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重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皇帝就快不行了,等杨昊俭即位,大梁即使没有外敌,老百姓一样没有活路。”
他早知文笙记着旧账,对建昭帝父子半点忠心都欠奉,见她没有反驳。放缓了语气,劝道:“纪将军这么高的民望,等仗打完了,朝廷必不会容他,那怀英翔便是前车之鉴。我看纪南棠处事圆滑,并非愚忠之人,与其最后仓促保命。还不如早早反了。”
文笙承认钟天政这番话说得有道理,但是,“反还是不反,该由纪将军自己来做决定,旁人可以劝他,却绝不能以手段逼迫他就范。”
钟天政嗤笑了一声:“可惜有的人生而固执,任你怎么劝,他只管九头牛也拉不回。算了,我不和你说了,这事不是我做的。你可以走了。”
文笙搞不清楚他这意有所指的话到底是在说纪南棠还是自己。自来了白州,她和钟天政单独见面的次数不多,沟通的自然也就少了。
钟天政显见是生气了,才会下这样的逐客令。
但文笙此刻心中千头万绪。鬼公子既然使出这等鬼蜮伎俩,肯定还有后手。实在没有心情哄钟天政高兴,道:“好。”遂起身告辞。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夜里有一支数千人的东夷军队悄无声息地摸近了这边的大营,他们不是要趁着夜色劫营,真要劫营,朝廷军队这边陷阱弩箭预备着,反到不怕,这些东夷人只是远远地冲大梁军营射了一通箭,随即遁走。
前营副将下令点了火把一探究竟,但见所有的箭簇上都绑着书信。营前掉落得密密麻麻,像雪片一样。
那副将叫人去捡了几枝箭回来,好奇地打开,所有箭上书信都是一样的内容,副将看罢不禁变色,赶紧给纪南棠送了去。
东夷人的劝降信。
信是以东夷主帅的口吻写的,说劝降其实有些不准确,信上极尽吹捧,称他们东夷人最敬重强者,像纪将军这等战神样的人物,虽然杀了他们很多人,使得东夷国力大减,但却是他们唯一钦佩的大梁人。所以他们想同纪将军化敌为友,协助纪将军拿下大梁的江山,若是纪将军有意,可差人同他们商量议和的事。
那副将不由地冷汗涔涔,东夷人这是不置将军于死地不肯罢休啊。
纪南棠看了信丢在案上,叫包括米景阳在内的所有将领传阅。
文笙闻讯赶来,看了信之后,当即提议:“将军,请让我把华飞舟、安敏学等几位乐师也叫过来,共商对策。”
纪南棠点头应允。
到是米景阳因之多看了文笙两眼,文笙一提这几人,米景阳就明白了她的用意,细思之下顿时有些刮目相看。
军中各方势力掺杂,这事动静这么大,压是压不下去了,不出数日,必为流言再添一把火,而这几位乐师出身高门,地位超脱,叫来好歹可以为纪南棠作个见证。
华飞舟等人睡眼惺忪赶过来,看信之后无不皱眉。
他们跟着纪南棠的大军舍生忘死打仗,战场上形势正一片大好,敌方主帅却想用这等不入流的手段抹杀他们的功劳,着实可恨。
米景阳道:“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纪南棠稍一沉吟:“叫人去将营前打扫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待我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众人听说纪南棠要给鬼公子写回信,都难抑好奇,生怕将军不将回信给大伙看。但其实他们多虑了,纪南棠叫亲兵研墨,当众挥毫,回信很简单:说东夷人敬重强者他到是相信,东夷人从来是越挨打越敬重,看看如今他们同列登帝国的关系就知道了。议和可以,到我大梁刑司大牢里去谈。
纪南棠回信这几句话叫大家都觉着颇为解气。
副将孟振国主动请缨:“将军,这信交给我吧,我今晚带一队兄弟杀去,顺便劫个营。”
纪南棠却未答应:“劫营到不必了,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咱们和东夷人战场上见。”
为将者,逞口舌之利到底落了下乘,没有比在战场上给对方以迎头痛击更好的回应了。
众将明白纪南棠的意思,憋着股劲儿回帐休息,只等第二天给东夷人点厉害瞧瞧。
但鬼公子就好像知悉了纪南棠的想法,大梁的军队一压上东夷人就开始后撤,这是做戏做全套,看上去就像是有意避让似的。
大军一气推进了五十余里,纪南棠眼见地形复杂,加上阵线越拉越长,担心为敌人所乘,下令停下来,收拢军队,集结整顿。
那封回信也已送了出去,想来很快会落到鬼公子手中。
虽然鬼公子的离间计正中要害,并似初见成效,但纪南棠到不怎么担心皇帝会将他叫回去,眼下白州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朝廷面临着无将可派的窘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此时麾下大多数兵卒都是鲁大通带到白州来的,并不是他的嫡系。
他自到白州来,一直未去与童永年会合,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纪南棠觉着,就算建昭帝忌他,也会等仗打完了再说。到时候,外患已除,他回到京里交了兵权,大不了换个位置做官,一辈子不上战场也就是了。
但只过了半月,便有一个大消息自京里传出来,引发了轩然大波,使得朝野震动。
退守飞云江的王光济接受朝廷招安,率众归降。
大约是因为东南沿海的战事,建昭帝对此次招安十分宽容,条件优厚,连自己父子遇刺的事都不计较了,封王光济为长顺侯,在英台大街赐下府邸,叫他携家小到京城居住。
王光济的一众手下各有安置。
建昭帝甚至在宫宴上因为二皇子的推荐,特意叫王二、王三出列,问明身世,为他们赐了名字,改姓杨,这是要重用的架势。
王光济降了,朝廷也就不必再留那么多兵在江北。
建昭帝跟着下旨,着二皇子杨昊俭监军白州,所率除了他在江北带回京的人马,还有王光济的一些手下。(未 完待续 ~^~)
PS: 先发,再改错。不到12点写不完怎么破?
老皇帝就快不行了,等杨昊俭即位,大梁即使没有外敌,老百姓一样没有活路。”
他早知文笙记着旧账,对建昭帝父子半点忠心都欠奉,见她没有反驳。放缓了语气,劝道:“纪将军这么高的民望,等仗打完了,朝廷必不会容他,那怀英翔便是前车之鉴。我看纪南棠处事圆滑,并非愚忠之人,与其最后仓促保命。还不如早早反了。”
文笙承认钟天政这番话说得有道理,但是,“反还是不反,该由纪将军自己来做决定,旁人可以劝他,却绝不能以手段逼迫他就范。”
钟天政嗤笑了一声:“可惜有的人生而固执,任你怎么劝,他只管九头牛也拉不回。算了,我不和你说了,这事不是我做的。你可以走了。”
文笙搞不清楚他这意有所指的话到底是在说纪南棠还是自己。自来了白州,她和钟天政单独见面的次数不多,沟通的自然也就少了。
钟天政显见是生气了,才会下这样的逐客令。
但文笙此刻心中千头万绪。鬼公子既然使出这等鬼蜮伎俩,肯定还有后手。实在没有心情哄钟天政高兴,道:“好。”遂起身告辞。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夜里有一支数千人的东夷军队悄无声息地摸近了这边的大营,他们不是要趁着夜色劫营,真要劫营,朝廷军队这边陷阱弩箭预备着,反到不怕,这些东夷人只是远远地冲大梁军营射了一通箭,随即遁走。
前营副将下令点了火把一探究竟,但见所有的箭簇上都绑着书信。营前掉落得密密麻麻,像雪片一样。
那副将叫人去捡了几枝箭回来,好奇地打开,所有箭上书信都是一样的内容,副将看罢不禁变色,赶紧给纪南棠送了去。
东夷人的劝降信。
信是以东夷主帅的口吻写的,说劝降其实有些不准确,信上极尽吹捧,称他们东夷人最敬重强者,像纪将军这等战神样的人物,虽然杀了他们很多人,使得东夷国力大减,但却是他们唯一钦佩的大梁人。所以他们想同纪将军化敌为友,协助纪将军拿下大梁的江山,若是纪将军有意,可差人同他们商量议和的事。
那副将不由地冷汗涔涔,东夷人这是不置将军于死地不肯罢休啊。
纪南棠看了信丢在案上,叫包括米景阳在内的所有将领传阅。
文笙闻讯赶来,看了信之后,当即提议:“将军,请让我把华飞舟、安敏学等几位乐师也叫过来,共商对策。”
纪南棠点头应允。
到是米景阳因之多看了文笙两眼,文笙一提这几人,米景阳就明白了她的用意,细思之下顿时有些刮目相看。
军中各方势力掺杂,这事动静这么大,压是压不下去了,不出数日,必为流言再添一把火,而这几位乐师出身高门,地位超脱,叫来好歹可以为纪南棠作个见证。
华飞舟等人睡眼惺忪赶过来,看信之后无不皱眉。
他们跟着纪南棠的大军舍生忘死打仗,战场上形势正一片大好,敌方主帅却想用这等不入流的手段抹杀他们的功劳,着实可恨。
米景阳道:“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纪南棠稍一沉吟:“叫人去将营前打扫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待我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众人听说纪南棠要给鬼公子写回信,都难抑好奇,生怕将军不将回信给大伙看。但其实他们多虑了,纪南棠叫亲兵研墨,当众挥毫,回信很简单:说东夷人敬重强者他到是相信,东夷人从来是越挨打越敬重,看看如今他们同列登帝国的关系就知道了。议和可以,到我大梁刑司大牢里去谈。
纪南棠回信这几句话叫大家都觉着颇为解气。
副将孟振国主动请缨:“将军,这信交给我吧,我今晚带一队兄弟杀去,顺便劫个营。”
纪南棠却未答应:“劫营到不必了,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咱们和东夷人战场上见。”
为将者,逞口舌之利到底落了下乘,没有比在战场上给对方以迎头痛击更好的回应了。
众将明白纪南棠的意思,憋着股劲儿回帐休息,只等第二天给东夷人点厉害瞧瞧。
但鬼公子就好像知悉了纪南棠的想法,大梁的军队一压上东夷人就开始后撤,这是做戏做全套,看上去就像是有意避让似的。
大军一气推进了五十余里,纪南棠眼见地形复杂,加上阵线越拉越长,担心为敌人所乘,下令停下来,收拢军队,集结整顿。
那封回信也已送了出去,想来很快会落到鬼公子手中。
虽然鬼公子的离间计正中要害,并似初见成效,但纪南棠到不怎么担心皇帝会将他叫回去,眼下白州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朝廷面临着无将可派的窘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此时麾下大多数兵卒都是鲁大通带到白州来的,并不是他的嫡系。
他自到白州来,一直未去与童永年会合,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纪南棠觉着,就算建昭帝忌他,也会等仗打完了再说。到时候,外患已除,他回到京里交了兵权,大不了换个位置做官,一辈子不上战场也就是了。
但只过了半月,便有一个大消息自京里传出来,引发了轩然大波,使得朝野震动。
退守飞云江的王光济接受朝廷招安,率众归降。
大约是因为东南沿海的战事,建昭帝对此次招安十分宽容,条件优厚,连自己父子遇刺的事都不计较了,封王光济为长顺侯,在英台大街赐下府邸,叫他携家小到京城居住。
王光济的一众手下各有安置。
建昭帝甚至在宫宴上因为二皇子的推荐,特意叫王二、王三出列,问明身世,为他们赐了名字,改姓杨,这是要重用的架势。
王光济降了,朝廷也就不必再留那么多兵在江北。
建昭帝跟着下旨,着二皇子杨昊俭监军白州,所率除了他在江北带回京的人马,还有王光济的一些手下。(未 完待续 ~^~)
PS: 先发,再改错。不到12点写不完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