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俾斯麦的分析十分严禁,他成功说服了外交大臣支持他的意见,比他想象的更好,外交大臣安排了一次他跟国王的直接会面。
由他亲自向国王做介绍。
俾斯麦认为,只要能将中国拉入战争,不需要多久,或许一两个月就能结束战斗,他认为中国在西部的军事力量无比强大,他们只需要动员西部地区的軍队,就足以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扩大到三百万人,而且他们控制着通往莫斯科的水陆交通,对俄国来说,莫斯科并不是一个好的都城选择。
国王对打败俄国很感兴趣,当然主要是因为被俄国夺走波兰的耻辱和利益。
但国王并不是傻瓜,怎么能拉拢中国加入战争呢?要知道如果中国想要打击俄国,他们随时都可以出兵。另外俄国跟英国之间肯定有关于对抗中国的秘密条约存在,只要中国跟俄国开战,英国人必然支援。普鲁士就要面对俄国跟英国的两面夹击,这种情况下,也许中国最后可以打赢一场代价沉重的战争,普鲁士能不能打赢可就不好说了。
俾斯麦准备充分,他告诉国王,普鲁士的作用就在于在中国跟俄国开战的时候,避免让英国参战。
国王询问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能让英国在跟中国对抗的情况下,不帮助一个跟中国进行战争的国家。俾斯麦回答,让战争局限在普鲁士跟俄国之间,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不需要中国出兵,中国的存在,本身就是普鲁士的盟友,只要中国在战争期间,能在边境地区保持兵力,那么俄国軍队就绝对不敢将主要兵力开向西部。而只要中国没有参战,英国就没有介入的动机。用普鲁士跟英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一方面稳住英国,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英国牵制法国。
国王询问,如何能让中国在不参战的情况下,在边境进行动员,起到牵制俄国的作用,中国有什么必要配合普鲁士呢。
俾斯麦表示他暂时没找到办法,但办法总是有的,他希望国王批准他前往中国做领事,他希望可以找到说服中国人的办法。他认为突破口可以放在目前沙皇对于割地执拗的态度,沙皇不肯在跟中国的和平条约上签字,这迟早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目前能够保持和平就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也许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战争就会爆发。
但中国跟俄国直接爆发战争,未必是普鲁士的机会,因为英国会参战,又会演变成中英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普鲁士介入哪一方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国王又问,是否能以逼迫沙皇跟中国签订外交条约为交换条件,换取中国的配合,俾斯麦认为,以中国给俄国施加的巨大压力,沙皇都没有妥协,普鲁士即便在局部战场上战胜了俄国,也未必能够逼迫俄国退让,关键是中国未必会相信普鲁士有这个能力。
国王于是批准俾斯麦前往中国做领事,负责建立跟中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俾斯麦还申请了一些特殊权力,比如他希望在他任职期间,可以以私人身份,在中国周边地区进行一番考察,主要是希望能够对中国跟英属印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
这些国王都同意,并且表示不会变动驻中国领事馆的人事,前任领事将降级为副领事,俾斯麦不再期间,副领事将全面进行正常工作。
其实俾斯麦做这些侦查行动,以武官的身份进行最好,他服役过,有军职。问题是那样他的身份太低了,无法直接参与建立战略同盟这样的任务,从背后暗中指挥的话,又会影响效率。
所以俾斯麦再次以领事的身份,来中国任职,他很沉默,并没有立刻开始合纵连横,他在等待一个契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战略架构,都必须是基于现实条件的,凭空打造一个战略联盟,直接写小说好了。
俾斯麦乘坐火车一路进入中国,更第一次南京和会的时候一样,跟他当时那群外交官的心情差不多,对中国还充满了好奇,无论西方人出版了多少关于中国的专业著述,但中国似乎依然像一个谜团一样,萦绕在欧洲人心中,巨大的文化差异,让他们阅读关于中国的信息越多,就越是迷惑,无法理解中国人的许多做事方法,因为在相通条件下,西方人的处理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就好像秦始皇那样的帝国,放在西方,那绝对是凯撒,甚至是超越凯撒的伟人,因为凯撒也没有统一欧洲,但在中国,读书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却是亡国之失,是残暴不仁,... -->>
俾斯麦的分析十分严禁,他成功说服了外交大臣支持他的意见,比他想象的更好,外交大臣安排了一次他跟国王的直接会面。
由他亲自向国王做介绍。
俾斯麦认为,只要能将中国拉入战争,不需要多久,或许一两个月就能结束战斗,他认为中国在西部的军事力量无比强大,他们只需要动员西部地区的軍队,就足以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扩大到三百万人,而且他们控制着通往莫斯科的水陆交通,对俄国来说,莫斯科并不是一个好的都城选择。
国王对打败俄国很感兴趣,当然主要是因为被俄国夺走波兰的耻辱和利益。
但国王并不是傻瓜,怎么能拉拢中国加入战争呢?要知道如果中国想要打击俄国,他们随时都可以出兵。另外俄国跟英国之间肯定有关于对抗中国的秘密条约存在,只要中国跟俄国开战,英国人必然支援。普鲁士就要面对俄国跟英国的两面夹击,这种情况下,也许中国最后可以打赢一场代价沉重的战争,普鲁士能不能打赢可就不好说了。
俾斯麦准备充分,他告诉国王,普鲁士的作用就在于在中国跟俄国开战的时候,避免让英国参战。
国王询问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能让英国在跟中国对抗的情况下,不帮助一个跟中国进行战争的国家。俾斯麦回答,让战争局限在普鲁士跟俄国之间,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不需要中国出兵,中国的存在,本身就是普鲁士的盟友,只要中国在战争期间,能在边境地区保持兵力,那么俄国軍队就绝对不敢将主要兵力开向西部。而只要中国没有参战,英国就没有介入的动机。用普鲁士跟英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一方面稳住英国,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英国牵制法国。
国王询问,如何能让中国在不参战的情况下,在边境进行动员,起到牵制俄国的作用,中国有什么必要配合普鲁士呢。
俾斯麦表示他暂时没找到办法,但办法总是有的,他希望国王批准他前往中国做领事,他希望可以找到说服中国人的办法。他认为突破口可以放在目前沙皇对于割地执拗的态度,沙皇不肯在跟中国的和平条约上签字,这迟早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目前能够保持和平就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也许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战争就会爆发。
但中国跟俄国直接爆发战争,未必是普鲁士的机会,因为英国会参战,又会演变成中英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普鲁士介入哪一方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国王又问,是否能以逼迫沙皇跟中国签订外交条约为交换条件,换取中国的配合,俾斯麦认为,以中国给俄国施加的巨大压力,沙皇都没有妥协,普鲁士即便在局部战场上战胜了俄国,也未必能够逼迫俄国退让,关键是中国未必会相信普鲁士有这个能力。
国王于是批准俾斯麦前往中国做领事,负责建立跟中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俾斯麦还申请了一些特殊权力,比如他希望在他任职期间,可以以私人身份,在中国周边地区进行一番考察,主要是希望能够对中国跟英属印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
这些国王都同意,并且表示不会变动驻中国领事馆的人事,前任领事将降级为副领事,俾斯麦不再期间,副领事将全面进行正常工作。
其实俾斯麦做这些侦查行动,以武官的身份进行最好,他服役过,有军职。问题是那样他的身份太低了,无法直接参与建立战略同盟这样的任务,从背后暗中指挥的话,又会影响效率。
所以俾斯麦再次以领事的身份,来中国任职,他很沉默,并没有立刻开始合纵连横,他在等待一个契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战略架构,都必须是基于现实条件的,凭空打造一个战略联盟,直接写小说好了。
俾斯麦乘坐火车一路进入中国,更第一次南京和会的时候一样,跟他当时那群外交官的心情差不多,对中国还充满了好奇,无论西方人出版了多少关于中国的专业著述,但中国似乎依然像一个谜团一样,萦绕在欧洲人心中,巨大的文化差异,让他们阅读关于中国的信息越多,就越是迷惑,无法理解中国人的许多做事方法,因为在相通条件下,西方人的处理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就好像秦始皇那样的帝国,放在西方,那绝对是凯撒,甚至是超越凯撒的伟人,因为凯撒也没有统一欧洲,但在中国,读书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却是亡国之失,是残暴不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