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周三十九年的战局,以中国軍队在各条战线上都有所进取,而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结束。
印度战场上陷入僵持,双方围绕印度河流域展开争夺,英属印度再次出现了一些叛乱,但有上次经验的英国人用最快的速度予以镇压,几乎没有影响到战争;印度西北部靠近中国的地区,许多都被中国本土軍队收复,但艰难的地理条件,让中国本土很难调动大军南下。
北美战场在西班牙展开殖民地内战,美国政府跟中国秘密停战而开始降温,只有哈萨克战场依然激烈,但也不得不在一个火热的夏季之后迅速降温。
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战斗基本上就停止了,中国軍队攻占了托博尔斯克,但却没能南下占领鄂木斯克,也没有向西攻下秋明等地,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哈萨克方向的战斗,在11月底也基本结束,中国軍队继续回收到哈萨克丘陵防线内窝冬,英俄联军终于抓住了机会,大步后撤到了图尔盖高原。英俄联军的撤退似乎预示着,他们的战略进攻时期结束,明年将会迎来中国軍队的全面反攻。
英国和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不断交换意见,甚至组建了联合司令部,沙皇亲自坐镇充当总司令。但以英国人的德性,是不可能让英军接受沙皇直接指挥的,在沙皇和英国軍队之间,还有一个英国陆军司令,为了平衡沙皇亲自出面带来的地位差距,英国陆军总司令,欧洲一流名将威灵顿奉命前往俄国任英军总司令。沙皇对英军的命令,都必须通过威灵顿。
英俄联军对前线兵力已经没有加强的后劲,中国也没有能力支持超过三百万以上的軍队在这一带作战。
战略局面变得异乎寻常的简单,所有人都清楚,明年能否挡住中国大军的反攻,关乎这场战争的胜负。
所有的变数已经清晰,包括中国对占领区的治安战也取得了胜利,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一开始确实有大量的俄国人在骚扰,这是俄国的既定战略,通过哥萨克等迁徙到西伯利亚地区的武装力量,通过非正常的战斗方式,迟滞中国大军的进军速度。
刚开始中国軍队确实不习惯,但只过了一个冬天,就找到了正确的办法。一开始规模庞大的中国占领军采取的是清剿和镇压策略,但一个冬天过后,他们发现,其实哪里需要那么麻烦,根本就不需要摧毁反抗势力。对于那些农牧为主的哥萨克,只需要在冬天来临前,把他们赶出他们的营地,严寒就会杀死他们。对于那些农奴主,只要在冬天让他们离开他们温暖的壁炉,不出几天就是一具冻僵的尸体。城市居民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軍队占领了城市,对于不听话的直接抓捕,不要太简单。
第一个冬天,中国軍队摸索到了这个正确方法,第二个冬天来临前大规模采用,冬天过后,西伯利亚地区再也没有了反抗力量。軍队甚至认为,用200万人在西伯利亚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兵力太多了。
当然随着连续两年的清剿,加上俄国居民的逃亡,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人口大幅度下降,从之前的400万人已经降低到不足200万人了,俄国人数量甚至比不上占领军,想让他们反抗也没有能力。
但高层拒绝了西伯利亚軍队提出的去中亚轮换的建议,中国武装了九百万軍队,只有五百万人可以参加战斗,剩下的一直在后方待命,一边训练一边维持治安,防备国内可能出现的动乱。可实际上国内十分稳定,有吃有喝,又知道国家正在打仗的情况下,老百姓是能够理解暂时的困苦的。
即便是在前线,真正能够参与战斗的士兵也就三百万人,经历过激烈战斗的,甚至只有一百万人,战斗如此稀缺,让高层更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战争,积累一定的战争经验,保持軍队新老更替中始终具备战争经验。
西伯利亚方面的战斗虽然烈度很低,相比数百万无法上战场的士兵而言,已经得到足够的锻炼了,所以周琅倾向于让更多无法参战的士兵作为补充兵员前往战区轮换,伤兵将直接退役,通过延长休假士兵的假期,让更多后方士兵进入战区,通过这些措施,让后方一百万乡兵进入前线,不能再多了,再多恐怕会影响到前线軍队的战斗力。毕竟接下来的进行的进攻十分重要,如果新兵比例抬高,很难保证进攻的效率。
君王们热衷于战争,热衷于开疆拓土,热衷于建立不世之功,而老百姓的小日子就会受到影响。
战争开始之后,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对外出口大幅度萎缩,无论是美洲,印度还是非洲,哪怕有水师护航,出口也在萎缩。一方面是原材料断绝,中国棉花来源中,有一半是从印度和美国进口,但这两地都陷入了战争,尽管有巴西、中亚的棉花替代,但依然供不应求,棉花价格上涨了将近一倍,出口市场自然萎缩了一倍,生产萎缩的更加厉害,因为本国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他们无法接受暴涨的价格。
... -->>
大周三十九年的战局,以中国軍队在各条战线上都有所进取,而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结束。
印度战场上陷入僵持,双方围绕印度河流域展开争夺,英属印度再次出现了一些叛乱,但有上次经验的英国人用最快的速度予以镇压,几乎没有影响到战争;印度西北部靠近中国的地区,许多都被中国本土軍队收复,但艰难的地理条件,让中国本土很难调动大军南下。
北美战场在西班牙展开殖民地内战,美国政府跟中国秘密停战而开始降温,只有哈萨克战场依然激烈,但也不得不在一个火热的夏季之后迅速降温。
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战斗基本上就停止了,中国軍队攻占了托博尔斯克,但却没能南下占领鄂木斯克,也没有向西攻下秋明等地,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哈萨克方向的战斗,在11月底也基本结束,中国軍队继续回收到哈萨克丘陵防线内窝冬,英俄联军终于抓住了机会,大步后撤到了图尔盖高原。英俄联军的撤退似乎预示着,他们的战略进攻时期结束,明年将会迎来中国軍队的全面反攻。
英国和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不断交换意见,甚至组建了联合司令部,沙皇亲自坐镇充当总司令。但以英国人的德性,是不可能让英军接受沙皇直接指挥的,在沙皇和英国軍队之间,还有一个英国陆军司令,为了平衡沙皇亲自出面带来的地位差距,英国陆军总司令,欧洲一流名将威灵顿奉命前往俄国任英军总司令。沙皇对英军的命令,都必须通过威灵顿。
英俄联军对前线兵力已经没有加强的后劲,中国也没有能力支持超过三百万以上的軍队在这一带作战。
战略局面变得异乎寻常的简单,所有人都清楚,明年能否挡住中国大军的反攻,关乎这场战争的胜负。
所有的变数已经清晰,包括中国对占领区的治安战也取得了胜利,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一开始确实有大量的俄国人在骚扰,这是俄国的既定战略,通过哥萨克等迁徙到西伯利亚地区的武装力量,通过非正常的战斗方式,迟滞中国大军的进军速度。
刚开始中国軍队确实不习惯,但只过了一个冬天,就找到了正确的办法。一开始规模庞大的中国占领军采取的是清剿和镇压策略,但一个冬天过后,他们发现,其实哪里需要那么麻烦,根本就不需要摧毁反抗势力。对于那些农牧为主的哥萨克,只需要在冬天来临前,把他们赶出他们的营地,严寒就会杀死他们。对于那些农奴主,只要在冬天让他们离开他们温暖的壁炉,不出几天就是一具冻僵的尸体。城市居民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軍队占领了城市,对于不听话的直接抓捕,不要太简单。
第一个冬天,中国軍队摸索到了这个正确方法,第二个冬天来临前大规模采用,冬天过后,西伯利亚地区再也没有了反抗力量。軍队甚至认为,用200万人在西伯利亚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兵力太多了。
当然随着连续两年的清剿,加上俄国居民的逃亡,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人口大幅度下降,从之前的400万人已经降低到不足200万人了,俄国人数量甚至比不上占领军,想让他们反抗也没有能力。
但高层拒绝了西伯利亚軍队提出的去中亚轮换的建议,中国武装了九百万軍队,只有五百万人可以参加战斗,剩下的一直在后方待命,一边训练一边维持治安,防备国内可能出现的动乱。可实际上国内十分稳定,有吃有喝,又知道国家正在打仗的情况下,老百姓是能够理解暂时的困苦的。
即便是在前线,真正能够参与战斗的士兵也就三百万人,经历过激烈战斗的,甚至只有一百万人,战斗如此稀缺,让高层更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战争,积累一定的战争经验,保持軍队新老更替中始终具备战争经验。
西伯利亚方面的战斗虽然烈度很低,相比数百万无法上战场的士兵而言,已经得到足够的锻炼了,所以周琅倾向于让更多无法参战的士兵作为补充兵员前往战区轮换,伤兵将直接退役,通过延长休假士兵的假期,让更多后方士兵进入战区,通过这些措施,让后方一百万乡兵进入前线,不能再多了,再多恐怕会影响到前线軍队的战斗力。毕竟接下来的进行的进攻十分重要,如果新兵比例抬高,很难保证进攻的效率。
君王们热衷于战争,热衷于开疆拓土,热衷于建立不世之功,而老百姓的小日子就会受到影响。
战争开始之后,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对外出口大幅度萎缩,无论是美洲,印度还是非洲,哪怕有水师护航,出口也在萎缩。一方面是原材料断绝,中国棉花来源中,有一半是从印度和美国进口,但这两地都陷入了战争,尽管有巴西、中亚的棉花替代,但依然供不应求,棉花价格上涨了将近一倍,出口市场自然萎缩了一倍,生产萎缩的更加厉害,因为本国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他们无法接受暴涨的价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