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我是刘心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爱幼子,同爱一切新生的、幼小的生命、事物的心态,是相通的。
即使是狮虎狼豹那样的猛兽,其幼兽只令我们觉得活泼生动,绝不致产生恐惧之感。
即使是犀牛、河马那样的丑兽,只要一缩小为稚嫩的小兽,乃至缩小为仿制的玩偶,我们也就消除了丑感而生出欣赏之心。
甚至小鳄鱼也有种娇媚之态,刚从破裂的蛋壳里爬出来的小蛇也有种令人怜惜的憨像。更不用说幼小的孩子,无论黑、白、黄哪种肤色的,也无论他们的眉眼如何,只要显现着一派稚嫩的情态,我们就忍不住心生爱意,想去摩摩他们的头发,拉拉他们的小手,乃至吻吻他们的脸蛋
不能爱好幼小的生命,起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生命的历程有其两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上一贯崇尚尊老,这其中有着值得永远发扬的精华,然而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确也有过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有过褒扬“郭巨埋儿”那种古怪做法的文字。生命的两端本来都值得格外重视。爱幼与尊老本应成为相辅相成的旺健民族的生命力的驱动轴,然而“郭巨埋儿”那样的故事偏把新生命与老生命人为地对立起来。对立的结果,是肯定了老生命的无比崇高的价值,而主张以鲜活的新生命的彻底牺牲,来成全老生命的有限延缓——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先贤鲁迅先生提及此“孝行”时,便愤懑地发誓,要用世界上最黑最黑的咒语来诅咒“郭巨埋儿”一类的文化心态,那真是传统文化中地地道道的糟粕!
小说家钟阿城在一篇纪念其父钟惦的文章中所忆说,他18岁那年,父亲坐到他对面,郑重地对他说:“阿城,我们从此是朋友了!”我不记得我父亲是从哪一天里哪一句话开始把我当作平辈朋友的,但“成年父子如兄弟”的人生感受,在我也如钟阿城一般浓酽。记得在“文革”最混乱的岁月里,父亲所任教的那所军事院校武斗炽烈,他只好带着母亲弃家逃到我姐姐姐夫家暂住。我那时尚未成家,只是不时地从单位里跑去看望父母。有一天只有我和父亲独处时,父亲就同我谈起了他朦胧的初恋,那种绵绵倾吐和絮絮交谈,完全是成人式的,
如兄弟,更似朋友。几十年前,父亲还是个翩翩少年郎时,上学放学总要从湖畔走过,临湖的一座房屋,有着一扇矮窗。白天,罩在窗外的遮板向上撑起,晚上,遮板放下,密密掩住全窗。经过得多了,便发现白天那扇玻璃不能推移的窗内,有一娟秀的少女,紧抿着嘴唇,默默地朝外张望。父亲自同她对过一次眼后,便总感觉她是在忧郁地朝他投去渴慕的目光,后来父亲每次走过那扇窗前时,便放慢脚步,而窗内的少女,也便几乎把脸贴到玻璃之上。渐渐的,父亲发现,那少女每看到他时,脸上便现出一个淡淡的,然而蜜酿般的微笑。有一回,更把一件刺绣出的东西,向父亲得意地展示父亲呢,每当再走近那扇矮窗时,也不禁嗓子发涩、心跳急促起来后来呢?父亲没有再详细向我讲述,只交代:后来听说那家的那位少女患有“女儿痨”并且不久后便去世了。那扇临湖的窗呢?据父亲的印象,是永远罩上了木遮板,连白天也不再撑起——我怀疑那是父亲心灵上的一种回避,而非真实。也许,父亲从此便不再从那窗前走过,而改换了别的行路取向
对父亲朦胧的初恋,我做儿子的怎能加以评说!然而我很感念父亲,在那“文攻武卫”闹得乱麻麻的世道中,觅一个小小的空隙,向我倾吐这隐秘的情愫,以平衡他那受创后偏斜的灵魂!
也许,就从那天起,我同父亲成了挚友。
如今父亲已仙逝多年,我自己的儿子也已成人,当我同儿子对坐时,我和他都感到我们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不再需求我的物理性爱抚,我也不再需求他的童稚气嬉闹,我们开始娓娓谈心
这是更高层次的人生享受。
;爱幼子,同爱一切新生的、幼小的生命、事物的心态,是相通的。
即使是狮虎狼豹那样的猛兽,其幼兽只令我们觉得活泼生动,绝不致产生恐惧之感。
即使是犀牛、河马那样的丑兽,只要一缩小为稚嫩的小兽,乃至缩小为仿制的玩偶,我们也就消除了丑感而生出欣赏之心。
甚至小鳄鱼也有种娇媚之态,刚从破裂的蛋壳里爬出来的小蛇也有种令人怜惜的憨像。更不用说幼小的孩子,无论黑、白、黄哪种肤色的,也无论他们的眉眼如何,只要显现着一派稚嫩的情态,我们就忍不住心生爱意,想去摩摩他们的头发,拉拉他们的小手,乃至吻吻他们的脸蛋
不能爱好幼小的生命,起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生命的历程有其两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上一贯崇尚尊老,这其中有着值得永远发扬的精华,然而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确也有过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有过褒扬“郭巨埋儿”那种古怪做法的文字。生命的两端本来都值得格外重视。爱幼与尊老本应成为相辅相成的旺健民族的生命力的驱动轴,然而“郭巨埋儿”那样的故事偏把新生命与老生命人为地对立起来。对立的结果,是肯定了老生命的无比崇高的价值,而主张以鲜活的新生命的彻底牺牲,来成全老生命的有限延缓——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先贤鲁迅先生提及此“孝行”时,便愤懑地发誓,要用世界上最黑最黑的咒语来诅咒“郭巨埋儿”一类的文化心态,那真是传统文化中地地道道的糟粕!
小说家钟阿城在一篇纪念其父钟惦的文章中所忆说,他18岁那年,父亲坐到他对面,郑重地对他说:“阿城,我们从此是朋友了!”我不记得我父亲是从哪一天里哪一句话开始把我当作平辈朋友的,但“成年父子如兄弟”的人生感受,在我也如钟阿城一般浓酽。记得在“文革”最混乱的岁月里,父亲所任教的那所军事院校武斗炽烈,他只好带着母亲弃家逃到我姐姐姐夫家暂住。我那时尚未成家,只是不时地从单位里跑去看望父母。有一天只有我和父亲独处时,父亲就同我谈起了他朦胧的初恋,那种绵绵倾吐和絮絮交谈,完全是成人式的,
如兄弟,更似朋友。几十年前,父亲还是个翩翩少年郎时,上学放学总要从湖畔走过,临湖的一座房屋,有着一扇矮窗。白天,罩在窗外的遮板向上撑起,晚上,遮板放下,密密掩住全窗。经过得多了,便发现白天那扇玻璃不能推移的窗内,有一娟秀的少女,紧抿着嘴唇,默默地朝外张望。父亲自同她对过一次眼后,便总感觉她是在忧郁地朝他投去渴慕的目光,后来父亲每次走过那扇窗前时,便放慢脚步,而窗内的少女,也便几乎把脸贴到玻璃之上。渐渐的,父亲发现,那少女每看到他时,脸上便现出一个淡淡的,然而蜜酿般的微笑。有一回,更把一件刺绣出的东西,向父亲得意地展示父亲呢,每当再走近那扇矮窗时,也不禁嗓子发涩、心跳急促起来后来呢?父亲没有再详细向我讲述,只交代:后来听说那家的那位少女患有“女儿痨”并且不久后便去世了。那扇临湖的窗呢?据父亲的印象,是永远罩上了木遮板,连白天也不再撑起——我怀疑那是父亲心灵上的一种回避,而非真实。也许,父亲从此便不再从那窗前走过,而改换了别的行路取向
对父亲朦胧的初恋,我做儿子的怎能加以评说!然而我很感念父亲,在那“文攻武卫”闹得乱麻麻的世道中,觅一个小小的空隙,向我倾吐这隐秘的情愫,以平衡他那受创后偏斜的灵魂!
也许,就从那天起,我同父亲成了挚友。
如今父亲已仙逝多年,我自己的儿子也已成人,当我同儿子对坐时,我和他都感到我们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不再需求我的物理性爱抚,我也不再需求他的童稚气嬉闹,我们开始娓娓谈心
这是更高层次的人生享受。