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重走未来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24地理大发现
第三世比魏东生想象的更加短暂。
1465年,魏东生死于交趾乱贼刺杀,享年51岁。
与第一世的魏夏高祖皇帝和第二世的晋国藩王成就相比,第三世魏东生对魏夏王朝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名字仅能存在于交趾藩国的地方传记。因此,魏东生第三世的逝世,没有带给魏夏王朝丁点儿动荡。
……
18日准备时间之后,第四世历练揭开序幕。
……
1464年,魏善胜逝世,嫡长子魏良知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六任皇帝。
魏安昊到魏晟英,魏用风到魏善胜,再到魏良知,国民渐渐普遍接受分封制历史大倒退。魏良知顺天应人熄灭了削藩念头,转而以春秋战国思维对待异姓五国公、海内九亲藩、海外六藩国。魏良知熟练运用外交智慧,利用“立贤”还是“立嫡”话题挑拨鲁国进行王位争夺战;待鲁国忙于内斗,魏良知复又挑拨河南行省的四伯爵国,大幅度削弱鲁国威望同时,还促使赵国、晋国、魏国、周国等藩国围绕卫辉伯爵国和洛阳伯爵国的归属进行一场长达十三年的乱战,史称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
交趾藩国呈现了分封制的优越,而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则呈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以现实世界视角来看,所谓的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可以简单描述为河北人、内蒙人、山西人、陕西人等因为争夺河南北部实际控制权而大打出手。与现实世界大一统的朱明王朝相比,五省百姓本可不必煎熬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之苦。
回到世界历史大视角。
北方诸藩国疲于战争,百姓也苦于战乱,大家渐渐思念大一统皇朝的好处。在魏良知翻云覆雨手段下,民心思慕皇恩,北方诸藩国也相继恭谨顺服,皇室威望达到魏晟英以来的最高峰。如果持之以恒努力下去,魏良知或许有机会以外交手段吞并北方诸藩国。
可惜,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情况下,帝国南方突然迎来了新挑战。
盖因为随着自然科学缓慢发展,随着航海技术稳步提升,越国和卫国这俩帝国版图中小透明存在的藩国迟迟露出峥嵘。当中原围绕削藩与反削藩不断混战时,越国和卫国趁机敞开怀大量吸收战争难民,以海商立国思维苦点海洋科技树。一年十年固然看不出来甚么成效,当时间尺度以百年计算时,皇室及北方诸藩国才猛然越国和卫国已经建立起当世第一海军和第二海军。
北方诸藩国刚有缓解趋势,南方的越国和卫国又崛起了,魏良知一时欲哭无泪。
削藩大计,彻底无望了。
说到海洋,它是魏夏王朝带给魏东生的惊喜。
考虑劣品明日环只是一款教育产品,考虑禁止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约束,魏东生始终没有耗费苦心启动地理大发现时代。岂料,魏东生没有实践的大航海时代,竟然被越国和卫国两藩国悄然无息地激活。
回顾魏夏王朝历史,由于皇室的重心在削藩北方,越国和卫国渐渐成了南洋到中原的海洋贸易掮客。如此日积月累的慢慢发展,越国凭借地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不仅逐次垄断了东亚海洋贸易,更以领导者身份汇总顺塔、佛齐、吕宋、婆罗、海星等藩国海军挺进印度洋。亦盗亦商与胡安教商人(中东、西亚等)进行无数次大小海战之后,越国率先在南洋和印度洋建立了海洋霸权。
藩国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越国既然没有能力单枪匹马击败南亚、西亚、中东、东非的所有竞争对手,索性以盟约方式与其它藩国共享海洋贸易之利。其中,由于卫国的威胁程度最高,越国常常刻意打压海洋霸权体系的老二,联合南洋五藩国限制卫国的贸易份额。
为了突破越国的海洋封锁,卫国只好尝试冲出传统海洋贸易区,沿着东非海岸线探索新的贸易区。
与现实世界的大航海纪录片不同,卫国的海洋探索没有斗志激昂的进行曲,也没有振奋人心的歌颂传奇。商业利益推动海船向南走,走一段停一段,遇见有价值贸易品就眉开眼笑的建立贸易点,遇见荒芜高原就绝望的宣布倒闭破产。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偶然成功,卫国海商不知不觉中绕过了非洲,不知不觉踏步南美洲。
1470年,也即第三世魏东生逝世之后第五年,一艘卫国海船... -->>
第424地理大发现
第三世比魏东生想象的更加短暂。
1465年,魏东生死于交趾乱贼刺杀,享年51岁。
与第一世的魏夏高祖皇帝和第二世的晋国藩王成就相比,第三世魏东生对魏夏王朝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名字仅能存在于交趾藩国的地方传记。因此,魏东生第三世的逝世,没有带给魏夏王朝丁点儿动荡。
……
18日准备时间之后,第四世历练揭开序幕。
……
1464年,魏善胜逝世,嫡长子魏良知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六任皇帝。
魏安昊到魏晟英,魏用风到魏善胜,再到魏良知,国民渐渐普遍接受分封制历史大倒退。魏良知顺天应人熄灭了削藩念头,转而以春秋战国思维对待异姓五国公、海内九亲藩、海外六藩国。魏良知熟练运用外交智慧,利用“立贤”还是“立嫡”话题挑拨鲁国进行王位争夺战;待鲁国忙于内斗,魏良知复又挑拨河南行省的四伯爵国,大幅度削弱鲁国威望同时,还促使赵国、晋国、魏国、周国等藩国围绕卫辉伯爵国和洛阳伯爵国的归属进行一场长达十三年的乱战,史称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
交趾藩国呈现了分封制的优越,而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则呈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以现实世界视角来看,所谓的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可以简单描述为河北人、内蒙人、山西人、陕西人等因为争夺河南北部实际控制权而大打出手。与现实世界大一统的朱明王朝相比,五省百姓本可不必煎熬卫辉洛阳十三年战争之苦。
回到世界历史大视角。
北方诸藩国疲于战争,百姓也苦于战乱,大家渐渐思念大一统皇朝的好处。在魏良知翻云覆雨手段下,民心思慕皇恩,北方诸藩国也相继恭谨顺服,皇室威望达到魏晟英以来的最高峰。如果持之以恒努力下去,魏良知或许有机会以外交手段吞并北方诸藩国。
可惜,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情况下,帝国南方突然迎来了新挑战。
盖因为随着自然科学缓慢发展,随着航海技术稳步提升,越国和卫国这俩帝国版图中小透明存在的藩国迟迟露出峥嵘。当中原围绕削藩与反削藩不断混战时,越国和卫国趁机敞开怀大量吸收战争难民,以海商立国思维苦点海洋科技树。一年十年固然看不出来甚么成效,当时间尺度以百年计算时,皇室及北方诸藩国才猛然越国和卫国已经建立起当世第一海军和第二海军。
北方诸藩国刚有缓解趋势,南方的越国和卫国又崛起了,魏良知一时欲哭无泪。
削藩大计,彻底无望了。
说到海洋,它是魏夏王朝带给魏东生的惊喜。
考虑劣品明日环只是一款教育产品,考虑禁止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约束,魏东生始终没有耗费苦心启动地理大发现时代。岂料,魏东生没有实践的大航海时代,竟然被越国和卫国两藩国悄然无息地激活。
回顾魏夏王朝历史,由于皇室的重心在削藩北方,越国和卫国渐渐成了南洋到中原的海洋贸易掮客。如此日积月累的慢慢发展,越国凭借地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不仅逐次垄断了东亚海洋贸易,更以领导者身份汇总顺塔、佛齐、吕宋、婆罗、海星等藩国海军挺进印度洋。亦盗亦商与胡安教商人(中东、西亚等)进行无数次大小海战之后,越国率先在南洋和印度洋建立了海洋霸权。
藩国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越国既然没有能力单枪匹马击败南亚、西亚、中东、东非的所有竞争对手,索性以盟约方式与其它藩国共享海洋贸易之利。其中,由于卫国的威胁程度最高,越国常常刻意打压海洋霸权体系的老二,联合南洋五藩国限制卫国的贸易份额。
为了突破越国的海洋封锁,卫国只好尝试冲出传统海洋贸易区,沿着东非海岸线探索新的贸易区。
与现实世界的大航海纪录片不同,卫国的海洋探索没有斗志激昂的进行曲,也没有振奋人心的歌颂传奇。商业利益推动海船向南走,走一段停一段,遇见有价值贸易品就眉开眼笑的建立贸易点,遇见荒芜高原就绝望的宣布倒闭破产。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偶然成功,卫国海商不知不觉中绕过了非洲,不知不觉踏步南美洲。
1470年,也即第三世魏东生逝世之后第五年,一艘卫国海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