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我本三国一路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是建安十五年的夏五月。
五月五的重阳节刚过,夷州的一道政令就在夷州民众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议论。而这则政令,却是陆仁下达的科考政令。
政令之中没有什么花哨的词汇,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咱们夷州缺少管理方面的人才,又因为许许多多情况上的特殊性,没办法取用传统的“查举”制,而且各行各业又有着较强的分工性与针对性,所以咱们的陆夷州就采取了一个考试取材的方法,为夷州的行政系统补充一批新的血液。
老实说,这则政令如果是搁到了当时别的地区,信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士族子弟会在气愤之下把各地的政府衙门给拆了。但这里是夷州,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士族阶层的夷州,多年以来那些士族阶层也不怎么看得起的夷州,所以陆仁的这条政令在夷州到是下达得十分之顺利。
可能有人会说,陆仁都当了几年的夷州牧了,而且夷州整出了那么大的动静,那么那些士族阶层怎么会看不起陆仁?
对不起,还真的是看不起陆仁。其实也别说陆仁了,老曹整出来的动静实际上要比陆仁大出多少倍?可当时的那些士族阶层还不是一样的看不起老曹?
这里也拿身份、家世什么的作个比较吧。
老曹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但可惜是很多士族子弟眼中的“阉宦遗丑”,自然会被人看不起;陆仁则是江东大姓中的陆氏子弟,应该说是个家世清白之人,但可惜的是按照陆仁的“身世”,这家伙年幼的时候是个要饭的叫花子,对士族子弟来说那就是贱民中的贱民,那么也自然而然的会被士族子弟们看不起。
然后,老曹在成事之后的取材原则是“唯才是举”,这无疑就是往士族子弟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汉政体原本的三根支柱是士族、外戚、宦官,后来外戚和宦官都完了蛋,士族本来是可以独享蛋糕的,却偏偏在乱世之中来了个“门阀碰上了军阀”,原本应该落在士族手中的权力却落在了军阀的手里,接着老曹又说只要是有才干的人老子就用,这尼玛能让士族子弟们心里好受?
再看陆仁这里,陆仁是更干脆的来了个“考试”!你想在俺这里当官?行!只要你能通过了我这里的考试,我就会量才而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这就是另一种的“唯才是举”,而且更让士族子弟丢面子,所以那些个士族子弟对陆仁不恨得牙根都发痒才是怪事了,恨不得冲上来咬上陆仁几口。
而在其他方面,夷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尽管多年下来建设得很出色,但也始终是那些没见识的士族子弟眼中的“蛮夷之地”,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陆仁的夷州与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划上了等号。对这样的一块地头,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
再者陆仁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工业与商业,以当时士族子弟的那个“士农工商”的思想理念,也会认为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那么对陆仁、对夷州,自然又会看轻几分……
好吧,这些就不扯了,反正就是一句话,正因为当时的士族阶层普遍都不怎么看得起陆仁,所以就没有什么士族子弟跑到夷州这里来。当然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寒门士子,来夷州的目的是讨份生活、求个出路,而这些寒门士子在求荐而无门的情况下,最需要的反而就是这种可以求得进身的机会。
所以所以,陆仁的考试取材政令下达之后,至少在夷州本土这里,各阶层民众们的反响都十分的热烈,磨拳擦掌准备去一试身手的人非常的多。
当然了,陆仁也不会笨到直接就和当时势力庞大得惊人的士族阶层叫板,所以在政令上也耍了个小小的花招,说咱们夷州一直以来都是在接纳各方面的逃难流民,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层次肯定是比较低的,可咱们乱七八糟的政事总得有人管,而且注重的是民计民生,有着很大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咱们的考试实际上是从差劲的人中选些好的出来,为的是让大家在各行各业上有个领头人……简单点说,陆仁的政令其实给士族阶层留了面子,在这个时代也必须得给士族阶层留点面子。
而为了能够镇得住场面,陆仁可是厚着脸皮把人郑玄郑老爷子给请了出来当主考官……只是挂名的而已,再说真让郑玄去主考,信不信郑玄选出来的全都会是些书呆子?反过来,郑玄只是醉心于学术研究,本身是不愿当官的,现... -->>
时间是建安十五年的夏五月。
五月五的重阳节刚过,夷州的一道政令就在夷州民众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议论。而这则政令,却是陆仁下达的科考政令。
政令之中没有什么花哨的词汇,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咱们夷州缺少管理方面的人才,又因为许许多多情况上的特殊性,没办法取用传统的“查举”制,而且各行各业又有着较强的分工性与针对性,所以咱们的陆夷州就采取了一个考试取材的方法,为夷州的行政系统补充一批新的血液。
老实说,这则政令如果是搁到了当时别的地区,信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士族子弟会在气愤之下把各地的政府衙门给拆了。但这里是夷州,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士族阶层的夷州,多年以来那些士族阶层也不怎么看得起的夷州,所以陆仁的这条政令在夷州到是下达得十分之顺利。
可能有人会说,陆仁都当了几年的夷州牧了,而且夷州整出了那么大的动静,那么那些士族阶层怎么会看不起陆仁?
对不起,还真的是看不起陆仁。其实也别说陆仁了,老曹整出来的动静实际上要比陆仁大出多少倍?可当时的那些士族阶层还不是一样的看不起老曹?
这里也拿身份、家世什么的作个比较吧。
老曹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但可惜是很多士族子弟眼中的“阉宦遗丑”,自然会被人看不起;陆仁则是江东大姓中的陆氏子弟,应该说是个家世清白之人,但可惜的是按照陆仁的“身世”,这家伙年幼的时候是个要饭的叫花子,对士族子弟来说那就是贱民中的贱民,那么也自然而然的会被士族子弟们看不起。
然后,老曹在成事之后的取材原则是“唯才是举”,这无疑就是往士族子弟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汉政体原本的三根支柱是士族、外戚、宦官,后来外戚和宦官都完了蛋,士族本来是可以独享蛋糕的,却偏偏在乱世之中来了个“门阀碰上了军阀”,原本应该落在士族手中的权力却落在了军阀的手里,接着老曹又说只要是有才干的人老子就用,这尼玛能让士族子弟们心里好受?
再看陆仁这里,陆仁是更干脆的来了个“考试”!你想在俺这里当官?行!只要你能通过了我这里的考试,我就会量才而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这就是另一种的“唯才是举”,而且更让士族子弟丢面子,所以那些个士族子弟对陆仁不恨得牙根都发痒才是怪事了,恨不得冲上来咬上陆仁几口。
而在其他方面,夷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尽管多年下来建设得很出色,但也始终是那些没见识的士族子弟眼中的“蛮夷之地”,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陆仁的夷州与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划上了等号。对这样的一块地头,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
再者陆仁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工业与商业,以当时士族子弟的那个“士农工商”的思想理念,也会认为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那么对陆仁、对夷州,自然又会看轻几分……
好吧,这些就不扯了,反正就是一句话,正因为当时的士族阶层普遍都不怎么看得起陆仁,所以就没有什么士族子弟跑到夷州这里来。当然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寒门士子,来夷州的目的是讨份生活、求个出路,而这些寒门士子在求荐而无门的情况下,最需要的反而就是这种可以求得进身的机会。
所以所以,陆仁的考试取材政令下达之后,至少在夷州本土这里,各阶层民众们的反响都十分的热烈,磨拳擦掌准备去一试身手的人非常的多。
当然了,陆仁也不会笨到直接就和当时势力庞大得惊人的士族阶层叫板,所以在政令上也耍了个小小的花招,说咱们夷州一直以来都是在接纳各方面的逃难流民,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层次肯定是比较低的,可咱们乱七八糟的政事总得有人管,而且注重的是民计民生,有着很大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咱们的考试实际上是从差劲的人中选些好的出来,为的是让大家在各行各业上有个领头人……简单点说,陆仁的政令其实给士族阶层留了面子,在这个时代也必须得给士族阶层留点面子。
而为了能够镇得住场面,陆仁可是厚着脸皮把人郑玄郑老爷子给请了出来当主考官……只是挂名的而已,再说真让郑玄去主考,信不信郑玄选出来的全都会是些书呆子?反过来,郑玄只是醉心于学术研究,本身是不愿当官的,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