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旁遮普的参战是在战争爆发三个月之后,当时非洲公司组建的黑人雇佣兵在英国印度土兵的打击下节节败退,英国人越过了印度河,将非洲公司的势力包围在卡拉奇周边地区,依仗水师优势苟延残喘。
英国人认为中国势力彻底被逐出印度地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至于在古老印度文明发源的五河流域据地自雄的旁遮普锡克帝国,英国人认为那不过是又一个莫卧儿帝国,或者马拉特联盟、迈索尔王国一样,尽管装备了西方的軍队,雇佣西方军官训练甚至带领士兵,可真正打起来后,未必有什么战斗力,那些白人军官,尤其是法国军官,往往还会暗中接受东印度公司的收买。
所以他们对锡克帝国不是太过重视,沿着印度河向北方攻占中国非洲公司领地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在意是否越过旁遮普的边界,在攻打白沙瓦的时候,甚至要求旁遮普向他们开放北方边界,允许英国軍队从北印度直接开进到白沙瓦。
结果激怒了锡克帝国,他们接受了中国人的拉拢,向英国宣战,此时的白沙瓦一方面得到阿富汗势力(满清)的支援,一方面又得到了锡克帝国从背后的援助,英军被迫撤退,然后他们跟锡克帝国全面开战,本以为会用两三个月灭掉这个帝国,但真正打起来后才发现,锡克士兵的军事素养已经不输给欧洲軍队了。
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法军退伍军官,跟波旁王朝时期的贵族军官不同,他们接受了大革命精神的洗礼,高度重视荣誉和尊严,他们拒绝接受英国人的收买。他们对锡克士兵训练,也不像几十年前法国軍官那样流于形式,而是按照法国軍队的思想,从精神上训练他们。
最开始,阿拉德等法军教官的训练态度非常严厉,以致很多锡克人试图逃跑,最初,阿拉德试图借助“温和”的手段(比如鞭打和辱骂)维持权威,但很快发现,这种慷慨完全无济于事。于是,他开始考虑其他办法,首先枪毙了一名懦弱的士兵,还连咒骂带威胁地宣称:胆怯违背了锡克教的教义,他的灵魂无法升入天堂,只能去往地狱接受折磨。
出人意料的是,对锡克人来说,这种哄骗反而起到了效果,锡克士兵不止从技术上掌握了西方军事方法,而且从精神上彻底武装了起来,尽管不是法国的信仰,而是他们自己的信仰,但一支军队只要有了精神,就已经脱胎换骨,算是一支现代軍队了。
交战之后,英国将军们才发现,阿拉德麾下的锡克人与其说是“职业士兵”,不如说是“装备先进武器的宗教极端分子”,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英国训练的印度土兵。
而阿拉德手下的这群“宗教极端分子”,是一支6000人规模的骑兵部队。
负责锡克步兵训练的是文图拉,他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了法国陆军的教程和规范。在军营中,所有的命令都使用法语,军旗是法国式的三色旗,在前线,他们不再无组织地一拥而上,而是排成了紧密的横列和方阵。这些锡克人配备了最新式的武器,让受歧视的步兵们拥有了荣誉感和身份。交战后,英军报告中写道:“(他们的)人员和装备是南亚最好的,能完全与欧洲军队相提并论。”
除了训练正规,指挥有力之外,这只軍队跟印度其他土邦軍队相比,还有十分稀缺的荣誉感。为了防止新军沾染旧军队的那些恶习,法国军官们亲自前往市井和乡村,招募最吃苦耐劳的兵员,给这些贫苦出身的士兵高额军饷,所有士兵每个月都能领到至少7卢比薪金,而且让每个士兵都必须在入伍前宣誓——他们将用生命效忠君主。
训练专业、有精神信仰、有荣誉感,极度忠诚,这支军队其实已经具备了所有法国軍队的特征,所以战争开始后,他们跟印度土兵打的难解难分。
英国人用四万人进攻锡克帝国,却始终无法攻入他们的国土,在边境地区长期僵持。
这时候非洲公司终于解决了最初的混乱,他们裁撤了无组织无纪律的非洲雇佣兵,开始将当地民团组织成正规军,这些民团最早是卡拉奇附近的地主武装,中国人在这里推行了几十年中国的保甲制度,拉拢和培养了一大批忠于他们的土地阶层,非洲公司不热衷于从农村榨取税金,还不断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工程,普通农民未必得到了多少利益,但至少不挨饿,可地主阶层对非洲公司的拥护是真心实意的。... -->>
旁遮普的参战是在战争爆发三个月之后,当时非洲公司组建的黑人雇佣兵在英国印度土兵的打击下节节败退,英国人越过了印度河,将非洲公司的势力包围在卡拉奇周边地区,依仗水师优势苟延残喘。
英国人认为中国势力彻底被逐出印度地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至于在古老印度文明发源的五河流域据地自雄的旁遮普锡克帝国,英国人认为那不过是又一个莫卧儿帝国,或者马拉特联盟、迈索尔王国一样,尽管装备了西方的軍队,雇佣西方军官训练甚至带领士兵,可真正打起来后,未必有什么战斗力,那些白人军官,尤其是法国军官,往往还会暗中接受东印度公司的收买。
所以他们对锡克帝国不是太过重视,沿着印度河向北方攻占中国非洲公司领地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在意是否越过旁遮普的边界,在攻打白沙瓦的时候,甚至要求旁遮普向他们开放北方边界,允许英国軍队从北印度直接开进到白沙瓦。
结果激怒了锡克帝国,他们接受了中国人的拉拢,向英国宣战,此时的白沙瓦一方面得到阿富汗势力(满清)的支援,一方面又得到了锡克帝国从背后的援助,英军被迫撤退,然后他们跟锡克帝国全面开战,本以为会用两三个月灭掉这个帝国,但真正打起来后才发现,锡克士兵的军事素养已经不输给欧洲軍队了。
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法军退伍军官,跟波旁王朝时期的贵族军官不同,他们接受了大革命精神的洗礼,高度重视荣誉和尊严,他们拒绝接受英国人的收买。他们对锡克士兵训练,也不像几十年前法国軍官那样流于形式,而是按照法国軍队的思想,从精神上训练他们。
最开始,阿拉德等法军教官的训练态度非常严厉,以致很多锡克人试图逃跑,最初,阿拉德试图借助“温和”的手段(比如鞭打和辱骂)维持权威,但很快发现,这种慷慨完全无济于事。于是,他开始考虑其他办法,首先枪毙了一名懦弱的士兵,还连咒骂带威胁地宣称:胆怯违背了锡克教的教义,他的灵魂无法升入天堂,只能去往地狱接受折磨。
出人意料的是,对锡克人来说,这种哄骗反而起到了效果,锡克士兵不止从技术上掌握了西方军事方法,而且从精神上彻底武装了起来,尽管不是法国的信仰,而是他们自己的信仰,但一支军队只要有了精神,就已经脱胎换骨,算是一支现代軍队了。
交战之后,英国将军们才发现,阿拉德麾下的锡克人与其说是“职业士兵”,不如说是“装备先进武器的宗教极端分子”,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英国训练的印度土兵。
而阿拉德手下的这群“宗教极端分子”,是一支6000人规模的骑兵部队。
负责锡克步兵训练的是文图拉,他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了法国陆军的教程和规范。在军营中,所有的命令都使用法语,军旗是法国式的三色旗,在前线,他们不再无组织地一拥而上,而是排成了紧密的横列和方阵。这些锡克人配备了最新式的武器,让受歧视的步兵们拥有了荣誉感和身份。交战后,英军报告中写道:“(他们的)人员和装备是南亚最好的,能完全与欧洲军队相提并论。”
除了训练正规,指挥有力之外,这只軍队跟印度其他土邦軍队相比,还有十分稀缺的荣誉感。为了防止新军沾染旧军队的那些恶习,法国军官们亲自前往市井和乡村,招募最吃苦耐劳的兵员,给这些贫苦出身的士兵高额军饷,所有士兵每个月都能领到至少7卢比薪金,而且让每个士兵都必须在入伍前宣誓——他们将用生命效忠君主。
训练专业、有精神信仰、有荣誉感,极度忠诚,这支军队其实已经具备了所有法国軍队的特征,所以战争开始后,他们跟印度土兵打的难解难分。
英国人用四万人进攻锡克帝国,却始终无法攻入他们的国土,在边境地区长期僵持。
这时候非洲公司终于解决了最初的混乱,他们裁撤了无组织无纪律的非洲雇佣兵,开始将当地民团组织成正规军,这些民团最早是卡拉奇附近的地主武装,中国人在这里推行了几十年中国的保甲制度,拉拢和培养了一大批忠于他们的土地阶层,非洲公司不热衷于从农村榨取税金,还不断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工程,普通农民未必得到了多少利益,但至少不挨饿,可地主阶层对非洲公司的拥护是真心实意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