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重生一九零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弱国。”陈文强沉吟着说道:“但加深与贵国的合作,优势互补,却是两国都得利的好事。因为。现在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德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科技,中国则有千百万朴素、驯良、惊人地节俭、聪明的工人。两者结合起来。中德合资企业制造的产品将有极大的竞争力,从而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国际分工?优势互补?威廉二世对这新名词感到好奇,但陈文强话中的主要意思,他是听懂了。
“我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中国工人为取得可以使他们舒服生活的报酬,而努力不懈地愉快地工作,而那种报酬是西方人不能用以维持生活的。”威廉二世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而西方工人每天力争少劳多得,却老想着加工资,真是缺乏理性。”
按照中国的现状,走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不可避免,也是最好的选择。而作为“世界工厂”崛起。显然更加贴近现实。
“陛下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但显然并不全面。”陈文强有删有增,把中国国内的政治情况给威廉作了介绍和解释。“中国的面积很大,即便是一两个省,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是很大的。而目前的政府对外省督抚的控制力正在降低,换而言之,中央的威权正在衰弱。所以,陛下可以暂时不追求与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的结盟。而着重于在几省之地建立稳固的势力。”
“比如湖广,还有广东和——琼州。”威廉对陈文强摆出的地图很感兴趣。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但通过陈文强的介绍,他才有了更直观、准确的了解。
“只是一两个省的面积,便已经与日本相当。”陈文强微不可闻地抿了下嘴,伸手指点着说道:“也正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异性也很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但如果有数个省发展得好,整个中国也就能逐渐具备抗衡日本的实力。”
日本!威廉二世微微皱了皱眉,这是他所提出的“黄祸论”的根源。而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想成“黄祸”,也不可得。在远东,德国要想遏制日本,似乎只能扶持弱而大的中国。陈文强话中的意思也很明确,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是很困难的,但并不妨碍德国扶中遏日的最终目的。
“甲午战争过后,中国的海军毁于一旦,日本又强割台湾,国人无不切齿痛恨,待机雪耻报仇。”陈文强又加上了一把干柴,表情也变得忿恨狰狞,“从人口数量,从国土面积,再从资源矿产,中国无不胜日本多多。现在只是在科技和工业上差之甚远,必须迎头赶上。所以,贵国的无私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提到日本,自然就牵扯到了英国。英国与德国之关系,早已因军备竞赛而变得甚为紧张。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德国由1890年开始大量制造战列舰,并于1900年通过了一项使德国海军力量加强一倍的议案,而英国则视之为企图挑战他海上霸权的举动。
尽管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于英法俄三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摇摆不定,目前也没有与任何一国开战的心理和准备。但他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德国陷入与周围国家之间的军事竞赛。当这场军事竞赛变得难以收场的时候,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对于陈文强比较直接的陈述,威廉二世并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
“日本是个极富野心和侵略性的国家,而岛民的心理更是狭隘偏激的。”陈文强继续不露声色地述说着:“他们绝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地位,特别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充满了扩张的**。这一点,美国也意识到了。而且,美国也不得不采取了退让……”
随着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地区对峙局面的形成,双方的敌对情绪越来越严重。1906年,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学校委员会宣布,将对所有的日本留学生采取隔离政策。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公众视之为奇耻大辱,立即掀起了激烈的反美示威,大肆诋毁美国人,日本政府也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对此作出解释。
日本舆论甚至叫嚣:“整个世界都知道,装备很差的美国陆军和海军不是我们有高度战斗力的陆军和海军的对手。”日本的《每日新闻》更咆哮道:“当我们伟大的海军将领出现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时,要打破美国固执的梦想是很容易的。为什么我们不坚持派出军舰呢?”罗斯福见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立即亲自说服旧金山学校委员会撤销了上述排日规定,事态才得以缓和下来。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日本的狂妄,以及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的薄弱。”威廉二世对此表示赞同,“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遏制日本应该是德、中、美三国的共同愿望。”
“我们正在做着准备。”陈文强适时地说道:“悄悄的,尽量不引起日本警惕的战争准备。比如编练新军,比如制造枪械火炮,比如——”有意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比如通过怎样的手段来抗衡日本海军,还有其他一些有益于战争的辅助性措施。”
说着,陈文强从兜里掏出一小瓶药,还有一张包裹药瓶的德文说明书,递给了威廉二世,说道:“就象这个,如果战争爆发,对我*队来说,也将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威廉伸手接过,简略地看过说明书,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但还是礼貌地收入,与陈文强继续谈话。
……………(未完待续)
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弱国。”陈文强沉吟着说道:“但加深与贵国的合作,优势互补,却是两国都得利的好事。因为。现在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德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科技,中国则有千百万朴素、驯良、惊人地节俭、聪明的工人。两者结合起来。中德合资企业制造的产品将有极大的竞争力,从而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国际分工?优势互补?威廉二世对这新名词感到好奇,但陈文强话中的主要意思,他是听懂了。
“我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中国工人为取得可以使他们舒服生活的报酬,而努力不懈地愉快地工作,而那种报酬是西方人不能用以维持生活的。”威廉二世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而西方工人每天力争少劳多得,却老想着加工资,真是缺乏理性。”
按照中国的现状,走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不可避免,也是最好的选择。而作为“世界工厂”崛起。显然更加贴近现实。
“陛下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但显然并不全面。”陈文强有删有增,把中国国内的政治情况给威廉作了介绍和解释。“中国的面积很大,即便是一两个省,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是很大的。而目前的政府对外省督抚的控制力正在降低,换而言之,中央的威权正在衰弱。所以,陛下可以暂时不追求与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的结盟。而着重于在几省之地建立稳固的势力。”
“比如湖广,还有广东和——琼州。”威廉对陈文强摆出的地图很感兴趣。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但通过陈文强的介绍,他才有了更直观、准确的了解。
“只是一两个省的面积,便已经与日本相当。”陈文强微不可闻地抿了下嘴,伸手指点着说道:“也正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异性也很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但如果有数个省发展得好,整个中国也就能逐渐具备抗衡日本的实力。”
日本!威廉二世微微皱了皱眉,这是他所提出的“黄祸论”的根源。而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想成“黄祸”,也不可得。在远东,德国要想遏制日本,似乎只能扶持弱而大的中国。陈文强话中的意思也很明确,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是很困难的,但并不妨碍德国扶中遏日的最终目的。
“甲午战争过后,中国的海军毁于一旦,日本又强割台湾,国人无不切齿痛恨,待机雪耻报仇。”陈文强又加上了一把干柴,表情也变得忿恨狰狞,“从人口数量,从国土面积,再从资源矿产,中国无不胜日本多多。现在只是在科技和工业上差之甚远,必须迎头赶上。所以,贵国的无私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提到日本,自然就牵扯到了英国。英国与德国之关系,早已因军备竞赛而变得甚为紧张。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德国由1890年开始大量制造战列舰,并于1900年通过了一项使德国海军力量加强一倍的议案,而英国则视之为企图挑战他海上霸权的举动。
尽管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于英法俄三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摇摆不定,目前也没有与任何一国开战的心理和准备。但他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德国陷入与周围国家之间的军事竞赛。当这场军事竞赛变得难以收场的时候,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对于陈文强比较直接的陈述,威廉二世并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
“日本是个极富野心和侵略性的国家,而岛民的心理更是狭隘偏激的。”陈文强继续不露声色地述说着:“他们绝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地位,特别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充满了扩张的**。这一点,美国也意识到了。而且,美国也不得不采取了退让……”
随着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地区对峙局面的形成,双方的敌对情绪越来越严重。1906年,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学校委员会宣布,将对所有的日本留学生采取隔离政策。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公众视之为奇耻大辱,立即掀起了激烈的反美示威,大肆诋毁美国人,日本政府也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对此作出解释。
日本舆论甚至叫嚣:“整个世界都知道,装备很差的美国陆军和海军不是我们有高度战斗力的陆军和海军的对手。”日本的《每日新闻》更咆哮道:“当我们伟大的海军将领出现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时,要打破美国固执的梦想是很容易的。为什么我们不坚持派出军舰呢?”罗斯福见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立即亲自说服旧金山学校委员会撤销了上述排日规定,事态才得以缓和下来。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日本的狂妄,以及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的薄弱。”威廉二世对此表示赞同,“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遏制日本应该是德、中、美三国的共同愿望。”
“我们正在做着准备。”陈文强适时地说道:“悄悄的,尽量不引起日本警惕的战争准备。比如编练新军,比如制造枪械火炮,比如——”有意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比如通过怎样的手段来抗衡日本海军,还有其他一些有益于战争的辅助性措施。”
说着,陈文强从兜里掏出一小瓶药,还有一张包裹药瓶的德文说明书,递给了威廉二世,说道:“就象这个,如果战争爆发,对我*队来说,也将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威廉伸手接过,简略地看过说明书,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但还是礼貌地收入,与陈文强继续谈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