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穿越农家种田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前几天大儿子和二儿子去山里和山民将换货的买卖谈妥了之后,又留了两日将家里田里的肥料都撒下去,家里暂时农活也没啥了,三个儿子带着侄子,四人一道又去了常怀码头。王氏这几天心情很是畅快,走路都带风似的。其实不止王氏,家里的老老小小心情都很好,只是王氏尤为高兴罢了。
早上吃完了早饭之后,一家人散了,各自干自个的事儿,家里几个女人们开始将布料自拿出来忙碌起来。屋外天气正好,索性就都来到屋檐下的廊上做活了。想到后日要缝集市,趁着这两天再多做一些,顺便去找田掌柜问问寄卖的衣服怎么样了。几人裁剪的裁剪,缝制的缝制,穿线的穿线,忙的很是起劲儿。
晌午老爷子从外面儿回来了,告诉老伴儿盖房子的人手已经找好了。河对面的河东村的郭大壮就是专门帮人起屋修墙的,已经和人谈好了价钱,房梁和墙体的木材家里前两年在南山上伐了一些已经备好,人力和其他材料都是对方的,家里只需要管晌午一顿饭。李家是逃难来的,河西村是没有宗亲的,否则盖房子这样的大事,肯定有人来帮忙的。老爷子又考虑到几个儿子在码头上干活,一天的工钱也不少,比起房的小工多了多,合计一下觉得还是全包给郭大壮合算。
王氏仔细算了一下,眼下家里手头也有20多两银子,北面儿三间屋子都拆了重新建,准备起三间半青砖瓦房应是够的。说干就干,也不犹豫,估摸着算了一下,一个月的工期要准备哪些食材。
九月初一早上一大早,李家一家人都起来了,各个脸上喜色难掩,今天可是自家新房动土的日子。李明锦和李明辉正逢沐休在家,也早早的起来准备帮忙。自昨晚回到家,就听到娘婶婶几个人在说盖房子的事情,据说是盖半青砖的,地基用山上的碎石头垫,下半墙用青砖,上半墙用实木,屋顶铺青瓦。李明锦在脑子里边想象了一下房子的成像,应该很不错的,能起青砖房,虽然是一半青砖,但是在这乡下也代表了生活上升了一个层次,怪不得家里人都很兴奋。
晋朝的风俗,动土开工讲究要用六畜之首的猪头祭祀的。辰时正中,李家的门外放起了鞭炮,郭大壮带着手下的小工在摆好猪头和瓜果,酒水的香案前拜了三拜,因着老爷子怕几个儿子耽误活计,就去了封信没放回来,这回祭祀就带着三个孙子拜了拜。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郭大壮就带着工人们开始拆北面的旧房子了。李大贵带着赵氏和儿媳妇刘氏一早也过来帮忙了。李家的几个媳妇,就只有林氏和刘氏是当地人,刘氏到底隔了一层,暂且不说,林氏的娘家倒是过来了一趟,李家现下还没分家,这盖新房子,也是跟自家女儿有大关系的。林氏的老娘周氏不无感慨,真是没想到这才几年,当年村里逃难来的李家人现下竟能盖青砖瓦房了,更不要说还送了两个孙子去了学堂,这日子过的真是让人眼红的紧。
河西村的人早就在嘀咕李家挣大钱的事儿,这也难怪,李家去集市上卖成衣的事儿,村里人都知道,只是想到都是手面活,挣上大钱确也不易,而后又想到李家几个儿子都在常怀做活。想着是不是做着什么利大的活计,不过这些都是猜测。这不还是双抢的时候,李家老四的媳妇刘氏和村里的妇人串门子闲聊的时候说漏了嘴,才知道李家老二李继兴尽然在码头上管事。村里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呢。管事的能没有油水吗?说不定那些布料都是私下里弄的,那些成衣可不都是能无本得利的买卖么。不管村里人心思如何转悠,李家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只要明面上没有来说,就装糊涂听不明白。
周氏也向自家闺女打听过这事儿,没道理自己的女婿有这么大的能耐,岳家一点光都沾不得啊,可是闺女的回答是:确实是一个管事,不过也就是一个月有2两得月钱,别的也就没了。至于说布料,和山民换货什么的,倒不是林氏不愿意帮衬自己,没有哪个女人出嫁了不想帮衬娘家的。实在是怕自家老娘一嚷嚷一个村都知道了,别说这生意还没稳定下来,就算是稳定下来,一家吃独食,在河西村是定会被排挤的。李家是外来户,好不容易在河西村在扎根下来,当年河西村收留一大家人就是人情。如果村里人真找来要帮忙,不答应那就是忘本。可是眼前家里。。。想到儿子,想到女儿,林氏狠了狠瞒了周氏。想着到时候家里这个买卖顺当了之后,叫丈夫也能帮自己的哥哥找点活做。
周氏听了... -->>
自前几天大儿子和二儿子去山里和山民将换货的买卖谈妥了之后,又留了两日将家里田里的肥料都撒下去,家里暂时农活也没啥了,三个儿子带着侄子,四人一道又去了常怀码头。王氏这几天心情很是畅快,走路都带风似的。其实不止王氏,家里的老老小小心情都很好,只是王氏尤为高兴罢了。
早上吃完了早饭之后,一家人散了,各自干自个的事儿,家里几个女人们开始将布料自拿出来忙碌起来。屋外天气正好,索性就都来到屋檐下的廊上做活了。想到后日要缝集市,趁着这两天再多做一些,顺便去找田掌柜问问寄卖的衣服怎么样了。几人裁剪的裁剪,缝制的缝制,穿线的穿线,忙的很是起劲儿。
晌午老爷子从外面儿回来了,告诉老伴儿盖房子的人手已经找好了。河对面的河东村的郭大壮就是专门帮人起屋修墙的,已经和人谈好了价钱,房梁和墙体的木材家里前两年在南山上伐了一些已经备好,人力和其他材料都是对方的,家里只需要管晌午一顿饭。李家是逃难来的,河西村是没有宗亲的,否则盖房子这样的大事,肯定有人来帮忙的。老爷子又考虑到几个儿子在码头上干活,一天的工钱也不少,比起房的小工多了多,合计一下觉得还是全包给郭大壮合算。
王氏仔细算了一下,眼下家里手头也有20多两银子,北面儿三间屋子都拆了重新建,准备起三间半青砖瓦房应是够的。说干就干,也不犹豫,估摸着算了一下,一个月的工期要准备哪些食材。
九月初一早上一大早,李家一家人都起来了,各个脸上喜色难掩,今天可是自家新房动土的日子。李明锦和李明辉正逢沐休在家,也早早的起来准备帮忙。自昨晚回到家,就听到娘婶婶几个人在说盖房子的事情,据说是盖半青砖的,地基用山上的碎石头垫,下半墙用青砖,上半墙用实木,屋顶铺青瓦。李明锦在脑子里边想象了一下房子的成像,应该很不错的,能起青砖房,虽然是一半青砖,但是在这乡下也代表了生活上升了一个层次,怪不得家里人都很兴奋。
晋朝的风俗,动土开工讲究要用六畜之首的猪头祭祀的。辰时正中,李家的门外放起了鞭炮,郭大壮带着手下的小工在摆好猪头和瓜果,酒水的香案前拜了三拜,因着老爷子怕几个儿子耽误活计,就去了封信没放回来,这回祭祀就带着三个孙子拜了拜。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郭大壮就带着工人们开始拆北面的旧房子了。李大贵带着赵氏和儿媳妇刘氏一早也过来帮忙了。李家的几个媳妇,就只有林氏和刘氏是当地人,刘氏到底隔了一层,暂且不说,林氏的娘家倒是过来了一趟,李家现下还没分家,这盖新房子,也是跟自家女儿有大关系的。林氏的老娘周氏不无感慨,真是没想到这才几年,当年村里逃难来的李家人现下竟能盖青砖瓦房了,更不要说还送了两个孙子去了学堂,这日子过的真是让人眼红的紧。
河西村的人早就在嘀咕李家挣大钱的事儿,这也难怪,李家去集市上卖成衣的事儿,村里人都知道,只是想到都是手面活,挣上大钱确也不易,而后又想到李家几个儿子都在常怀做活。想着是不是做着什么利大的活计,不过这些都是猜测。这不还是双抢的时候,李家老四的媳妇刘氏和村里的妇人串门子闲聊的时候说漏了嘴,才知道李家老二李继兴尽然在码头上管事。村里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呢。管事的能没有油水吗?说不定那些布料都是私下里弄的,那些成衣可不都是能无本得利的买卖么。不管村里人心思如何转悠,李家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只要明面上没有来说,就装糊涂听不明白。
周氏也向自家闺女打听过这事儿,没道理自己的女婿有这么大的能耐,岳家一点光都沾不得啊,可是闺女的回答是:确实是一个管事,不过也就是一个月有2两得月钱,别的也就没了。至于说布料,和山民换货什么的,倒不是林氏不愿意帮衬自己,没有哪个女人出嫁了不想帮衬娘家的。实在是怕自家老娘一嚷嚷一个村都知道了,别说这生意还没稳定下来,就算是稳定下来,一家吃独食,在河西村是定会被排挤的。李家是外来户,好不容易在河西村在扎根下来,当年河西村收留一大家人就是人情。如果村里人真找来要帮忙,不答应那就是忘本。可是眼前家里。。。想到儿子,想到女儿,林氏狠了狠瞒了周氏。想着到时候家里这个买卖顺当了之后,叫丈夫也能帮自己的哥哥找点活做。
周氏听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