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庶女的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是一年春来早。
曼春早早的就起来了,童嬷嬷也已经穿戴好了,叫人兑了些温水服侍她梳洗了,看看外头天色,见太阳并不是太好,便从一旁拿过昨天就已经洗净熨平的外出衣裳,挑了一身略厚实些的,仔细地服侍她穿好。
今天要出门,曼春没有像平时那样梳双平髻或丱发,而是梳了分肖髻,挑了支蝶恋花的步摇和两朵粉色珠花插戴了,耳朵上一对金镶玉桃的耳坠,童嬷嬷左看右看,仍是觉得太素净,也不怎么出挑。
曼春年纪还小,原本就不必往头上插戴太多首饰,尤其今天她穿了件嫣红色绣报春花的夹衣,若是再戴一头花儿,简直……想不出会是什么样子。
童嬷嬷也知道自己伺候的这位姑娘的脾气,不过她还是觉得小姑娘应该多打扮打扮,遂不死心地从装绢花的盒子里捏了支粉色堆纱花儿送到曼春面前,“姑娘要是嫌红的太艳,那这一支呢?”
曼春有些无奈,接过来,对着镜子比了比,倒也还和珠花相衬,别在了头上,“满头插带着,实在太累赘。”
童嬷嬷笑道,“今天出门不光有大姑太太她们,说不得还要遇上别家的太太小姐,上回黄姑娘头上不就戴了朵红的?也好看得紧——”
眼看时辰就要到了,曼春问道,“姐姐那边怎么样了?都准备好了吗?”
遣人去问了,果然唐曼宁那边也差不多了,正要打发人来问她,小五道,“大姑娘今天穿了件橘红色的,绣了大朵的芍药,好看哩!”
今天既然是要出门,跟着的人就不能少了,不仅童嬷嬷跟着,宋大家的和姚氏也都要跟着去,小屏身子不舒坦,就留了年纪小的春雁在家里,又托了守信家的看顾着些。
春雁眼巴巴地瞧着小五和春波换了新做的衣裳,看了一会儿就转回来,见小屏脸色有些苍白,又担心道,“小屏姐姐?”
小屏朝她笑了笑,小声道,“二姑娘既然留了咱们俩看家,一会儿等她们走了,咱们就落锁,厨房里还有些栗子,咱们弄个火盆烤来吃。”
这话正好叫曼春出来听见了,她笑道,“你们俩倒是会找自在,也罢,只要不把这房给烧了,随你们怎么折腾,屋里的果子糖还有不少,你们要吃就拿去吃,等我们回来带好吃的,左不过出去半晌。”
这些小丫鬟一向由管她们的嬷嬷管教,只要规矩守住了,曼春并不多过问,反而在吃喝用度上很是宽容,并不苛待。
小屏幼时家里境况不好,才被送进唐家来做了丫鬟,她的身子一向不如小五壮实,前几日来了初癸,人难受得站不住,小脸白的跟雪似的,曼春一看不对,赶紧叫人去医馆里请大夫,好在抓来的药倒也管用,几帖药喝下去后就没再疼的直打滚儿了。
曼春又让人熬了红糖姜茶,里头搁上鸡蛋大枣,天天早晚一盅,叫人端给小屏吃,也不叫她做事。
小屏吃了药稍稍好些就要下床找活儿干,“躺了这么久,浑身都不得劲。”
童嬷嬷她们就劝她,“这个时候不好累着,姑娘这是疼你,等你好了,再好好伺候就是。”好歹把她劝住了,按着她躺回去了。
过年时的热闹已经消弭,回忆起正月十六那日的事,那一场令人惊魂的暴乱却仍旧横亘在人们心头,令许多人心有余悸,乍一听闻被俘的海贼、凶逆及其朋党要被押解上京候审,全城都轰动了起来。
街上大部分的店家已经重新开始营业,但还有一些铺子,虽然已经收拾过了,乱象不再,却仍旧空着,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有些地方挂着白幡。
曼春她们便是要去和唐妍会合,唐妍做主在酒楼包了临街的雅间,要看衙门押解俘虏们上京。
唐曼宁和曼春到了的时候,雅间里已经有人了,唐妍今天倒是没带女儿出来,她身边跟着的是石家二姑娘,见两个侄女来了,她道,“怎么才来?”
唐曼宁道,“路上人多得很,堵得厉害,听说今天俘虏要离城,都出来看哩,我们险些就过不来了。”
姐妹两个坐下了,见唐曼春没什么精神的样子,石二姑娘道,“她怎么了?怎么这般萎靡?”
唐曼宁看看妹妹,小声道,“这一路过来,看见不少挂白幡的。”
石二姑娘亦是怅然,“确令人不忍目睹……”
过不多时,黄通判和杨通判两家的女眷们也都到了,黄太太是个消息灵通的,道,“城里有几家大户牵头,要大做法事,为城里城外枉死的无辜百姓超度。”
杨太太也道,“清虚观也要做大道场哩。”
唐妍也听人提起过一耳朵,此时便问,“是谁牵的头?”
这一次海贼上岸作乱,城里城外死伤了不少人,若是要为了这个做法事做道场,怎么着也得请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法师来,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办得到的。
黄太太道,“是几家富户乡绅合办的,听说要请三百僧人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如今都在议论哩。”
唐妍笑笑,问杨太太,“怎么清虚观也要凑热闹?”
杨太太笃信道法,听了唐妍的问话,倒也没不高兴,“哪里能少得了呢?道长们也是悲天悯人。”
…………以下是回忆的分割线…………
正月里,十五前后的几日是全城最热闹的时候,尤其十五这日,城里大开元宵之禁,彻夜欢乐,不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百姓们走出家门逛灯市、赏花灯、猜射灯谜,还有放焰火、舞龙舞狮……街市上、寺庙里更是辉煌百倍,各式的灯树、灯楼鳞次栉比,期间自然不免有攀比争竞之意。
唐曼宁和曼春姐妹两个原本想出来看花灯,无奈唐辎有公务要办,不放心姐妹两个出门,让人找了做灯的匠人在花园里扎了一架灯山,又买了好些花灯挂在家里。
然而在家里看灯,再怎么热闹也和外头不一样,唐曼春还好,唐曼宁盼这日子却已经盼了好久,得知十五这一日要被关在家里,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原本她还指望着请唐妍带她们出去看灯,可李家也是不巧,进了正月乍暖还寒,李姿年纪小,在自家院子里玩了一场,出汗嫌热就趁着服侍的人不注意把衣裳脱了,光着脚在屋里跑,虽说很快就被服侍的人发现了,可还是受了凉,她又嫌药苦不肯吃药,一来二去病就重了。
她虽不是唐妍亲生,然而从小养到现在,也和亲生的没有两样了,她这一病,李家上下忧心,唐妍一边要管着家事,一边还要操心几个小的,哪有心情上街看灯?
唐曼宁不死心,总还盼着大姑母唐妍能够派人送信来,叫她们一起去看灯。
盼啊盼,直到元宵端上了桌,听说李家送来两盏宫灯,唐曼宁“啊”了一声,失望之情无以言表。
曼春看到她这个样子,忍不住抿嘴笑,收到白眼一枚。
那两盏宫灯颇为精致,提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盏绘了美人,一盏绘了花鸟,上下缀了大红缨络,漂亮极了。
那送灯的婆子来时就得了嘱咐,道,“这灯是今年新得的,我们太太说了,家里事忙不能出来了,两位姑娘也好好待着,别四处跑,外头一到这个时候就乱的很,年年都有好些走失了的,骨肉分离,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话就带着训诫的意思了,两人站起身听了,道了谢,又给了那婆子厚厚的封赏,问,“你家姑娘今儿好些了么?”
听说李姿肯吃药了,唐曼宁就笑,“这小丫头!”转脸吩咐人,“把挂在西厢没点着的那几盏灯取来。”
待小丫鬟把灯取来,原来是一盏红眼睛的兔儿灯,一盏粉紫色的蝴蝶灯,还有一对小小巧巧的走马灯,唐曼宁道,“这是我们两个做表姐的给她的,让她看了心情也能好些,告诉她,好好养病,乖乖吃药,过两日我们去看她。”
&n... -->>
又是一年春来早。
曼春早早的就起来了,童嬷嬷也已经穿戴好了,叫人兑了些温水服侍她梳洗了,看看外头天色,见太阳并不是太好,便从一旁拿过昨天就已经洗净熨平的外出衣裳,挑了一身略厚实些的,仔细地服侍她穿好。
今天要出门,曼春没有像平时那样梳双平髻或丱发,而是梳了分肖髻,挑了支蝶恋花的步摇和两朵粉色珠花插戴了,耳朵上一对金镶玉桃的耳坠,童嬷嬷左看右看,仍是觉得太素净,也不怎么出挑。
曼春年纪还小,原本就不必往头上插戴太多首饰,尤其今天她穿了件嫣红色绣报春花的夹衣,若是再戴一头花儿,简直……想不出会是什么样子。
童嬷嬷也知道自己伺候的这位姑娘的脾气,不过她还是觉得小姑娘应该多打扮打扮,遂不死心地从装绢花的盒子里捏了支粉色堆纱花儿送到曼春面前,“姑娘要是嫌红的太艳,那这一支呢?”
曼春有些无奈,接过来,对着镜子比了比,倒也还和珠花相衬,别在了头上,“满头插带着,实在太累赘。”
童嬷嬷笑道,“今天出门不光有大姑太太她们,说不得还要遇上别家的太太小姐,上回黄姑娘头上不就戴了朵红的?也好看得紧——”
眼看时辰就要到了,曼春问道,“姐姐那边怎么样了?都准备好了吗?”
遣人去问了,果然唐曼宁那边也差不多了,正要打发人来问她,小五道,“大姑娘今天穿了件橘红色的,绣了大朵的芍药,好看哩!”
今天既然是要出门,跟着的人就不能少了,不仅童嬷嬷跟着,宋大家的和姚氏也都要跟着去,小屏身子不舒坦,就留了年纪小的春雁在家里,又托了守信家的看顾着些。
春雁眼巴巴地瞧着小五和春波换了新做的衣裳,看了一会儿就转回来,见小屏脸色有些苍白,又担心道,“小屏姐姐?”
小屏朝她笑了笑,小声道,“二姑娘既然留了咱们俩看家,一会儿等她们走了,咱们就落锁,厨房里还有些栗子,咱们弄个火盆烤来吃。”
这话正好叫曼春出来听见了,她笑道,“你们俩倒是会找自在,也罢,只要不把这房给烧了,随你们怎么折腾,屋里的果子糖还有不少,你们要吃就拿去吃,等我们回来带好吃的,左不过出去半晌。”
这些小丫鬟一向由管她们的嬷嬷管教,只要规矩守住了,曼春并不多过问,反而在吃喝用度上很是宽容,并不苛待。
小屏幼时家里境况不好,才被送进唐家来做了丫鬟,她的身子一向不如小五壮实,前几日来了初癸,人难受得站不住,小脸白的跟雪似的,曼春一看不对,赶紧叫人去医馆里请大夫,好在抓来的药倒也管用,几帖药喝下去后就没再疼的直打滚儿了。
曼春又让人熬了红糖姜茶,里头搁上鸡蛋大枣,天天早晚一盅,叫人端给小屏吃,也不叫她做事。
小屏吃了药稍稍好些就要下床找活儿干,“躺了这么久,浑身都不得劲。”
童嬷嬷她们就劝她,“这个时候不好累着,姑娘这是疼你,等你好了,再好好伺候就是。”好歹把她劝住了,按着她躺回去了。
过年时的热闹已经消弭,回忆起正月十六那日的事,那一场令人惊魂的暴乱却仍旧横亘在人们心头,令许多人心有余悸,乍一听闻被俘的海贼、凶逆及其朋党要被押解上京候审,全城都轰动了起来。
街上大部分的店家已经重新开始营业,但还有一些铺子,虽然已经收拾过了,乱象不再,却仍旧空着,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有些地方挂着白幡。
曼春她们便是要去和唐妍会合,唐妍做主在酒楼包了临街的雅间,要看衙门押解俘虏们上京。
唐曼宁和曼春到了的时候,雅间里已经有人了,唐妍今天倒是没带女儿出来,她身边跟着的是石家二姑娘,见两个侄女来了,她道,“怎么才来?”
唐曼宁道,“路上人多得很,堵得厉害,听说今天俘虏要离城,都出来看哩,我们险些就过不来了。”
姐妹两个坐下了,见唐曼春没什么精神的样子,石二姑娘道,“她怎么了?怎么这般萎靡?”
唐曼宁看看妹妹,小声道,“这一路过来,看见不少挂白幡的。”
石二姑娘亦是怅然,“确令人不忍目睹……”
过不多时,黄通判和杨通判两家的女眷们也都到了,黄太太是个消息灵通的,道,“城里有几家大户牵头,要大做法事,为城里城外枉死的无辜百姓超度。”
杨太太也道,“清虚观也要做大道场哩。”
唐妍也听人提起过一耳朵,此时便问,“是谁牵的头?”
这一次海贼上岸作乱,城里城外死伤了不少人,若是要为了这个做法事做道场,怎么着也得请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法师来,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办得到的。
黄太太道,“是几家富户乡绅合办的,听说要请三百僧人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如今都在议论哩。”
唐妍笑笑,问杨太太,“怎么清虚观也要凑热闹?”
杨太太笃信道法,听了唐妍的问话,倒也没不高兴,“哪里能少得了呢?道长们也是悲天悯人。”
…………以下是回忆的分割线…………
正月里,十五前后的几日是全城最热闹的时候,尤其十五这日,城里大开元宵之禁,彻夜欢乐,不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百姓们走出家门逛灯市、赏花灯、猜射灯谜,还有放焰火、舞龙舞狮……街市上、寺庙里更是辉煌百倍,各式的灯树、灯楼鳞次栉比,期间自然不免有攀比争竞之意。
唐曼宁和曼春姐妹两个原本想出来看花灯,无奈唐辎有公务要办,不放心姐妹两个出门,让人找了做灯的匠人在花园里扎了一架灯山,又买了好些花灯挂在家里。
然而在家里看灯,再怎么热闹也和外头不一样,唐曼春还好,唐曼宁盼这日子却已经盼了好久,得知十五这一日要被关在家里,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原本她还指望着请唐妍带她们出去看灯,可李家也是不巧,进了正月乍暖还寒,李姿年纪小,在自家院子里玩了一场,出汗嫌热就趁着服侍的人不注意把衣裳脱了,光着脚在屋里跑,虽说很快就被服侍的人发现了,可还是受了凉,她又嫌药苦不肯吃药,一来二去病就重了。
她虽不是唐妍亲生,然而从小养到现在,也和亲生的没有两样了,她这一病,李家上下忧心,唐妍一边要管着家事,一边还要操心几个小的,哪有心情上街看灯?
唐曼宁不死心,总还盼着大姑母唐妍能够派人送信来,叫她们一起去看灯。
盼啊盼,直到元宵端上了桌,听说李家送来两盏宫灯,唐曼宁“啊”了一声,失望之情无以言表。
曼春看到她这个样子,忍不住抿嘴笑,收到白眼一枚。
那两盏宫灯颇为精致,提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盏绘了美人,一盏绘了花鸟,上下缀了大红缨络,漂亮极了。
那送灯的婆子来时就得了嘱咐,道,“这灯是今年新得的,我们太太说了,家里事忙不能出来了,两位姑娘也好好待着,别四处跑,外头一到这个时候就乱的很,年年都有好些走失了的,骨肉分离,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话就带着训诫的意思了,两人站起身听了,道了谢,又给了那婆子厚厚的封赏,问,“你家姑娘今儿好些了么?”
听说李姿肯吃药了,唐曼宁就笑,“这小丫头!”转脸吩咐人,“把挂在西厢没点着的那几盏灯取来。”
待小丫鬟把灯取来,原来是一盏红眼睛的兔儿灯,一盏粉紫色的蝴蝶灯,还有一对小小巧巧的走马灯,唐曼宁道,“这是我们两个做表姐的给她的,让她看了心情也能好些,告诉她,好好养病,乖乖吃药,过两日我们去看她。”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