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衙门在太原,而山西镇的总兵府则设在太原北面三百里的代州。
山西镇所属边军主要负责的,也是内长城一线的关口,从西往东依次是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和倒马关。
所以山西镇的重兵,也就是按照边军标准发给饷银募集而来的营兵,主要部署在这几个关口的一线。
虽然崇祯皇帝之前已经三令五申,让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官王国梁沿着黄河增筑堡垒,防止陕西的流贼流窜进入山西境内,但是山西军中,上到总兵官王国梁下到普通士卒,都没有把陕西的流贼农民军放在眼里。
而山西巡抚张晓虽然也在沿黄一线投入了大量的钱粮,募集流民修筑堡垒,但山西去年遭逢数十年来未曾遇到过的大旱天灾,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余力在沿黄一线大力修筑堡垒了。
就这么地,一年过去了,崇祯皇帝设想中的山西沿黄防线,不仅进展缓慢,而且漏洞百出。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能因为这个就罢免了张晓和王国梁。
一来,自从下令在山西、河南修筑面对陕西的防线以来,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还算是尽心尽力,所上报的方案也都经过了崇祯皇帝的同意。
两个人在山西沿黄防线,一共充实部署了将近万名的卫所兵,从最北面的偏关,到最南面的蒲州,该修缮的城池进行了修缮,该整顿的卫所也进行了充实整顿。
所以,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二来,山西与陕西一样,从天启七年就是全年大旱,到了崇祯元年之后,旱情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变本加厉,全年一滴雨都没有下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山西没有如同陕北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民乱,就是因为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等人拿了修筑防线的钱粮赈济了饥荒的百姓。
这一点,怎么说也算是有功劳的。
历史上,崇祯皇帝很轻易地就罢免了张晓的巡抚之位,之后还接二连三地换了好几个山西巡抚,但是继任的人选之中,没有一个能够保持山西的稳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当时的情形恐怕并不是哪个人仅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够力挽狂澜的。也可以说是大势如此,非人力所能抗拒的。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频繁地更换阁臣和封疆大吏,这样做固然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良臣猛将,但是也确实是误杀了不少有用和可用之人。
罢免了张晓之后,他用了耿如杞,但是一年之后就又杀了耿如杞。
原因是耿如杞无法有效约束山西兵,然而如果当时领兵的是在山西坐镇多年的张晓,恐怕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
而王国梁这个人最后是战死在剿贼的战场之上的,这样的人即便是能力一般般,但是比起那些临阵脱逃或者阵前投敌的总兵来说,却也算得上是有良心的了。
因此,在接到了山西的贼情奏报,以及张晓等人的请罪折子之后,崇祯皇帝听从了内阁阁臣和军机大臣的意见,只是下旨申斥了张晓、王国梁以及山西镇监军御史王嘉徵,许他们戴罪立功,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处罚。
毕竟使功不如使过,与其换上几个不了解情况的新人,不如让这些本身并无大过的人将功折罪,以功赎过。
所以,崇祯皇帝在下旨罢免了山西巡按罗世锦和山西参政裴俊锡之后,并没有再去深究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等人的责任。
而是让他们抓紧整军经武,储备粮草,准备着听候军机大臣李邦华督师入晋剿贼。
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山西巡抚张晓、总兵官王国梁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一边让山西镇监军御史王嘉徵率军坐镇宁武关,防止流贼穿越云中山脉,闯入山西相对安定繁荣的汾河两岸平原地区,一边由王国梁亲自赶到汾州坐镇,一方面防止流贼继续东进,一方面收拢沿黄一线的卫所败兵。
李邦华在自己一手编练的矿营护卫之下,从京师带着一批粮饷赶赴山西潞安府的时候,山西境内就是这样一幅情形。
衙门在太原,而山西镇的总兵府则设在太原北面三百里的代州。
山西镇所属边军主要负责的,也是内长城一线的关口,从西往东依次是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和倒马关。
所以山西镇的重兵,也就是按照边军标准发给饷银募集而来的营兵,主要部署在这几个关口的一线。
虽然崇祯皇帝之前已经三令五申,让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官王国梁沿着黄河增筑堡垒,防止陕西的流贼流窜进入山西境内,但是山西军中,上到总兵官王国梁下到普通士卒,都没有把陕西的流贼农民军放在眼里。
而山西巡抚张晓虽然也在沿黄一线投入了大量的钱粮,募集流民修筑堡垒,但山西去年遭逢数十年来未曾遇到过的大旱天灾,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余力在沿黄一线大力修筑堡垒了。
就这么地,一年过去了,崇祯皇帝设想中的山西沿黄防线,不仅进展缓慢,而且漏洞百出。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能因为这个就罢免了张晓和王国梁。
一来,自从下令在山西、河南修筑面对陕西的防线以来,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还算是尽心尽力,所上报的方案也都经过了崇祯皇帝的同意。
两个人在山西沿黄防线,一共充实部署了将近万名的卫所兵,从最北面的偏关,到最南面的蒲州,该修缮的城池进行了修缮,该整顿的卫所也进行了充实整顿。
所以,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二来,山西与陕西一样,从天启七年就是全年大旱,到了崇祯元年之后,旱情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变本加厉,全年一滴雨都没有下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山西没有如同陕北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民乱,就是因为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等人拿了修筑防线的钱粮赈济了饥荒的百姓。
这一点,怎么说也算是有功劳的。
历史上,崇祯皇帝很轻易地就罢免了张晓的巡抚之位,之后还接二连三地换了好几个山西巡抚,但是继任的人选之中,没有一个能够保持山西的稳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当时的情形恐怕并不是哪个人仅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够力挽狂澜的。也可以说是大势如此,非人力所能抗拒的。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频繁地更换阁臣和封疆大吏,这样做固然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良臣猛将,但是也确实是误杀了不少有用和可用之人。
罢免了张晓之后,他用了耿如杞,但是一年之后就又杀了耿如杞。
原因是耿如杞无法有效约束山西兵,然而如果当时领兵的是在山西坐镇多年的张晓,恐怕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
而王国梁这个人最后是战死在剿贼的战场之上的,这样的人即便是能力一般般,但是比起那些临阵脱逃或者阵前投敌的总兵来说,却也算得上是有良心的了。
因此,在接到了山西的贼情奏报,以及张晓等人的请罪折子之后,崇祯皇帝听从了内阁阁臣和军机大臣的意见,只是下旨申斥了张晓、王国梁以及山西镇监军御史王嘉徵,许他们戴罪立功,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处罚。
毕竟使功不如使过,与其换上几个不了解情况的新人,不如让这些本身并无大过的人将功折罪,以功赎过。
所以,崇祯皇帝在下旨罢免了山西巡按罗世锦和山西参政裴俊锡之后,并没有再去深究山西巡抚张晓和总兵王国梁等人的责任。
而是让他们抓紧整军经武,储备粮草,准备着听候军机大臣李邦华督师入晋剿贼。
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山西巡抚张晓、总兵官王国梁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一边让山西镇监军御史王嘉徵率军坐镇宁武关,防止流贼穿越云中山脉,闯入山西相对安定繁荣的汾河两岸平原地区,一边由王国梁亲自赶到汾州坐镇,一方面防止流贼继续东进,一方面收拢沿黄一线的卫所败兵。
李邦华在自己一手编练的矿营护卫之下,从京师带着一批粮饷赶赴山西潞安府的时候,山西境内就是这样一幅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