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这次他选择的目标,是永定门。
估计是转了一圈,没抢到多少实在玩意儿,所以皇太极决定,玩一把大的,他集结了所有兵力,猛攻永定门。
明军于城下列阵,由满桂指挥,总兵力约四万,迎战后金。
战役的结果再次证明,古代游牧民族在玩命方面,有优越性。
经过整日激战,明军付出重大伤亡,主将满桂战死,但后金军也损失惨重,未能攻破城门,全军撤退。
四年前,四品文官袁崇焕站在那座叫宁远的孤城里,面对着只知道攒钱的满桂、当过逃兵的赵率教、消极怠工的祖大寿,说:
“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在绝境之中,他们始终相信,坚定的信念,必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之后,他们战胜了努尔哈赤,战胜了皇太极,再之后,是反目、排挤、阵亡、定罪、叛逃。
赵率教死了,袁崇焕坐牢了,满桂指认袁崇焕后,也死了,祖大寿终将走上那条不归之路。
共患难者,不可共安乐,世上的事情,大致都是如此吧。
密谋
永定门之战后,一直没捞到硬货的皇太极终于退兵了——不是真退。
他派兵占据了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并指派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镇守,以此为据点,等待时机再次发动进攻。
战局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虽然外地勤王的军队已达二十多万,鉴于满桂这样的猛人也战死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朝廷跟关外已基本失去联系,辽东如何,山海关如何,鬼才知道,京城人心惶惶,形势极度危急。
然后,真正的拯救者出现了。
半个月前,草民孙承宗受召进入京城,皇帝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学士,这是上级对你的信任。
然后皇帝又说,既然你是孙大学士了,现在出发去通州,敌人马上到。
对于这种平时不待见,临时拉来背锅的欠揍行为,孙承宗没多说什么,在他看来,这是义务。
但要说上级一点儿不支持,也不对。孙草民进京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人,他去通州迎敌的时候,朝廷还是给了孙大学士一些人。
一些人的数量是,二十七个。
孙大学士就带着二十七个人,从京城冲了出来,前往通州。
当时的通州已经是前线了,后金军到处劫掠,杀人放火兼干车匪路霸,孙大学士路上就干了好几仗,还死了五个人,到达通州的时候,只剩二十二个。
通州是有兵的,但不到一万人,且人心惶惶。总兵杨国栋本来打算跑路了,孙承宗把他拉住,硬拽上城楼,巡视一周,说明白不走,才把大家稳住。
通州稳定后,作为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开始协调各路军队,组织作战。
以级别而言,孙大学士是总指挥,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啥也不是。
且不说其他地区的勤王军,就连嫡系袁崇焕都不听招呼。孙承宗说,你别绕来绕去,在通州布防,把人挡回去就是了,偏不听。协调来协调去,终于把皇太极协调到北京城下。
然后又是噼里啪啦一阵乱打,袁督师进牢房,皇太极也没真走,占着四座城池,随时准备再来。京城附近的二十多万明军,也是看着人多,压根儿没人出头,关宁铁骑也不可靠,祖大寿都逃过一次了,难保他不逃第二次。
据说孙承宗是个水命,所以当救火队员实在再适合不过了。他先找祖大寿。
祖大寿是个比较难缠的人,且向来嚣张跋扈,除了袁崇焕,谁的面子都不给。
但孙承宗是例外,用今天的话说,当年袁督师都是给他提包的,老领导的老领导,就是领导的平方。
孙大学士说,袁督师已经进去了,你要继续为国效力。
祖大寿说,袁督师都进去了,我不知哪天也得进去,还效力个屁。
孙承宗说,就是因为袁督师进去了,你才别闹腾,赶紧给皇帝写检讨,就说你要立功,为袁督师赎罪。
祖大寿同意了,立即给皇帝写信。
这边糊弄完了,孙承宗马上再去找皇帝,说祖大寿已经认错了,希望能再有个机会,继续为国效命。
话刚说完,祖大寿的信就到了,皇帝大人非常高兴,当即回复,祖大寿同志放心去干,对你的举动,本人完全支持。
虽然之前他也曾对袁崇焕说过这句话,但这次他做到了,两年后祖大寿在大凌河与皇太极作战,被人抓了,后来投降又放回来,崇祯问都没问,还接着用,如此铁杆,就是孙承宗糊弄出来的。
孙承宗搞定了祖大寿,又去找马世龙。
马世龙也是辽东系将领,跟祖大寿关系很好,当时拿着袁崇焕的信去追祖大寿的,即是此人。这人的性格跟祖大寿很类似,极其强横,唯一的不同是,他连袁崇焕的面子都不给,此前有个兵部侍郎刘之纶,带兵出去跟皇太极死磕,命令他带兵救援,结果直到刘侍郎战死,马世龙都没有来。
但是孙大学士仍然例外,什么关宁铁骑、关宁防线,还有这帮认人不认组织的武将,都是当年他弄出来的,能压得住阵的,也只有他。
但手下出去找了几天,都没找到这人,因为马世龙的部队在西边被后金军隔开,没消息。
但孙承宗是有办法的,他出了点儿钱,找了几个人当敢死队,拿着他的手书,直接冲过后金防线,找到了马世龙。
老领导就是老领导,看到孙承宗的信,马世龙当即表示,服从指挥,立即前来会师。
至此,孙承宗终于集结了辽东系最强的两支军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击溃入侵者。
皇太极退出关外,并派重兵驻守遵化、永平四城,作为后金驻关内办事处,下次来抢东西也好有个照应。
这种未经许可的经营行为,自然是要禁止的。崇祯三年(1630)二月,孙承宗集结辽东军,发起进攻。
得知孙承宗进攻的消息时,皇太极并不在意,按年份算,这一年,孙承宗都六十八了,又精瘦,风吹都要摆几摆,看着且没几天蹦头了,实在不值得在意。
结果如下:
第一天,孙承宗进攻滦城,一天,打下来了。
第二天,进攻迁安,一天,打下来了。
第三天,皇太极坐不住了,他派出了援兵。
带领援兵的,是皇太极的大哥,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是皇太极的大哥,在四大贝勒里,是很能打的,派他去,显示了皇太极对孙承宗的重视,但我始终怀疑,皇太极跟阿敏是有点儿矛盾的。
因为战斗结果实在是惨不忍睹。
阿敏带了五千多人到了遵化,正赶上孙承宗进攻,但他刚到,看了看阵势,就跑路了。
孙承宗并没有派兵攻城,他只是在城下,摆上了所有的大炮。
战斗过程十分无聊,孙承宗对炮兵的使用已经炉火纯青,几十炮打完,城墙就轰塌了,阿敏还算机灵,早就跑到了最后一个据点——永平。
如果就这么跑回去,实在太不像话,所以阿敏在永平城下摆出了阵势,要跟孙承宗决战。
决战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吧,因为从开战起,胜负已无悬念,孙承宗对战场的操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炮轰完后,骑兵再去砍,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阿敏久经沙场,但在孙老头面前,军事技术还是小学生水平,连一天都没撑住,白天开打下午就跑了,死伤四千余人,连他自己都负了重伤,差点儿就回不去了。
就这样,皇太极固守的关内四城全部失守,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天。
消息传到京城,崇祯激动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跑到祖庙向先辈汇报,并认定,从今以后,就靠孙承宗了。
br /> 这次他选择的目标,是永定门。
估计是转了一圈,没抢到多少实在玩意儿,所以皇太极决定,玩一把大的,他集结了所有兵力,猛攻永定门。
明军于城下列阵,由满桂指挥,总兵力约四万,迎战后金。
战役的结果再次证明,古代游牧民族在玩命方面,有优越性。
经过整日激战,明军付出重大伤亡,主将满桂战死,但后金军也损失惨重,未能攻破城门,全军撤退。
四年前,四品文官袁崇焕站在那座叫宁远的孤城里,面对着只知道攒钱的满桂、当过逃兵的赵率教、消极怠工的祖大寿,说:
“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在绝境之中,他们始终相信,坚定的信念,必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之后,他们战胜了努尔哈赤,战胜了皇太极,再之后,是反目、排挤、阵亡、定罪、叛逃。
赵率教死了,袁崇焕坐牢了,满桂指认袁崇焕后,也死了,祖大寿终将走上那条不归之路。
共患难者,不可共安乐,世上的事情,大致都是如此吧。
密谋
永定门之战后,一直没捞到硬货的皇太极终于退兵了——不是真退。
他派兵占据了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并指派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镇守,以此为据点,等待时机再次发动进攻。
战局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虽然外地勤王的军队已达二十多万,鉴于满桂这样的猛人也战死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朝廷跟关外已基本失去联系,辽东如何,山海关如何,鬼才知道,京城人心惶惶,形势极度危急。
然后,真正的拯救者出现了。
半个月前,草民孙承宗受召进入京城,皇帝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学士,这是上级对你的信任。
然后皇帝又说,既然你是孙大学士了,现在出发去通州,敌人马上到。
对于这种平时不待见,临时拉来背锅的欠揍行为,孙承宗没多说什么,在他看来,这是义务。
但要说上级一点儿不支持,也不对。孙草民进京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人,他去通州迎敌的时候,朝廷还是给了孙大学士一些人。
一些人的数量是,二十七个。
孙大学士就带着二十七个人,从京城冲了出来,前往通州。
当时的通州已经是前线了,后金军到处劫掠,杀人放火兼干车匪路霸,孙大学士路上就干了好几仗,还死了五个人,到达通州的时候,只剩二十二个。
通州是有兵的,但不到一万人,且人心惶惶。总兵杨国栋本来打算跑路了,孙承宗把他拉住,硬拽上城楼,巡视一周,说明白不走,才把大家稳住。
通州稳定后,作为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开始协调各路军队,组织作战。
以级别而言,孙大学士是总指挥,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啥也不是。
且不说其他地区的勤王军,就连嫡系袁崇焕都不听招呼。孙承宗说,你别绕来绕去,在通州布防,把人挡回去就是了,偏不听。协调来协调去,终于把皇太极协调到北京城下。
然后又是噼里啪啦一阵乱打,袁督师进牢房,皇太极也没真走,占着四座城池,随时准备再来。京城附近的二十多万明军,也是看着人多,压根儿没人出头,关宁铁骑也不可靠,祖大寿都逃过一次了,难保他不逃第二次。
据说孙承宗是个水命,所以当救火队员实在再适合不过了。他先找祖大寿。
祖大寿是个比较难缠的人,且向来嚣张跋扈,除了袁崇焕,谁的面子都不给。
但孙承宗是例外,用今天的话说,当年袁督师都是给他提包的,老领导的老领导,就是领导的平方。
孙大学士说,袁督师已经进去了,你要继续为国效力。
祖大寿说,袁督师都进去了,我不知哪天也得进去,还效力个屁。
孙承宗说,就是因为袁督师进去了,你才别闹腾,赶紧给皇帝写检讨,就说你要立功,为袁督师赎罪。
祖大寿同意了,立即给皇帝写信。
这边糊弄完了,孙承宗马上再去找皇帝,说祖大寿已经认错了,希望能再有个机会,继续为国效命。
话刚说完,祖大寿的信就到了,皇帝大人非常高兴,当即回复,祖大寿同志放心去干,对你的举动,本人完全支持。
虽然之前他也曾对袁崇焕说过这句话,但这次他做到了,两年后祖大寿在大凌河与皇太极作战,被人抓了,后来投降又放回来,崇祯问都没问,还接着用,如此铁杆,就是孙承宗糊弄出来的。
孙承宗搞定了祖大寿,又去找马世龙。
马世龙也是辽东系将领,跟祖大寿关系很好,当时拿着袁崇焕的信去追祖大寿的,即是此人。这人的性格跟祖大寿很类似,极其强横,唯一的不同是,他连袁崇焕的面子都不给,此前有个兵部侍郎刘之纶,带兵出去跟皇太极死磕,命令他带兵救援,结果直到刘侍郎战死,马世龙都没有来。
但是孙大学士仍然例外,什么关宁铁骑、关宁防线,还有这帮认人不认组织的武将,都是当年他弄出来的,能压得住阵的,也只有他。
但手下出去找了几天,都没找到这人,因为马世龙的部队在西边被后金军隔开,没消息。
但孙承宗是有办法的,他出了点儿钱,找了几个人当敢死队,拿着他的手书,直接冲过后金防线,找到了马世龙。
老领导就是老领导,看到孙承宗的信,马世龙当即表示,服从指挥,立即前来会师。
至此,孙承宗终于集结了辽东系最强的两支军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击溃入侵者。
皇太极退出关外,并派重兵驻守遵化、永平四城,作为后金驻关内办事处,下次来抢东西也好有个照应。
这种未经许可的经营行为,自然是要禁止的。崇祯三年(1630)二月,孙承宗集结辽东军,发起进攻。
得知孙承宗进攻的消息时,皇太极并不在意,按年份算,这一年,孙承宗都六十八了,又精瘦,风吹都要摆几摆,看着且没几天蹦头了,实在不值得在意。
结果如下:
第一天,孙承宗进攻滦城,一天,打下来了。
第二天,进攻迁安,一天,打下来了。
第三天,皇太极坐不住了,他派出了援兵。
带领援兵的,是皇太极的大哥,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是皇太极的大哥,在四大贝勒里,是很能打的,派他去,显示了皇太极对孙承宗的重视,但我始终怀疑,皇太极跟阿敏是有点儿矛盾的。
因为战斗结果实在是惨不忍睹。
阿敏带了五千多人到了遵化,正赶上孙承宗进攻,但他刚到,看了看阵势,就跑路了。
孙承宗并没有派兵攻城,他只是在城下,摆上了所有的大炮。
战斗过程十分无聊,孙承宗对炮兵的使用已经炉火纯青,几十炮打完,城墙就轰塌了,阿敏还算机灵,早就跑到了最后一个据点——永平。
如果就这么跑回去,实在太不像话,所以阿敏在永平城下摆出了阵势,要跟孙承宗决战。
决战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吧,因为从开战起,胜负已无悬念,孙承宗对战场的操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炮轰完后,骑兵再去砍,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阿敏久经沙场,但在孙老头面前,军事技术还是小学生水平,连一天都没撑住,白天开打下午就跑了,死伤四千余人,连他自己都负了重伤,差点儿就回不去了。
就这样,皇太极固守的关内四城全部失守,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天。
消息传到京城,崇祯激动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跑到祖庙向先辈汇报,并认定,从今以后,就靠孙承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