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意志地区,此时战争才进行到第三周,普鲁士軍队已经将萨克森、黑森、汉诺威等奥地利盟友击败,占领了这些地区,然后推进到了巴伐利亚境内,同时准备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扫清奥地利的外围盟友,攻入奥地利与奥军决战。
但这时候,毛奇却巧妙的将奥军主力吸引到了摩拉维亚地区。毛奇希望得到普鲁士軍队的支援,因为单靠波兰軍队无法彻底吃掉奥军主力。毛奇虽然无法直接指挥普鲁士軍队,但是按照普鲁士传统,这次指挥普鲁士軍队作战的,确实王储身份的威廉亲王,他立刻接受毛奇的建议。
派两个军团,共计二十万人进入波西米亚。一个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一个军团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形成钳形攻势,包围奥地利和退入奥地利的萨克森軍队。消灭奥军主力后,然后直取维也纳。
波兰军队此时部署在这里的只有二十万,可以阻挡奥地利和萨克森軍队共6个军28万余人的进攻,但无法吃掉对方,所以当发现背后出现普鲁士軍队主力的时候,奥军总司令贝内德克果断选择脱离跟波兰軍队的解除撤退。
但这时候毛奇下令全线进攻,他一定要拖住奥军主力,给围歼这支军队制造机会,一旦成功则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波兰軍队在突击中才终于体现出了一些武器优势来,射速极高的后装步枪在短兵相接中的火力优势,让对手往往猝不及防,而在正面决战中,则往往被敌军的射程优势压制。
一场混战之后,奥地利軍队和波兰军队其实都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但毛奇敢于继续追击,因为他侧翼有普鲁士軍队保护,原本包抄奥军的普鲁士軍队,此时反而成了配角。
虽然是因为普鲁士軍队的出现,引起奥地利军队的回撤,但从正面直接打崩奥地利主力的名声,还是让毛奇和波兰軍队一鸣惊人,现在再也没人敢小瞧波兰人和普鲁士化的波兰軍队了。
主力被歼灭,奥地利的潜力当然还在,可问题是潜力转化为战斗力,是需要时间的。
缓慢的动员和集结能力,远远不如波兰和普鲁士,尤其是波兰人,在毛奇总参谋部制度下,制定的精确到分钟的动员体系下,当普鲁士常备军才开进奥地利的盟国时,他就已经将主力压在了波西米亚边境,这种快速动员能力,连普鲁士都有所不如。
波西米亚决战之后,维也纳就在眼前,普鲁士波兰联军人数高达八十万人,这还是没有动员后备军队的情况下,而奥地利的后备军队数量绝不输给普鲁士和波兰,但他们没有动员的时间了。
维也纳一旦被占领,行政体系崩溃的情况下,就只能任人宰割。
可以说这是一场奥地利还没把力气使出来,就被敌人捏住了关节的不痛快的战争。
此时时间才过了五周,而战斗一直都是遭遇战,小规模的攻坚战,较大的战役只有两次,一次是普鲁士軍队围攻汉诺威,用了一周时间,一次就是这次决战,用了三天时间。其他大量时间,都浪费在了迂回,行军上面。
而普鲁士和波兰联军,也不是没有劣势,而是处处漏洞,他们多次分进合击,穿越奥地利和波希米亚高原地带的一处处隘口,如果被奥地利軍队卡住,他们的部队将集结不起来,可以被动员起来的奥地利后备軍队逐一吃掉。
但奥地利人错失了一次次机会,因为他们的缓慢,让他们来不及在普鲁士人的动作完成前阻止他们。
慢的何止是奥地利一个国家,所有的国家都慢,所有国家的军事制度,都还保持在前工业时代,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完成拿破仑式的军事改革,没有建立起后备动员体系,比如俄国,以及对法国的一切嗤之以鼻开始在文化上跟法国较劲的英国,英国依然维持着募兵制,而不是拿破仑式的征兵制,不过他们也组建起了常备军,而不再将战争委托给雇佣兵了。
虽然普鲁士国王希望改革,跟议会闹得不愉快,可实际上即便不改革,普鲁士的动员能力,依然在欧洲数一数二,只是军国文化下的普鲁士君主太有危机感,夹在大国夹缝中的地缘,让他们不得不将军事领先,作为立国之本。
&... -->>
德意志地区,此时战争才进行到第三周,普鲁士軍队已经将萨克森、黑森、汉诺威等奥地利盟友击败,占领了这些地区,然后推进到了巴伐利亚境内,同时准备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扫清奥地利的外围盟友,攻入奥地利与奥军决战。
但这时候,毛奇却巧妙的将奥军主力吸引到了摩拉维亚地区。毛奇希望得到普鲁士軍队的支援,因为单靠波兰軍队无法彻底吃掉奥军主力。毛奇虽然无法直接指挥普鲁士軍队,但是按照普鲁士传统,这次指挥普鲁士軍队作战的,确实王储身份的威廉亲王,他立刻接受毛奇的建议。
派两个军团,共计二十万人进入波西米亚。一个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一个军团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形成钳形攻势,包围奥地利和退入奥地利的萨克森軍队。消灭奥军主力后,然后直取维也纳。
波兰军队此时部署在这里的只有二十万,可以阻挡奥地利和萨克森軍队共6个军28万余人的进攻,但无法吃掉对方,所以当发现背后出现普鲁士軍队主力的时候,奥军总司令贝内德克果断选择脱离跟波兰軍队的解除撤退。
但这时候毛奇下令全线进攻,他一定要拖住奥军主力,给围歼这支军队制造机会,一旦成功则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波兰軍队在突击中才终于体现出了一些武器优势来,射速极高的后装步枪在短兵相接中的火力优势,让对手往往猝不及防,而在正面决战中,则往往被敌军的射程优势压制。
一场混战之后,奥地利軍队和波兰军队其实都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但毛奇敢于继续追击,因为他侧翼有普鲁士軍队保护,原本包抄奥军的普鲁士軍队,此时反而成了配角。
虽然是因为普鲁士軍队的出现,引起奥地利军队的回撤,但从正面直接打崩奥地利主力的名声,还是让毛奇和波兰軍队一鸣惊人,现在再也没人敢小瞧波兰人和普鲁士化的波兰軍队了。
主力被歼灭,奥地利的潜力当然还在,可问题是潜力转化为战斗力,是需要时间的。
缓慢的动员和集结能力,远远不如波兰和普鲁士,尤其是波兰人,在毛奇总参谋部制度下,制定的精确到分钟的动员体系下,当普鲁士常备军才开进奥地利的盟国时,他就已经将主力压在了波西米亚边境,这种快速动员能力,连普鲁士都有所不如。
波西米亚决战之后,维也纳就在眼前,普鲁士波兰联军人数高达八十万人,这还是没有动员后备军队的情况下,而奥地利的后备军队数量绝不输给普鲁士和波兰,但他们没有动员的时间了。
维也纳一旦被占领,行政体系崩溃的情况下,就只能任人宰割。
可以说这是一场奥地利还没把力气使出来,就被敌人捏住了关节的不痛快的战争。
此时时间才过了五周,而战斗一直都是遭遇战,小规模的攻坚战,较大的战役只有两次,一次是普鲁士軍队围攻汉诺威,用了一周时间,一次就是这次决战,用了三天时间。其他大量时间,都浪费在了迂回,行军上面。
而普鲁士和波兰联军,也不是没有劣势,而是处处漏洞,他们多次分进合击,穿越奥地利和波希米亚高原地带的一处处隘口,如果被奥地利軍队卡住,他们的部队将集结不起来,可以被动员起来的奥地利后备軍队逐一吃掉。
但奥地利人错失了一次次机会,因为他们的缓慢,让他们来不及在普鲁士人的动作完成前阻止他们。
慢的何止是奥地利一个国家,所有的国家都慢,所有国家的军事制度,都还保持在前工业时代,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完成拿破仑式的军事改革,没有建立起后备动员体系,比如俄国,以及对法国的一切嗤之以鼻开始在文化上跟法国较劲的英国,英国依然维持着募兵制,而不是拿破仑式的征兵制,不过他们也组建起了常备军,而不再将战争委托给雇佣兵了。
虽然普鲁士国王希望改革,跟议会闹得不愉快,可实际上即便不改革,普鲁士的动员能力,依然在欧洲数一数二,只是军国文化下的普鲁士君主太有危机感,夹在大国夹缝中的地缘,让他们不得不将军事领先,作为立国之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