱兵,抛弃了里闾,住到了山上,穴居而生,仰头看去,他们的巢穴层列如蜂房,偶遇有下来取水寻食的,也蓬发黧面,好似野人,见了兵就逃,看来过去途经此地的新军、绿林都没少作恶。
而在途经硖石关时,魏军在小道间绵延十余里行军,像极了一条长蛇——有些地方想并排走五人以上都难。
“敌袭,敌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