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将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三十五章你们没这个资格
时间眨眼而过,转眼间李闲在长安城里已经过了半个月,以外臣的身份参加了皇后的葬礼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太极宫,令人不得不有些想法的是,皇帝也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这让本来打算巴结一下燕王的朝臣都开始犹豫起来。这似乎是一个讯号,一个皇帝有意疏远燕王的讯号。
在李闲到了长安之后的第十六天,齐王府外围突然多了数百名禁军,附近几条街都变得戒备森严起来,虽然李闲的出行并没有受到禁制,但无疑这变故其中的含义让人不得不深思一番。
曾经拜访过燕王的朝臣再也没有登门,打算拜访燕王的人也打了退堂鼓。从炙手可热的权臣到被冷落,这个过程似乎太快了些。便是和燕王一直走的颇亲近的纳言裴寂和光禄大夫刘政会似乎也刻意表现的冷淡起来,其他人似乎是嗅到了什么,于是朝中开始出现针对李闲的声音。
李闲到了长安城之后的第二十天,早朝之后出现了第一份弹劾他的奏折。这奏折到了李渊手里之后却又没了声息,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一点回音。这份奏折弹劾燕王李闲出身草莽,不尊礼法,不懂规矩,不知轻重。
知道这件事的并不多,除了写奏折的人和皇帝之外,便是朝中寥寥几位权利极大的重臣知道,裴寂,刘政会,萧,柴绍和虞世南等人。但是没有纸里能包住火的事,很快朝廷里便渐有传言说皇帝有意剥夺了李闲的军权,更有甚者说皇帝因为李闲在皇后葬礼时候有些大不敬的举动准备将其拿下入狱。
因为这份奏折陛下没有批复明示,所以那些善于钻营的朝臣以为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以为揣摩透着了圣意,所以弹劾李闲的奏折越来越多起来。
本以为这样做是窥破了天机依照皇帝意思做事的朝臣们,自然不会知道第一个上奏折弹劾燕王的御史被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赶出了京城跑去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做县令,只怕这辈子都别想再回到京畿重地任职。从七品和御史和从七品的县令看起来品级相同,但要知道御史在朝中可是一种极特殊的存在。
到了地方上,不懂得如何做官,在朝中又得罪了不少人的这位御史,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朝中被他参过的某位大人物随便打个招呼而被整死。一个小小的县令,随便一个郡守上奏折说他几句不是之处,只怕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到了尽头。
但这件事皇帝并没有公开,所以朝臣们知道的不多。
到了李闲入住齐王府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一天之中皇帝收到弹劾燕王的奏折就有十三份。所弹劾之事也终于从一些礼法上的小事升级到了燕王有谋逆之心的高度来,写这份奏折的是新任吏部员外郎方正然。他以为自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可以凭借扳倒燕王以青史留名而沾沾自喜,却哪里知道他们这些人的举动终于将李渊最后的忍耐也给逼得崩塌下来。
“白痴!”
“一群白痴!”
御书房中,李渊气得一边踱步一边破口大骂。
能进御书房的朝臣并不多,能时常听到皇帝骂人的朝臣更不多。数来数去,能有资格经常走进御书房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而如今还在长安城里的,不超过六个。裴寂,刘政会,萧,虞世南,刘弘基,柴绍。其他几个御书房里的常客,此时都不在长安城内,比如李道宗去了东都大营,李孝恭率军追击李世民。
刘弘基被去了所有官职赋闲在家,说起来还是因为他功劳太大的缘故才保住了性命。
萧是大隋萧皇后的弟弟,杨广被宇文化及缢死在江都之后,他从江都逃出来一路辗转到了长安,没多久就受到了李渊的重用。此人极有才学,在太子和秦王之争中些许偏向秦王,但因为并没有直接参与所以没有受到牵连。
虞世南是大隋权臣虞世基的弟弟,此人诗书一绝。心思也极灵动透彻,做官却深懂中庸之道。因为有大隋朝颠覆时候他哥哥这前车之鉴,所以他更是小心谨慎。
李渊大声骂人,下面欠着身子坐着的几个重臣站起来也不是,继续坐着也不是,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局促不安。尤其是萧,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扫过他一眼之后脸色尤为难看。而裴寂和刘政会的表情与他相比倒是轻松了不少。
“方正然是个胆小如鼠的,朕就不相信没有人指使他有这么大胆子!”
李渊暴怒的说道:“下面那些人白痴也就罢了,你们几个之中竟然也有人如此白痴... -->>
第六百三十五章你们没这个资格
时间眨眼而过,转眼间李闲在长安城里已经过了半个月,以外臣的身份参加了皇后的葬礼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太极宫,令人不得不有些想法的是,皇帝也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这让本来打算巴结一下燕王的朝臣都开始犹豫起来。这似乎是一个讯号,一个皇帝有意疏远燕王的讯号。
在李闲到了长安之后的第十六天,齐王府外围突然多了数百名禁军,附近几条街都变得戒备森严起来,虽然李闲的出行并没有受到禁制,但无疑这变故其中的含义让人不得不深思一番。
曾经拜访过燕王的朝臣再也没有登门,打算拜访燕王的人也打了退堂鼓。从炙手可热的权臣到被冷落,这个过程似乎太快了些。便是和燕王一直走的颇亲近的纳言裴寂和光禄大夫刘政会似乎也刻意表现的冷淡起来,其他人似乎是嗅到了什么,于是朝中开始出现针对李闲的声音。
李闲到了长安城之后的第二十天,早朝之后出现了第一份弹劾他的奏折。这奏折到了李渊手里之后却又没了声息,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一点回音。这份奏折弹劾燕王李闲出身草莽,不尊礼法,不懂规矩,不知轻重。
知道这件事的并不多,除了写奏折的人和皇帝之外,便是朝中寥寥几位权利极大的重臣知道,裴寂,刘政会,萧,柴绍和虞世南等人。但是没有纸里能包住火的事,很快朝廷里便渐有传言说皇帝有意剥夺了李闲的军权,更有甚者说皇帝因为李闲在皇后葬礼时候有些大不敬的举动准备将其拿下入狱。
因为这份奏折陛下没有批复明示,所以那些善于钻营的朝臣以为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以为揣摩透着了圣意,所以弹劾李闲的奏折越来越多起来。
本以为这样做是窥破了天机依照皇帝意思做事的朝臣们,自然不会知道第一个上奏折弹劾燕王的御史被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赶出了京城跑去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做县令,只怕这辈子都别想再回到京畿重地任职。从七品和御史和从七品的县令看起来品级相同,但要知道御史在朝中可是一种极特殊的存在。
到了地方上,不懂得如何做官,在朝中又得罪了不少人的这位御史,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朝中被他参过的某位大人物随便打个招呼而被整死。一个小小的县令,随便一个郡守上奏折说他几句不是之处,只怕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到了尽头。
但这件事皇帝并没有公开,所以朝臣们知道的不多。
到了李闲入住齐王府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一天之中皇帝收到弹劾燕王的奏折就有十三份。所弹劾之事也终于从一些礼法上的小事升级到了燕王有谋逆之心的高度来,写这份奏折的是新任吏部员外郎方正然。他以为自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可以凭借扳倒燕王以青史留名而沾沾自喜,却哪里知道他们这些人的举动终于将李渊最后的忍耐也给逼得崩塌下来。
“白痴!”
“一群白痴!”
御书房中,李渊气得一边踱步一边破口大骂。
能进御书房的朝臣并不多,能时常听到皇帝骂人的朝臣更不多。数来数去,能有资格经常走进御书房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而如今还在长安城里的,不超过六个。裴寂,刘政会,萧,虞世南,刘弘基,柴绍。其他几个御书房里的常客,此时都不在长安城内,比如李道宗去了东都大营,李孝恭率军追击李世民。
刘弘基被去了所有官职赋闲在家,说起来还是因为他功劳太大的缘故才保住了性命。
萧是大隋萧皇后的弟弟,杨广被宇文化及缢死在江都之后,他从江都逃出来一路辗转到了长安,没多久就受到了李渊的重用。此人极有才学,在太子和秦王之争中些许偏向秦王,但因为并没有直接参与所以没有受到牵连。
虞世南是大隋权臣虞世基的弟弟,此人诗书一绝。心思也极灵动透彻,做官却深懂中庸之道。因为有大隋朝颠覆时候他哥哥这前车之鉴,所以他更是小心谨慎。
李渊大声骂人,下面欠着身子坐着的几个重臣站起来也不是,继续坐着也不是,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局促不安。尤其是萧,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扫过他一眼之后脸色尤为难看。而裴寂和刘政会的表情与他相比倒是轻松了不少。
“方正然是个胆小如鼠的,朕就不相信没有人指使他有这么大胆子!”
李渊暴怒的说道:“下面那些人白痴也就罢了,你们几个之中竟然也有人如此白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