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陌上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著,姓名早已经湮没不可考证。”
陆寄默然不语,半天才说:“是北魏的碑文?不是曹魏?”
商成端着茶盏想喝口水,杯子递到嘴边又停下来,笑道,“谁告诉你是曹魏了?”他喝了口水,放下茶盏,说,“伯符是书家,当然知道楷书的由来了。魏晋时楷书就出现了,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都是楷书,而且是成熟的楷书。两晋交替,南北的文字发展也就走上了两条道路。一方面南朝士大夫风流蕴雅,所以文字上就力求唯美;另外一方面,大批北方读书人南渡,北方文字从隶书到楷书的发展演化就难免出现一个断层,自然就走上另外一条道路,民间艺人们自己摸索着变化的方向——主要还是民间的习惯写法,自然就没有书法家们的精雕细刻,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因此才有‘南书温雅北书雄健’的说法。隋唐时南北书法本来有机会融合,可唐太宗李世民最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晋朝书风一直是终唐一代的主流,所以大家就不再去关注什么魏碑,而是专心致志地固定楷书的法度和字体结构。就算有人去学魏碑,也是书法家的个人兴趣,象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就受到魏碑的影响,行书《张翰思鲈帖》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也带着魏碑重势重力的痕迹。另外的人里也有学过魏碑的,好象是褚遂良……”他拍着额头想了想,不很肯定地说,“好象就是他。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字体瘦劲,结构精严,魏碑的痕迹很深。另外一篇传世的《大字阴符经》虽然有人说是伪作,不过笔力劲峭,意韵古淡,沉着痛快,倒是更有魏碑的神韵……”
他难得一次清闲,又是和当世知书家座而论道,自然是信马游缰侃侃而谈,从隶楷的演变直说到初唐四书家,又从欧阳徇的书法直谈到楷书的洋洋大成,犹自兴致盎然。好在他还记得陈氏大赵向来是以承继盛唐正统而自诩,才没有把话题扯到宋朝四大家重书法创作而不重书法创新上。
陆寄早就听得怔忡迷楞了。从商成嘴里冒出来的一篇又一篇书贴,既让他心痒难挠又心惊胆战。他妄自称一声“书画传家”,可家里收藏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不过是些名气不大的书家画家所作,商成说的不少书贴全是幕名已久却恨未能一见。看商成把一篇篇帖子说得天花乱坠,兴致来处更是大段大段地背诵原文,手指蘸着茶水在几案上涂抹描画,评价说这个字“跳达洒脱”,那个字“骨丰肉美”,行书草书楷书信手拈来不一而足,令他色授魂与心神迷醉。恍恍惚惚中心底里骤然升起一股疑团:难道说这些碑刻,商成竟然全数看过学过揣摩过?那得跑多少地方,耗费多少时日?而且就他所知,商成提到的《仲尼梦奠帖》前几年被人拿到上京喝卖,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争相邀买,最后是南阳公主用四千七百缗购得——难道说商成竟然在南阳公主之前就已经研习过帖子?
皇天菩萨!这是个什么样的和尚?
他被这乍然闪现的念头惊得浑身一激灵,神智也就随之清醒过来,不动声色地瞄了商成一眼。
他早就疑心商成的来历,也拐弯抹角地找霍士其打听过,只是霍士其的嘴巴太紧,一直没什么发现。他现在总算有了佐证——如此见识如此眼界的和尚,早就该名动天下,怎么可能耐着寂寞到燕山吃苦呢?难道说这其中另有不可告人的缘由?
正高谈阔论的商成被他一眼扫过,也是悚然一惊,顿时张口结舌,话再也接续不下去。他这才懊悔地意识到,自己得意忘形了——这不是大学的学堂,也不是单位的宿舍,这是假职提督的书房,他旁边坐的也不是单纯的同学和同事,而是机敏练达的大赵燕山卫牧……
书房里的气氛立刻安静下来。
安静中甚至透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诡异。
良久,陆寄抿嘴摇头一笑,说道:“受教了。子达的学识广博见地深远,我多有不及。”他已经拿定了主意,不去检举商成。一方面,商成提督燕山,他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事情揭穿了他也脱不开干系;另一方面,就算他能脱身,好处也落不到他头上——四卫镇提督历来都是名将宿将担任,他一个文官永远都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再说,无论商成是个什么出身来历,但这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燕山好,也是为了大赵好,他不能去做那种自毁长城的小人之举。最关键的是,他对商成有一种很难说清楚的感情——他这个老于事故官场熟捻的人,居然会很钦佩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青年上司……
商成既难堪又尴尬地咧了下嘴。他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陆寄抚摩了一下手里的手卷,说道:“这个,就送给我?”
商成嗓音无比干涩地说:“伯符公不嫌那几个字难看,就拿去吧。”
陆寄呵呵一笑说:“那就谢谢子达了。”停了一下,他又说,“过几天就是中秋,子达要是有空,不妨来我家小酌,我家里也有几幅难入方家法眼的字画,你我月下堂前秉烛共赏,如何?”
商成也缓过神色,笑道:“伯符公相邀,敢说个‘不’字?”
著,姓名早已经湮没不可考证。”
陆寄默然不语,半天才说:“是北魏的碑文?不是曹魏?”
商成端着茶盏想喝口水,杯子递到嘴边又停下来,笑道,“谁告诉你是曹魏了?”他喝了口水,放下茶盏,说,“伯符是书家,当然知道楷书的由来了。魏晋时楷书就出现了,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都是楷书,而且是成熟的楷书。两晋交替,南北的文字发展也就走上了两条道路。一方面南朝士大夫风流蕴雅,所以文字上就力求唯美;另外一方面,大批北方读书人南渡,北方文字从隶书到楷书的发展演化就难免出现一个断层,自然就走上另外一条道路,民间艺人们自己摸索着变化的方向——主要还是民间的习惯写法,自然就没有书法家们的精雕细刻,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因此才有‘南书温雅北书雄健’的说法。隋唐时南北书法本来有机会融合,可唐太宗李世民最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晋朝书风一直是终唐一代的主流,所以大家就不再去关注什么魏碑,而是专心致志地固定楷书的法度和字体结构。就算有人去学魏碑,也是书法家的个人兴趣,象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就受到魏碑的影响,行书《张翰思鲈帖》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也带着魏碑重势重力的痕迹。另外的人里也有学过魏碑的,好象是褚遂良……”他拍着额头想了想,不很肯定地说,“好象就是他。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字体瘦劲,结构精严,魏碑的痕迹很深。另外一篇传世的《大字阴符经》虽然有人说是伪作,不过笔力劲峭,意韵古淡,沉着痛快,倒是更有魏碑的神韵……”
他难得一次清闲,又是和当世知书家座而论道,自然是信马游缰侃侃而谈,从隶楷的演变直说到初唐四书家,又从欧阳徇的书法直谈到楷书的洋洋大成,犹自兴致盎然。好在他还记得陈氏大赵向来是以承继盛唐正统而自诩,才没有把话题扯到宋朝四大家重书法创作而不重书法创新上。
陆寄早就听得怔忡迷楞了。从商成嘴里冒出来的一篇又一篇书贴,既让他心痒难挠又心惊胆战。他妄自称一声“书画传家”,可家里收藏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不过是些名气不大的书家画家所作,商成说的不少书贴全是幕名已久却恨未能一见。看商成把一篇篇帖子说得天花乱坠,兴致来处更是大段大段地背诵原文,手指蘸着茶水在几案上涂抹描画,评价说这个字“跳达洒脱”,那个字“骨丰肉美”,行书草书楷书信手拈来不一而足,令他色授魂与心神迷醉。恍恍惚惚中心底里骤然升起一股疑团:难道说这些碑刻,商成竟然全数看过学过揣摩过?那得跑多少地方,耗费多少时日?而且就他所知,商成提到的《仲尼梦奠帖》前几年被人拿到上京喝卖,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争相邀买,最后是南阳公主用四千七百缗购得——难道说商成竟然在南阳公主之前就已经研习过帖子?
皇天菩萨!这是个什么样的和尚?
他被这乍然闪现的念头惊得浑身一激灵,神智也就随之清醒过来,不动声色地瞄了商成一眼。
他早就疑心商成的来历,也拐弯抹角地找霍士其打听过,只是霍士其的嘴巴太紧,一直没什么发现。他现在总算有了佐证——如此见识如此眼界的和尚,早就该名动天下,怎么可能耐着寂寞到燕山吃苦呢?难道说这其中另有不可告人的缘由?
正高谈阔论的商成被他一眼扫过,也是悚然一惊,顿时张口结舌,话再也接续不下去。他这才懊悔地意识到,自己得意忘形了——这不是大学的学堂,也不是单位的宿舍,这是假职提督的书房,他旁边坐的也不是单纯的同学和同事,而是机敏练达的大赵燕山卫牧……
书房里的气氛立刻安静下来。
安静中甚至透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诡异。
良久,陆寄抿嘴摇头一笑,说道:“受教了。子达的学识广博见地深远,我多有不及。”他已经拿定了主意,不去检举商成。一方面,商成提督燕山,他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事情揭穿了他也脱不开干系;另一方面,就算他能脱身,好处也落不到他头上——四卫镇提督历来都是名将宿将担任,他一个文官永远都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再说,无论商成是个什么出身来历,但这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燕山好,也是为了大赵好,他不能去做那种自毁长城的小人之举。最关键的是,他对商成有一种很难说清楚的感情——他这个老于事故官场熟捻的人,居然会很钦佩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青年上司……
商成既难堪又尴尬地咧了下嘴。他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陆寄抚摩了一下手里的手卷,说道:“这个,就送给我?”
商成嗓音无比干涩地说:“伯符公不嫌那几个字难看,就拿去吧。”
陆寄呵呵一笑说:“那就谢谢子达了。”停了一下,他又说,“过几天就是中秋,子达要是有空,不妨来我家小酌,我家里也有几幅难入方家法眼的字画,你我月下堂前秉烛共赏,如何?”
商成也缓过神色,笑道:“伯符公相邀,敢说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