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关系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不死者的二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军军衔有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
一、正式军衔是由国民政府主席签发任官状(令)正式叙任之军衔。
正式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职务、资历、学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铨叙厅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的军衔。
正式行文:军种+军衔,如陆军少将、海军中将等
此种军衔由国家政府主席签发命令叙任,除了褫夺和晋升外,不随职务调动而变动。
格式如下:
国民政府任官状
蒋中正任为陆军特级上将,此状。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中华民国廿四年四月一日
二、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临时任命之军衔。
职务军衔是一种临时性的军衔,而且职务和军衔是一体的,并且随职务变更而随时变更。
正式行文:
(一)军衔+职务,如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等
(二)军种+军衔+职,陆军少将职、海军中将职
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任职令,在任职同时授予的军衔,此种军衔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
格式如下:
军事委员会任职令
兹任萧毅肃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此令。
委员长蒋中正
中华民国三二年十月X日
实行职务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过滥的高级军衔。而且按职务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军官的积极性。
所以经常会出现,职务军衔比实际军衔高的情况。典型的如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生前穿着中将戎装照片随处可见到,可是他直到1945年3月8日才叙任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次年死于飞机失事后才追赠陆军中将。至于抗战期间屡建殊勋的张灵甫自从1937年由于抗战爆发而被特赦,担任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上校团长,1938年的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以后,相继升任58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虽然战功赫赫,职务也一路飙升,职务军衔也早已经任少将军职,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正式晋任陆军少将。1947年5月16日,时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的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以后,1947年7月30日追晋陆军中将。张灵甫死前所佩带的中将军衔标志也是职务军衔。而张灵甫的老上级第74军的老军长王耀武虽然职务军衔早已经是中将,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24集团军司令。不久,王耀武升任第4方面军总司令,下辖: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韩璇的第73军,辖第15、17师;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李天霞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王耀武直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被俘也始终是中将军衔。
1934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为了施行新军衔制度,制定《陆海空军官制表》的同时也制定了《陆军军官佐任职暂行条例》,规定了授予军衔的人,要任相应的的职务,但是从1935年4月国民革命军施行新军衔制度起,蒋介石就一直大力“围剿”中央红军,两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军为了抗战又大力扩编部队,抗战结束后又开始整军缩编,不久又悍然发动内战,再次扩编部队,长期的战争,使得军队编制变化极大,各级将领之职务也随之升降,而作为叙任正式军衔的工作程序相当复杂严格,受战争的影响也特别大,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委员会数次迁徙,使得铨叙工作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其中1944年最为严重,除了追赠一些去世将领外,铨叙将级军官只有2人。使正式军衔与职务由最初的对应变得越来越严重脱节,甚至到了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抗战中后期许多师长的实际军衔都是上校,甚至中校。其中以廖耀湘最为典型,1944年5月1日任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新编第五军军长,1947年9月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而此时这位蒋介石极其偏爱的黄埔将领,虽然职务晋升迅速,也曾留学法国,可是因为黄埔六期资历实在太浅,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上校,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任陆军少将,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使得职务军衔过分突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铨叙厅从抗日战争快结束时,一向为逐级晋升的正式军衔开始出现越级晋升,如由陆军步兵少尉晋任陆军步兵上尉、陆军步兵中校晋任陆军少将,虽然如此,但是许多将领的正式军衔与职务脱轨依然严重,造成许多学者常常采用职务军衔当作正式军衔。
国军军衔有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
一、正式军衔是由国民政府主席签发任官状(令)正式叙任之军衔。
正式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职务、资历、学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铨叙厅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的军衔。
正式行文:军种+军衔,如陆军少将、海军中将等
此种军衔由国家政府主席签发命令叙任,除了褫夺和晋升外,不随职务调动而变动。
格式如下:
国民政府任官状
蒋中正任为陆军特级上将,此状。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中华民国廿四年四月一日
二、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临时任命之军衔。
职务军衔是一种临时性的军衔,而且职务和军衔是一体的,并且随职务变更而随时变更。
正式行文:
(一)军衔+职务,如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等
(二)军种+军衔+职,陆军少将职、海军中将职
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任职令,在任职同时授予的军衔,此种军衔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
格式如下:
军事委员会任职令
兹任萧毅肃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此令。
委员长蒋中正
中华民国三二年十月X日
实行职务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过滥的高级军衔。而且按职务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军官的积极性。
所以经常会出现,职务军衔比实际军衔高的情况。典型的如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生前穿着中将戎装照片随处可见到,可是他直到1945年3月8日才叙任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次年死于飞机失事后才追赠陆军中将。至于抗战期间屡建殊勋的张灵甫自从1937年由于抗战爆发而被特赦,担任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上校团长,1938年的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以后,相继升任58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虽然战功赫赫,职务也一路飙升,职务军衔也早已经任少将军职,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正式晋任陆军少将。1947年5月16日,时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的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以后,1947年7月30日追晋陆军中将。张灵甫死前所佩带的中将军衔标志也是职务军衔。而张灵甫的老上级第74军的老军长王耀武虽然职务军衔早已经是中将,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24集团军司令。不久,王耀武升任第4方面军总司令,下辖: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韩璇的第73军,辖第15、17师;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李天霞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王耀武直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被俘也始终是中将军衔。
1934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为了施行新军衔制度,制定《陆海空军官制表》的同时也制定了《陆军军官佐任职暂行条例》,规定了授予军衔的人,要任相应的的职务,但是从1935年4月国民革命军施行新军衔制度起,蒋介石就一直大力“围剿”中央红军,两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军为了抗战又大力扩编部队,抗战结束后又开始整军缩编,不久又悍然发动内战,再次扩编部队,长期的战争,使得军队编制变化极大,各级将领之职务也随之升降,而作为叙任正式军衔的工作程序相当复杂严格,受战争的影响也特别大,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委员会数次迁徙,使得铨叙工作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其中1944年最为严重,除了追赠一些去世将领外,铨叙将级军官只有2人。使正式军衔与职务由最初的对应变得越来越严重脱节,甚至到了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抗战中后期许多师长的实际军衔都是上校,甚至中校。其中以廖耀湘最为典型,1944年5月1日任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新编第五军军长,1947年9月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而此时这位蒋介石极其偏爱的黄埔将领,虽然职务晋升迅速,也曾留学法国,可是因为黄埔六期资历实在太浅,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上校,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任陆军少将,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使得职务军衔过分突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铨叙厅从抗日战争快结束时,一向为逐级晋升的正式军衔开始出现越级晋升,如由陆军步兵少尉晋任陆军步兵上尉、陆军步兵中校晋任陆军少将,虽然如此,但是许多将领的正式军衔与职务脱轨依然严重,造成许多学者常常采用职务军衔当作正式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