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皇帝听完了沈廷扬的那一番话之后,没有当场作出什么表示,而是让沈廷扬将自己对东番岛情形及应对策略形成文字,作为“附片”附在闽浙总督府的呈文之后,令内阁和军机处诸位重臣都看看,作为票拟的参考。
对于沈廷扬的建议,崇祯皇帝当然是认同的,虽则与自己在后世之时了解的情况有偏差,但在这个时空之中却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所以,崇祯皇帝在沈廷扬又匆匆送来的附片之上,用朱笔写了一句对沈廷扬的评语,虽然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沈廷扬提出的意见,但却毫无异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崇祯皇帝在上面写道:“居官若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
沈廷扬拿着送来的闽浙总督府呈文以及写上了崇祯皇帝朱笔批语的附片,心情十分激动地离开了乾清宫。
这句评语不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原创,而是历史上崇祯皇帝对沈廷扬的真实评语。
就这一句评语,换来了沈廷扬的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但是也说明,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君。
至少他对沈廷扬就没有看走眼。
听完沈廷扬建议的第二天,崇祯皇帝摆驾来到文华殿,将内阁几位重臣召集到了一起,议论闽浙总督府提出的问题:
其一,要不要让郑芝龙带兵驱逐盘踞东番岛上的荷兰红毛夷和佛郎机人。
其二,目前朝廷从闽浙粤等地往东番大举移民安置的行动,要不要暂停,是不是等待郑氏驱逐红毛鬼子之后,再重新进行。
这几个内阁阁臣都不是傻子,之前都看过闽浙总督府的呈文,对东番岛上的汉人移民、土著生番以及红毛夷人三方情形,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又看了皇帝亲笔御批的附片,当然都明白了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皇帝借助中书舍人的附片来表态自己的态度,在大明的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但凡有些事情不能以皇帝的名义提出来,就会又朝臣来代劳,而若身边恰好没有朝臣的时候,自然只能选择中书舍人来代笔。
崇祯皇帝在附片上的朱批,夸奖的是沈廷扬这个武英殿中书舍人,但实际上肯定的却是沈廷扬的立场和建议。
因此,在京的三位内阁阁臣来到文华殿之后,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李国鐠说:“陛下,目前东番岛上情形复杂,且此前转移安置上岛的闽浙灾民数量已经多达四五十万口,据闽浙总督府向户部报备,东番岛西海岸平原谷地,可以开垦适宜耕种之良田沃野,已经所剩无几。
“臣闻,不少地少甚至无地之汉民,不断深入岛内,与岛上生番时有争夺土地山林之械斗厮杀,其为生番土著所杀伤者,更是时时有之。
“另外,东番岛上虽然气候温润,物产丰饶,一年至于三熟,但毕竟新开之地,丛林沼泽遍布、毒蛇蚊虫肆虐,兼且岛上移民缺医少药,疾疫流行,病死者也数不少。
“所以,臣以为朝廷官方安排之移民可暂时放缓,民间自发之移民当可继续听之任之。这是臣的一点浅见。”
李国鐠所说的情况,此前一段时间,崇祯皇帝从闽浙总督府上报的众多奏疏之中也有所了解。
三月底的时候,闽浙总督温体仁曾以密折报来消息,专门向皇帝报告了钱谦益流放东番的情况。
温体仁与钱谦益两人之间的恩怨,在明末的历史上影响很大,也算得上源远流长了。
按理说,温体仁的家乡浙江湖州府乌程县,距离钱谦益的家乡南直隶苏州府非常近,在政治上以及仕途上应该是天然的盟友才对。
但是事实上却恰好相反,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却是一对死对头,一直都是相互弹劾,相互拆台。
说到底,全都是因为温... -->>
崇祯皇帝听完了沈廷扬的那一番话之后,没有当场作出什么表示,而是让沈廷扬将自己对东番岛情形及应对策略形成文字,作为“附片”附在闽浙总督府的呈文之后,令内阁和军机处诸位重臣都看看,作为票拟的参考。
对于沈廷扬的建议,崇祯皇帝当然是认同的,虽则与自己在后世之时了解的情况有偏差,但在这个时空之中却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所以,崇祯皇帝在沈廷扬又匆匆送来的附片之上,用朱笔写了一句对沈廷扬的评语,虽然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沈廷扬提出的意见,但却毫无异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崇祯皇帝在上面写道:“居官若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
沈廷扬拿着送来的闽浙总督府呈文以及写上了崇祯皇帝朱笔批语的附片,心情十分激动地离开了乾清宫。
这句评语不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原创,而是历史上崇祯皇帝对沈廷扬的真实评语。
就这一句评语,换来了沈廷扬的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但是也说明,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君。
至少他对沈廷扬就没有看走眼。
听完沈廷扬建议的第二天,崇祯皇帝摆驾来到文华殿,将内阁几位重臣召集到了一起,议论闽浙总督府提出的问题:
其一,要不要让郑芝龙带兵驱逐盘踞东番岛上的荷兰红毛夷和佛郎机人。
其二,目前朝廷从闽浙粤等地往东番大举移民安置的行动,要不要暂停,是不是等待郑氏驱逐红毛鬼子之后,再重新进行。
这几个内阁阁臣都不是傻子,之前都看过闽浙总督府的呈文,对东番岛上的汉人移民、土著生番以及红毛夷人三方情形,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又看了皇帝亲笔御批的附片,当然都明白了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皇帝借助中书舍人的附片来表态自己的态度,在大明的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但凡有些事情不能以皇帝的名义提出来,就会又朝臣来代劳,而若身边恰好没有朝臣的时候,自然只能选择中书舍人来代笔。
崇祯皇帝在附片上的朱批,夸奖的是沈廷扬这个武英殿中书舍人,但实际上肯定的却是沈廷扬的立场和建议。
因此,在京的三位内阁阁臣来到文华殿之后,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李国鐠说:“陛下,目前东番岛上情形复杂,且此前转移安置上岛的闽浙灾民数量已经多达四五十万口,据闽浙总督府向户部报备,东番岛西海岸平原谷地,可以开垦适宜耕种之良田沃野,已经所剩无几。
“臣闻,不少地少甚至无地之汉民,不断深入岛内,与岛上生番时有争夺土地山林之械斗厮杀,其为生番土著所杀伤者,更是时时有之。
“另外,东番岛上虽然气候温润,物产丰饶,一年至于三熟,但毕竟新开之地,丛林沼泽遍布、毒蛇蚊虫肆虐,兼且岛上移民缺医少药,疾疫流行,病死者也数不少。
“所以,臣以为朝廷官方安排之移民可暂时放缓,民间自发之移民当可继续听之任之。这是臣的一点浅见。”
李国鐠所说的情况,此前一段时间,崇祯皇帝从闽浙总督府上报的众多奏疏之中也有所了解。
三月底的时候,闽浙总督温体仁曾以密折报来消息,专门向皇帝报告了钱谦益流放东番的情况。
温体仁与钱谦益两人之间的恩怨,在明末的历史上影响很大,也算得上源远流长了。
按理说,温体仁的家乡浙江湖州府乌程县,距离钱谦益的家乡南直隶苏州府非常近,在政治上以及仕途上应该是天然的盟友才对。
但是事实上却恰好相反,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却是一对死对头,一直都是相互弹劾,相互拆台。
说到底,全都是因为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