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七十一岁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皇宫病逝。遗诏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1]
闰五月辛卯,二十二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在应天皇宫即帝位,将朱元璋下葬紫金山孝陵,谥高皇帝,庙号太祖。朝廷遣使临各王籓邸,正式宣读了太祖遗诏和新皇帝的即位诏书。朝廷特使抵达成都蜀王籓邸时,沈若寥已经离开成都四五天了。
报信的亲兵是蜀王派在京师的下属之一,以便京师有什么情况随时回来报告。自己的人马传报消息总是比朝廷专使快一些。沈若寥看着朱椿悲痛欲绝的样子,心里很是难过。政治这东西目前离他还很远,他也绝没有想到朱元璋的驾崩对自己不久的将来会产生怎样阴差阳错的影响。但是,失去父亲的经历他也曾经有过。眼下,看着万金尊贵的堂堂蜀王趴在地上失声痛哭,他不由同情起这个享誉西南的秀才王爷来,却又想不出任何话能安慰朱椿。他从地上扶起蜀王来,一面问那报信的亲兵道:
“你确信吗,不是道听途说?万一有误,这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确信无疑;朝中已经发丧,皇太孙殿下不日即位,现在应该已经是新皇上了。朝廷特使几天之后就到。”
那亲兵说完,抬起头来望了一眼,见沈若寥竟然只是一介布衣,不由心中万分困惑,小心地瞟了一眼沈若寥搀扶下的蜀王,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沈若寥看了看朱椿;性情单纯的蜀王已经让悲痛冲昏了头脑,还在大哭。王府大门周围所有人都束手无措地望着王爷,不知该如何是好。
沈若寥叹了口气,对那亲兵说道:“你还有别的任务吗?”
那亲兵微微愣了一愣。他心中疑惑,却又威慑于沈若寥的镇定,低头道:“没有;属下从应天连夜赶回成都,就为了禀报王爷。属下只对王爷负责。”
沈若寥道:“那你赶快回去,好好休息吧。”
他又对马车夫道:“把车赶走吧。”
然后,他便扶着朱椿,走进王府里来。王府里到处已经亮起了灯笼。蜀王府门人关上了王府大门,和沈若寥一起把站立不稳的朱椿送回卧房,交到大吃一惊的蜀王妃手里,看着她招呼周围的侍从一起把王爷扶到床上躺下。
蜀王妃生得五官清晰,浓眉大眼,非常的漂亮之中,带着几分男子镇定洒脱的果敢和英气,得知天子驾崩,蜀王丧父,吃惊过后,很快沉着下来,吩咐下人烧水倒茶,服侍王爷洗脸休息,王府上下立刻戴孝挂丧,一切事务都成竹在胸,安排得有条不紊,无所遗漏。然后,她命人取来一些钞币,送到沈若寥面前,不慌不忙地说道:
“这两天殿下在你陪伴下,过得很开心;今日事出突然,也多亏你护送殿下回来。这些银钱就当我替殿下答谢你了。你们明天上路返程,多加小心;殿下伤心过度,怕是不能送你们了。”
沈若寥望着蜀王妃,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早就听说,蜀王妃父姓蓝,就是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将军的女儿。他看着她坚毅的容貌,言谈之间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和指挥若定,仿佛就能清晰地在想象中看到蓝玉的影子,凉国公闻名天下的英俊和傲岸,蓝大将军点兵沙场的大将之风;他毫不怀疑,面对这样一个将军,和他经年累月带出来的几十万大军,曾经不可一世、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一溃千里,乃至后来望风而逃的;甚至是那次有名的毁关事件,地势奇险、万夫莫开的喜峰关下,大明朝自己的守关将士,只因为不肯半夜开门放蓝大将军入关,骄傲而轻狂的蓝大将军竟然一声令下,带领手下战士强行冲关,把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喜峰关顷刻之间冲垮,在铁蹄之下踏了个粉碎。
因为这件事,从此给朱元璋在心头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将军不可一世到了如此地步——可怕的是他拥有这般不可一世的资本,要知道那喜峰关可不是谁想冲都能冲得过去的,更不用提他蓝玉把整个喜峰关给拆了——他手上握着几十万大军的军权,有朝一日造起反来,那可怎么得了。
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盛情迎接了北征捕鱼儿海凯旋的蓝大将军,在奉天大殿举行大典,论功颁赏,进其爵为梁国公,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称说:“此朕之卫青、李靖也。”
这是为人臣武将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盛誉了。蓝玉却显然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本来就和卫、李差不多,并不因为得到皇帝至高的嘉奖而感激涕零。他我行我素,继续他蓝大将军一贯的狂傲风格,在庆功宴上口出不逊。朱元璋委婉地批评他不该擅权自专,不向朝廷上奏就擅自做主黜陟将校士卒。蓝玉却不屑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机不可贻误,为将者当断则断,方能树立威信。朱元璋责怪他不该恃才傲物,放纵恣肆,他听到有人报告说,蓝玉袭破元营后,俘虏了北元君主的妃子,见其生得丰盈貌美,顿起色心,当晚就逼迫其入自己帐中侍寝,元妃羞辱不堪,第二天早上自缢而死。蓝玉听到这里,竟然大恚而起,反问皇帝是从何处听来的他人诽谤,他定要将那人碎尸万段。朱元璋极为不满,严厉地训斥了蓝玉一通,当时便将给他的封爵“梁国公”改作了“凉国公”,手书“凉国公”三个大字给他,并且命人把蓝玉的诸多过错镌刻在赐给他的功臣铁券之上。
然而,真正让朱元璋动了杀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庆功宴后。
老皇帝想要和蓝大将军私下里谈一谈北部边疆的军事形势,便让在场的其他人离开。于是,所有的御前侍卫、太监和宫女都很快走得干干净净,唯独北征归来的将士们还留在大殿里纹丝不动。朱元璋感到奇怪,便又说了一句,朕要和凉国公商量些事情,你们先下去吧。孰料,那些蓝大将军手下的副将偏将们,仍旧毫无反应,仿佛压根没有听见皇帝的命令。
朱元璋正困惑间,蓝玉此时却懒洋洋地开口说道:你们先下去吧。那些偏裨将校们听得蓝大将军的命令,立刻齐刷刷起身离席,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得瞠目结舌;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万乘至尊的当朝天子,帝国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到头来在军中的威严竟然还不如自己的大将军;在蓝玉面前,自己仿佛只是一面大旗,一个门面,一个傀儡,名义上是皇帝,却没有人听从自己的号令。这些都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级别仅次于蓝玉,尚且如此,那几十万普通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眼中,只有蓝大将军,没有天子。
对于君主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如果蓝玉刚才下的命令不是“你们先下去吧”,而是“杀了这个皇帝,我来做”,那自己岂不是当时就要死无葬身之地,费尽艰辛打来的江山皇位马上就会轻而易举地改姓了蓝。
从那时起,凉国公大将军蓝玉最后惨绝人寰的命运就已经成为定局了。然而朱元璋虽然素来雷厉风行,这件事上却极端小心谨慎。他终究是忌惮蓝玉手中的几十万大军。除此之外,边疆局势还并不十分稳定;西南、北疆都有叛乱,他还需要这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为他清理门户。
而北元蒙古自洪武二十一年被蓝玉大败于捕鱼儿海,元气大伤之后,北疆局势平静了四年,在洪武二十五年再一次被打破。建昌卫指挥月鲁... -->>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七十一岁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皇宫病逝。遗诏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1]
闰五月辛卯,二十二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在应天皇宫即帝位,将朱元璋下葬紫金山孝陵,谥高皇帝,庙号太祖。朝廷遣使临各王籓邸,正式宣读了太祖遗诏和新皇帝的即位诏书。朝廷特使抵达成都蜀王籓邸时,沈若寥已经离开成都四五天了。
报信的亲兵是蜀王派在京师的下属之一,以便京师有什么情况随时回来报告。自己的人马传报消息总是比朝廷专使快一些。沈若寥看着朱椿悲痛欲绝的样子,心里很是难过。政治这东西目前离他还很远,他也绝没有想到朱元璋的驾崩对自己不久的将来会产生怎样阴差阳错的影响。但是,失去父亲的经历他也曾经有过。眼下,看着万金尊贵的堂堂蜀王趴在地上失声痛哭,他不由同情起这个享誉西南的秀才王爷来,却又想不出任何话能安慰朱椿。他从地上扶起蜀王来,一面问那报信的亲兵道:
“你确信吗,不是道听途说?万一有误,这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确信无疑;朝中已经发丧,皇太孙殿下不日即位,现在应该已经是新皇上了。朝廷特使几天之后就到。”
那亲兵说完,抬起头来望了一眼,见沈若寥竟然只是一介布衣,不由心中万分困惑,小心地瞟了一眼沈若寥搀扶下的蜀王,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沈若寥看了看朱椿;性情单纯的蜀王已经让悲痛冲昏了头脑,还在大哭。王府大门周围所有人都束手无措地望着王爷,不知该如何是好。
沈若寥叹了口气,对那亲兵说道:“你还有别的任务吗?”
那亲兵微微愣了一愣。他心中疑惑,却又威慑于沈若寥的镇定,低头道:“没有;属下从应天连夜赶回成都,就为了禀报王爷。属下只对王爷负责。”
沈若寥道:“那你赶快回去,好好休息吧。”
他又对马车夫道:“把车赶走吧。”
然后,他便扶着朱椿,走进王府里来。王府里到处已经亮起了灯笼。蜀王府门人关上了王府大门,和沈若寥一起把站立不稳的朱椿送回卧房,交到大吃一惊的蜀王妃手里,看着她招呼周围的侍从一起把王爷扶到床上躺下。
蜀王妃生得五官清晰,浓眉大眼,非常的漂亮之中,带着几分男子镇定洒脱的果敢和英气,得知天子驾崩,蜀王丧父,吃惊过后,很快沉着下来,吩咐下人烧水倒茶,服侍王爷洗脸休息,王府上下立刻戴孝挂丧,一切事务都成竹在胸,安排得有条不紊,无所遗漏。然后,她命人取来一些钞币,送到沈若寥面前,不慌不忙地说道:
“这两天殿下在你陪伴下,过得很开心;今日事出突然,也多亏你护送殿下回来。这些银钱就当我替殿下答谢你了。你们明天上路返程,多加小心;殿下伤心过度,怕是不能送你们了。”
沈若寥望着蜀王妃,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早就听说,蜀王妃父姓蓝,就是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将军的女儿。他看着她坚毅的容貌,言谈之间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和指挥若定,仿佛就能清晰地在想象中看到蓝玉的影子,凉国公闻名天下的英俊和傲岸,蓝大将军点兵沙场的大将之风;他毫不怀疑,面对这样一个将军,和他经年累月带出来的几十万大军,曾经不可一世、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一溃千里,乃至后来望风而逃的;甚至是那次有名的毁关事件,地势奇险、万夫莫开的喜峰关下,大明朝自己的守关将士,只因为不肯半夜开门放蓝大将军入关,骄傲而轻狂的蓝大将军竟然一声令下,带领手下战士强行冲关,把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喜峰关顷刻之间冲垮,在铁蹄之下踏了个粉碎。
因为这件事,从此给朱元璋在心头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将军不可一世到了如此地步——可怕的是他拥有这般不可一世的资本,要知道那喜峰关可不是谁想冲都能冲得过去的,更不用提他蓝玉把整个喜峰关给拆了——他手上握着几十万大军的军权,有朝一日造起反来,那可怎么得了。
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盛情迎接了北征捕鱼儿海凯旋的蓝大将军,在奉天大殿举行大典,论功颁赏,进其爵为梁国公,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称说:“此朕之卫青、李靖也。”
这是为人臣武将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盛誉了。蓝玉却显然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本来就和卫、李差不多,并不因为得到皇帝至高的嘉奖而感激涕零。他我行我素,继续他蓝大将军一贯的狂傲风格,在庆功宴上口出不逊。朱元璋委婉地批评他不该擅权自专,不向朝廷上奏就擅自做主黜陟将校士卒。蓝玉却不屑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机不可贻误,为将者当断则断,方能树立威信。朱元璋责怪他不该恃才傲物,放纵恣肆,他听到有人报告说,蓝玉袭破元营后,俘虏了北元君主的妃子,见其生得丰盈貌美,顿起色心,当晚就逼迫其入自己帐中侍寝,元妃羞辱不堪,第二天早上自缢而死。蓝玉听到这里,竟然大恚而起,反问皇帝是从何处听来的他人诽谤,他定要将那人碎尸万段。朱元璋极为不满,严厉地训斥了蓝玉一通,当时便将给他的封爵“梁国公”改作了“凉国公”,手书“凉国公”三个大字给他,并且命人把蓝玉的诸多过错镌刻在赐给他的功臣铁券之上。
然而,真正让朱元璋动了杀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庆功宴后。
老皇帝想要和蓝大将军私下里谈一谈北部边疆的军事形势,便让在场的其他人离开。于是,所有的御前侍卫、太监和宫女都很快走得干干净净,唯独北征归来的将士们还留在大殿里纹丝不动。朱元璋感到奇怪,便又说了一句,朕要和凉国公商量些事情,你们先下去吧。孰料,那些蓝大将军手下的副将偏将们,仍旧毫无反应,仿佛压根没有听见皇帝的命令。
朱元璋正困惑间,蓝玉此时却懒洋洋地开口说道:你们先下去吧。那些偏裨将校们听得蓝大将军的命令,立刻齐刷刷起身离席,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得瞠目结舌;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万乘至尊的当朝天子,帝国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到头来在军中的威严竟然还不如自己的大将军;在蓝玉面前,自己仿佛只是一面大旗,一个门面,一个傀儡,名义上是皇帝,却没有人听从自己的号令。这些都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级别仅次于蓝玉,尚且如此,那几十万普通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眼中,只有蓝大将军,没有天子。
对于君主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如果蓝玉刚才下的命令不是“你们先下去吧”,而是“杀了这个皇帝,我来做”,那自己岂不是当时就要死无葬身之地,费尽艰辛打来的江山皇位马上就会轻而易举地改姓了蓝。
从那时起,凉国公大将军蓝玉最后惨绝人寰的命运就已经成为定局了。然而朱元璋虽然素来雷厉风行,这件事上却极端小心谨慎。他终究是忌惮蓝玉手中的几十万大军。除此之外,边疆局势还并不十分稳定;西南、北疆都有叛乱,他还需要这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为他清理门户。
而北元蒙古自洪武二十一年被蓝玉大败于捕鱼儿海,元气大伤之后,北疆局势平静了四年,在洪武二十五年再一次被打破。建昌卫指挥月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